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云麓词心录:白云着 > 第266章 雪径寻芳记

云麓词心录:白云着 第266章 雪径寻芳记

作者:zym白云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7-05 12:57:45

云麓词心录:第二百六十六章.雪径寻芳记

第一章 腊八檐下粥烟暖

云麓山的冬意是从檐角的冰棱开始的。当第一缕晨光穿过薄雾,煜明推开窗时,整座山坳还浸在霜白里。竹篱笆上挂着的冰花像碎玉,被风一吹,簌簌落了几片在青石板路上。他裹紧青布棉袍,鼻尖沁入一丝清冽,忽听得后院传来木勺撞着陶瓮的声响。

“煜明!快来看我新晒的桂圆!”阿远的声音裹着粥香飘过来,他正蹲在土灶前,往沸水里撒着红枣。铜锅里的腊八粥咕嘟咕嘟翻着花,花生、莲子在乳白的米汤里浮沉,桂圆肉煮得透亮,像嵌在粥里的琥珀。

煜明走过去,蹲在灶台边拨弄柴火:“今年添了玫瑰酱?香气比去年更浓。”

“你鼻子倒尖!”阿远笑着舀起一勺,“今早特意去山下王婆家讨的。你瞧这颜色,配着窗外的雪梅才叫绝呢。”

两人说话间,雪粒子忽然簌簌落下来。透过厨房的木格窗,能看见院角那株红梅开了,点点胭脂色缀在虬枝上,被雪一衬,像宣纸上洇开的朱砂。煜明望着梅枝上积的薄雪,忽然想起昨夜写的词,低声念道:

“腊日粥香飘远,冰花玉树相迎。红梅点点雪中盈,佳节氛围初定……”

“好个‘冰花玉树相迎’!”阿远拍手叫好,舀粥的动作顿了顿,“昨儿我见你在梅树下站了半晌,原是在琢磨这词。你瞧这粥里的红枣,可不就像‘红枣花生同煮,桂圆莲子和鸣’?阖家欢乐庆升平,祈愿新春祥景——这结句也熨帖,倒像是给咱们这碗腊八粥量身定做的。”

煜明接过陶碗,热粥熨贴着掌心,氤氲的热气模糊了眼前的雪景。他想起去年腊八,也是这般与阿远围炉煮粥,只是那时阿远还在为赶考发愁,如今却安下心来在云麓山脚下开了间画坊。岁月像这碗里的米粒,看似琐碎,却在文火慢熬里透出绵密的甜。

“你这画坊名‘听雪庐’,倒与这景致相合。”煜明吹着热气道,“过几日雪大了,咱们在庐前支个画案,你画雪景,我填新词,如何?”

阿远眼睛一亮,往灶膛里添了块硬柴:“甚好!不过说好了,你得教我认认词里的平仄。昨儿我看你写‘晨露润滋花秀’,那‘润滋’二字,比‘滋润’更显露水的柔腻,是怎么琢磨出来的?”

第二章 晨露花笺寄清昼

三日后,雪霁初晴。

煜明起得早,踩着半尺厚的新雪往溪边去。霜草上的露珠还未曦,每走一步,草茎上的冰珠便纷纷坠落,在雪地里砸出细小的坑。忽有一缕清香绕鼻,他循香望去,见溪边几株山茶开了,粉白的花瓣上凝着露珠,像噙着泪的美人。

他蹲下身,指尖刚触到花瓣,露珠便顺着叶脉滚落,打湿了袖口。那花萼是深绿色的,衬着粉瓣愈发娇艳,被风一吹,整朵花轻轻颤抖,连带着露珠也在花瓣上滚动。煜明忽然想起阿远昨日问的“润滋”二字,此刻见了这景,心中便有了词意。

回到书斋,他铺开素笺,研墨提笔:

“晨露润滋花秀,玉瓣含香初透。绿萼衬娇容,风拂轻盈微抖。知否,知否,此景最宜清昼。”

刚写完最后一个字,阿远就推门进来,肩上还沾着雪沫:“快来看我新描的雪景!哦?你又在填词了?”

