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大帝族长,缔造万古第一家族 > 寓言故事36

大帝族长,缔造万古第一家族 寓言故事36

作者:皓影月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7-23 07:29:02

阿楚脚刚落地,就听见潺潺的水声。

眼前是一条清澈的河流,岸边杨柳依依,不远处两个衣袂飘飘的古人正站在桥上,看那水中游鱼。

“晏辰,看看这配置,再听听这对话的调调,咱们这是到哪儿了?”阿楚一边压低声音问,一边快速从背包里摸出防晒霜,往脸上胡乱抹着。

晏辰推了推鼻梁上其实并不存在的眼镜(只是习惯性动作),目光在那两人身上转了一圈。

“看那青色长袍和说话的语气,八成是《濠梁之辩》。”他说着,从背包里掏出一瓶冰镇可乐,拧开递给阿楚。

阿楚接过可乐,猛灌了一口,打了个满足的嗝。

“庄子和惠子啊,这两位可是辩论界的顶流。”

“可不是嘛,‘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句名台词我可太熟了。”晏辰说着,从背包里又摸出一个微型录音笔,“这么经典的场面,必须记录下来。”

就在这时,桥上的庄子开口了:“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阿楚和晏辰对视一眼,眼中都闪着兴奋的光。

两人几乎是同步地,用只有彼此能听到的声音接道:“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果然,惠子立刻开口问道:“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阿楚激动地拽了拽晏辰的胳膊,小声说:“来了来了,名场面啊!”

晏辰拍了拍她的手,示意她稍安勿躁。

庄子回道:“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又说:“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阿楚跟着默念,手指还在手机屏幕上快速敲打着,记录着这历史性的对话。

“晏辰,你说他们俩天天这么辩,累不累啊?”阿楚小声嘀咕。

“这你就不懂了,这叫哲学的乐趣。”晏辰一本正经地说。

“切,我看就是闲的。”阿楚撇撇嘴,“要是让他们来我们公司,天天996,看他们还有空在这儿讨论鱼快不快乐。”

晏辰低笑出声:“你这脑回路,总是这么清奇。”

“那是,不然怎么配得上你。”阿楚冲他眨眨眼,语气带着几分戏谑。

晏辰无奈地摇摇头,目光却始终没离开桥上的两人。

庄子这时慢悠悠地说:“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阿楚和晏辰几乎同时“哇”了一声,虽然声音不大,但在这安静的环境里,还是被桥上的两人听到了。

惠子转过头,皱着眉看向他们:“尔等何人?在此窃窃私语,扰我清谈。”

阿楚吐了吐舌头,拉着晏辰往前几步,脸上堆起标准的“和善”笑容:“两位先生好,我们是路过的游客,哦不,是路过的旅人,听到两位高谈阔论,一时被吸引,多有打扰,抱歉抱歉。”

庄子饶有兴致地上下打量着他们俩的穿着:“尔等衣饰奇特,言语也颇为古怪,‘游客’是何意?”

晏辰连忙解释:“就是四处游历之人,见多识广,哦不,是见识浅薄,所以想多听听两位先生的高论。”

他一边说,一边给阿楚使眼色,让她别乱说话。

阿楚却像是没看到,指着水里的鱼说:“庄先生说鱼快乐,惠先生不以为然,依我看,鱼快不快乐,只有鱼自己知道,但庄先生觉得它快乐,那便是快乐了,毕竟心情这东西,是自己的感受嘛。”

惠子挑眉:“小姑娘此言差矣,事物之理,岂能以个人感受为准?”

“那惠先生觉得,什么才是准的?”阿楚歪着头问,“用尺子量?还是用秤称?”

惠子被问得一愣,显然没听过这样的比喻。

庄子却抚掌大笑:“有趣,有趣,小姑娘此言虽浅,却也有几分道理。”

“那是,”阿楚得意地看了晏辰一眼,“我这叫大道至简。”

晏辰在一旁扶额,心想这丫头又开始放飞自我了。

“对了,”阿楚像是突然想起什么,从背包里掏出一包鱼食,“既然讨论鱼快不快乐,那给它们喂点吃的,它们说不定就更快乐了。”

说着,她就往水里撒了一把鱼食。

那些鱼果然聚拢过来,争抢着吃食。

“你看你看,它们现在肯定快乐。”阿楚兴奋地说。

惠子看着那些鱼,又看看阿楚手里的袋子,疑惑地问:“此乃何物?为何鱼儿如此喜爱?”

