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红楼之扶摇河山 > 第625章 何以魁天下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625章 何以魁天下

作者:沧海不笑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7-10 18:33:57

大周宫城,皇极殿。

随着殿试开考钟罄声响起,悠扬浑厚,响彻环绕整个大殿。

所有应试贡士就坐考案,开始殿试答题,或动笔草稿,或苦思冥想。

当初贡院会试之时,每个考生都有独立号舍,文思通畅就执笔写文,思路不顺或躺或卧,百无禁忌。

会试考官绝不会干涉理会,考生在号舍中是否仪态端庄,只要考生按时交卷即可。

但是殿试却完全不同,考生在皇极殿应考,这里是皇宫大内,帝王御极天下之所,稍有亵渎,便会惹上大祸。

所以这些应考贡士,不管处于何种状态,人人都正襟危坐,不敢失仪,三百余人据案而坐,个个板正,气氛颇为严肃压抑。

殿试策问之题,是天子确定题旨,嘉昭帝制定极其贴近实政的策题,也绝不是为考察贡士是否文彩横溢。

他只是针对大周存在隐忧,通过这样的渠道方式,听取一些有益的建言。

因这三百名上榜贡士,不管是学识、心性、智慧,都是天下万千士人中佼佼者。

比起被官场规矩驯化的文武百官,这些贡士大都是白身学子,他们的思虑更具活力,他们对实务剖析建言,更加大胆淳朴。

所以他们依题撰文,谏言献策,没有在朝官员的忌讳和壁垒,能让高高在上的君王,窥得一些新有天地的想法。

对嘉昭帝这等务实君王而言,处事不外乎抓大放小,殿试一甲三人,对士林学人具备号召力,他必定会谨慎点选。

除此之外,其他贡士名列二甲或三甲,他并不会在意和关注。

在士人心中高高在上的殿试,在皇帝统御河山的视野中,更多的只是听取新鲜建言的不错渠道。

……

坐在第一列考案十名贡士,便是本次会试排名前十之人,在整个考场之中最引人瞩目。

殿试只考察学子实务策论,不像会试三场考较全面缜密,殿试阅卷时间也较紧促,不过二至三天时间而已。

这个评卷时间,主要用来评判考生策论,是否切中时弊,是否言之有物,至于文辞是否纯雅,用典是否旁征博引,还在其次。

如此短促的评卷时间,按照常理来说,对考生答卷缺乏充分的评判比较。

但因会试对学子已有缜密考较,会试阅卷也长达近月时间,对考生的学识和才智,已有非常细致的筛选考核。

所以,殿试最后列名,很大程度上以会试排名做重要参考。

能进入殿试的贡士,他们才智虽还存在异同,但彼此差距十分接近。

殿试结束之后,同样十八位阅卷官,会优先评阅会试前十八名贡士的试卷。

只要他们的殿试答题,不出现明显纰漏,这十八人答卷会优先上呈天子。

除非在评卷过程中,前十八名之外,有人的殿试策问文章,确为精彩绝伦,被破格纳入首批上呈。

在通常情况下,殿试一甲三人,都是在会试前十八名中产生。

而坐在大殿考案的首排十人,也具备名列一甲的最大可能。

他们也是三百贡士之中,最为踌躇满志之人,也是面对殿试应考,最为小心谨慎之人。

因为,其他首榜名次靠后,或者名列次榜、尾榜的贡士,殿试对他们来说不过走过程,一甲荣耀基本与他们无关。

……

坐在第首排考案左首位的贾琮,面对殿试考题,似乎比很多考生更加举重若轻。

因为对殿试策问题旨的准确把握,在场贡士只怕极少能超过他。

策问题干之中,隐晦提到的诸般政事,都是大周近几年不容忽视之象,很多甚至是贾琮亲历。

