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云麓词心录:白云着 > 第295章 砚边雪暖故人来

云麓词心录:白云着 第295章 砚边雪暖故人来

作者:zym白云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7-05 12:57:45

《云麓词心录》·第二百九十五章. 砚边雪暖故人来

第一章 松烟凝处初识君

云麓山的秋意是从银杏叶尖渗开的。煜明踩着满地碎金似的落叶往藏书楼去时,正见一个青衫书生蹲在阶前,指尖捏着片半黄的叶子,对着石桌上摊开的宣纸凝神。那人眉骨生得清俊,鼻梁挺直如削玉,鸦羽般的睫毛在眼睑下投出淡淡阴影,竟让满阶秋光都成了他的背景。

“这位兄台可是在写生?”煜明忍不住驻足。

书生抬眸,眼中似有山涧清泉淌过:“非也,不过见这‘断雨残云无意绪,寂寞朝朝暮暮’的景致,想补全前日未竟的词稿。”他指节轻叩石桌,那里果然墨痕未干,半阕《清平乐》写得风骨峭峻——“霜风初定,落叶阶前静。独倚阑干听漏永,月照一庭花影。”

煜明心中一动,这词境清寂,却藏着不肯沉堕的孤高。他瞥见石案一角压着的砚台,松烟墨的香气混着秋露清寒,正是徽州老坑的金星砚。“兄台这方‘云池’砚,倒与云麓山的云雾有几分渊源。”他忍不住抚上砚侧浅刻的云纹,“可是取‘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的意趣?”

书生闻言展眉,起身拱手:“在下清玄,不知兄台如何称呼?竟能识得这方砚的来历。此砚乃家师所赠,言其石质能凝云气,助文思流转。”他说话时,袖口滑落,露出腕间一道淡粉色疤痕,像新绽的桃花落在青竹上,竟无半分女气,反添了几分惊心动魄的韵致。

煜明回礼,目光落在石桌上未写完的下半阕:“清玄兄这‘寂寞朝朝暮暮’,在下倒觉得若接‘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台’,或许更见疏朗。”他拾起案边狼毫,饱蘸松烟墨,在宣纸上续下后句,笔势流转间,墨色浓淡相宜,竟与清玄的字迹浑然一体。

清玄盯着那两行字,良久抚掌而笑:“妙哉!煜明兄这‘雁字回时月满台’,竟将寂寞写活了。原是我执着于‘朝朝暮暮’的郁结,却忘了云麓山的月,从不是困守中庭的孤光。”他说着,从袖中取出个锦盒,里面整整齐齐码着十二枚词牌笺,最上一张写着“云麓词心录”五个瘦金体,笔力清劲如寒梅映雪。

“不瞒煜明兄,”清玄将锦盒推到他面前,“家师曾言,云麓山有灵,能聚天下爱词之人。这《云麓词心录》,便是想收录些不被时俗所困的字句。方才兄台续词之妙,正合此中真意。”

山风穿堂而过,将石桌上的宣纸吹得簌簌作响,那半阕《清平乐》上的墨痕恰好干透,像极了两人初见时,落在心尖上的一道秋阳。煜明望着清玄眼中的光,忽然觉得,这云麓山的秋天,从此便多了个可以“赌书消得泼茶香”的知己。

第二章 砚田共耕风雨夜

初雪落时,煜明抱着一坛陈年花雕叩响了清玄的柴门。竹篱上挂着冰棱,映着窗内跳动的烛火,将两人的影子投在雪地上,恍若两株并立的青竹。

“快进来,刚温了姜茶。”清玄接过酒坛,指尖触到煜明袖口的霜花,“这么大的雪,还巴巴地赶来,莫不是又得了什么好词?”

屋内炭火烧得正旺,墙角梅瓶里插着几枝朱砂梅,暗香浮动。煜明解下斗篷,见桌上摊着幅《寒江独钓图》,墨色简淡,只一舟一翁,远山如黛,江水皆白。“昨夜读《苏幕遮》,忽然想起你说过的‘碧云天,黄叶地’,便试着画了这景,不想清玄兄已先我一步?”

