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明国师 > 第423章 地道

大明国师 第423章 地道

作者:西湖遇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11 13:59:01

第423章 地道

“启禀将军!明国张辅所部连破坡垒关、隘留关。”

鸡翎关,一名探马急匆匆赶来报讯,并且递上来前两关传回来的消息。

负责总领三关防线的安南国大将胡烈看罢,脸色微变,他没料到明军的攻势竟然这么快、这么猛,仅仅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就攻破了两道关卡。

要知道,自从大明与安南之间的局势逐渐走向紧张,胡烈可就开始筹备,在这里足足筹备了数月之久。

所以按胡烈的设想,即便坡垒、隘留两关最终抵挡不住明军,可怎么也能拖个十天半个月的时间如今倒好,一天都没拖住!

“武世勋无能!丧师辱国!看来还是得我亲自出山!”胡烈暗骂了一句。

不得不说,胡烈的临时处置还是得力的,如今在接到斥候骑兵的消息后,马上派出了大批骑兵拦截溃兵,同时解除武器后,在鸡翎关前面的小寨分别辨认溃兵身份、挨个捆上手,都压入了外围的两个大寨里,免得再次出现被蒙混进来的明军抢关的情况。

不过此时的鸡翎关,也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清法之战时的镇南关、中越之战时的友谊关,毕竟是一座安南少见的雄关,虽然比不得华夏能囤兵十万的潼关,但囤个三四万兵马绰绰有余,因为人多且训练颇为有素的原因,接收了这批溃兵后,倒也没出现什么乱子。

而这些溃兵没了战心,就像是被打断了骨头的狗,不加整顿是不能用的,好在守关的安南军多,倒也不缺这点人手。

几名副将闻讯赶来,嗯,也没什么可瞒得了,从隘留关退下来的溃兵漫山遍野都是。

“将军?”

胡烈又下达了一部分命令后,忍不住叹了口气,说道:“看来我还是小看了张辅。”

他虽然有野心、有抱负,可是归根结底,他哪怕跟张辅站到了同一台赌桌上,也不是一个等级的对手。

他的兵力不够雄厚,只有三万多人,能凭借的,就是鸡翎关的易守难攻,而张辅则不同,他麾下不仅军队人数多,而且都是明朝的精锐部队。

“将军,我听说张辅只是个荫袭的侯爵,您为什么如此重视他呢?”有人皱眉问道。

胡烈摇头道:“张辅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根据我们的情报,他在前几年的靖难之役里,就已经崭露头角,是明朝皇帝身边的宠臣,据说更是受到了明朝新式军事思想的影响,主张将大规模使用火器与传统战术相结合,这样的人,哪里是一个靠着荫袭上位的纨绔子弟呢?”

“你别忘记了,如果说武世勋的失败还能归结为不够小心,被突袭了侧翼,可隘留关的失败,就完全是张辅的计策称得上是‘胆大心细’了进攻**极强,根本不会满足于一点小的战果,而且抢关溃兵与后援骑兵的配合更是恰到好处,说实话,我到现在都没想明白,为什么明军能配合的这么好?”

这个问题,显然是因为胡烈不了解热气球在这个时代的战场上,到底是个多么bug的存在。

简单而言,明军开挂了,上帝视角,还是没有战争迷雾的那种。

鸡翎关的安南国众将听完,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胡烈看了眼身边的众将,继续说道:“我军想要击溃明军,恐怕难度非常高,最好还是等待卫王的增援。”

这里要说的是,所谓的“卫王”,指的是胡元澄。

胡元澄是胡季犛的长子,在陈朝的时候任司徒,现在在“大虞”任左相国,封卫王。

是不是有些奇怪?为什么胡元澄作为长子没有当皇帝,反而让胡汉苍当了皇帝?

在决定谁当皇帝的时候,胡季犛有心小儿子,于是拿砚台来试探胡元澄“此一卷奇石,有时为云为雨,以润生民”,胡元澄的回答是“这三寸小松,他日作栋作梁,以扶社稷”,于是胡季犛将皇位传给了小儿子,将军权交给了大儿子,还写诗告戒他们“天也覆,地也载,兄弟二人如何不相爱?呜呼哀哉兮歌慷慨”。

这就有点丐版司马家的意思了

不过如果历史线没有偏移的话,胡元澄的命运应该也挺有趣的。

作为安南国的左相国、卫王,他被明军俘虏后,竟然因为擅长使用火器,所以被明朝授以官职,《明实录》上就明确记载,朱棣授命他“督造兵器局铳箭、火药”。

而且这小子官运甚为亨通,在明朝的工部混的是风生水起,以敏感的安南国王族降臣身份,从永乐到正统,三十多年里连升工部主事、郎中、侍郎,正统十年六月,胡元澄从工部左侍郎升迁至工部尚书,解锁了一个独有的特殊成就——同时在大明和安南做到位极人臣。

这种命运,连胡元澄也感到意外,慨叹说自己“出自幽谷,迁于乔木,沟断之余,滥同成器,岂非先人之泽未割?乃得生逢圣世,深沐尧仁,而有此奇遇也欤!”

