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红楼之扶摇河山 > 第644章 状元因何名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644章 状元因何名

作者:沧海不笑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7-10 18:33:57

第644章 状元因何名

大周宫城,乾阳宫。

五月之末,午后时分,殿外骄阳已显火热,但宽敞大殿之中,流动着沁人的阴凉。

初夏时节,是乾阳宫最宜人的时刻,等到进入六月,神京烈日炎炎,大殿里要摆上冰鉴,才能借来此等清凉。

会试舞弊案审定落地,让嘉昭帝烦躁愤怒的心情,终于得以平复,心绪安和,思路也变得愈发明晰。

他端详殿试皇榜誊录,面无表情的拿起案上朱笔,将一甲三人之中,林兆和的名字轻轻划掉。

此次春闱大比之中,林兆和是少数几个,举业之才可以堪比贾琮,按道理也算极为难得人才。

但是事出有因,难以挽回,嘉昭帝会毫不犹豫舍弃,不会有半点踌躇。

对于皇帝来说,天下才俊犹如过江之鲫,林兆和这等人物,不在少数,为了社稷大局,他不会牵绊于一人一事。

此时皇帝心中有些庆幸,会试舞弊虽衍祸甚广,牵连众多学子官员,但贾琮却无丝毫牵扯。

天下才俊虽多,但贾琮之才,卓绝非凡,难于取代……

如果此次贾琮也牵扯舞弊案,嘉昭帝手中朱笔,就无法像对待林兆和那般,轻描淡写的勾划而去……

……

嘉昭帝对这殿试榜单誊录,静静思索筹谋,时间过去不到半个时辰,奉诏的三名官员便入宫觐见。

近十日之前,嘉昭帝曾召集三名会试主考官,入乾阳殿商议殿试榜单点选之事。

等到此番二次点选,却已物是人非,三大会试主考,已去其一,徐亮雄终其一生,再不可能跨入宫门。

世道风波,仕途艰险,今胜明败,谁又能完全掌控……

三名官员之中,礼部尚书郭佑昌取而代之,首次参与殿试皇榜点选。

虽郭佑昌不是钦点主考官,但王士伦和陈默,可不会有半点觉得他无点选之资。

郭佑昌身为礼部大宗伯,也是闻名士林的书经大家,曾多次担任科举主考官。

他原本就是会试主考官重要人选,但因他是贾琮院试座师,曾点选贾琮为雍州院试案首,出于避嫌才退出会试主考遴选。

现在春闱多经变故,郭佑昌又重回科举点选之事,也算实至名归。

嘉昭帝看了三位官员一眼,说道:“春闱多生波折,舞弊大案牵扯众多考生官员。首轮殿试点选,多生阴霾瑕疵,需重新权衡点选。

二甲三甲之人,可由各位爱卿商议调整,剔除舞弊违逆之人,再于落榜举子之中,遴选优异者予以补充,再制新题补殿试之礼。”

