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明国师 > 第431章 济养

大明国师 第431章 济养

作者:西湖遇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11 13:59:01

第431章 济养

姜星火很忙。

是真的很忙,中午给玻璃系列里的高端产品天文望远镜带完货,下午还得去大明行政学校上课。

玻璃系列里面,目前推向市面的,不同款式的玻璃镜当然是销售主力,放大镜是给老人用的,而用来人工制造彩虹的玻璃棱镜,则纯粹是科普产品加儿童玩具了,至于天文望远镜,则是一顶一的奢侈品仰望星空也是要钱的好嘛。

世间的道理就是这般,阳光是免费的,阳光下的制冷是收费的;水是免费的,无污染的水是收费的;星空是免费的,能看得清楚的星空是收费的。

你别跟我说别的,我就问你,我养邪龙不钱怎么养出来?

“二位要同去吗?”

看着高逊志和曹端,姜星火问道。

“来都来了.”

曹端的日程计划是没有计划,哲学问题琢磨不明白,显然需要从别处找点灵感。

“那就去吧。”高逊志也准备给自己放一天假。

于是,几人来到了草创的大明行政学校。

因为目前无论是礼部的驻外天使馆的外交人员,还是大明银行的专业管理人员,都相对缺乏,所以大明行政学校的主要招生来源,还是从已入仕的官员和有功名的读书人中招收。

官员经过短则一两月、长则半年培训,进入外交、银行等相关专业岗位;有功名的读书人,则是走“三舍法”的路子,计划需要经过为期至少三年的在校学习,才能毕业。

跟宋代的三舍法差不多,大明行政学校的上舍生(约等于大四学生)通过累积的考试成绩,以及参考平时的学业和品行,上等生可以上报朝廷之后,直接授予官职;中等生可以免除科举前面几场的预考,直接参加最终的殿试;下等生(包括一些成绩极其优良的内舍生和个别外舍生)可以获得“取解”,即选送士子应进士第的资格,而且还可以留校任教,充任学正、学录.大概相当于后世大学里的助理讲师、导员的职务。

而未来随着变法进程的深入,显然会有更多的专业部门会组建,而对相关专业官员的需求也会随之增加,不仅仅局限于现在的外交、银行。

所以学校对于培训和培养两种教学模式的课程重心要求也是不同的,培训更多地注重专业知识,而培养更注重通用知识。

走“三舍法”这条路大明的行政学校学生,主要要学的是行政管理学、行政法学、组织学等等,而这些东西都是大明从来都没有的东西。

所以姜星火今天要讲课的对象,其实不是大明行政学校的学生,而是教师。

学生得跟秋闱同步招生。

嗯,不是能跟秋闱碰一碰,而是捡点不打算走科举的“残次品”。

好吧,虽然说起来很残酷,但事实就是如此,新成立的东西,哪怕是走捷径,还是备受质疑的。

最简单的一个道理,如果我是考生,我有信心科举中进士,我为啥要来你这个学校浪费起码三四年的时间?我直接考不就行了。

毕竟伱这个学校,最后也得成为上舍生以后,才能有可能直接去参加殿试,而中间淘汰几率,宋朝已经提供了足够的参考样本了。

所以既然没有一步登天的考试,那么对于足够优秀的学生来说,还不如直接走老路。

没办法,观念在这摆着。

别管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还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鼓励的都是走科举这条“正路”。

而无论是荫官,还是举监,在官场上论资排辈的“含金量”上都跟科举比不了。

这就像成人自考本科跟全日制本科一样,理论上好像是一样的,但在人们的心中,能一样吗?

我能正经考大学,整那些干嘛?