当然了,眼下的胡元澄自然是不知道自己未来是什么命运的,他现在正作为安南国富良江防线的总指挥官完成着“对抗大明”这个注定失败的任务。

只不过失败的具体过程,可能跟固有的历史线出现了一点小小的偏差。

鸡翎关这里决策已定,胡烈顿了顿,他又接着说道:“来人,给本将传令!命各军加强戒备,全力迎击明国援军!决战鸡翎关!”

“遵令!”众将轰然应诺。

——————

当日傍晚,张辅率麾下五万大军,浩浩荡荡杀向鸡翎关,在关前安营扎寨。

当清晨的阳光洒在鸡翎关外的旷野上,顿时为这片荒凉的平地披上了金灿灿的霞衣。

鸡翎关上,深夜未熄的火把依旧摇曳,照耀着关外的一切。

关外,一队队身穿皮甲、腰挎横刀的明军骑兵已经列阵完毕,一双双锐利的眼睛死死盯着关内的动静。

明军当然不可能用骑兵攻城,这些骑兵,是护卫将军们略微抵近观察。

不过为了避免主将被狙杀的笑话,再加上有了望远镜,大明的将军们倒也不需要靠的太近,就能从容地观察这座雄关。

须知道,在后世,友谊关可是华夏的十大名关之一,如今虽然被安南国黎朝所窃据,但仍不能妨碍它的伟大,此关的关楼左侧是左弼山城墙,右侧是右辅山城墙,犹如巨蟒分联两山之麓,气势磅礴。

而且鸡翎关作为安南国边境的最高险关,它的地形实在是太过特殊,两侧因为依靠山脉而建,所以形成了类似长城的连绵城墙与烽火台,可谓是警哨遍布,根本不可能通过绕后迂回、侧翼包抄等手段攻克。

而在鸡翎关的正面,则是一条宽阔平坦的有些过头的官道,这条路在后世,也就是著名的322国道,此时也是大明与安南之间的交通主干道。

鸡翎关其关墙由厚重青石砌成,墙体算到两侧山脉,长达四百步,关前修筑有完整的拒马和鹿角、木桩等防御工事,关墙前还有一条护城河环绕,护城河前面则是宽约三丈、深约五丈的护城壕,沟内堆满了削尖了的木刺。

除此以外,城墙周围还布置了不少梅寨,小寨套大寨,比隘留关的防御体系要严密的多,这些寨子里也遍布着箭塔、垛口和投石机,每隔七八丈远,就会有土山,寨内的守军兵卒可占据高度优势随意射击,对进攻方造成严重威胁。

可以说鸡翎关是安南国最重要的一道关隘,只要夺下它,整个安南国就完全失去了对大明的战场主动权,只能退守富良江防线被动挨打。

也正是因为如此,胡元澄才派胡烈这名安南悍将前来驻守。

关门楼上,明军的将军们通过望远镜,只见一员身材魁梧的将领站立其中,他手握一杆狼牙棒,神情严肃,目露凶光。

胡烈在扫视安南国众将士一番后,冷喝一声:“明军既来,擂鼓,准备作战!”

“咚!咚!咚”

城头战鼓隆隆作响,震耳欲聋。

随着战鼓声渐起,关内的气氛陡然紧张了起来,无数双眼睛,紧紧地盯着关外规模浩大的明军。

而明军的将领们观察完毕后,也开始后退回营,明军的营盘“活”了起来,无数烟尘扬起,站在关墙上的安南国将领们,很难通过肉眼观察来判断明军的动向了。

不多时,一匹快马驰骋而至,马背上的哨骑飞速奔近关门楼。

胡烈定睛一瞧,认出了那人的身份,他连忙俯下身,问道:“怎么样?”

这人拱手答道:“启禀将军,明军出动了数百名骑兵,似乎是想挑衅。”

胡烈闻言顿时松了一口气,脸色也稍微放缓,他挥手道:“让弟兄们好好戒备,我们也派一队骑兵出去。”

显然,胡烈对自己的手下的骑兵很有信心。

很快,锣鼓喧天,号角吹响。

虽然现实打仗不是演义小说,没有1v1斗将的环节,但在这种明显无法马上决出胜负的战争中,双方精锐部队卯着劲儿给对方一个下马威,还是很常见的。

鸡翎关的关门外,一片空地上。

骠骑将军朱荣策马立于此处,抬起头仰望鸡翎关,只见关门楼上旌旗猎猎,城内灯火通明,隐约可以听到关门楼上传来的欢呼声。

他扭头对旁边一名校尉问道:“刘校尉,你猜安南军敢出来应战吗?”

