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红楼之扶摇河山 > 第676章 堪问当年事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676章 堪问当年事

作者:沧海不笑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7-10 18:33:57

荣国府,凤姐院。

平儿一听王熙凤之言,心中大惊,大概是贾琮和甄家姑娘的渊源,平儿下意识之中,也不希望甄家出事。

问道:“二奶奶,甄家大老爷听说在金陵做高官,品阶比我们三爷还要高。

甄家三姑娘自小在宫中长大,不仅得甄老太太宠爱,还得太上皇看重,特意赐了皇陵守孝的恩典。

这些都是我们老太太亲口说的,他们这样的人家,怎么还会出大事?”

王熙凤说道:“太太在信中说,甄家大房三少爷,牵扯私造火器大案,人也死的不明不白,总之说起来很吓人。

但是即便人都死了,锦衣卫还不肯放过此事,一直在找甄家的错处,还封了甄家的店铺,搜了甄家大宅。

这事听起来就很凶险,甄家只怕真要出大事了。

不然他家大太太不会这些邪性,收拾十多箱细软,千里迢迢往神京送。

如今外头真是乱糟糟的,在金陵那个地界,连甄家这样的人家也要遭难了,还有哪家能万事顺遂,听着就是心慌。”

平儿好奇问道:“二奶奶,不是说金陵最有名四大家,就是贾王史薛。

其中有我们家,还有奶奶娘家,老太太娘家,宝姑娘他们家,这其中并没有甄家,奶奶怎么说的甄家比四大家还利害?”

王熙凤微笑说道:“你是半路给了我的,并不是在南高官大,所以不知道金陵的事情。

我却是从小常听家里老人说典故,所以知道甄家一些底细。

据说甄家祖上也是开国之臣,也曾立下不少功劳,但是太祖立国的之前,他家老祖宗突然解甲归田,不再当官了。

或许正是这样原因,等到太祖立国之时,甄家并没有赶上好时候,另外四大家都封官封爵,甄家倒成了白身。

但是,甄家上几辈出了不少出众子弟,即便是闺阁之中,也有甄老太妃这样的人物。

后来皇家念甄家祖上之功,还是赐了他家金陵世袭官职,只是经这一波折,他们家的威风,却也赶不上贾王史薛几家。

我们家到了大老爷和二老爷这辈,只能靠祖宗福荫承袭官爵,维持家业不倒。

可是甄家在这上头,却比我们贾家厉害,他们家好像每一辈都能出顶尖人物。

甄三姑娘你是知道的,差点就做了我弟媳妇,这可是个能干的姑娘,一个姑娘家可管着一大家子生意。

甄姑娘之所以出色,多半也是家学渊源,因为她有一个更出色的爹。

那位甄二老爷据说年轻时也是个才子,不到二十就中了秀才,倒是有我们三弟几分排场。

后来也不知出了什么变故,受了什么刺激,突然就不读书考学了,居然跑去做起生意来。

这件事情当年成了金陵各大世家笑柄,说甄家养出败家子,明明有科举做官的本事,却自甘堕落,去操持商贾贱业。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那位甄二老爷竟是个商贾怪才,他操持生意不到十年时间,就给甄家挣来满屋金银。

还给甄家赚来甄半城的雅号,甄家虽然没有世传爵位,但是那时单论银钱富贵,比起四大家只多不少。

可惜后来好景不长,甄二老爷正风光到极点的时候,突然出海遇上海难死了,留下万贯家财,都让甄三姑娘掌管。”

王熙凤又笑道:“原先我还觉得,甄家二房就甄三姑娘一个独苗。

三弟要是娶了她,那就是娶了个金元宝进门,可是喜事终究没成,也是可惜了了。”

平儿问道:“二奶奶,甄家三姑娘这么能干,甄家太太不找她想法子,怎么还大老远把东西送到神京?”

