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云麓词心录:白云着 > 第284章 岁暮忆故人,易理照心河

云麓词心录:第二百八十四章.岁暮忆故人,易理照心河

第一章 满江红·雪夜叩词扉

云麓山的雪,是从暮色里渗出来的。

煜明坐在窗前,铜炉里的檀香正燃到半段,烟缕如丝,在青瓷笔洗上方绕出个太极模样。案头摊着半阕《满江红》,宣纸上的墨痕尚带着湿气,\"岁末情长,忆同窗、旧识难忘\"几字被窗缝钻来的风拂得微微发颤,像极了三十年前那个站在教室后门的身影。

\"煜明,看什么呢?\"

若谷的声音突然从记忆里浮上来,带着汾州特有的清亮尾音。那时她总爱抱着一摞线装书,蛾眉微蹙地站在走廊下,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她青布褂子上织出细碎的金纹。煜明记得自己总爱趁她背书时,偷偷在草稿纸上画她垂眸的样子,笔尖刚勾出下颌线,就被她突然回头的目光撞个正着——那双眼睛里盛着汾河水的清亮,还有少年人特有的狡黠。

炉灰\"噗\"地轻响,将他拽回现实。窗外的雪粒打在竹梢上,沙沙如碎玉。他拿起狼毫,续上后半阕:\"遥思那,校园时光,俊彦红妆。若谷昔时立桌旁,课上课下神采扬。赞往昔、学业超群芳,心痴狂。\"

笔尖顿在\"狂\"字上,墨点晕开,像滴在岁月宣纸上的泪。那年毕业聚餐,若谷端着搪瓷杯敬他,说:\"煜明,以后要做个提笔能安天下的人。\"他当时拍着胸脯应下,却没想此后三十年,竟在尘世奔波中把这句话磨得只剩平仄。

手机在案头震动,是条美篇推送。标题赫然写着《忆同学若谷学易,感岁月人生之悟》,配图是张泛黄的毕业照。煜明指尖划过屏幕,在若谷的笑脸处停留许久——那时她梳着齐耳短发,校服领口别着钢笔,站在香樟树下,身后是漫天飞舞的毕业纪念册。

第二章 青衿往事:香樟树下的平仄

九十年代的汾州中学,香樟树是时光的刻度。

煜明记得若谷总坐在教室靠窗的位置,阳光好的时候,她会把《诗经》摊在膝头,手指顺着竹简纹路轻轻滑动,嘴里念着\"蒹葭苍苍\"。有次老师突然提问《周易》里的\"乾卦\",全班只有她霍然起身,从\"潜龙勿用\"讲到\"亢龙有悔\",声音清亮得像撞碎玉磬。煜明偷偷看她,见她睫毛在眼下投出蝶翼般的影,忽然觉得那些拗口的爻辞都成了绕梁的音律。

课后的图书馆是他们的秘密基地。若谷总爱翻古籍,指尖沾着墨香,在《易经》注本上圈圈点点。煜明则捧着唐诗宋词,看她在光影里低头的模样。有回他凑过去,见她在\"一阴一阳之谓道\"旁写批注,字迹秀劲如兰:\"阴阳非对立,乃相生也。\"他当时不懂,只觉得这六个字写得比《兰亭序》还好看。

真正的默契是在辩论赛上。若谷作为正方一辩,论证\"知易行难\",从王阳明\"知行合一\"讲到现代管理学,逻辑如行云流水。煜明作为反方三辩,起身就引了《道德经》:\"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两人隔着辩论台对视,眼中都有火花。赛后若谷递给他一块桂花糕,笑说:\"煜明,你刚才引'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时,像极了说书先生。\"

那时的时光很慢,慢到能看清香樟叶上的脉络。他们会在晚自习后绕着操场走圈,聊海子的诗,聊三毛的撒哈拉,也聊毕业后要去的城市。若谷说想去南方看海,煜明说想留在汾州编地方志。后来各奔东西,她去了申城做金融,他留在省城当记者,电话从每周一次到每月一次,最后只剩逢年过节的群发短信。

直到五年前同学聚会,他才知道若谷退休后开始钻研易经。有人笑她\"老来迷信\",她却只是抚着鬓角的银丝,慢悠悠地说:\"不是迷信,是找个让心安静的法子。\"

第三章 易理如灯:退休后的卦象人生

若谷的书房在顶楼,朝南的窗台上摆满了多肉植物。

煜明第一次去拜访时,正见她对着罗盘凝神。阳光透过菱形窗格,在她面前的卦摊上投下斑斓的光影,铜钱在龟甲上碰撞出清越的响。\"来了?\"她头也不抬,指尖捻起一枚乾隆通宝,\"最近总觉得你要来找我,起了一卦,果然是'地天泰',通泰之象。\"

书桌上摊着本线装《周易本义》,书页间夹着各色便签。煜明随手翻开一页,见\"否极泰来\"旁贴着张褪色的照片——正是当年他们在图书馆的合影,他穿着白衬衫,若谷扎着马尾辫,身后是排满古籍的书架。

\"退休后突然觉得,以前忙忙碌碌,像踩在浮冰上。\"若谷递给他一杯普洱,茶汤在玻璃杯里漾开琥珀色的涟漪,\"有天整理旧书,翻到大学时抄的《系辞》,忽然就想,与其在名利场里打转,不如沉下心来问问自己:到底要什么?\"