校尉思忖片刻,答道:“卑职估计敌军还需一炷香才能做好准备,此番挑战便是无果,也能大概测试一下安南军精锐部队的反应时间。”

“用不了那么久。”

朱荣摇了摇头。

大明征伐安南,毕竟是国战,而安南军对于明军来说或许不算什么,但在南方,确实是暴打占城、林邑无敌手的存在,战略上可以蔑视,但战术上还是要予以尊敬、重视的。

此时,鸡翎关的关门已经打开,一队队安南军骑兵从关门楼鱼贯而出,从桥上跨过护城河和护城壕,朝城外涌去。

而城外的明军骑兵,亦如潮水般汹涌向前,直到安南军的寨堡前几百步方才停下。

“咚!咚!咚!”

随着关内越来越急促的鼓点声,安南军骑兵迅速集结,他们排着密集的阵型,缓缓朝着寨堡外移动。

明军骑兵的动作更快一点,他们直接拉起了缰绳,胯下的战马纷纷扬蹄,跟在大部队后面向前挪移。

“唏律律~”

战马嘶鸣声此起彼伏,一股肃杀之气,弥漫于空气中。

双方的距离越来越近了

明军骑兵的阵型比较散乱,但是安南军骑兵却是排成了一个楔形阵,并且相互间保持着极高的默契度,这种默契度,主要来源于安南军骑兵的训练。

众所周知,安南国是不太盛产战马的。

而蒙古人带来的陆战阴影又太深,所以这些年来安南国大力发展骑兵,但发展的方向跟大明不同,安南国的骑兵是精英化,也就是说,跟此时的欧洲一样,骑马打仗,都是贵族和贵族子弟才能玩的。

安南军的骑兵,都是精挑细选的,平均年龄普遍不大,都是贵族青年,而这些骑兵的家庭,也都是非富即贵,因而这些人基本上只要参军,就能成为军官,还是安南军中鄙视链最上游的骑兵军官。

与此同时,因为他们都受过良好的教育、训练,所以还懂得配合。

事实上,别看大明帝国和帖木儿帝国动不动几万、十几万骑兵集群,但在这个时代,骑兵真的绝对是一种非常珍稀的职业兵种,普通百姓根本养活不起一匹马,正所谓穷文富武,想要学习好功夫,就要吃饱饭,而在这个时代,大部分百姓是吃不饱饭的。

像安南国出现在战场上的骑兵,都是基本等同于此时欧洲的骑士水平,这种专业级别的骑兵,销是很恐怖的,一般人根本玩不起,但是这批战斗力确实不错,因为他们不缺钱。

双方开始冲锋。

但出乎安南国骑兵的意料,明军到了最后也没有选择传统的骑兵楔形阵,而是像草原游牧民族的狼群战术,额,一窝蜂战术算了,其实就是漫山遍野瞎冲战术。

然而还没等安南国骑兵琢磨过来,对面明军骑兵就抡圆了一个流星锤一样的东西,扔了过来。

“嘭!轰隆.”

无数震天雷飞了过来,正好砸在了安南军骑兵密集的阵型中间,激起一阵烟尘和爆炸,不少安南军的士卒,纷纷跌落马背。

安南国骑兵虽然训练有素,但是战术却并不灵活,而且跟同等级或更强对手较量的机会几乎没有,这也就导致了,在这种野外遭遇战中,一旦跟接受的训练不相符,很容易陷入混乱。

此外,安南军骑兵不知道躲避,只顾着往前冲,根本不考虑侧翼会不会遭到敌人的袭扰,如果不是关外不算太过宽阔的地形,如果换蒙古人来放风筝,他们这支骑兵估计会被玩死。

然而震天雷还不是结束,在逼近五十步的时候,明军骑兵又掏出了新玩意。

嗯,在姜星火的指导下,关宁铁骑的招牌武器——三眼铳,如今已经成功提前两百年问世了。

这玩意实在是没啥技术难度,但作为骑兵武器,确实是出乎意料的好用,远了能射三下,近了能当榔头用。

而朱荣率领的明军骑兵,显然是有目标的,每一波齐射都瞄准了安南军骑兵的两翼。

“轰轰轰”

三眼铳疯狂喷吐铅丸,密集的铅弹犹如雨点一样,狠狠地落在安南国骑兵身上。

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最新地址:www.071662.com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