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红楼之扶摇河山 > 第693章 忠义绝翁婿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693章 忠义绝翁婿

作者:沧海不笑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7-10 18:33:57

大周宫城,乾阳宫。

自锦衣卫查获甄家藏匿家财之事,嘉昭帝让三法司就此事依律定罪。

三法司主官对此事各有论断,对量刑各抒己见,这也是刑律权衡常有之事,并不足为奇。

这日一早,嘉昭帝召大理寺卿韦观繇、刑部尚书陈茂舒、左都御史周显扬入宫专议此事。

原本这样一桩事情,寻常只让三法司按律磋商,最终上报皇帝签署即可。

嘉昭帝之所以郑重其事,召集三法司主官入宫商议,是想完全掌控此事走向,不因律法磋商而走偏。

金陵甄家对于嘉昭帝来说,不是简单的获罪犯官之事。

其背后牵扯火器私造谋逆,隐蔽四王八公旧势趋向,关系父子君王潜势此消彼长。

嘉昭帝更需要严办此案,对意图染指火器的谋逆势力,予以严厉打压威慑。

甄家之案已不止是甄应嘉一人罪责大小,而是嘉昭帝张大皇权,权衡掌控朝政的要紧筹码。

所以,针对甄家戴罪之身,私匿家银之事,三法司可以依刑律,但必须符合皇帝的预想和利益。

大理寺卿韦观繇说道:“圣上,甄应嘉在革职查办期间,不待朝廷有司依律判定,阴私藏匿家财。

此乃枉顾国法之行,必须予以惩戒。

原本圣上顾念甄家祖上之功,及甄老太妃遗泽,下旨查抄甄家七成家产,已对其家格外宽宥。

然甄应嘉不知感恩,再行狂悖之举,臣以为应对其加刑处置,查抄其全部家产,以为惩戒。”

韦观繇是中正严明之人,稽案断凶才是大理寺主责,他自然会不遗余力,但对判刑定罪一向偏于中庸。

虽然作为嘉昭帝的近臣,他知晓皇帝对甄家之案的深远筹谋。

但从大理寺稽案定凶出发,甄家之罪在于甄世文私造火枪,甄应嘉并没有参与其中。

甄应嘉作为甄家家主,甄世文的父亲,有治家无德、教养无方之罪,罢官抄家已足够予以惩戒。

至于他私藏家财,所为有悖律法,但并不算死罪,加重惩戒即可。

他作为大理寺首官,如果动辄刑罚于人生死,有失三法司首衙体统,那和推事院还有何区别。

韦观繇话音刚落,嘉昭帝不动声色,目光之中似若有所思。

刑部尚书陈茂舒说道:“启禀圣上,韦寺卿所言虽然公允,但刑律判罚需应时势。

江南乃士族豪门聚集之地,文教盛行,黎民富庶,人心多变,大户豪门奸恶不法,时有发生。

即便本朝开元以来,江南世家罪愆殒落,也并不鲜见。

金陵甄家乃江南豪门翘楚,在当地名望深入人心,言行举止为人关注,更为人潜移印证。

甄应嘉以朝廷戴罪之身,私匿家产,逃脱刑律,此等行径,流传市井,以为效仿。

以后但凡世家大户身犯罪愆,都如他这般藏匿私财,以图后路复起,朝廷律法森严,从何谈起。

一旦法弛惩弱,豪强失之敬畏,江南六州一府,从此将会愈发多事。

因此,臣以为甄应嘉私匿家产之事,必须严惩,只是抄没全部家产,难儆效尤,必须加罪专惩!”

……

嘉昭帝看向还未发言的左都御史周显扬,问道:“周爱卿有何谏言?”

周显扬听了皇帝问话,心中微微一凛。

比起韦观繇的严明中允,陈茂舒的法家之言,都察院向来是三法司中最为激进的衙门。

都察院从来以风闻奏事为任,行事以明快锐利著称,也被人诟病为快嘴臭嘴之瑕……

都察院虽有时让皇帝都有些厌烦,但到了合适时候,却能成为帝王最锋利的刀剑。

周显阳能做到都察院首官,自然是非一般人物,精明干练,观风望势之能非普通臭嘴御史可比。

三位入殿官员,圣上单单对自己开口,自然是想自己说些中听的话,甚至是稍息偏激的话……

周显阳说道:“启禀圣上,臣认同韦寺卿和陈尚书之言,甄应嘉戴罪之身,私匿家财,罪家一等。

臣以为不仅要加抄其全部家产,更要对其刑罚专罪,肃正江南豪门士族风气。

且此事不仅罪于甄应嘉一人,他会千里送银入京,必是京中有人与其沆瀣一气,才让他觉得有机可乘。

臣以为甄应嘉之罪不可恕,其余阴私不法之辈,也不可不察!

