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明国师 > 第一百三十五章 “民族国家”

大明国师 第一百三十五章 “民族国家”

作者:西湖遇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11 13:59:01

“在讲民族国家的概念和意义前,请允许我先给你们讲一段不太为人所知的历史小故事。”

姜星火没有直接填鸭式教学,而是起了个反例作为引子。

“《仇国论》,听说过吗?”

朱高煦眼神发直,李景隆也是一脸茫然。

朱高煦看向了比较博学的李景隆,问道:“你听过吗?”

“没听过。”

“俺也一样。”

“没听过没关系。”姜星火点点头,“《出师表》总该都听过吧。”

“这当然了。”

两人顿时觉得自己又从知识盲区回来了。

“很好,那我且问你们,诸葛武侯为什么要写《出师表》?”

姜老师的问题问的很愚蠢,两人却还是犹疑了一刹那,生怕里面有什么陷阱。

“自然是为了北伐鼓舞士气。”

姜星火继续问道:“那诸葛武侯北伐又是为了什么?”

李景隆干脆背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所以说,诸葛武侯挥师北伐,是为了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对不对?”

“对。”两人齐齐点头。

“那诸葛武侯为什么要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呢?在益州老老实实地待着过日子不好吗?”

两人开始姜老师今天似乎精神不太正常,持续地刨根问底。

“当然是因为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就在姜星火又要问为什么的时候,李景隆忽然脑海里灵光一闪。

Duang~

“我知道了!”

“说说看。”

李景隆疾声说道:“因为当时曹魏已经接受了汉献帝的禅让,汉王朝的法统依据,或者说‘天命’,已经转移到了魏王朝身上,而作为偏安一隅的季汉政权,如果不主动出击尽快讨伐曹魏,那么自身的‘天命’就会越来越弱,以至于彻底站不住脚。”

“就是如此。”

姜星火遗憾地说道:“而历史已经证明了,诸葛武侯北伐并未取得决定性胜利,最终星陨五丈原,而季汉,也成了偏安一隅的地方性政权,再也无力与曹魏争夺法统。”

“而这个失去法统的后果,在诸葛武侯去世后的二十年里,开始逐渐显现。”

“在刘璋时代,占统治地位的是刘璋的东州派,而在刘备、刘禅时代,占据季汉政权统治地位的,则是换成了荆州派,而不是益州本土派。”

“益州本土派一直受到打压,却掌握着本土的土地、人口、财富、舆论,而正是因为缺乏法统依据,季汉政权才会从内部,就开始了瓦解。”

“否则,伱以为为什么邓艾偷渡阴平抵达成都后,季汉就开城投降了?不是不能打,而是压根就不想打了。”

“而季汉不想打,季汉被从内部瓦解,季汉的法统性被彻底摧毁,其实源于一篇后世不出名的文章。”

“——《仇国论》。”

隔壁密室。

朱棣问道:“《仇国论》是什么东西?”

大皇子朱高炽此时也犯了难,转而望向今天极少开口说话的老和尚道衍。

道衍抬了抬眼皮,淡淡地说道:“是号称蜀中孔子的儒学谯周炮制的一篇文章,在这篇文章中最浓墨重彩的一句话就是‘处大国无患者,恒多慢;处小国有忧者,恒思善’,意思就是大国的能力强,就可以讨伐别的国家;小国的国力弱,就应该体恤国民多行善举。”

朱高炽听完点了点头认同道:“听起来也挺有道理的,如果没有很大的把握,确实不应当穷兵黩武。”

这句话不知道是不是刺到朱棣了,朱棣马上不悦地说道。

“有个屁的道理。”

“这篇《仇国论》明着就是说季汉不该去打曹魏,等着投降就完事了真真是混账东西,要是朕是季汉的皇帝,直接用鼎活烹了这老匹夫!”

“若是人人都这么想,那仗也不用打了,弱小的国家也不需要存在了,直接投降强大的国家就好了。”

朱棣越说越生气,越说越急眼。

就好像明着是在说是季汉,实际上是在说他不该穷兵黩武,赌上整个北地百姓发动靖难之役一样。

“四年前,朕还是燕王,那时候起兵靖难,那些酸腐文人怎么说朕的?”

朱棣阴阳怪气地复述道:“太祖上宾,天子嗣位,布维新之政,天下爱戴。”

“大王以一隅之地,张三军,抗六师,臣不知大王何意也?”

