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红楼之扶摇河山 > 第五百零三章 上书请世勋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五百零三章 上书请世勋

作者:沧海不笑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7-10 18:33:57

荣国府,荣庆堂。

今年神京的天气异常温和,时序进入腊月,嘉昭十五年第一场大雪才不期而至。

岁至年末,荣庆堂地上铺满地毡,锦裀绣屏,焕然一新。

正中摆着犀兽三足鎏金珐琅大火盆,里面焚着松柏香、百合草,堂中弥散着温和馨香的气息

贾母坐在正面软榻上,底下铺着新猩红毡,设着大红苏绣福寿引枕靠背,还铺了黑貂皮袱子在上面,异常华贵温和。

王夫人、李纨、探春皆锦绣薄袄,金钏珠光,衣饰华贵,各自在下首雕漆椅上坐了,椅上都铺灰鼠椅小褥,椅下都摆一个大铜脚炉。

荣国府虽贾赦亡故,长房长孙获罪发配,可以说备受冲击,但似乎不影响贾家的豪奢排场,时至年关,荣庆堂的富贵气象一如往常。

眼下接近年关,正是荣国府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贾母和王夫人,常在荣庆堂里和李纨、探春商议家宅事务。

自从王熙凤病倒,虽府内事务都有李纨和探春代理,但王熙凤有喜之后,贾母又让她们日常处事,多和王熙凤商议。

这不过是贾母些许内宅心思,因为大房败落,眼看二房其势大涨,但大房血脉却得以延续。

贾母便生了用之制衡二房的心思,省得二媳妇不知天高地厚,失去了顾忌,少了自己跟前的尊卑,影响了自己高乐过日。

探春自然无有不可,她本虽才自精明志自高,腹中奇思韬略,并非一般女子可比,但毕竟正当妙龄,玩心尚重,于俗事上心思无垢。

按她的意思,巴不得不管这些家务杂事,在东府和姊妹们顽耍,跟着贾琮练字读书说话,那才是真真有趣之事。

贾母让她多和王熙凤商议,她自是求之不得,让王熙凤拿主意,她也省得多费心思。

倒是李纨对料理荣国家务,很是兴致盎然,也算遂了多年的心愿。

当年依着贾代善临终遗奏,得太上皇恩准,荣国府长子贾赦袭爵,次子贾政袭府。

按照常理敕造荣国府的当家奶奶,应该是贾政长媳李纨。

可惜王夫人算计太深,又满腹内宅妇人的狭隘偏见,觉得媳妇不过是外姓人,骨子里只信重血脉偏重。

因此才力推自己亲侄女的王熙凤,代她协理荣国家务。

并以长媳守寡守节,不适宜抛头露面操持家事,变相夺了李纨的管家之权。

这等孀居之妇礼教之规,实在冠冕堂皇不过,即便贾母也要赞成。

李纨年少寡居,本来过得孤清苦涩,连接触俗务,聊以派遣的机会,也被过于深谋远虑的婆婆剥夺,也只能无可奈何。

……

如今,此一时彼一时,长房彻底没落,荣国的爵位和府邸都成了二房囊中之物。

王夫人为了宝玉做长远计算,自然改变了心思,又遇上王熙凤危难中卧病在床,顺势就让李纨和探春代管家务。

因为李纨和探春都是他二房的人,李纨多年寡居,王夫人身为婆婆,有孝道大礼在身,自然能捏得她牢牢的。

探春自小多得王夫人教育,倒不是她心思多么慈悲,不过是为了粉饰宽爱庶女的好名声。

况且,赵姨娘虽然是生母,但探春的婚姻嫁娶之事,按照豪门大家规矩,可是牢牢捏在嫡母手中。

婚嫁乃是女子一生命脉大事,王夫人不怕探春对她不就范,让她管家更不用担心这个庶女忤逆。

原先王夫人这番算计颇为妥当放心,即便贾母也挑不出半点毛病。