这种观念,只能通过时代的发展来慢慢改变,光是朝廷给政策,第一是倾斜的太厉害会引来巨大的不满,第二是反而容易弄巧成拙,造成不必要的压力。

所以姜星火觉得现在这样倒也没什么不好,慢慢来就好了。

反正他应该还能活很久。

三年一届,十五年后、三十年后,甚至六十年后,大明官场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正因如此,他在大明行政学校匾额上题的词才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今天给大家讲的是行政管理的第四节课,行政决策。”

姜星火扶着讲台而下面满满登登坐着的则是日后大明行政学院的教师们。

“现在翻开教案。”

因为教案都是一人一份,没有多余的,所以姜星火直接把自己的教案扔给了高逊志和曹端,而自己则空口白话。

这就是来自国家级优秀高校教师的自信。

“看看‘行政决策’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来,别躲了,就你,站起来念一念。”

在大家都装作低头看教案的时刻,姜星火直接把脑袋压得最低的那个点了起来。

“国师,我没躲,我眼神不好。”

“眼神不好配个眼”

嗯?

姜星火的话语忽然止住,他忽然意识到,自己在卖玻璃制品的时候,似乎忘了点什么。

没办法,他自己不近视,而这个时代压根就没有眼镜这个东西,所以一时半会儿竟然真把眼镜给忘了,可能这就是灯下黑吧。

事实上,比较原始落后的眼镜在明代中叶经由西洋传入中国后,很快就受到了欢迎,明万历田艺蘅在《留青日札》卷二《叆叇》条云:“每看文章,目力昏倦,不辨细书,以此掩目,精神不散,笔画信明,中用绫绢联之,缚于脑后,人皆不识,举以问余。余曰:此叆叇也”,这里的叆叇也就是西洋原始眼镜最初的称呼。

而在崇祯初年,写下《镜史》的眼镜专家孙云球,则是利用机械原理发明创造了镜片研磨机器——牵陀车,也就是用脚踏转动,采用矿石砂、白泥、砖灰等作研磨剂或抛光材料,把镜片磨成凸凹透镜,以适应眼屈光的需要,最后终于掌握了磨片技术,用天然水晶石磨制出镜片.而且还掌握兵记在了验光技术,按照人的年龄和不同的视力研制出老、近视、远视等品种以及各种光度的镜片,并编制了一套“随目对镜”的原始验光方法用以验目配境。

只能说中国人的聪明才智,从来都是不缺乏的或许这些“孙云球”们,缺乏的只是社会对技艺和知识的尊重。

这也是为什么姜星火已经在研究推动专利法的产生,以及将整个军工体系(兵器局 兵仗局)的匠人待遇,开始逐渐推向皇室经营的手工工场。

只不过修改法律这种事情,要跟三法司扯皮,李至刚的案子到现在都还没判下来呢,不过安南的战事一时半会儿可能也结束不了,毕竟李景隆还没发起登陆,所以倒也不是特别着急。

事实上,第一次工业革命,就是靠无数能工巧匠迸发的奇思妙想所推动的。

所以这种风气一定要培养起来。

记下了回头要给玻璃产品增加眼镜的事情,姜星火对侍从说道:“给他弄个放大镜来。”

你看,大人物的快乐你根本想象不到,找东西都不用亲自动手了,要不说还辛苦大人亲自上厕所呢。

“行政决策的教学目标有三点。”

“第一,通过案例教学与概念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准确了解行政决策的含义、类型与意义。”

“第二,让学生准确分辨有限理性决策、渐进决策、混合决策三种决策模型的区别。”

“第三,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完成情景模拟作业,通过对作业的判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姜星火点点头,说道:

“以后你们给学生上课的时候,隔一会儿就叫人起来回答问题,不要自己一直在上面讲。”

“为什么?”下面的未来教师们,基本都是从各地的县级提学机构里抽调过来的青年教师,所以倒也有真敢问的。

“以后你们就知道了。”

姜星火敲了敲桌子,继续说:“先带你们简单过一遍,我只教一遍,都记好了。”

闻言,未来教师们立刻肃静了起来,连神态都庄重了些许。

谁都知道,听国师讲课,一般那可是皇帝、皇子们才有的待遇,如今有这种机会,定然是要好好珍惜的。

别的不说,光是以后说出去,“国师门生”、“谪仙弟子”的称号难道不能显耀于人前吗?

“第一个教学目标。”

“什么是行政决策?”

教案上都写着呢,但姜星火还是坚持看着眼前桌上并不存在的教案,念了一遍。

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最新地址:www.071662.com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