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红楼之扶摇河山 > 第五百三十四章 春闱显波澜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五百三十四章 春闱显波澜

作者:沧海不笑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7-10 18:33:57

嘉昭十五年,二月初二。

正月过去,年节的喜庆气氛渐渐淡去,东西两府也逐渐消停下来。

其实过了正月十五,贾琮便已闭门谢客,专心在东府读书。

他这样做当然是春闱在即,需要大量时间潜心揣摩书经时文。

还有一桩就是以读书应试为借口,推掉年节末尾,各种稀奇古怪的走动拜会。

如今神京官勋圈子,都知贾家出了承袭双爵的少年家主,家声重振,前途不可限量。

除原来和贾家交往的勋贵老亲,其他各种找了七拐八拐牵强关系的人物,借着年节的由头,纷纷上门递帖拜谒。

企图和贾琮连上关系,以备将来各种关头,可以借来势力体面,占些官场顺遂便宜。

还有一类人做得稍许文雅体面,或转使他人邀请饮宴,或文书下帖请赴文会,或为贾琮旧作剖析注释,各种套路不一而足。

其中,贾政门生傅试刚调任祈年府通判,正有些踌躇满志,意图在仕途上再有奋发。

他听得贾家年前的事迹,哪有不来奉承的,但他和贾琮实在扯不上关系,便借着年节拜贺,贾政乔迁等理由上门走动。

他和贾政闲谈之间,说了一大堆贾政慧眼识珠,教引有方,终使贾家发此凤雏之声,总之话题都往贾琮身上拐弯。

又将贾琮如何卓绝不凡说了一通,言辞中对贾政愈发崇敬,对贾琮甚是倾慕。

贾政被傅试一番话语,捧到空中有些晕乎乎,一时没想好怎么下来,只好差人去请贾琮过来相见说话。

以往贾政叫贾琮到梦坡斋书屋闲谈,也是常有的事情,叔侄两人说些官场旧事,也算有些乐趣。

所以贾琮听到口讯,以为贾政又起了谈兴,自己也正读书乏累,正好出来走动片刻。

等他到了东路院,见了傅试倒还好说,却没想到傅试还带了自己妹妹傅秋芳,才让贾琮觉得有些不对。

别人不知道这里底细,贾琮却是心知肚明,傅试此人才略平庸,但官禄之心炙热,每每算计如何攀附爬升。

他和贾政年纪相差不大,却甘心拜为门生,不外乎就是依附权贵。

这傅秋芳是傅试的亲妹子,据说才貌双全,聪明过人,官勋女眷之中薄有名声,外头都称琼闺秀玉。

傅试仗着妹子出色,生心要和豪门贵族结亲,以为自家官途爬升,不肯将妹妹轻易许人。

因此耽误到今天,傅秋芳已双十年华,尚未有婆家。

贾琮才坐着攀谈几句,傅试便叫来随行的傅家嬷嬷,引贾琮和傅秋芳相见结识,说两家为世交之好,彼此同辈姐弟不需避讳。

这下连贾政这等迟钝,也听出其中意思,脸色也带出些尴尬神情。

贾琮是他心中最得意的侄子,贾琮的亲事多半还是落在宫中赐婚,那里是寻常人家能掺和的。

这傅试未免太过异想天开,即便贾琮要纳妾,也是娶青春美色,哪会找个比他大许多的老姑娘。

贾琮见傅家嬷嬷都出来了,总不能当场下人脸面,传了出去贾家未免太没待客之礼,左右去看看自己也不吃亏。

等他去了后院,那傅秋芳正由探春陪着说话,探春看到贾琮出现,脸色红晕,嘴角微微牵动,明显有强忍的笑意。

那傅秋芳倒是文雅大方,生得也很秀美周正。

但贾琮见了探春古怪表情,在自己妹子面前有些没脸,多少有些尴尬,只是客套了几句,就当走了过场,便找由头果断退走。

回来后不久,这件雅事不知怎么在两府传开,先被黛玉嘲笑一番,史湘云更是不怕事大,经常嘻嘻哈哈拿这事作为谈资。

弄得贾琮在姊妹中有些狼狈,左思右想,实在不想再遇到这种无聊事,便就此高挂免战牌,即日起闭门谢客,潜心读书应试。

……

只是如此一来,没让那些有心攀附者冷却,反而因贾琮闭门读书亟待春闱,让人想到此中蕴藏的不俗。

都知道贾琮身为雍州解元,只要下场春闱,必得进士之位,甚至在二元登科之后,是否还有三元及第的际遇?