王熙凤冷笑道:“这不过是大家门里伎俩,甄姑娘虽然能干,但她是二房姑娘,甄大太太宁相信别人,也不会相信她。

她运来的十几箱东西,都是甄家大房的细软家私。

甄大太太让娘家太太说情,要我伸手帮衬,把这些箱子暂存在贾家。

万一他家出事,也好留下后路,只是这事有些棘手,我还得好好合计一下……”

……

平儿听了这话,心中有些担忧。

说道:“二奶奶,他家要是真被朝廷落罪,如今我们三爷正做着朝官,咱们收藏他的财物,会不会被牵连上。”

王熙凤一笑,说道:“你也是大惊小怪,这种事在豪门大户当中,不算什么稀罕。

月有阴晴圆,人有旦夕祸福,天底下更没有不败的世家。

不管是再富贵的豪门,说不得哪天就遭了祸事,提前筹谋,收藏金银,给后辈子弟留下活路,常有的事情。

我从小长在金陵,那地方豪门大户,多如牛毛,类似的典故,不知听过多少。

我还记得大概十五六年前光景,那时我也就刚会走会跳,大事情记不清了,只记得外头整日闹哄哄的。

等到大了几岁,还常听家里大人闲话,说起当时之事,才算知道一些原因。

据说那时候神京出了变故,有个什么王爷坏了事,闹得天翻地覆,很多文官武将都被牵连。

很多犯官家眷,带了金银财宝和家中子女,大老远往江南逃。

他们带的许多金银,也都寄存金陵老亲豪门中,给自己以后留条后路。

当时金陵还传闻,开国十二候之中,有位姓耿的侯爷,家中最是富贵,历代积攒无数奇珍异宝。

当年他也犯在事情里,带着家人财宝逃到南省,不过后来还是被朝廷正法了。

据说他带到江南的许多财宝,也是寄存老亲家中,最终也不知便宜了哪个走运的……”

平儿见王熙凤说起典故闲话,有些兴致勃勃,甚至还有隐含的羡慕……

她自小跟着王熙凤,自然清楚自己奶奶的脾气,精明能干,心思伶俐,自不待言,但对银钱财货也是喜欢的。

王熙凤突然问道:“怎么不见五儿?”

平儿说道:“今日要和外院的婆子盘点账目,因为医婆上门给奶奶看胎,所以五儿让我过来照顾,她一人在忙呢。”

王熙凤说道:“如今不过是太太寄了封信来,甄家的人都不知在哪里,这还是没影的事儿。

你也暂时不要对旁人说起,省的放了空炮,又没什么下文,倒是多出些话头……”

……

两人正说着话,五儿掀了门帘进来。

穿件艾绿交领兰刺绣褙子,白色绣马面裙,发髻上插烧蓝镶珠金簪,清雅秀丽,楚楚动人。

因盛夏炎热,她在外头走动,白皙的额头沁出一层细汗。

她拿了手帕轻轻擦拭,又倒了杯凉茶解渴,将手中账本子递给王熙凤。

说道:“二奶奶,最近半月的账目,都和几个管事婆子校对过,各项用度都妥当,其中有增减之处,我都做了笔录。”

王熙凤随意翻阅账本,看到其中一页,问道:“宝玉房里的用度,原先由头多,虚耗比别处大,都重新归置过吗?”

五儿说道:“宝二爷房里用度都归置过的,他身边的丫鬟小厮裁撤大半,每月节省二十多两,一年就是近三百两。

原宝二爷、环三爷、兰哥儿他们上族学,每年还另领八两的纸笔点心银子。

因此项和他们的月钱重了,按二奶奶的意思,这项也已裁撤。”

平儿说道:“除了这些之外,因往年老太太疼爱宝玉,每月还有额外读书耗费贴补,起先都是老太太给零。

后来也都从公中列支领用,这些事情不仔细算,每月流出都不引人注意。

我问过五儿,即便三爷这么大学问,读书用度费不小,但每月的纸笔银子,也不过才二两。

二奶奶说过,如今家里不再是从前,府上爷们的用度,不能超过三爷,以免坏了尊卑规矩。

所以宝二爷这些读书贴补,这几个月也都裁撤,只是二两月例上头,加了一两纸笔钱。”

王熙凤微微一笑,说道:“宝玉就不是这上面的货,一说他读书,我就想笑,这一两纸笔银子,其实都可以捐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