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红楼之扶摇河山 > 第584章 笔砚诉痴情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584章 笔砚诉痴情

作者:沧海不笑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7-10 18:33:57

荣国府,凤姐院。

王熙凤微微冷笑:“眼下府上今时不同往日,如果个个还支撑这么大排场,这家业可就难当了。

平儿,琮兄弟和宝玉同岁,原就该和宝玉一个用度,如今他又是家主,他房里的丫鬟小厮,我没仔细去记,眼下是个什么情形?”

上回在荣庆堂之时,王夫人向贾母讨鸳鸯,想要来给宝玉做妾,这件让王熙凤心中警惕。

她知即便二房落到这种田地,自己姑母依旧不死心,心里还是惦记荣国府的一亩三分地。

按照常理宝玉如今是偏门子,早该跟着父母搬去东路院,因为老太太宠爱,至今栈居荣国府。

就因宝玉是个少年白身,不像贾政那样的朝官,会有官面上的说法顾忌,贾琮懒得理会,家里内外也就没太多计较。

王熙凤对这事本也不做理会,但王夫人这般贼心不死,她多少要在这事上发作,立一立大房治家的威风。

因还有贾母的原故,想就此将宝玉赶回东路院,只怕一时也是不能。

但拿着宝玉用度僭越的由头,却是可以大做文章,杀一杀自己姑母的气焰,省的她老是起不该有的心思。

……

平儿听王熙凤突然提到贾琮,心中微微一愣,但她虽性子温良,却也是极聪慧之人,多少有些明白王熙凤的用意。

笑道:“三爷都在东府起居,所以他房里的事,我们这边的人可能不清楚,但我时常过去走动,所以都是清楚的。

左右这些事都是明面上的,稍息打听也都知道了。

三爷如今身边服侍起居衣着饮食之人,有芷芍、五儿、晴雯、英莲,还有去年刚来的龄官,也会照顾一些事务。

不过她们几个不能都算三爷的丫鬟,像芷芍姑娘虽从小服侍三爷,但往年因为出了生死事故,府上的人都以为人没了。

连她在镇安府的奴籍都销了,再加上芷芍姑娘得了宫里青睐,名份上已不算贾家家奴。

当初还在西府的时候,老太太给芷芍定了二两月例,同府上姑娘姨娘一个分例,算不得三爷的丫鬟,倒是算正经的屋里人。

英莲和龄官都是三爷从江南领回来的,也都不是贾家的奴才。

她们日常也有月例,不过都是从三爷自己月例中剥出来,并不占东府公中银子,她们两个其实是三爷自己养着。

三爷身边名正言顺的丫鬟,只有五儿和晴雯两个。

她们两个搬到东府之后,因三爷是东府之主,按照贾家的规矩,她们两个升成一等丫鬟,拿一两的月例。

三爷另还要两个小丫鬟,四儿和娟儿,也都是当年三爷在西府清芷斋的老人,也跟了三爷许多年了。”

平儿又对林之孝家的笑道:“我倒是说糊涂了,三爷如今还有一个大丫鬟,便是妈妈的女儿小红。

小红是荣禧堂二等丫鬟,拿一吊钱月例。

所以三爷身边的丫鬟,不过是两个一等,一个二等,二个三等,不过才区区五个罢了,比宝二爷少了许多。

另外三爷的小厮,只有一人,名叫江流,三爷所有外头杂事,都是江流一人跑腿。

这和宝二爷身边十名小厮听用,实在是不能比的。

而且,三爷身边的丫鬟,往后人数只会少,不会再多。

因为,按三爷的意思,过了本年生日,五儿会入房头,所以三爷的一等丫鬟,就只剩下晴雯。

按照五儿的性子,还有三爷的喜好,多半不会另添人口,还是五儿来照顾三爷起居饮食。”

