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红楼之扶摇河山 > 第604章 首阅显卓异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604章 首阅显卓异

作者:沧海不笑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7-10 18:33:57

嘉昭十五年,四月初二。

荣国府补摆贾琮舞象生辰宴,外院赴宴世勋子弟觥筹交错,内院贾母王夫人欲借东风,搭台唱戏。

只是贾母一番心机,被发现端倪的城阳侯徐氏,妙语如珠一番言语,顷刻消弭无形。

城阳侯徐氏和泾阳侯张氏,为在儿女亲事上撇清宝玉,又抛出择婿文华郎的说法。

也让各家贵妇席上话题,转向天下瞩目的会试大比……

与此同时,距离荣国府数里之地,神京贡院和大周礼部,两个与春闱密切相关的官衙机构,陷入异常忙碌的情形。

自三月二十七春闱会试结束,浩大缜密的会试阅卷大礼,正在紧锣密鼓展开。

会试结束当晚,便开始的试卷造册、试卷弥封、试卷誊抄、初规筛选和黩落,便有序无情的展开。

其中上百举子还未涉及答题评等,就因试卷言语避讳、字数不合、自叙出身等原因,成为首批落榜的考生。

而顺利进入试卷朱笔誊抄阶段的举子,他们中间的绝大多数人,也是注定的黩落命数。

朱笔誊抄完毕的试卷,原卷封存入贡院文牍库,誊卷根据次序先后,由禁军全程押运,从贡院源源不断运往礼部。

之所以将原卷和誊卷,分存批阅于两地,也是为防止规程之间,难以行抽卷替换舞弊之举。

会试誊卷从贡院运出,会直接运到礼部阅卷大堂,这里由三名春闱主考坐镇,十八位同考官分房阅卷。

除此之外,每房同考官下属还配置阅卷官,这些阅卷官是各衙六品及以下官员,也都是当年会试上榜佼佼者。

另外参与阅卷事务的人手,还有负责文牍抄录整理的书吏,负责大堂跑腿办事的杂役等。

整个礼部阅卷大堂汇聚了二百余人,声势虽浩大,但因涉及天下俊才遴选,除了低声吟咏文章之音,少有其他喧哗之举。

而整个礼部阅大堂,都被从五军营调集的数百精锐,团团围守,即便非主考官的礼部尚书,也不能擅入阅卷大堂。

所有参与阅卷的官吏和杂役,即便是会试主考官本人,进出阅卷大堂,都要被严密盘查,确定没有任何私藏夹带。

因为,在历朝都出现类似情形,举子在贡院出关之后,会立即默写自己的答卷文章。

然后,通过关键人脉并贿以重金,将默写答卷传递给基层阅卷官,甚至是同考官、主考官。

收到暗中传递之物的官员,即便面对只有编号没有名字的誊卷,也能按文识人,行舞弊之举。

因此,为了防范未然,这种对于阅卷官吏人员的出入盘查,严厉程度并不亚于举子入试贡院之时。

汉家从前唐推行科举之制,已历经千年,举子为了博取青云之路,各种挺而走险舞弊之举,都是层出不穷,前赴后继,不畏生死。

上千年的科举历程,从来都是舞弊和反舞弊的血肉搏杀,阴私夺天机,侥幸过关者不少,因此身死名裂更是数不胜数……

……

礼部阅卷大堂,坐北朝南正向三间廨房,坐了春闱三大主考官,以示代天子遴选天下才俊之意。

大堂左右两侧两列九间侧房,安置担负阅卷重任的十八名同考官。

阅卷大堂正中,整齐排列密密麻麻书案,各房阅卷官和基层书吏,各自分而端坐,阅览整理源源不断运入大厅的誊卷。

十八房同考官根据考生专治《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五经要义,进行分房阅卷。

考生在会试首场书经试,虽然只考七道答题,但会试提供答题却不止七道,考生根据专治经书进行选题。

五经之中,专攻《诗》《易》《书》的举子,数量远大于《礼记》和《春秋》。