“这叫鱼饲料,专门给鱼吃的,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阿楚解释道,还不忘加一句,“比你们这儿的虫子虾米好吃多了。”

庄子和惠子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奇。

晏辰趁机打圆场:“内子言语鲁莽,两位先生勿怪,我们只是路过,这就告辞。”

他拉着还想再说点什么的阿楚,快步离开了。

走远了之后,阿楚才挣脱晏辰的手:“你拉我干嘛,我还没跟庄先生好好聊聊呢。”

“再聊下去,你就要给他们讲进化论了。”晏辰无奈地说。

“那有什么不好,让他们也开开眼界。”阿楚不服气地说。

“别忘了我们的任务,是看看能不能解开一些误会,不是来给古人科普现代知识的。”晏辰提醒道。

“知道啦,”阿楚撇撇嘴,“不过你刚才听到没,庄先生夸我了。”

“听到了,我们家阿楚最厉害了。”晏辰宠溺地揉了揉她的头发。

阿楚立刻眉开眼笑,挽住他的胳膊:“那是,也不看看是谁的女朋友。”

两人说说笑笑地往前走,却没发现,身后的庄子看着他们的背影,若有所思地对惠子说:“此二人绝非寻常旅人,其言行举止,透着一股奇异之气。”

惠子点点头:“确实,尤其是那袋子里的‘鱼饲料’,颇为古怪,或许……”

他们的声音越来越小,被风吹散在空气中。

而阿楚和晏辰,正忙着讨论下一个可能遇到的故事。

“你说我们接下来会遇到哪个故事?”阿楚好奇地问。

“不知道,”晏辰摇摇头,“不过不管遇到哪个,你都收敛点,别再乱说话了。”

“知道啦,晏辰大人。”阿楚学着古装剧里的样子,给晏辰行了个礼,逗得晏辰哈哈大笑。

两人正笑着,突然看到前面有一个人,背着一个大葫芦,边走边唱,看起来颇为逍遥。

阿楚眼睛一亮:“哎,你看那人,像不像《东郭先生与狼》里的那个……不对,《东郭先生》被排除了。”

晏辰顺着她的目光看去:“说不定是别的故事里的人物,我们过去看看。”

两人快步走上前去,想一探究竟。

走近了才发现,那人唱的歌词颇为古怪,什么“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之类的。

“这位先生,”晏辰上前拱手,“不知您这是要去往何处?”

那人停下脚步,打量了他们一番:“我乃鬼谷子门下弟子,正要去山中修行。”

阿楚和晏辰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

鬼谷子?那可是传说中的人物啊。

“原来是高人,失敬失敬。”阿楚连忙说。

那人摆摆手:“谈不上高人,只是一个求道之人。”

“那您知道《薛谭学讴》的故事吗?”阿楚忍不住问,她对这个故事印象还挺深的。

那人愣了一下,随即点头:“略有耳闻,薛谭学于秦青,未尽其技而辞归,秦青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对对对,就是这个!”阿楚兴奋地说,“您知道他们现在在哪儿吗?我们想去见识一下秦青的歌声。”

那人指了指前方:“往前再走十里,有一座山,秦青就在那山中教弟子唱歌。”

“多谢先生告知!”晏辰连忙道谢。

那人笑了笑,背着葫芦继续往前走,歌声渐渐远去。

“太好了,我们快去看看!”阿楚拉着晏辰就往前跑。

晏辰一边跟着跑,一边说:“慢点,别这么激动,小心被别人当成疯子。”

“怕什么,我们本来就是‘异类’。”阿楚不以为意地说。

跑了大概半个多小时,他们果然看到一座山,山脚下有几间茅屋,隐约能听到里面传来歌声。

那歌声确实非同凡响,虽然隔着一段距离,但依然能感受到其穿透力。

“哇,果然名不虚传啊。”阿楚感叹道。

两人走到茅屋前,看到一个老者正在教几个弟子唱歌,那老者想必就是秦青了。

而在弟子中,有一个年轻人,看起来颇为骄傲,大概就是薛谭了。

他们站在门口,静静地听着。

秦青唱到动情处,果然如传说中那般,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阿楚和晏辰都听得入了迷,连大气都不敢喘。