她指着墙上挂的太极图:\"你看这阴阳鱼,黑中有白,白中有黑。年轻时总想着'得',争项目,评职称,像乾卦的'亢龙',飞得越高,心越慌。后来才懂,'损'未必是坏,'益'未必是好。\"

煜明想起自己前几年心梗住院,躺在病床上看着天花板时,忽然觉得那些写过的新闻、拿过的奖杯都成了过眼云烟。他曾以为自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到头来才发现,真正的\"自强不息\"不是永不停歇,而是懂得\"潜龙勿用\"时的沉淀。

\"前几天给女儿算姻缘,起了'咸卦'。\"若谷忽然笑起来,眼角的皱纹像绽放的菊花,\"下艮上兑,少男少女相感。我跟她说,感情就像这卦象,要互相感应,也要守住各自的本分。就像我们当年,你爱诗词,我爱易理,不一样的路子,却能聊到一块儿去。\"

窗外传来鸽哨声,煜明望着楼下追逐嬉戏的孩童,忽然明白若谷为何痴迷易经——这古老的智慧不是玄学,而是一面照见内心的镜子。当她转动罗盘时,指尖划过的不是刻度,而是岁月沉淀的纹路。

第四章 词心自问:云麓山的黄昏课

入夏后的云麓山,常有薄雾缠绕。

煜明开始在傍晚登山,随身带着个笔记本,有时写几句诗,有时抄录若谷讲过的易理。那天走到半山亭,见雾气中坐着个穿青衫的老人,正用树枝在地上画卦。\"老先生也懂易经?\"他忍不住上前搭话。

老人抬头,眼中含笑:\"哪里懂,不过是学古人'玩占'罢了。\"他指着地上的\"谦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年轻时总觉得谦虚是退让,老了才知道,那是把自己放低,才能看见别人的光。\"

这席话让煜明想起若谷。有次他抱怨单位里的人事倾轧,若谷只说了句:\"你看那水,往低处流,反而能汇成江海。\"那时他觉得是老生常谈,此刻在山间薄雾中回味,忽然懂得\"上善若水\"的深意。

他开始给若谷写信,不再聊家长里短,而是探讨易理与诗词的相通之处。\"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不就是'困卦'到'解卦'的转折吗?\"若谷在回信里写道,\"还有李白的'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分明是'乾卦'的'用九'精神。\"

一来二去,信笺积了厚厚一摞。煜明发现,当他用易理的眼光看诗词时,那些熟悉的句子忽然有了新的维度。王维的\"人闲桂花落\"是\"复卦\"的静极而动,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是\"恒卦\"的坚守本心。

某个暴雨夜,他独坐书房,听着窗外的雷声,忽然想给若谷打电话。电话响了很久才被接起,那边传来若谷略带疲惫的声音:\"刚给孙子讲完'雷水解',这卦象啊,就是告诉我们,再大的困难,也会像雷雨过后一样消解。\"

煜明握着听筒,忽然想起大学毕业那晚,也是这样的暴雨。他们挤在教学楼的屋檐下,若谷说:\"以后不管遇到什么,都要像这雷声一样,响过就算了,别往心里去。\"那时他以为是少年人的豪言,此刻才明白,这是穿越三十年光阴的智慧。

第五章 岁月如诗:未完成的《云麓词》

霜降那天,若谷寄来一本线装诗集。

封面是她亲手题的字:《云麓词心录》。扉页夹着片银杏叶,叶脉间用小楷写着:\"与煜明兄共读易理诗词数载,感岁月如流,遂集此卷。\"翻开第一页,竟是那阕未完成的《满江红》,她在后面续了下半阕:

\"鬓染霜,初心未肯忘。研易理,悟沧桑。看云麓山月,圆缺如常。得失本是双生树,盈亏原是一炉香。待他年、把盏话桑麻,共斜阳。\"

煜明摩挲着纸上的墨痕,仿佛看见若谷在灯下提笔的模样。这些年他们书信往来,从易经聊到宋词,从人生感悟聊到柴米油盐,竟不知不觉攒下这么多文字。他想起有次若谷说:\"其实易经和诗词一样,都是在说'变'与'不变'。字会变韵,卦会变爻,但人心的本真不变。\"

窗外的云麓山被夕阳染成金红色,他忽然想起第一次带若谷来这里的情景。那时他们还是大二学生,爬上山巅时恰逢日落,若谷望着漫天晚霞,忽然吟起\"落霞与孤鹜齐飞\",声音里带着少年人特有的清亮。如今山还是那座山,人已鬓染霜华,却在岁月的沉淀中,找到了比年少时更深厚的默契。

他提起笔,在诗集的最后一页写下:

\"岁暮天寒,幸有故人书来。展卷如见,云麓山月,照彻心河。昔年同窗,今成易友,此缘当续三生。\"

写完放下笔,铜炉里的檀香恰好燃尽,最后一缕烟缓缓升起,在暮色中画出个圆满的弧。远处传来归鸟的啼鸣,煜明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另一段岁月诗篇的开始——就像易经里说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友情与智慧,都将在岁月的流转中,化作永恒的光。

案头的美篇推送还亮着,评论区有人留言:\"读此文如品陈酿,岁月越久,情谊越醇。\"煜明微微一笑,关上手机,拿起《云麓词心录》,走向正在落雪的云麓山。这一次,他不再是那个在回忆里徘徊的过客,而是与故人一起,在易理与诗词的长河中,续写属于他们的岁月词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