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红楼之扶摇河山 > 第二百一十一章 皇寿开恩科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二百一十一章 皇寿开恩科

作者:沧海不笑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7-10 18:33:57

嘉昭十三年,五月初八。

对于大周万千科场学子,今年是难得的恩赏之年。

为贺五月太上皇六十五岁大寿,圣上不仅下旨为上皇寿辰大庆,还在今年五月特开恩科。

如大周乡试本为三年一考,按正常的时序,明年八月才会开考,如有不中者,就要三年后才有机会再考,来回蹉跎便是六年。

而人生又有几个六年,乡试已为科举中途,中举之人才有选官之资,才算真正跨入官员阶层,岂是轻而易举之事。

许多读书人都是屡败屡战,要经过数次乡试才能中举,十余年时间也是弹指而过。

所以,此次五月恩科,对以待秋闱的科场士人来讲,不啻为天大的喜讯。

因为,万一此次恩科不中,明年八月他们还能参加正科乡试,比正常情况节省一倍时间,考中的概率也会大为提升。

但因恩科具有突发性,无法提前很多时间预知,所以参加恩科的学子,会存在准备不足的情况,多半是起到正科预热的作用。

哪怕是如此,科举之路上能遇到恩科,对一个学子来讲,也是极大的幸运。

贾琮从金陵返回后,柳静庵又给他制定缜密的课业,写作程文和策论,成为贾琮每日必要完成的功课,堪称地狱式考前刷题。

上年皇上鼎定生死太后礼仪之争,为生母宪孝皇太后建寺安灵。

到了最后一月,贾琮发现柳静庵出的程文截题、策论趋向,已越发贴合时局和圣心,他也渐渐体会出其中风险……。

自己这位先生,任礼部大宗伯多年,曾是多届乡试会试的主考官,参与过多次科举考题审议,自身又是状元之身。

还列出明细书目,让他带去金陵,并让他在金陵期间,于读书学业不可稍有懈怠的原因,就是因为他预想到,来年圣上开启恩科的可能。

很多人都只是事后诸葛亮,或在事发之后才能想清楚其中道理。

皇统体面,顾此而不过于失彼,方为平衡权谋之道,嘉昭帝在大慈恩寺开光之后,就为太上皇大庆六十五岁寿辰,本意就在于此。

那日刘霄平向贾琮求读柳静庵批阅的程文策论,他便多了个心思,给出的都是早几个月的普通习练之作。

而贾琮的恩师柳静庵,曾担任十余年礼部大宗伯,宦海沉浮,智慧深沉,更主持过大周多次乡试会试。

柳静庵的心术智慧,连嘉昭帝都是敬服的,皇帝能想到的,他如何不会推断揣测出来。

贾琮能拜得如此名师,实在是平生之幸。

于学林举业沉浸之深,非常人能及,不然怎么会有学宗之名。

相比大赦,恩科能收尽天下士子之心,同时给予太上皇足够的尊荣孝礼。

这也是为何他会在贾琮去金陵之前,会抓紧时间突击授业,给他梳理乡试考科要点。

他对朝堂变局与科举的关联,有着远高于常人的认知和判断。

而向天下昭示皇权恩荣,一为大赦,二为恩科。

虽为彰显皇权,称量天下之举,但对荣养重华宫的太上皇和懿章皇太后,总也造成些许冲击。

……

去岁因生母皇太后之事,而带来少许礼道瑕疵,也因为上皇福寿而开恩科,就此消弭无形。

但柳静庵却在去年大慈恩寺开始营造,宫中传出太上皇六十五寿辰的讯息,便隐约猜想出后续关联。

而最后一月柳静庵所拟的截题策论,他一篇都没有拿出,并不是忌讳刘霄平等看了柳静庵批注文章,从而在科场上胜过他。

而是三人成虎,人多口杂,万一刘霄平因这些批注程文策论,而有意外收益,并因此得中秋闱,无心之中传出流言,那就要肇祸了。

柳静庵最后一月揣磨的文题,只是和自己一个弟子研讨点评,是无伤大雅之事。

但如果扩散为众人所知,最后意外与开考之题相近,那就说不清楚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