他凑到案前,看着那阕《如梦令》,指尖在“润滋”二字上点了点:“果然!昨日你说‘润’字显露水的沉,‘滋’字显草木的受,合在一起才见得晨露与花的情意。今日见了真景,才知你笔下的‘轻盈微抖’有多传神——那花瓣被风一吹,可不就像怕痒似的躲闪?”

煜明笑着递过茶盏:“你倒会解词。方才在溪边,见那露珠坠在花瓣尖上,颤巍巍不肯落,倒让我想起去年在灵隐寺见的琉璃灯,也是这般剔透。”

“说到灵隐寺,”阿远饮了口茶,哈出一团白气,“下月初一该去上香了。你还记得前年在寺里见的那株绿梅吗?今年若再开,怕是要比雪还洁。”

两人正说着,窗外忽然飞进一只麻雀,停在窗台上啄食残留的米屑。煜明看着麻雀蓬松的羽毛,忽然道:“你说这世间草木禽鸟,是否都带着些诗心?你看那晨露润花,是自然在填词;麻雀啄雪,是生灵在谱曲。”

阿远放下茶盏,望着窗外的晴雪:“所以你才叫‘云麓词心录’?把这山光水色都收进词里,让后来人看了,也能隔着纸墨,闻见晨露的香,听见雪落的声。”

煜明点头,目光落在案头的素笺上。那阕《如梦令》的墨色还未全干,仿佛能看见晨露在纸页间滚动,花瓣在字里行间轻颤。他想起方才在溪边,那滴落在袖口的露珠,此刻似乎还带着草木的凉意,而阿远眼中的光,比初晴的阳光更暖。

第三章 寒菊篱边见孤贞

转眼到了冬至。云麓山的风一日比一日紧,吹得篱笆上的枯藤沙沙作响。煜明那日去后山砍柴,忽见石缝里长着一丛野菊,金黄的花瓣被霜雪裹着,像撒在青石上的碎金子。

他蹲下身,拨开覆在花上的薄冰。那花瓣边缘已有些蜷曲,却依旧朝着天光舒展,叶脉里凝着的白霜,反而让花色更显透亮。想起前日阿远说画坊里的菊花开败了,他便小心挖了几株,用布裹了根须,带回了书斋。

“你竟从后山寻来这宝贝!”阿远见了那丛野菊,忙找了个粗陶盆种下,“你瞧这花瓣,像抹了蜜似的,霜雪盖在上面,倒像是给花镶了银边。”

煜明看着陶盆里的寒菊,想起方才在山风中,这花独自傲立的模样,遂取笔写下《卜算子》:

“寒菊绽金黄,霜雪枝间绕。独抱幽贞向冷霄,不与群芳闹。玉露缀花尖,更显风姿俏。纵是冰天冻地时,依旧容颜傲。”

阿远捧着词笺,反复读了几遍,忽然叹道:“‘独抱幽贞向冷霄’——煜明,你这词写的是菊,又何尝不是人?那日我见山下秀才们聚在酒楼里附庸风雅,个个穿红着绿,倒不如这石缝里的野菊来得干净。”

煜明往盆里浇了些温水,看水珠在霜瓣上滚动:“前几日读《楚辞》,见屈原说‘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古人爱菊,爱的便是这分孤贞。你看它不与春红争艳,偏在寒天里绽放,像极了那些不肯随波逐流的人。”

“说起不随波逐流,”阿远忽然压低声音,“前日县丞差人来买画,点名要‘花开富贵’,我推说没墨了。你说我这脾气,是不是也像这寒菊,只合在山野里待着?”