其中如傅试这类通晓官场升迁的精明人,更能看出其中隐含的利害之处。

于是神京官勋圈子渐渐传出话头,贾家的少年家主,春闱之后必定要唱名琼林。

加之其一向简在帝心,止步五品文官路途,必定要就此打开,贾家东西两府武勋之资,即将再添文勋荣耀。

贾家少年家主的前程威势,会再一次冠盖同伦……。

……

这样的传言,如果落在另外一人身上,多半会让文官群体嗤之以鼻。

因大周立国未到百年,以文制武虽不如前宋根深蒂固,但武勋和文官具备天然对峙特质,彼此存在隐形经纬鸿沟。

历朝历代,但凡社稷承平日久,以文制武必定是大势所趋。

自太祖立国,倒是出过善于兵事,且有名将之姿的文官,但极少有勋贵世家出身的士林文勋高官。

因但凡武勋之家,子弟自小受家风熏陶,不是纨绔子弟,便是尚武粗犷,极少有本事在举业上发迹,自然也难入文官翘楚之列。

即便武勋之家,想要改移家风,以文易武,也会受到文官集团,或明或暗的压制抵触。

当年先荣国公贾代善,为保贾家富贵传承,以防承平之年,世代武勋积淀势大而遭皇家忌惮。

再者嫡子贾赦、贾政都是平庸之才,实在难以传承贾家武勋之风。

遂起家声易武从文之策,长子贾赦承袭世爵,次子贾政却让他立意从举业出身。

但是十五年前,神京发生吴王之乱,永安帝在退位之前,收到贾代善临终遗奏,不仅首肯两子分承爵府的奏请。

而且还顺手恩赏贾政工部主事官职,贾代善去世后,再加恩贾政升从五品工部员外郎。

……

永安帝此举与其说是对贾家的恩典,不如说是就此断了贾政举业发迹的路途,也断了贾家易武从文的念想。

贾政在工部蹉跎十五年,历经五次吏部大考,他虽才略平庸,却是兢兢业业,小心谨慎,从无过错。

国朝虽有非进士出身,常规不得晋升五品以上文实职的规则。

但一个出身豪门的勋贵嫡子,年资累计十余年,却连正五品都无法晋升,其中如何没有外因所制。

究其原因,不外乎是君不恩,臣欲弃。

嘉昭帝在四王八公冷眼旁观中登基,如何会提拔一个才略平庸的老勋嫡子。

朝廷文官集团,更不会允许一个毫无文华底蕴,打了武勋烙印的人物升迁坐大。

如此上下缘故交集之下,贾政才会就此坐蜡,沦为工部有名的吉祥物,雷打不动十几年。

但是,贾琮和贾政相比,虽出身同家同门,但却轻易挣脱桎梏,犹如新开天地。

且不说他身为当世文宗弟子,二度科场登科,书法词章名动天下,武勋出身对他在士林奠定坚实地位,已毫无肘制。

最要紧的一桩,他在乡试时那篇《士人明德不振》的宏文策论,振聋发聩的四言真法,更让他在文官士林中树立崇高位份。

当初翰林院事葛宏正,读了这篇煌煌宏文,心思激荡之下,曾当庭上奏,要举荐贾琮入翰林院任七品典籍。

如果不是嘉昭帝心有顾虑,予以抑制,贾琮就能以举人之身入翰林院,首开历代之先河。

朝野内外的有心人,对贾琮当年旧事记忆犹新,自然清楚这样一个人物,只要下场春闱,卷起的大势和变数,必然暗流翻卷,不可忽视。

贾琮个人的前程走向,贾家两府的贵勋地位,乃至四王八公等旧勋随势躁动……。

还有,天下士林对于文武之道的重新解构倾向,都会被因此改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