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明国师 > 第一百五十七章 皇权下乡的终极武器

大明国师 第一百五十七章 皇权下乡的终极武器

作者:西湖遇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11 13:59:01

“我明白你的顾虑了。”

看着这位来历莫测的秋先生。

姜星火用手中的银币挖了个洞,插在了地面手绘的棋盘上,随后又草草埋了点土在表面。

“这枚银币是税收,棋盘上的格子是天下的无数个乡镇,而税收扎根于此,皇权无可奈何,‘士绅一体纳粮’的政策执行不下去,是也不是?”

“自是如此。”夏原吉点了点头。

姜星火揉了揉蹲了半天有些发麻的膝盖,继续说道。

“那你既然觉得执行不下去,我们不妨来说道说道,什么叫做政策执行?”

这个问题,问的朱高煦和夏原吉愣了下神。

什么叫政策执行?

政策执行就叫政策执行啊!

“我先来说一下我理解的‘政策执行’的定义和内容,以及影响政策执行的因素,你们听听对不对,有没有道理,如果觉得有道理,我们再继续讨论如何让‘士绅一体纳粮’这件事执行下去,怎么样?”

姜星火说的很客气,但两人自然只能先听听再做结论。

说来也新鲜,夏原吉这个在户部打转了这么多年的能臣,如今仔细想想,什么叫做政策执行,他心里跟明镜似地,但要是清清楚楚地想说出口,却又说不出来。

夏原吉讷于言吗?

当然不是。

就是说不出来,总结不出来成体系的东西,就跟中国的工匠技艺一样,会做不会说,没有体系归纳。

姜星火缓缓说道。

“所谓政策执行,指的就是如朝廷和下面布政使司、县衙等等,这种政策的执行者,运用各种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资源,通过组建对应的组织机构,采取包括了解释、实施、服务、宣传等方式,将‘政策观念’本身的内容,转变为‘现实效果’,使得既定的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

当这个完整的定义甩出来的时候,夏原吉方才了然地点点头。

夏原吉也想说的,就是这套意思。

东西谁都懂,谁都会做,但像姜星火这样给定下标准,做出定义,却很难。

千万不要小瞧【下定义】这件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

觉得:嗨,下个定义有什么大惊小怪的?谁不会诌几句呢?

事实上,近代科学体系的重要一块地砖,就是【下定义】。

只有通过严谨的方式,将各科学体系内的分类学科的所有事物,都用【下定义】的方式进行解释,才能成体系成系统地培养各个学科的相应人才。

否则,就会又回到了经验主义式的师徒传承时代。

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能说只有靠个人领悟才能学习,靠那种“见心明性”式的学习,永远培养不出来近代科学体系所需的人才,以及推动近代民族国家崛起所需广大的产业工人。

姜星火继续道:“而政策执行的内容,想来跟定义相比,对实践就会比较有帮助了。”

“政策执行的内容,就是包括了组织准备-人事准备-政策分解-政策实验-政策宣传-政策推广,以及这条流程所需的指挥、沟通、协调等系列活动。”

说罢,姜星火把这几个词逐一写在了地面上。

①组织准备

“什么是组织准备?”姜星火扭头问大胡子。

朱高煦尝试着答道:“干什么事,都得有对应的组织去做?”

“伱说的很不错。”

姜星火肯定道:“那你们说,收税这件事,需不需要准备一个专门的组织去做?还是说,让现在的去做就好了?”

夏原吉答道:“现在中央有户部统筹收税,十三布政使司,由承宣布政使主管赋税。直接管理赋税的,布政使司下有税课司,府一级有也有税课司、税库司、河泊所只是到了乡一级,就需要里甲来督征粮赋了。”

姜星火循循善诱:“也就是说,其实大明是有一套完整的、现有的课税系统的,只是这套课税系统触及不到乡和乡以下,所以你才会觉得‘士绅一体纳粮’执行不下去,对不对?”

夏原吉隐约感觉,姜师似乎已经有了一套极为完整的思路。

而这种感觉,就好像是猎物循着一路诱饵,最终要掉到陷坑里一样。

但是夏原吉此时当局者迷,哪怕略有警觉,也只能点头称是。

“便是如此,乡和乡以下,朝廷只能靠士绅担任的里甲组织来收税。”

姜星火复又问道:“那要不要建立一套乡以下的收税机构呢?”

“不可能!”