“.(略)。”

简单翻译。

朱元璋刚死,朱允炆继位后维新改革,赢得了天下人(江南士绅)的爱戴,你朱棣靠着北平一地,仅仅三护卫的兵马,去对抗朝廷的大军,真不知道你怎么想的?我们朝廷里谋臣如云猛将如雨,以顺讨逆,打你不是跟玩一样?天下人(江南士绅)都说,你朱棣借口清君侧诛杀齐泰黄子澄,其实不过是像汉朝七王之乱时吴王刘濞说的‘清君侧诛晁错’一样,你想当皇帝的心路人皆知!你赶紧投降吧,朱允炆最多把你终身圈禁,这样你爹在天之灵也能安息,如果继续执迷不悟,等到朝廷大军一到,你就连个普通人都当不成了!

朱棣难得地真情流露,直接啐了一声。

“呸!”

“没骨气的东西,妖言惑众,真英雄还怕敌人强?若是直接比一比纸面强弱,那古往今来,多少仗都是‘不可能赢’的?不知兵的酸腐文人,去他娘的。”

道衍回忆起靖难时的艰苦岁月,一时竟也连连颔首。

而这边,姜星火继续说道。

“这其实不算是一篇文章,只是讲了一个讽刺故事。”

“《仇国论》中,谯周举了两个虚构的国家‘因余’(意为剩下的,明示季汉)和‘肇建’(意为新建立的,明示曹魏)为例子,因余是小国,肇建是大国,两国世为仇敌,因余国人高贤卿问伏愚子,身为小国在面对大国时该使用什么战略,伏愚子举周文王与句践为例子,说明与民休养生息,民心安定就可以取得胜利。”

接下来,姜星火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这个故事尽量精炼地翻译了一下。

“但是高贤卿不同意,说楚汉相争之时,刘邦和项羽约定以鸿沟为界,互不侵犯,当项羽返回时,张良认为如果人民安定下来就不会再想变动,说服刘邦追击项羽,最后取得了胜利,又怎么一定要用周文王的那套方法呢?现在肇建国内部有变动,我们趁机出兵攻击其边境,是不是能增加它的麻烦而战胜他呢?”

“伏愚子回答说,商朝与西周的时候,王纲坚固,社会安定,人民习惯于当时的统治阶级,要是在那个时候,刘邦怎么可能杖剑鞭马、夺取天下呢?反观秦朝末年,天下土崩瓦解,王侯递嬗,年年月月都改变统治者,老百姓均不知所措,所以豪强并争,力量强的收获便大,迟慢的便被吞并现在我们国家和肇建都已经立国很久了,不是秦朝末年动荡不安的时候,而有多国并立的形势,所以可以用周文王无为而治的方法,而不可以像刘邦那样南征北讨,如果人民疲劳,国家就会瓦解。”

“俗话说与其射出很多箭没有命中目标,不如谨慎发箭,不要轻易出击。所以智者不会因为一时小利就转移目标,而是等到时机许可才一次出动,所以商汤、周武王能不战而胜,如果他们一味穷兵黩武,不能审时度势,则就算有智者也不能相救了。如果用兵如神,穿越急流,翻越山谷,不用船只便能渡过孟津,就不是我愚子所能做到的事了。”

听完这个小故事,朱高煦接连搓手,做出了跟他爹一样的反应。

“这他娘的不是在放酸屁?”

“要俺说,汉室江山不可复兴,那是天意,季汉挡不住曹魏,输在气势,却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谯周这个人面兽心的东西,他慷慨陈词的那一套说的是个什么玩意?”

李景隆赞同道:“天子尚且坐在龙椅上,他就迫不及待抛出异端之说来使人心涣散,诱使季汉不战自溃最终投降,而后又不能保守臣节,自行降敌,他是处心积虑地唯恐国家不灭,用心实在是歹毒无比!”

姜星火听完了两人的义愤填膺,同样认可。

“所以我才要说,一篇《仇国论》,‘胜’过两篇《出师表》。”

“而之所以《仇国论》能摧毁季汉百姓的信心,便在于,季汉是一个传统的封建王朝,而非一个民族国家。”

讲到这里,李景隆回过味来。

原来姜郎举这个例子,便是要反面说明,没有‘民族国家’,便会出现季汉末期那样民心瓦解的例子。

而反过来说,如果有了姜郎口中的‘民族国家’,面对外敌,民心便会更加凝聚?

那这么说来,‘民族国家’这个东西,恐怕是很受皇帝喜欢的。

毕竟,哪个皇帝都不想自己的国家到了末期,大臣们都争先恐后地瓦解自己人的民心,为的就是投降敌国当敌国的臣子继续享受荣华富贵。

如果真的‘民族国家’这么有效果,想来如《仇国论》这般蛊惑人心的东西,以后就会彻底失去效果了。

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最新地址:www.071662.com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