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不良人之大唐麒麟侯 > 第45章 高句丽之战

不良人之大唐麒麟侯 第45章 高句丽之战

作者:隐城的驼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51:19

贞观十九年,洛阳宫城的柳树刚抽新芽,李世民却无心赏景。

玄奘法师临行前恳请驻锡嵩山少林寺译经的请求,仍萦绕在他耳畔。

面对这位跋涉万里归来的圣僧,他语气不容置疑:

\"法师乃国之瑰宝,长安洪福寺已备好译经院,此处才是弘扬佛法的正途。\"

望着玄奘远去的背影,他深知,这位高僧与自己虽志不同,却同样心怀天下。

二月,旌旗蔽日,战鼓震天。李世民在洛阳城外誓师,特意将太子李治留在定州:

\"此去辽东艰险,你坐镇后方,方保社稷无忧。\"

他执剑指天,对太子叮嘱:

\"若我军未捷,你当坚守山河,不可轻动!\"

说罢,翻身上马,率大军浩浩荡荡向东开拔。

一路上,他与士兵同饮浑水、共宿寒帐,将士们见天子身披征尘,无不感奋。

与此同时,李世积自辽宁朝阳挥师南下,刀锋所指,如入无人之境。他与李道宗在辽东城下会师,十万唐军合力猛攻盖牟城(今抚顺)。

十日血战,城墙崩塌处血水成河,唐军破城后俘获两万敌军,缴获粮草十万余担。

消息传至中军,李世民拍案而起:

\"好!辽东城指日可下!\"

果然,大军乘胜东进,一举攻克辽东城,更名辽州(今辽阳)。

半年间连下十座坚城,迁徙七万百姓入中原,捷报如雪片般飞向长安。

然而,当大军逼近安市城(今辽宁海城)时,战局急转直下。高句丽守军依托险峻地势,以滚木礌石、热油毒箭死守城池。

三个月攻防战,唐军攻势如潮水撞上礁石,一次次被击退。

寒风卷着雪粒打在李世民脸上,他望着城头飘扬的高句丽战旗,耳边仿佛响起魏征当年的谏言:

\"陛下,穷兵黩武,恐伤国本!\"此刻冰天雪地,粮草将尽,他望着冻得发紫的士兵,第一次在战场上感到无力。

恰在此时,李世积一病不起。御医束手无策,只说需\"龙须入药\"。

李世民二话不说,抽出佩刀割下一绺胡须,亲自熬成药汤:

\"你我君臣,岂分彼此!\"李世积饮下汤药,涕泪横流。

李世民握着他的手,低声道:\"若朕有不测,太子托付于你,望你护他周全。\"

\"报——!\"斥候的急报打断了二人对话,\"天降暴雪,河水封冻!\"李世民望着漫天飞雪,长叹一声:

\"撤军!\"归途的风雪比战场更残酷,无数士兵倒在冰天雪地中。

经统计,此战唐军虽斩敌四万,克城十座,却也折损两千精锐。

这个数字究竟是三大关键战役的伤亡,还是整场战争的损耗,已淹没在历史长河中。

班师回朝那日,李世民命人重立魏征墓碑,亲自撰文祭奠:

\"悔不听卿言,致使将士受苦...\"他站在魏征墓前,望着石碑上斑驳的字迹,想起自己曾推倒此碑,又复立其上,不禁湿了眼眶。

这场未能\"考满分\"的战役,成了这位天可汗心中永远的遗憾,也让后人看到,即便是千古帝王,也有壮志未酬的无奈与苍凉。

朔风裹挟着雪粒呼啸而过,将唐军归程的旌旗撕扯得猎猎作响。

李世民勒住战马,望着白茫茫的山野,呼出的白雾在冷空气中凝成霜花。

他侧头看向身旁的张起灵,这位青年将领身披玄甲,在风雪中身姿挺拔如松,只是眉眼间染着几分疲惫。

\"起灵啊,\"

李世民的声音被风声揉碎,\"这场征伐,朕是不是不该打?\"

他望着远处艰难行军的士兵,那些冻红的脸庞和瑟缩的身影,让这位向来坚毅的帝王心中泛起愧疚。

张起灵握紧缰绳,凝视着漫天飞雪,沉声道:\"圣上,古往今来,世间事哪有十全十美?\"

他顿了顿,抬手拂去肩头积雪

\"人成事,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李世积将军病倒,军心难免动摇,此为人不和;暴雪突至,道路冰封,此为天不时;粮草运输受阻,大军难以为继,此为地不利。\"

他转头看向李世民,目光坚定,\"然即便如此,圣上仍能连下十城,斩敌数万,此等战绩,放眼古今,又有几人能及?\"

李世民闻言,心中的郁结稍解。他望着张起灵年轻的面庞,忽而想起往事:

\"朕记得,你今年也到而立之年了。\"

他轻笑一声,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慨,\"莫非要像你师父那般,一生不娶,孑然一身?\"

张起灵身形微僵,一时不知如何作答。他想起师父独来独往的身影,想起那些在古墓中度过的孤寂岁月,喉头微微发紧。

他张了张嘴,却只吐出一句:

\"臣...尚未考虑。\"

李世民见他局促的模样,不禁大笑出声,笑声震落了马鞍上的积雪:

\"罢了罢了,此事不急。\"他策马向前,风雪中传来他豪迈的声音,

\"待回长安,朕定要为你寻一门好亲事!\"

张起灵望着帝王远去的背影,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握紧手中长枪,跟上队伍。

雪越下越大,却挡不住归程的脚步,也掩不住君臣间这份相知相惜的情谊。

寒风卷着残雪掠过定州城楼,二十万唐军的旌旗在暮色中缓缓浮现。

太子李治身披貂裘,却仍在城楼上不住张望,双手将暖炉攥得发烫。

当看到那抹玄色战甲在队伍中若隐若现时,他几乎踉跄着冲下台阶。

李世民翻身下马,腰间佩剑因多日征战已布满缺口,披风上凝结的冰碴随着动作簌簌掉落。

\"儿臣恭迎父皇凯旋!\"李治声音发颤,伸手欲扶,却在触及父亲手臂时骤然僵住——那铁甲下的躯体仿佛一块烙铁,隔着厚重甲胄仍灼得人掌心生疼。

解甲时,空气突然凝滞。层层衣甲剥落,浸血的内衫已与皮肉死死粘连,暗红血痂混着汗渍在布料上凝成诡异的纹路。

李治的指甲深深掐进掌心,强忍着胃部翻涌的不适,颤抖着去揭那层血肉模糊的衣衫。

\"嘶——\"

李世民闷哼一声,额角青筋暴起,却反手按住儿子发颤的手腕:\"莫慌。\"

银剪剪开布料的声响在死寂中格外刺耳。当看到父亲后背狰狞的箭伤时,李治再也绷不住,泪水砸在染血的布片上:

\"父皇何苦如此!\"

李世民却笑着用带伤的手替他擦去眼泪,指尖的血痕在儿子脸上留下淡红印记:

\"哭什么?朕说过,此战不归,战甲不卸。\"

他指腹摩挲着李治年少的面庞,

\"记住,身为储君,一诺千金是立身之本。\"

暮色漫过城墙,染得天边如血。李世民半裸着上身,任由军医敷药,却仍挺直脊梁对李治讲述战事:

\"安市城那场箭雨,你若在场该如何指挥?\"

李治望着父亲后颈新生的冻疮,忽然明白了何为\"以身作则\"——这位被尊为天可汗的帝王,正用血肉之躯为他诠释治国之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