夏原吉几乎是脱口而出。

任何一个对大明基层治理有过一点点了解的人都知道,这就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在大明的基层,士绅与宗族混杂在一起,盘根错节,无从理清。

他们的力量是如此地微小,以至于大明的军队轻易便能把任意一处摧毁。

就好似.拔毛。

可他们的数量,也太过于庞大了。

那么,大明能把自己所有的毛都拔掉吗?

拔掉之后,又该如何抵御寒冷调节体温?

拔毛都如此困难,更别说挨个挤开毛孔去植入另一根新的毛发了。

大明,有一千四百二十七个县!

每个县,都按照地图上的地域,顺时针划分为数十到上百个“都”,“都”并不是行政单位,仅仅是便于标识的地域划分,相当于大明县级地图里的一个个小格子。

而大明所谓的“乡”也不是行政区划,只是民间自发认同形成的地域概念。

一个县,大约会有几个到十几个乡,平均值在六到八,很少有超过二十个乡的特例。

那么按照每个县有七个自然乡来计算。

大明就有九千九百八十九个自然乡,取整数,约等于一万个自然乡。

一万个自然乡是什么概念?

一旦设立对应到某个乡的具体收税机构。

那么这个乡级收税机构哪怕只设置四到五个办事人员。

这个新增机构。

总数就已经超过了大明帝国的官员人数!

是的,没看错。

大明帝国正式在编的官员队伍,到了建文末年永乐初年,也“不过是”四万多人!

换句话说,如果大明下定决心皇权下乡。

大明必须要养活跟现在官僚体系人数几乎一样的一套新班子。

这套新班子就算薪资低廉,当乘以四到五万后,依旧是一个极为恐怖的数字。

那么大明帝国的高层决策者就必须衡量一下。

为了更好地收税,反而造成了新的冗官和超额的支出,多收上来的税,能不能弥补这部分支出呢?如果是赔本买卖怎么办?

算算账,值得吗?

当夏原吉说出他的计算和担忧后,出乎他的意料,姜星火竟然颔首同意。

“从算账的角度来看,确实不能单独建立一套乡级的收税机构。”

“那怎么办?”朱高煦问道。

姜星火安抚道:“别急啊,是否建立单独的乡级税收机构,这个问题可以暂时搁置,我们按照政策执行的流程,继续看下去。”

姜星火又在泥土上用手指划拉出了几个字。

②人事准备

看着这几个字和阿拉伯数字的序号,夏原吉若有所思,在心中想到。

“如果我把户部所有的事情,都像这样按流程规定好.什么事情是哪个司负责,具体到哪个人,后续需要怎么做.是不是会明显地提高效率呢?”

就在夏原吉思量的同时。

姜星火复又问道:“那么我们先抛开是否建立独立的乡级税收机构不谈,只谈谈人事的问题。”

“请问你们觉得,负责收税的人,应该以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和能力为佳呢?”

——————

密室里,朱棣问道。

“两位尚书怎么看?”

朱棣问的是两位尚书,自然不想厚此薄彼。

但实际上,两人都知道,这种人事方面的问题,问的其实是吏部尚书蹇义。

或者说,这是对蹇义的一次考察。

考察的问题不算难,蹇义毫不犹疑地答道。

“收税的人,首先需要识字,懂术数。”

“否则的话,连姓名都不会写,算账都算不明白,怎么可能收得好税?被人蒙鬼一样哄骗罢了。”

茹瑺点点头,就是这个道理。

“其次,在理论上收税的人最好是外乡人,或者跟本地不相熟的人,否则,很容易受到各种关系的掣肘。”

“最后,收税的人,在品行上最好高洁一些.若是做不到,那么有某种能限制他被收买的方法,也是可以的。”

说完这三点,蹇义自己都摇了摇头。

若是找到几个、几十个、几百个这样的人都不难。

可问题是,大明需要的是几万个!

太难了。

听到这里,朱棣也晓得,似乎、好像,建立一个独立的乡级收税机构,从成本和人员上考量,都不可行?

这不由地让朱棣有那么一丝丝地郁闷。

皇权不下乡,看来确实有其原因。

倒不是朱棣舍不得砸钱,问题是,砸了钱,赔本建了一套乡级税收机构,就大功告成了吗?

不可能的。

如果都是些不符合要求,能力、品行达不到要求的,反而既收不上来税,又很快就会腐化堕落。

事实上,要求人靠品行来做事也太难了。

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最新地址:www.071662.com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