一曲终了,秦青看向弟子们:“你们都明白了吗?唱歌不仅要讲究技巧,更要融入真情实感。”

弟子们纷纷点头,只有薛谭,脸上露出不以为然的神色。

阿楚在一旁小声对晏辰说:“你看,他这表情,肯定是又想打退堂鼓了。”

晏辰点点头:“估计用不了多久,他就要告辞了。”

果然,没过一会儿,薛谭就上前对秦青说:“师父,弟子觉得已经学到了您的精髓,想就此告辞,回家乡去。”

秦青看着他,没有生气,只是淡淡地说:“既然你觉得已经学成,那我便不拦你,只是你我师徒一场,我为你饯行。”

薛谭没想到秦青这么轻易就答应了,脸上露出一丝得意。

秦青带着薛谭来到山脚下,摆了一桌简单的酒菜。

席间,秦青端起酒杯:“薛谭,你虽未学尽我的技艺,但也颇有天赋,只是日后切记,学无止境,不可骄傲自满。”

薛谭敷衍地点点头,心里却不以为然。

秦青也不再多说,放下酒杯,站起身来,抚节悲歌。

那歌声比刚才在茅屋里更加震撼,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让周围的树木都为之震动,天上的云彩也仿佛被定格在了空中。

薛谭听着听着,脸上的得意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震惊和羞愧。

他“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师父,弟子知错了,弟子不该骄傲自满,请师父原谅,弟子愿意继续跟随师父学习。”

秦青停下歌声,扶起他:“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你能明白这个道理,就好。”

阿楚和晏辰在一旁看得激动不已。

“太精彩了!”阿楚小声说,“这才是真正的艺术啊!”

晏辰也点点头:“秦青不仅歌声厉害,育人的方式也很特别,没有直接指责,而是用自己的歌声让薛谭自己明白道理。”

“是啊,”阿楚感慨道,“要是我们老师也这么厉害,我肯定好好学习。”

“你啊,”晏辰刮了刮她的鼻子,“就知道说这些。”

就在这时,秦青似乎察觉到了他们,朝他们这边看了过来。

阿楚和晏辰连忙收回目光,装作路过的样子。

“两位是何人?为何在此?”秦青问道。

晏辰上前一步,解释道:“我们是路过的旅人,听到先生歌声美妙,便忍不住停下脚步聆听,多有打扰,还请见谅。”

秦青打量了他们一番,目光在他们的穿着上停留了片刻:“无妨,既然喜欢,便多听一会儿也无妨。”

“多谢先生。”阿楚笑着说,“先生的歌声真是太厉害了,简直比我们那儿的演唱会还精彩。”

“演唱会?那是何物?”秦青疑惑地问。

阿楚这才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连忙解释:“就是……很多人一起唱歌跳舞的地方,很热闹。”

秦青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世间之大,无奇不有,或许真有这样的地方。”

“对了先生,”晏辰转移话题,“我们听说您这山中还有很多奇人异事,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秦青笑了笑:“山中确实有不少修行之人,各有各的本事,你们若是有兴趣,可以四处走走看看,但切记,不可随意打扰他人修行。”

“我们明白,多谢先生告知。”晏辰连忙道谢。

和秦青、薛谭告别后,阿楚和晏辰继续在山中闲逛。

“你说我们会不会遇到《崂山道士》里的那个道士啊?”阿楚好奇地问。

“不好说,”晏辰摇摇头,“不过这山里确实有可能藏着高人。”

两人走着走着,看到前面有一座道观,道观门口坐着一个道士,正在闭目养神。

那道士看起来仙风道骨,颇有几分高人风范。

“你看那个道士,会不会就是?”阿楚小声问。

晏辰仔细看了看:“不好说,我们过去问问。”

两人走到道观门口,那道士睁开眼睛,看了他们一眼:“两位施主,何事?”

“道长您好,”晏辰拱手,“我们是路过的旅人,想向您打听一下,这附近有没有会‘穿墙术’的高人?”