……

王熙凤对林之孝家的说道:“你听听,琮兄弟可是两府家主,身上担着两个爵位,还是朝廷五品正官。

可是他身边听用的丫鬟和小厮,连宝玉的零头都够不上,这话头要是传出去,可就很难听了,外头必定要说贾家没了规矩。

况且,府里祖宗留下的规矩,只有长辈家主才能用一等丫鬟。

原先家里只老太太、大老爷、大太太、二老爷、二太太身边才用一等丫鬟。

连我都是不配的,我和少爷小姐一样,都只能用二等丫鬟。

当年老太太这么疼爱林妹妹,见她身边没有得力人服侍,拨给林妹妹的丫鬟紫鹃,也只是个二等丫鬟,就是这个道理。

琮兄弟因封爵敕府,成了东府的老爷,他的五儿和晴雯才能升一等丫鬟,这都是府上几辈子的尊卑规矩。

老太太当初把一等丫鬟袭人给了宝玉,真真是对宝玉难得的宠爱。

即便如此,袭人的月例都是挂老太太房里,就是因宝玉原不该用一等的,这也是为了合乎家规。

前几日太太还想和老太太讨鸳鸯,想要放在宝玉房里,鸳鸯即便在一等丫鬟之后,也是拔尖的,没人敢和她比。

老太太虽听了,但也没应允,不然这事真成了,让不知根底的外人听去,多半要笑话贾家规矩乱……”

林之孝家的听了王熙凤这番话,目光闪烁,若有所思。

附和说道:“奶奶这些话都是在理的,家中有三爷这样的主子,身在高位,可还是这样简朴持家,这才是家业长久的气象。

我们这些人都依着三爷的做派性子办事,这东西两府没有不兴旺的道理。”

王熙凤说道:“这事我得找个空挡,和老太太说道说道,虽说老太太和太太疼爱宝玉,但有些事收敛些总是好的。

一则家中也省些用度,二则也省的落了话柄在外头,你也帮我看看,府上哪些地方还缺人手,将来也好调剂。”

林之孝家的已是心领神会,说道:“奶奶放心,这事我一定放心上。”

……

伯爵府,贾琮院。

转眼将至三月中旬,前后几日之间,神京之地春雨绵绵。

院子里草木润泽,从院外延伸的蜿蜒小路,青石板上都泛着晶莹水光。

泰蓝色屋檐翘角,静静指向阴沉天宇,青黑色雕筒瓦,不停溅落檐滴,叮咚悦耳的水声,给春日午后平添别样幽静。

院子堂屋的条案上,黛玉和龄官并肩而坐,正在执笔写字。

一人仙姿灵秀,凤眸水润,秀雅无方,一人豆蔻初开,俏巧明丽,举止生韵。

且她们两人眉眼气度,竟有七八分相似,如同姊妹并蒂,恍然相映成趣,谁见到都会多看几眼。

因贾琮再过几日便要春闱下场,黛玉挑了几支上好的紫毫湖笔,准备让贾琮带入场备用。

即便顶级的毛笔,初用也会有生涩之感,黛玉出身书香门第,沉浸文墨之事,自然深知这样道理。

随着贾琮下场时间将近,这两日黛玉每天都会来走动,带着龄官给新笔开墨。

这种上等紫毫湖笔,用女儿家秀柔的手力,开墨写上二三百字,笔毫就达柔韧相济的最佳状态,

之后便可清洗装箱,让贾琮带去下场作文,便是一等好物。

龄官写字老老实实,用的是当初贾琮给英莲的字帖。

黛玉写字却是信手而书,来回誊录贾琮写的几首旧词。

没过去一会子,院子里传来轻盈脚步声,探春撑着纸伞进来,身后还跟着丫鬟侍书,手上还提着一个木盒。

黛玉抬头看了一眼,笑问道:“三妹妹这是带了什么好东西来?”

探春从侍书手中取过木盒,笑道:“我带了块上等端砚,是早几年生辰,老爷让人重金买的,我一直没舍得用。

去年三哥哥从金陵回来,我估摸着他今年必下春闱,就取了这块砚台使用。

后来大老爷过世,原本以为三哥哥下不得春闱,好在宫里下了恩典,许了三哥哥下场应试。

这块砚已在我案头用了小半年,生涩已去,如今研磨运笔,正是最圆润的时候。”

探春从木盒中取出块精致的端砚,砚台体型不大,整体呈流畅的葫芦形,打磨得光润如玉,透着乌幽幽的光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