可如今形势却又变得扑朔迷离,贾琏离神京去辽东罚役,已过去一个多月,孕中的王熙凤都已开始害喜。

但是,荣国府承爵之事,宫中和宗人府还是毫无动静,好像所有人都故意忘记了此事。

俗话说事出反常必有妖,贾母和王夫人虽都是头发长的妇人,但也不是完全没有见识,都察觉到事情有些不对,已有些热锅上的蚂蚁。

连李纨心中都有些焦急的,因为二房承了爵位,她这个当家奶奶才能坐实实,不用像以前那样,一生枯守内闱那样无趣。

况且探春以后还会出阁,自然百无禁忌,自己成了荣国府当家奶奶,她的贾兰在家门才会有更多依仗。

贾政身为荣国家主,对已故长兄身后爵位之事,出现这种异乎寻常的拖延,也察觉到有些不对。

但是以他的身份和性情,实在拉不下脸找人打听此事。

……

今天也像往常一样,贾母、王夫人听李纨、探春说了年底府上诸事,除了探春之外,其余几人心情都是懒懒的。

贾母这几天听说王熙凤害喜厉害,便让琥珀去叫王熙凤过来说话。

贾母最近也有意思,似乎生怕冷落了她,只要王夫人、李纨等在堂中,总会找个由头让王熙凤过来。

没过一会儿,王熙凤带了平儿进堂,她如今虽然害喜,却还没显怀,日常走动无碍。

她身了件白底绣蓝纹的棉袄,披一件石青刻花丝灰鼠皮披风,下身穿条灰白洋绉银鼠皮裙,手里拿着小铜手炉。

平儿跟着身边,手里捧着一个软藤编的小盒,里面装了酸梅桃条的吃食。

她进入堂内,贾母自然问些孕期之事,李纨照例说些年关府上事务,因这些事都是王熙凤都是做惯的,心中见识主意明朗。

王熙凤便随口说了几句,正巧看到王夫人神情无波,只是在一旁拨动念珠,王熙凤眼珠一转,心中不由一动。

她这人性子精明泼辣,最能察言观色,自然清楚如今形势大变,自己姑母不喜自己把持家事。

但是自己姑母一番算计,如今倒是出了状况,贾琏定罪离京一个多月,但是荣国府爵位传承,依然石沉大海。

这种一等大事,以王熙凤的精明厉害,如何不会想到。

不过现在时过境迁,她也见识了姑母的世故冷漠,眼下对二房爵位承袭受阻,心中只有幸灾乐祸。

想到方才李纨说起年底之事,便笑着问道:“我刚才正想到,大嫂子说年关之事,有一桩要紧的,可不能忘了。

每到年关,朝廷会给勋贵发放春祭恩赏,根据爵碌高低,赐等量祭祀银子,都用黄绢袋子装了,上面写‘皇恩永赐‘’四个字。

咱家倒是不缺这几两银子花销,只是这银子到底沾了皇恩,置了祖宗供奉,上领皇上恩典,也是子孙托祖宗的福。

那怕家里用一万银子孝敬祖先,到底不如这个体面。

昨儿二妹妹来看过,说道这件事情,因琮兄弟如今是立府的伯爵,他上头生母也是追封了五品诰命。

所以光禄寺那边已知会东府,按时过去领取今年春祭银子,方才我想起此事,少不得要提醒大嫂子。

这一桩是咱们勋贵之家,区别其他人家的荣耀体面之事,可万万不能错过,去年是二爷去光禄寺领取的。

如今要派一个可靠的男丁去办此事,我看西廊下五嫂子的儿子芸哥儿,正经荣国偏房血脉,是个实在孩子,倒是可以让他去办领。”

贾母也知道有这么一桩事,但她是荣国府老祖宗,往年这种事那里用她操心,如果不是王熙凤提起,还真想不到。

贾母问李纨道:“东府既然都收到光禄寺的口信,西府应该也是一样的,可有人上门说过?”

李纨和探春都面面相觑。

李纨说道:“我们每日早晚两次,都会让执事婆子和丫鬟,上报二门内外诸事,从没听人说到这事,必定光禄寺没人来说过。”

贾母和王夫人听了都心中一沉,代表勋贵之家的春祭恩赏银子,东府都得了口信,不过一墙之隔的西府,居然没人来传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