臣听闻锦衣卫已拿问甄家入京之人,据其招供事由,因北静王为甄家之婿,甄家私银欲藏北静王府。

北静王水溶堂堂王爵,位高名重,是否真行此枉法之事,还请圣上查纠,勿枉勿纵。”

韦观繇和陈茂舒听了周显扬之言,心中都一阵古怪。

御史不是一贯以清流自居,这位周大人堂堂都察院左都御史,怎么也变得不要脸面,开始揣摩起圣意?

嘉昭帝听周显扬之言,嘴角不易察觉的牵动,说道:“三位爱卿之言,皆颇为中肯,此事便依此处置。”

韦观繇和陈茂舒听了嘉昭帝此话,都是面无表情,只是低头口称遵旨。

他们心中多少有些叹息,圣上心中早已乾纲独断,只不过需要臣子言之于口,方可制衡朝议分歧罢了。

那位偷运家私上京的甄应嘉,只是三人这聊聊数语,圣上一句依此处置,罪名就已被死死框定。

却不知这位北静王爷,今番该当如何,多半只要应对不善,就要因此落下罪名。

这等勾结犯官世家之名,虽不会让北静王府像当初宁国府一般,因此被除名削爵抄家。

但北静王爵至此终了,从此难以世袭,如同其他旧勋降等袭爵,多半要成为顺理成章之事……

……

三位三法司主官正各自心思流转,乾阳殿六品值守太监袁竞快步入殿。

说道:“启奏圣上,北静王爷在奉天门外求见,有本上奏自辩。”

三位官员听到此言,心头皆微微一震,这位北静王倒是不含糊,这么快就有了回应。

嘉昭帝说道:“朕正在与各位爱卿商议政事,眼下并无闲暇。

既是北静王自辩之本,将折子递进宫就是,等朕看过再宣他说话。”

韦观繇等人听了这话,心中多少都品味出来,圣上对北静王的观感,当真乏善可陈。

水溶想要携带本入宫自辩,圣上都推脱不见,可是半点脸面都不给,只让他的奏本入宫。

听说这位北静王爷贤名远播,满腹诗书,能言善道。

如果他能入宫自辩,只怕会有一番滔滔不绝,可惜圣上根本不给机会,倒是错过一场精彩。

嘉昭帝冷笑道:“据甄家仆役在锦衣卫昭狱供述,朕昨日已派人向北静王问话。

他言甄家人与王府来往走动,因属内宅亲眷之事,一向由王妃甄氏操持,他从不过问,也并不知情。

对甄家藏银之事,言辞含糊,颇有推卸之意。

按着这个道理,朕何须他上本自辩,让北静王妃甄氏向皇后自辩即可。

朕也懒于在这上头闲扯,且看看他的自辩奏本说些什么,三位卿家也可参详。”

韦观繇等人都是官场老饕,通晓人情世故,鬼蜮伎俩,知道北静王回复言辞,心中各自有些不屑。

眼下甄家是获罪之门,这等关键要命之时,甄家人和王府往来,北静王水溶怎可能毫不知情。

即便王府长史等属官都是死人,不懂得及时提醒王爷。

北静王妃甄氏素有贤名,据说是个极懂进退礼数之人,如今紧要关头和娘家往来,不可能不知会北静王爷。

水溶拿这种冠冕之言,来推脱糊弄圣驾,圣上何等精明之人,心中岂能不鄙夷于他。

怪不得堂堂王爵请宫觐见,圣上半点脸面都不给,只让奏本入宫,人却是不见的。

……

只是过去稍许,六品内侍袁竞便急匆匆入殿。

手持奏本说道:“启奏圣上,北静王自辩奏本在此,请圣上御览。”

嘉昭帝接过奏本,只是翻开看了几眼。

意味深长笑道:“没想到北静王竞有这等忠义之心,对甄应嘉私匿家财立陈其弊,满腔愤慨。

朕观他奏本中诸般主张,竟和三位爱卿之言,颇为吻合。

郭琳,将奏本给三位卿家传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