道士愣了一下,随即笑道:“施主说笑了,穿墙术乃是传说中的法术,世间哪有这般高人。”

阿楚却不死心:“可是我们听说,《崂山道士》里就有这样的高人啊。”

道士听到“崂山道士”四个字,脸色微微一变,但很快又恢复了正常:“那不过是坊间传闻,当不得真。”

晏辰觉得这道士有些古怪,便又问:“那道长您会什么法术吗?”

道士抚着胡须:“贫道只会一些粗浅的养生之术,谈不上法术。”

“这样啊,”阿楚有些失望,“那我们就不打扰道长了。”

两人转身准备离开,却听到那道士在身后说:“两位施主若是不嫌弃,可在贫道这道观中歇歇脚,喝杯清茶。”

阿楚和晏辰对视一眼,觉得这道士突然热情起来,有点奇怪,但还是点了点头:“那就多谢道长了。”

跟着道士走进道观,里面陈设简单,却收拾得干干净净。

道士给他们倒了两杯清茶:“两位施主请用。”

“多谢道长。”阿楚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嗯,这茶味道不错。”

道士笑了笑:“这是贫道自己在山中采的野茶,能入施主的口,也算它的造化。”

“道长太谦虚了。”晏辰说。

闲聊了几句,阿楚忍不住又问:“道长,您真的没听说过穿墙术吗?我们就是好奇,想见识一下。”

道士放下茶杯,看着阿楚:“施主为何对穿墙术如此感兴趣?”

“因为觉得很厉害啊,”阿楚说,“要是学会了,出门都不用带钥匙了。”

晏辰在一旁听着,忍不住笑了出来,这丫头的脑回路真是清奇。

道士也被逗笑了:“施主想法倒是奇特,不过这穿墙术,即便真的存在,也不是轻易能学会的,而且学之无益,甚至可能招来祸端。”

“为什么啊?”阿楚不解地问。

“万物皆有其理,强行违背,必有反噬。”道士说,“就像那《崂山道士》里的书生,想学穿墙术偷懒,结果呢?还不是碰壁了。”

阿楚恍然大悟:“哦,原来如此,看来我还是太天真了。”

“知道就好。”晏辰刮了刮她的鼻子。

和道士告别后,两人继续往前走。

“看来是见不到穿墙术了。”阿楚有些失望地说。

“别失望,”晏辰安慰道,“这山里还有很多其他的东西值得我们探索呢。”

两人走着走着,看到前面有一片桃林,桃花开得正艳。

“哇,好美的桃花啊!”阿楚兴奋地跑了过去。

晏辰也跟着走了过去,看着那一片粉色的花海,心情也变得愉悦起来。

“你说这里会不会是《桃花源记》里的桃花源啊?”阿楚一边拍照一边问。

“有可能,”晏辰点点头,“不过《桃花源记》算不算寓言童话故事啊?”

“管它呢,好看就行了。”阿楚说,“你看这花,拍出来肯定好看。”

晏辰拿起手机,给阿楚拍了几张照片。

就在这时,他们听到桃林深处传来一阵脚步声。

两人对视一眼,都有些好奇,便顺着脚步声走去。

走了没多远,就看到一个农夫模样的人,正在采摘桃子。

“这位大哥,”阿楚上前打招呼,“这桃子熟了吗?看起来真不错。”

农夫看到他们,有些惊讶:“你们是谁?怎么会在这里?”

“我们是路过的旅人,看到这里的桃花开得漂亮,就进来看看。”晏辰解释道。

农夫这才放下戒心:“原来如此,这桃子还没完全熟,不过已经可以吃了,你们要是不嫌弃,可以尝尝。”

“那就多谢大哥了。”阿楚拿起一个桃子,擦了擦就咬了一口,“嗯,真甜!”

农夫笑了笑:“我们这儿的桃子,可是出了名的好吃。”

“对了大哥,”晏辰问,“您知道《疑人偷斧》的故事吗?”