煜明笑了:“你这画坊‘听雪庐’,本就不是卖俗画的地方。就像这寒菊,若栽进官窑花盆里,反而失了野趣。”

两人正说着,窗外忽然飘起细雪。阿远把陶盆往暖炉边挪了挪,见寒菊在火光下泛着金辉,霜花渐渐融化成水珠,滴在陶土上。他忽然想起什么,从画架上取下一卷画:“你瞧我新画的《寒菊图》,背景用了淡墨染的雪景,正配你这阕词。”

煜明展开画卷,见那寒菊用笔苍劲,花瓣边缘用了焦墨勾染,更显霜雪的凛冽。画的右下角题着一行小字:“不与群芳争暖日,独留清气满云麓。”他抬头看阿远,见他正望着窗外的飞雪,眼中有光,像极了陶盆里那朵不肯低头的寒菊。

第四章 雪径梅梢见情长

腊八后的那场雪下了三天三夜。云麓山成了一片琉璃世界,连平日里湍急的溪流都冻成了冰带。煜明和阿远踩着雪橇去镇上买纸墨,路过松林时,忽见前面雪径上有对人影。

那是一对年轻男女,男子披着猩红斗篷,女子穿着藕荷色棉裙,两人共撑一把油纸伞,在梅树下相依而立。女子指着枝头的红梅笑,男子便伸手去拂落花瓣上的雪,指尖不小心触到她的发梢,两人都红了脸。

阿远看得痴了,低声道:“你瞧那红梅映着红斗篷,倒像是画里走出来的人。”

煜明望着梅梢上渐融的雪水,忽然想起昨夜构思的词,遂在雪橇上用指尖划着雪写:

“雪花飘处,红蕾枝间露。情侣相拥情相诉,眉眼含情如故。寒衣难掩心欢,温情融化冬寒。且看梅梢春信,人间此爱长绵。”

阿远凑过来看,忍不住拍手:“‘寒衣难掩心欢’——这词写得妙!你看那两人,虽说裹得严实,可那笑模样,分明比炭火还暖。”

正说着,那对男女忽然依偎着走远了,雪地上留下两行交叠的脚印。煜明望着他们的背影,想起阿远去年说的话:“你总说词里要有情,可这情字,究竟该怎么写?”

“情在眉眼间,”煜明望着梅枝上的雪,“在‘情侣相拥情相诉’的低语里,在‘眉眼含情如故’的凝视里。就像这梅梢的春信,看似微弱,却能融化整个冬天的寒。”

阿远若有所思,忽然从画袋里掏出速写本,蹲在雪地里勾勒那对情侣的背影:“你这阕《清平乐》,配我这画正好。等回去上了色,定要挂在‘听雪庐’里,让来看画的人也能感受这分暖意。”

两人往镇上走时,雪又开始下了。阿远忽然指着远处的炊烟说:“你还记得前年大雪,我们被困在山神庙里吗?那晚你烤着红薯念‘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我把仅有的半壶酒分给你,结果两人都醉倒在草堆里。”

煜明笑了:“怎会不记得?你还把我的词稿当火引子,差点烧了半阙《西江月》。”

“说起《西江月》,”阿远忽然停下脚步,“你说这世间情分,除了情侣之爱,是不是还有知音之情?就像你我,能在这雪地里共赏一剪梅,共填一阕词,也算不负这云麓山的雪了。”

煜明望着漫天飞雪,想起手中未干的词稿,想起陶盆里的寒菊,想起腊八粥里的桂圆。这云麓山的雪光花色,终究是要落在词里,落在画中,更落在知己的眼底心头。他忽然觉得,这寒天里的温情,比梅梢的春信更暖,比词中的锦绣更真。

第五章 佛国雪韵悟心禅

正月十五过后,云麓山的雪渐渐化了。阿远说灵隐寺的腊梅该开了,邀煜明同去上香。两人背着画具词稿,沿着溪水往山外走,忽见路边的枯草里钻出几株嫩黄的迎春,像撒在青石上的星星。

灵隐寺的山门前,几株腊梅开得正盛,金黄的花瓣上还沾着融雪。寺内香火缭绕,钟磬声在山间回荡。煜明和阿远在大雄宝殿前上了香,抬眼望见如来佛像金光璀璨,周围的菩萨像姿态各异,慈悲的目光仿佛穿透了尘世的烟火。

阿远铺开画纸,对着佛像勾勒线条:“你看那背光的祥云,用石青和石绿晕染,定能显出祥光缭绕的意境。”

煜明望着佛像低垂的眼帘,想起昨夜读的《金刚经》,心中忽然有了词意。他走到廊下,在粉墙上题下《西江月》:

“佛相庄严金灿,诸尊环绕祥光。缤纷色彩绘天堂,妙相慈悲无量。法相万千殊胜,梵音缭绕悠长。众生仰止敬心彰,净土安宁神往。”

阿远放下画笔,走到粉墙前细看:“‘妙相慈悲无量’——你这词写出了佛像的神韵。我曾听老画师说,画佛最难在眼神,要既庄严又慈悲,像看着众生,又像看透了众生。”

两人正说着,忽有僧袍飘飘的老和尚经过,看见粉墙上的词,合掌笑道:“施主这词颇具禅意。佛国的庄严,不在金箔彩绘,而在众生心中的敬信。就像这殿前的腊梅,开时是禅,落时亦是禅。”

煜明和阿远相视一笑,跟着老和尚往藏经阁走去。阁外的雪水从屋檐滴落,敲在石缸里,叮咚作响。老和尚指着缸里的水影说:“你看这水,映着佛相,映着梅影,也映着施主的词心。世间万物,皆是镜花水月,唯有真心相待,方能见得本真。”

从灵隐寺回来的路上,阿远忽然说:“方才老和尚的话,让我想起你那阕《雪中花韵》。你写‘雪映娇花盛放,风拂嫩蕊含香’,又说‘人生最美是欢畅,不恋繁华虚旷’,可不就是老和尚说的‘真心相待’?”

煜明望着溪边新绿的柳芽,想起临离开灵隐寺时,阿远在他词稿上补的那笔:“晨语温馨送暖,心情愉悦呈祥。”原来这世间最美的风景,不在佛国的庄严,不在雪山的巍峨,而在与知己相伴的清昼,在能感受草木荣枯的本心。

终章 云麓词心共此生

暮春时节,云麓山的杜鹃开得满山红。煜明在书斋整理词稿,忽见阿远抱着一坛酒闯进来,坛口还沾着花瓣。

“快来看!”阿远把酒坛往桌上一放,展开一卷长轴,“我把你这半年填的词都配了画,从腊八的粥香,到灵隐的佛影,都在这画里了。”

煜明展开长卷,见第一幅画的是雪夜围炉,陶锅里的腊八粥正冒着热气,旁边题着《西江月·腊八盛景》;第二幅是晨露中的山茶,花瓣上的露珠晶莹剔透,配着《如梦令·晨花玉露》;第三幅是石缝里的寒菊,霜雪压不垮的金黄,旁边是《卜算子·寒菊傲霜》……一直到最后一幅,画的是灵隐寺的腊梅和佛像,题着《西江月·佛国庄严》。

“你瞧这《雪中情》,”阿远指着画中相依的情侣,“我特意用了朱砂点染斗篷,你看这颜色,是不是比雪更暖?”

煜明摸着画纸上的墨痕,忽然想起初雪那日,阿远肩上的雪沫,想起他在画坊里为寒菊挪盆的模样,想起灵隐寺廊下老和尚的禅语。他拿起笔,在长卷的末尾题下一行小字:“云麓词心录,雪径寻芳人。”

“好个‘雪径寻芳人’!”阿远拍着大腿,“这卷就叫《云麓词心图》,等我裱好了,挂在‘听雪庐’最显眼的地方,让来看画的人都知道,这云麓山的风雪晴岚,都在你我这词画里了。”

煜明笑着倒了两杯酒,窗外的杜鹃正开得热烈,暖风带着花香飘进书斋。他望着阿远眼中的光,忽然觉得,这半年来填的词,画的画,终究是为了此刻——与知己对坐,看词稿在春风里翻动,听山间的鸟鸣与酒香共醉。

原来这世间最动人的词心,不在平仄韵律,而在能与一人共赏晨露,同踏雪径,在寒菊的孤贞里看见品格,在佛国的庄严中悟得本心。就像此刻杯中的酒,看似清冽,却在岁月的酝酿里,透出绵密的甜,正如他与阿远的友情,在云麓山的朝朝暮暮里,早已酿成了一阕永不凋零的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