清玄递过姜茶,指尖在杯沿摩挲:“非也,是读了兄台上回写的‘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忽然想看看真正的寒江独钓是何意境。只是这‘独钓’二字,总觉得少了些什么。”他指着画中渔翁的背影,那抹孤黑在茫茫白江上,竟似要被风雪吞噬。

煜明呷了口姜茶,暖意从喉间漫开:“少了‘一壶酒,一溪云’的自在吧?你看范仲淹笔下‘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固然是愁,但张先写‘云破月来花弄影’,却让愁绪有了动静。若在这画中添一痕酒旗,或是舟尾系一尾活鱼,‘独钓’便不是枯坐,而是与天地对酌了。”

清玄眼中一亮,立刻取过狼毫,在舟头添了面小小的酒旗,风吹旗动,那抹朱红瞬间盘活了满纸寒江。“好个‘与天地对酌’!”他放下笔,忽然从书架上抽出一卷泛黄的纸页,“其实今日叫你来,是想让你看这个——家师当年游汴京时,抄录的晏几道手稿。”

纸页展开,是一阕《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字迹间竟有几分清玄的风骨,只是更见沉郁。煜明指尖拂过“落花人独立”五字,忽然想起清玄腕间那道疤痕,终是忍不住问:“清玄兄,你腕上的伤……可是与令师有关?”

清玄倒酒的手顿了顿,烛火跳跃,将他的侧脸映得忽明忽暗:“家师原是翰林待诏,因不肯附和新党被贬,途中遇劫,我为护他……”他没再说下去,只是将酒盏递到煜明面前,“不过这些都过去了。你看这‘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小山写尽离别,却留着一轮明月作念想,这便是词心的妙处——再深的伤痕,也能被文字焐热。”

窗外雪落无声,屋内炭火爆出轻响。煜明望着清玄腕间那道淡粉的疤,忽然觉得,这道痕恰似词中未说尽的留白,藏着千言万语,却又在相视一笑间,化作了砚池中翻涌的墨浪。两人对坐饮酒,论词到三更,直到雪光映得窗纸发白,才发现彼此袖口都落了一层薄薄的墨香,竟比雪色更晶莹。

第三章 词心渡雪寄君行

春分那日,清玄的柴门前忽然停了顶青布小轿。煜明赶到时,正见清玄对着镜台束发,往日随意挽着的墨发,此刻用一根紫檀木簪束成发髻,竟添了几分疏离的贵气。

“这是……”煜明怔住。

清玄转身,手中捏着封烫金的书信:“京中来的,家师当年的门生做了御史,举荐我入太学。”他语气平静,眼中却掠过一丝复杂的光,“其实我早该告诉你,我本姓沈,原是江南士族之后,只因家道中落才随家师隐居于此。”

煜明只觉心口一沉,像有片春云忽然遮住了阳光。他看着清玄腕间那道早已淡成浅粉的疤痕,忽然明白为何这三年来,清玄从不愿提及身世。“所以,这《云麓词心录》……”

“本就是暂居云麓山时的念想。”清玄打断他,从书案上拿起那只收着词牌笺的锦盒,“煜明兄,这三年与你‘赌书泼茶,倚楼听雨’,是清玄此生最自在的时光。这盒子里,有你我共填的三十六阕词,还有……”他顿了顿,从袖中取出一方小小的端砚,砚背刻着“砚边雪暖”四个字,“这是家师留给我的‘浣溪’砚,说见砚如见词心。如今我将它送你,望你替我写完这《云麓词心录》。”

煜明接过砚台,触手生温,砚底竟还留着清玄指尖的余温。他张了张嘴,想劝清玄留下,话到嘴边却变成:“你此去汴京,晏小山的‘梦后楼台高锁’怕是要应景了。但别忘了‘当时明月在’——云麓山的月,可是会跟着词心走的。”

清玄闻言失笑,眼中却泛起水光:“正是为此,才要将这‘浣溪’砚留给你。你看这砚池形如弯月,每逢十五,月光便能盛满整个砚台,那时你若填了新词,便对着月亮读一遍,我在汴京,定能听见。”

小轿起行时,清玄掀起轿帘,最后望了眼云麓山的方向。煜明站在竹篱下,手中紧握着那方“浣溪”砚,砚背上的“砚边雪暖”四个字,在春阳下泛着温润的光。他忽然想起去年冬夜,两人围炉论词,清玄曾说:“真正的好词,应如雪中炭火,能暖故人千里心。”