农夫愣了一下,随即点头:“知道,就是那个丢了斧子的人,怀疑是邻居家的儿子偷的,怎么看怎么像,后来自己找到了斧子,再看邻居家的儿子,就不像是偷斧子的人了。”

“是啊,”晏辰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凭空猜疑别人。”

“可不是嘛,”农夫感慨道,“我之前也遇到过类似的事,村里丢了一头牛,大家都怀疑是隔壁村的人偷的,后来才知道,是牛自己跑丢了,跑到山里去了。”

“所以说,凡事都要讲证据。”阿楚说。

和农夫聊了一会儿,两人又继续往前走。

“你说我们接下来会遇到什么?”阿楚好奇地问。

“不知道,”晏辰摇摇头,“不过这一路过来,还挺有意思的,看到了不少以前只在故事里听过的人物和事情。”

“是啊,”阿楚点点头,“而且我发现,很多事情都不像故事里说的那么简单,就像那个崂山道士,他肯定知道些什么,只是不愿意说。”

晏辰也点点头:“确实,每个故事背后,可能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两人正说着,突然看到前面有一个人,正蹲在地上,不知道在看什么。

走近了才发现,那人面前放着一个捕鸟的网,旁边还有一些鸟食。

“这位先生,您这是在捕鸟吗?”阿楚问。

那人抬起头,看了他们一眼:“是啊,我想捕一只鸟,回去养着。”

“可是捕鸟不好吧,”阿楚说,“鸟儿应该在天上自由飞翔。”

那人却不以为意:“我就捕一只,没关系的。”

晏辰看了看那网,又看了看周围的环境,突然想起一个故事:“您是不是想捕那只‘一鸣惊人’的鸟啊?”

那人愣了一下,随即点头:“是啊,你怎么知道?”

“我猜的,”晏辰笑了笑,“不过我劝您还是别捕了,这种鸟,性子野,养不住的。”

那人却不信:“我就不信养不住,只要我好好待它,它肯定会听话的。”

阿楚和晏辰对视一眼,都觉得这人有点固执。

“那您慢慢捕,我们就不打扰了。”晏辰说。

两人转身离开,刚走没几步,就听到身后传来一声惊呼。

回头一看,只见那捕鸟的人,被一张大网给网住了,而那张网,看起来很眼熟,好像就是他自己刚才放的那张。

“这是怎么回事?”阿楚惊讶地问。

晏辰也皱起了眉头:“不知道,看起来像是他自己把自己给网住了。”

两人连忙跑过去,想帮他把网解开。

“你怎么会把自己给网住了?”阿楚一边解网一边问。

那人一脸无奈:“我也不知道,我正想把网收起来,结果脚下一滑,就掉进去了。”

“你这也太不小心了。”阿楚说。

好不容易把人从网里弄出来,那人不好意思地说:“多谢两位了,看来这鸟,确实不适合我养。”

“知道就好,”阿楚说,“万物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强行改变,只会适得其反。”

那人点点头,收拾好东西就离开了。

“你说这算不算报应?”阿楚笑着问。

“算是吧,”晏辰说,“不过也提醒我们,做事情要小心谨慎,不然很容易自食其果。”

两人继续往前走,天色渐渐暗了下来。

“我们找个地方休息一下吧,”晏辰说,“天黑了,山路不好走。”

阿楚点点头:“好啊,我正好也有点累了。”

两人找了一个山洞,决定在里面过夜。

晏辰从背包里拿出帐篷,快速地搭建起来。

阿楚则拿出食物和水,准备晚餐。

“没想到我们还能在这古代的山洞里,吃着现代的食物。”阿楚笑着说,手里拿着一根火腿肠。

“这就是穿越的好处啊。”晏辰也拿起一根火腿肠,“不过下次穿越,我们得带点更实用的东西,比如睡袋什么的,这帐篷虽然能遮风挡雨,但还是有点冷。”

“知道啦,”阿楚撇撇嘴,“下次你来准备。”

“好啊,”晏辰笑着说,“只要你不怕我把你卖了。”

“你敢!”阿楚瞪了他一眼,随即又笑了起来,“你要是敢卖我,我就……我就哭给你看。”

晏辰被她逗得哈哈大笑:“好了好了,不逗你了,快吃东西吧,吃完早点休息。”

两人吃完东西,躺在帐篷里,听着外面的风声。

“晏辰,”阿楚突然说,“你说我们还能回去吗?”