嘉昭帝话音刚落,王士伦和陈默便递上增补殿试十人名单。

自从舞弊案被揭开,主犯吴梁落网,九名贡士和两名举子获罪入狱,王士伦和陈默便知皇榜需遴选增补,所以事先就已做了功课。

他们挑选增补的十名举子,当初阅卷排名,紧跟会榜三百人之后,不过差之毫厘,最终名落孙山。

对这十位名落孙山的举子,增补榜单之事,无异于洪福齐天,旷世奇缘,闻听喜讯,不知要狂喜到何种程度……

嘉昭帝对这十名增补举子,只是稍微看了一眼,便放在一边,因为他相信增补十人的合理性。

他心中十分清楚,本次春闱太过跌宕,殿试皇榜张榜之日,这十名增补举子,所受到的关注,只怕不亚于一甲三人。

神京城里还有过千落第举子,他们会对增补十人的公正性,进行疯狂验证。

王士伦和陈默目睹舞弊案的严酷,深知其中厉害,更不会自蹈风险。

他们都是老谋持重之人,绝不会在此事上,给人留下话题,更不会给上千落第举子找到攻讦借口。

而事实是王士伦、陈默正如嘉昭帝所想,处理谨慎,不敢私心,增补十人,直接按会试评卷排名序列增补,让人挑不出半点毛病。

而会试评卷排名记录,在贡院案牍库和礼部文牍之中,都是有据可查,半点都做不得假。

……

嘉昭帝说道:“除二甲、三甲排名,以及增补榜单人选之外,殿试榜单点选最要紧之事,便是一甲三人之选。

一甲三人是天下士子之望,朝廷科举抡才的脸面,除了要举业文章出众,更要彰显朝廷唯才是举,贵庶无别,公允公正之意。

朕原先得陈默举荐,杭州府考生林兆和,解元之身,出身平易之门,举业才华几可媲美会元贾琮。

朕再观其殿试文章开敞雄劲,一时之选,遂点为头名状元。

但会试舞弊案事发,林兆和因与主犯吴梁关系匪浅,涉嫌科场舞弊,缉拿入推事院、大理寺审讯。

此事沸沸扬扬,朝野皆知,虽经大理寺审讯,林兆和已脱罪,然名声已污损,难负大魁天下之望。

状元人选需重新点选,一甲三名也需增补一人。

林兆和降为二甲中流之后,不入翰林之列,偃旗息鼓,以免掀起朝野非议。

关于一甲人选,状元点选之法,各位卿家何言上奏?”

在场的王士伦、陈默、郭佑昌等都曾是举业骄子,自然将进士之荣看得极重。

他们都知林兆和被点为状元,赢得读书人至高荣耀。

如今因莫须有之罪,声名受污,不仅失去状元之荣,还失去一甲之名,跌入二甲之列,各人都很是唏嘘惋惜。

而且圣上还特地谕示:他在二甲排名需靠后,并夺入翰林之资,这几乎已将其仕途拦腰斩断。

大周文官选拔之制,虽然和前朝有所不同,但也有脉络相承之处。

文官文职,非进士之身,常例不得晋升五品以上,非翰林之身,止步于从三品之前。

殿试排名二甲中流之后,必定连留京为官都不能,必定要外派为官,通常不过一县令。

进士不入翰林,还外派为官,因天听疏远,人脉荒疏,很多县令进士,一生都止步六品。

其中有人升到从五品,都已是极大的机缘,至于四品以上机缘,或人脉背景浑厚,或正经翰林出身,不是一般人能奢望。

嘉昭帝将林兆和点入二甲末流,而且夺翰林之资,注定他一生仕途,将蹉跎于远州偏县之地……

就像当初贾琮下场之前,柳静庵曾谆谆教诲,春闱乃科举终途,士人攀附青云之路,不仅风光无比,更加凶险万分,需慎之又慎。

一个状元之才,就这样陨落了……

但是在场的三位文官魁首,即便是举荐林兆和入一甲的陈默,都不觉得嘉昭帝的做法,有什么不妥之处。

因为,本年春闱艰涩跌宕,再也经不起任何质疑和非议了。

……

王士伦说道:“启禀圣上,一甲增补一人,并不是难事,会试前十八名之人,皆可权衡入选。

圣上原先点林兆和为状元,不仅是因其举业才华卓越,更因其出身平易之家。

点选林兆和为状元,可彰大周科举唯才是举,贵庶同等,清正公允。

即便荒乡野村之民,只要苦读诗书,才华锦绣,也能得报国之途。

此举,可免草莽遗珠之憾,以使天下士子归心。

臣以为圣上再点状元,可遵循前法点选,方能不偏不倚,士民拜服。”

一旁的陈默一听此言,已略有白的眉毛,微微一挑,说道:“启奏圣上,王大人之言,虽然颇有道理。

然科举抡才,国之大礼,贵庶同等下场,不问门第高低,只论书经文章优劣,唯才是举,方为科举真义。

臣曾举荐贾琮和林兆和入一甲,当初林兆和被圣上点为状元,臣乐见其成,此二人贵庶有别,然都具状元之资。”

嘉昭帝听了王士伦和陈默的奏言,神情沉吟不定,并没做出表态,只是目光一转,看向还未发言的郭佑昌。

郭佑昌身为礼部尚书,精通科举抡才之法,更深知朝政平衡之道。

方才王士伦和陈默慷慨陈词,言语细密,说道透彻,归根结底只在于一点,贾琮能否点为状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