因后二者经卷字数和难易程度,要远高于前三者,攻读钻研更加耗时耗力。

尤其《春秋》微言大义,常令研读的学子知难而退。

所以,十八房同考官中阅卷专治《诗》、《易》、《书》占多数,阅卷专治《礼记》和《春秋》为少数。

本届会试参考学子过三千余人,除了在誊抄试卷阶段被黩落的考生。

每房同考官原则上都需分阅两百多份试卷,合计过六百多张答卷。

但每房同考官下属阅卷官,在进行试卷初阅之时,会将首场书经试答卷之中,八股时文水准低劣、理义混淆者提前筛除。

学子如连首场基础的书经八股,都无法做到中流之上,在考生基数庞大的基础上,自然没有继续博取上榜的资格。

……

四月初二,本届会试首场书经试阅卷的第一日。

首场书经试为考据举子才学根基,书经试所用八股程文,不仅要义理通畅,更要遵循严格的书写规范。

对举子书经造诣,逻辑缜密,行文水平等都有极高要求。

因此,对于同考官和阅卷官来说,书经试的阅卷评等,比会试后两场更加耗费心力。

同样,对于应试举子来说,首场书经试是否合格,决定他们是否能进入下两轮阅卷。

首场书经试阅卷只进行了半日,各房的同考官下属阅卷官,就已累计黩落八十余份考生答卷。

这些考生都是被评等为时文劣等,但这种劣等只针对会试水准而言,或许这样答卷在乡试还能轻易上榜。

春闱会试本就是处于科举金字塔上层,历来都是优中选优,随着阅卷的历程推进,这样的黩落也会越来越多。

虽然首场阅卷中不时有举子黯然黩落,但也有不少举子的文章脱颖而出。

常有阅卷官看到出彩的文章,会不自禁轻声吟咏,乐在其中,甚至还会相互传诵探讨比对。

这样的场景会让严肃压抑的阅卷大堂,偶尔流露出气韵盎然的学术之风。

……

在人气鼎盛、秩序井然的阅卷大堂中,一位相貌端严的官员在信步走动,举止舒缓,神情俨然。

他不时查看各房阅卷官的阅卷情形,有时也会和侧房中的同考官聊上几句。

此时,随着阅卷份数的持续增多,其中出色的八股文章不断涌现,阅卷大堂中低低的吟咏声,变得有些此起彼伏。

“五经之道,圣贤传续,盖贯天人,维持世变者,至纤至悉,不可胜穷……”

“夫经所以载道也,史所以纬经也,蕴养匹夫之志,近可修身齐家,远可治国安天下……”

“益躬身所履,皆力行之事,神之所聚,锻致知之功……”

这位在阅卷大堂信步查看的官员,听到大堂中那些吟咏之声,脸上或浮出笑容,或恍然沉思,似乎沉浸在这些华章丽句之中。

此人是本次春闱主考官之一,内阁大学士王士伦。

王士伦也是首场书经试的制题人,因此对书经试阅卷十分重视。

眼下只是首场阅卷首日,举子考卷还来不及通过同考官把关筛选,递送到他的案头,他就已自己下场巡查阅卷情况。

此时,当他无意经过一张书案,阅卷官轻声吟咏声,再一次若隐若现传入他耳中。

“……然则,仁义礼智之性,非人之初,刚柔善恶之气,非天之赋。

天以辽阔澄澈,则日月星辰循其里,地以宽坦寥廓,则草木山川繁其荣。

士人何以凝聚托孤、寄命、大节三者之勋。

无他,源于书经苦读,承于先贤教化,感于英辈垂范,磨于岁月苦砺……”

如果说王士伦方才听到那些时文吟咏,虽也有出彩之文,文辞通晓,结构匀称,虽好却不算惊艳。

但这段吟咏虽声音轻微,却如罄音缭绕,让人有恍然一亮之感,他不自禁停下脚步

口中低声默念:“天以辽阔澄澈,则日月星辰循其里,地以宽坦寥廓,则草木山川繁其荣……

化书经之念,喻天地之思,意蕴深远,好大的气魄!”

……

王士伦停下脚步,转身回走了几步,回到那位阅卷官书案旁。

那位阅卷官似被手中誊卷文采吸引,并没有察觉书案旁有人驻足。

他依旧摇头晃脑,低声吟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