但他不会天真的以为,嘉昭帝拟定这样的策题,是为了便于他来答题,如果他的揣测准确,皇帝并不希望他名列前茅。

嘉昭帝之所以出这样的策题,是近些年以来,大周朝野风波暗涌,阴霾难明,让这位谋深疑重的天子,生出异样沉重的警惕……

贾琮需要考虑的问题,是提出何等应对之策,才能符合天子的倾向和心意。

他只是思虑了片刻,便在稿纸上罗列纲要,为正式答题做准备。

作为今科会元,他注定是瞩目的对象,很多考生还在苦思冥想,他却已开始动笔,这一举动吸引了不少目光。

其中首排应考贡士之中,有好几人的视野余光,已扫向他这边,惊讶者有之、钦服者有之、嫉恨担忧者亦有之……

其实,贾琮对首排考案的十名贡士,多少也有些知晓。

自从会试放榜之后,贾琮曾和蔡孝宇、刘霄平拜谒主考官、同考官。

期间遇到不少今科同年贡士,彼此有些言语寒暄交谈,知道进入会试头榜十名之人,除了他之外,还有两名乡试会元。

其中一人是青州解元,另一位杭州府解元名列会榜第三,贾琮甚至记得此人名叫林兆和。

因为这人曾到府拜谒,还向他递过名帖,不过贾琮以重孝在身为名,闭门谢客,两人并没有得见。

……

此时,皇极殿外响起隆隆鼓声,这是为殿试设置的报时更鼓,时间已至巳时。

因对比会试一场持续九日,殿试的时间非常短,从辰时开始到日落时分便结束。

为提醒应考贡士掌握时间,皇极殿外更鼓每过一个时辰,就会敲响一次。

此时,离殿试正式开考,过去时间尚不久,大多数贡士还在揣摩题意,许多人不得要领,只有少数人动笔拟稿。

沉闷急促的鼓声,隐含着难言的压抑,在皇极殿周围盘旋不散,让许多殿试贡士心弦瞬间紧绷……

对于贾琮来说,面对殿试甚至比会试轻松许多,因他下次春闱只为取进士之资。

能够得中会试头名会元,已是极大的意外之喜,进士及第的目标也已达成,此刻心思多少有些无欲无求。

相比于首排安坐的前十名进士,人人心中都燃烧着夺魁天下的野望,贾琮应试的心态异常松弛。

或许正是这种豁达的心绪,让他的文思更加敏锐通达,只了少许时间罗列纲要,理清思路,便开始下笔应答。

臣对:闻帝王之统御天下,仁政福德泽被四海,必有其为政之本焉,必有其施政之要焉。

夫用人不可以不慎,吏治不可以不清,律法不可以不威,此三者至,则治天下可成大瑞也。

盖所谓治政之本何也?人主之一心是也。所谓施政之要何也?人主之一心行仁是也。

何为仁者,正溯之气,忠正之情,严慎之举,谢名去望之勇,扶摇天下之心,勿为妇人之善,勿为庸者之忍。

故仁以举贤,而爱惜人才,则收用人之效矣。仁以择吏,而澄清吏治,则成廉洁之风矣。

仁以司法,抚循黎民,震慑阴邪,则致丰饶之象而臻国泰之愿。

尧舜禹三代之盛,所以庶政毕修,民生克遂,而登圣君之德,此道得也。

故善治天下者,不恃有操驭天下之术,而恃有治省吾心之道。不徒有勤勉殷政之德,而贵有忘情利天下之心。

由是而至,尧舜禹三代之丰功伟烈,不难见于陛下治年矣……

……

贾琮提笔在草稿上答题,刚开始还一边斟酌字具,一边书写,速度从容而缓慢。

写了几段之后,思路渐渐通畅,下笔凝滞消退,书写愈发果断迅捷,常有一气呵成之感。

等到殿外午时的鼓声响起,不少应考贡士不免更加紧张局促,他们很多人刚列过草稿纲要,还没开始正式撰稿答题。贾琮听过钟声,暂时放下笔墨,从随身考箱之中,拿出五儿准备的干粮,细嚼慢咽几口,填饱几分肚子。

虽然贾琮只是寻常进食,但还是引起周边考生的注意,羡慕叹息者有之,脸有不屑,但心有慌张者亦有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