此后数月,煜明常对着“浣溪”砚独坐。每当月圆之夜,砚池中果然盛满月光,他便将新填的词对着月亮读一遍,想象清玄在汴京的某个角落,是否也在对着同一轮月,展卷微笑。直到某天收到清玄的信,信中只有一阕《蝶恋花》:“云麓山长天浩渺,一纸词心,托与东风早。砚底月光应未老,故人犹记春前约……”

煜明读着词,忽然看见砚池中晃碎的月光里,隐隐映出两个少年的影子——一个在阶前续词,一个在炉边温酒,满室松烟墨香,比江南的春色更绵长。他知道,清玄从未离开,就像那些被岁月沉淀的词句,只要有人还记得,便永远在云麓山的风里,在砚边的雪暖中,活色生香。

第四章 砚田千顷共云耕

五年后的暮春,煜明在云麓山的藏书楼里整理《云麓词心录》。窗外杜鹃开得似火,将书页都染上了几分艳色。自清玄走后,这锦盒已积了近百阕词,有云麓山的樵夫随口吟的山歌,有路过的书生题在壁上的绝句,甚至还有卖花女用吴音唱出的小调,竟都被煜明一一收录。

“煜明兄,别来无恙?”

熟悉的声音从门外传来,煜明猛地抬头,见清玄立在花影中,身上已换了儒衫,腰间系着玉带,唯有眉眼神采依旧,腕间那道疤痕已淡得几乎看不见。他身后跟着个小童,捧着个描金漆盒,盒中竟躺着一卷泛黄的宣纸。

“清玄!你……”煜明放下笔,指尖微微颤抖。

清玄笑着走近,将宣纸展开,竟是当年那幅《寒江独钓图》,只是如今画上多了些题跋,最显眼的是晏几道的真迹:“观此画知词心,如见故人独立风雪,却有砚田千顷可耕。”“这是我在汴京太学的藏书阁里找到的,”清玄指尖抚过画中那面小小的酒旗,“当年你说‘独钓’是与天地对酌,如今我才明白,真正的词心,从不是独钓寒江,而是‘把盏共君说’——你看这五年,你替我收了这么多词,云麓山的词心,早已不是你我二人的私藏了。”

煜明这才注意到,清玄带来的漆盒里,除了晏几道的题跋,还有一方新砚,砚盖刻着“云耕”二字,打开来,砚池竟做成了云海翻涌的模样,正是当年清玄说过的“石质能凝云气”。“这是我请汴京最好的砚匠刻的,”清玄将新砚放在《云麓词心录》旁,“家师当年说,词心如云海,需得万千人共耕,方能生出日月星辰。如今我已向朝廷请辞,想回云麓山建个词社,就用这‘云耕’砚做社中公用,如何?”

窗外杜鹃忽然落了一片花瓣,恰好飘进“云耕”砚的云海砚池中。煜明望着清玄眼中与当年无异的光,忽然想起初次见面时,他蹲在阶前续词的模样。原来这世间最动人的友情,从不是乍见之欢的惊艳,而是像砚台里的墨,在岁月的研磨中,渐渐透出温润的光,将彼此的词心,都染成了云麓山永不褪色的春秋。

他拿起“云耕”砚,对着窗外的杜鹃花海,忽然朗声吟道:“松烟凝处初逢雪,砚底光浮万里春。从此云麓无独钓,千顷词田共耕云!”

清玄抚掌大笑,接过话头续道:“好个‘千顷词田共耕云’!就用这句做我们词社的社训如何?”

阳光穿过花影,落在两人相握的手上,也落在那两部《云麓词心录》上。旧锦盒里的词笺已泛着岁月的黄,新砚台里的云海却仿佛正在翻涌,要将这云麓山的故事,这砚边暖过的友情,都化作永不干涸的墨,等着下一个踏雪而来的故人,共写新词。而那些被收录的字句,无论是“落花人独立”的清寂,还是“千顷词田共耕云”的旷达,终究都在时光里,酿成了比花雕更醇厚的韵致,只要有人翻开书页,便能听见当年雪落的声音,和两颗词心在砚边轻叩的回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