晏辰握住她的手:“肯定能回去的,别担心。”

“嗯,”阿楚点点头,“有你在,我不怕。”

两人聊了一会儿,渐渐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一早,两人收拾好东西,继续往前走。

走了没多久,就看到前面有一个村庄。

“我们去村里看看吧,”阿楚说,“说不定能找到点吃的。”

晏辰点点头:“好啊。”

两人走进村庄,发现村里的人都在忙碌着,有的在种地,有的在织布,一派祥和的景象。

“这里的人看起来都好淳朴啊。”阿楚说。

“是啊,”晏辰点点头,“不像我们那边,大家都那么忙,压力那么大。”

两人正说着,突然看到一个妇人,正在打骂一个孩子。

“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让你好好读书,你却跑去掏鸟窝!”妇人生气地说。

孩子被打得哇哇大哭:“我错了,娘,我再也不敢了。”

阿楚看了,有些心疼,便上前劝说:“这位大嫂,别打孩子了,有话好好说。”

妇人看到他们,有些惊讶:“你们是谁?”

“我们是路过的旅人,”晏辰解释道,“看到您在打孩子,就过来劝劝,孩子还小,犯错是难免的,好好教导就行了,别动手打。”

妇人这才放下手:“我也是气糊涂了,这孩子太不听话了,天天就知道玩,不务正业。”

“小孩子嘛,都爱玩,”阿楚说,“您可以慢慢引导他,让他明白读书的重要性。”

妇人想了想,点点头:“你说得有道理,是我太急躁了。”

“对了大嫂,”晏辰问,“您知道《纪昌学射》的故事吗?”

妇人点点头:“知道,就是那个为了学射箭,先练眼力,把虱子看成车轮那么大的人。”

“是啊,”晏辰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持之以恒,刻苦钻研。”

“可不是嘛,”妇人感慨道,“不管做什么事,都得下苦功夫,不然怎么能成功呢。”

和妇人聊了一会儿,两人又继续往前走。

“你说我们这一路,是不是也学到了很多东西?”阿楚问。

“是啊,”晏辰点点头,“每个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以前只是听着玩,现在亲身经历了,才明白其中的含义。”

“嗯,”阿楚点点头,“就像《纪昌学射》,以前觉得纪昌很傻,不就是学个射箭吗,干嘛要那么费劲,现在才明白,那是为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两人正说着,突然看到前面有一个人,正站在河边,不知道在想什么。

走近了才发现,那人穿着一身官服,看起来像是一个官员。

“这位大人,”晏辰上前拱手,“您这是在看什么呢?”

官员转过头,看了他们一眼:“我在看这河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啊。”

阿楚和晏辰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

这话不是孔子说的吗?难道这位官员是孔子的弟子?

“大人真是好文采。”阿楚说。

官员笑了笑:“不过是有感而发罢了。”

“对了大人,”晏辰问,“您知道《两小儿辩日》的故事吗?”

官员点点头:“知道,就是两个小孩争论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什么时候离人远,连孔子都不能决断。”

“是啊,”晏辰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即使是圣人,也有不知道的事情。”

“说得好,”官员抚掌大笑,“学无止境,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保持一颗谦虚好学的心。”

和官员聊了一会儿,两人又继续往前走。

不知不觉,太阳已经西斜。

“我们该找个地方落脚了。”晏辰说。

阿楚点点头:“好啊,前面好像有一座客栈,我们去那里住吧。”

两人走进客栈,找了个房间住了下来。

晚上,两人坐在房间里,看着窗外的月亮。

“晏辰,”阿楚说,“这一路过来,虽然遇到了很多奇怪的事情,但也挺有意思的。”

“是啊,”晏辰点点头,“我以前从来没想过,能有机会亲身经历这些寓言童话故事。”

“而且我发现,很多事情都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阿楚说,“就像那个崂山道士,他肯定知道穿墙术,只是不愿意告诉我们,还有那个捕鸟的人,他最后被自己的网给网住了,也算是一种报应吧。”

晏辰也点点头:“确实,每个故事背后,都有它自己的逻辑和道理,我们看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好了,不说这些了,”阿楚伸了个懒腰,“明天我们继续往前走,看看还能遇到什么有趣的事情。”

晏辰笑了笑:“好啊,只要有你在身边,不管遇到什么,我都觉得很有趣。”

阿楚脸上泛起一丝红晕,轻轻捶了他一下:“就你会说话。”

两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窗外的月亮,静静地挂在天上,洒下柔和的光芒,仿佛在见证着这一切。

而阿楚和晏辰的旅程,还在继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