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云麓词心录:白云着 > 第234章 腊梅映雪处,词骨寄知音

云麓词心录:第二百三十四章.腊梅映雪处,词骨寄知音

第一章 云麓初雪,粥香漫阁

云麓山的初雪总带着几分诗意,细碎的雪沫子从铅灰色的天幕筛落,沾在煜明窗前那株老梅的虬枝上,像是谁随手撒了把碎银。他搁下手中狼毫,墨汁在宣纸上洇开的痕迹尚带着温软的湿气,写了一半的《腊八情韵》停在\"玫瑰红心爱意昭\"这句——窗外的红梅恰在此时探进半枝,花苞被雪水浸得透亮,像点在素绢上的胭脂。

\"煜明兄,可曾听见寺里的钟声?\"推门声伴随着一阵风雪卷入,青砚裹着件半旧的墨色氅衣站在门口,发间落着雪,手里却稳稳端着个紫砂食盒,\"智明师父刚熬好的腊八粥,说今年加了南枣和玫瑰酱,让我给你送些来。\"

煜明忙起身接过食盒,触手温热,那股混着糯米、赤豆与香料的甜香瞬间漫开,驱散了书房里的墨寒。\"来得正好,\"他指着案上的宣纸笑道,\"正为这腊八诗琢磨呢,你瞧这句'玫瑰红心爱意昭',配这雪景如何?\"

青砚凑上前,指尖拂过纸面:\"好个'爱意昭'。你看这梅枝,雪压着红蕊,可不就是'玫瑰红心'?只是这'爱意'二字,若单指花情,倒不如添些人间烟火气。\"他忽然停住话头,目光落在窗外那盏新挂的红灯笼上,\"昨夜我路过正街,见家家户户檐下都悬了灯笼,有个小姑娘提着兔子灯从身边跑过,灯笼穗子扫着雪地,那光景才叫'爱意昭'呢——是寻常日子里的暖。\"

煜明击掌而笑,提笔将\"爱意昭\"三字圈起,旁注:\"人间烟火,暖在粥香灯影处。\"青砚凑趣般从食盒里取出两只粗瓷碗,盛了腊八粥推过去:\"尝尝看,智明师父说今年的米是从山下老农家收的,熬的时候加了把松针,香气格外清。\"

粥入碗时,琥珀色的玫瑰酱在米脂般的粥面上化开,像极了宣纸上晕染的胭脂。煜明舀起一勺,糯米的软糯混着红豆的沙甜,末了舌尖尝到一丝若有似无的松针清香,竟与窗外梅香隐隐呼应。\"难怪你说要添烟火气,\"他望着碗中升腾的热气,忽然想起什么,从书匣里翻出一页信笺,\"前几日收到江南友人的词,写的正是'梅绽枝梢娇俏,红蕊灯笼相照',你且看看。\"

青砚接过信笺,指尖在\"佳人望春\"四字上顿了顿。那是首《如梦令》,笔迹娟秀,写的是女子着白裘望春的情景,末句\"安好,安好,祈愿岁华常笑\"让他想起方才路上遇见的提灯小姑娘,同样的祈愿,从词间落到人间,竟有了不同的温度。\"这词写得巧,\"他将信笺搁在案上,与煜明未写完的《腊八情韵》并置,\"你看这'素裹白裘清妙',可不就像你窗外这株老梅?雪是素裹,花是清妙,连这望春的心意,都似从词里走到了眼前。\"

雪又密了些,打在窗棂上沙沙作响。煜明起身将窗扇掩上半幅,留一道缝隙看那株梅。红灯笼的光透过雪幕,将梅枝上的雪映成暖红色,恍惚间竟似词中\"红蕊灯笼相照\"的景象活了过来。青砚忽然轻吟出声:\"腊鼓频催岁欲阑。梅绽红颜,雪舞银盘。\"这是煜明去年写的《一剪梅》,此刻从他口中念出,竟与窗外的景致浑然一体。

\"你这一吟,倒让我想起昨夜的梦来,\"煜明重新坐下,给自己和青砚添了些热茶,\"梦里也是这般雪天,我们在山下酒肆里温酒,你说'阖家团聚乐无边,笑语声喧,灯火阑珊',结果醒来才知是你去年写的词入了梦。\"

青砚闻言大笑:\"看来是这腊八粥的香气勾了词魂。说起来,你那《一剪梅》里的'八宝香粥暖玉盘',倒是应了今日的景。只是这'福禄双全,喜气成团',我倒觉得不如改成'情意双全,暖意在团'——这人间烟火气,终究是情字打底。\"

两人对着一碗热粥、半窗风雪,你一言我一语地推敲着旧词新句。窗外的雪渐渐停了,梅枝上的雪开始融化,滴落在灯笼下的青石阶上,叮咚有声,像是谁在为这词中的情意打着拍子。煜明忽然想起方才青砚说的\"人间烟火\",提笔在《腊八情韵》的末尾添上两句:\"岁月如诗添锦绣,腊八粥香暖心潮。\"那心潮里翻涌的,何止是粥香,更是这雪夜中与知音对坐的暖意。

第二章 梅影摇红,词心相照

翌日清晨,雪霁天晴。煜明推开窗,满院的梅香扑面而来,昨夜被雪压弯的枝桠此刻已舒展,朵朵红梅在阳光下剔透如琥珀。青砚说要带他去后山看\"雪映梅影\"的奇景,此刻正背着个竹篓在院门口等他,篓子里隐约露出酒壶和油纸包的轮廓。

\"瞧我给你带了什么,\"走到半山腰的梅坳时,青砚忽然停步,从竹篓里取出个小小的陶瓶,\"昨儿在山下酒坊打的梅花酿,用今年头茬的梅蕊泡的,你且尝尝。\"

酒香混着梅香散开,煜明接过陶瓶浅酌一口,清冽的酒液里竟真有股子梅蕊的清甜,直抵心脾。他抬眼望去,这片梅坳足有百十来株梅树,昨夜的雪还积在花瓣上,阳光穿过枝桠,将落雪的影子投在青石板路上,明明灭灭,像极了宣纸上晕染的墨痕。

\"你看那边!\"青砚忽然指着一株老梅,枝桠上挂着几串红灯笼,昨夜的雪在灯笼上凝成冰晶,晨光下折射出细碎的光。\"方才路过山神庙,见庙祝在挂灯笼,我讨了几串来挂在梅树上,你说是不是应了'红蕊灯笼相照'的景?\"

煜明望着那灯笼映着红梅白雪,忽然想起昨日那首《如梦令》。若说昨日在书房见的是\"佳人望春\"的静美,此刻在梅坳中见的便是\"红蕊灯笼\"的灵动。他走到树下,伸手轻触那凝着冰晶的灯笼,指尖传来一丝凉意,却又被灯笼的暖红所熨帖。

\"昨夜读你那《浣溪沙》,\"青砚不知何时已铺开了带来的宣纸,将竹篓里的墨砚和毛笔取出,\" '腊日红梅绽玉枝,粥香四溢正当时',此刻倒想和你同写一首,如何?\"

煜明抚掌称好,接过青砚递来的狼毫。墨汁在冰润的石砚中研开,带着松烟的清苦,与周遭的梅香、酒香混在一起,竟生出一种奇妙的韵致。他望着眼前的景:红梅绽玉枝,雪光映晴日,远处山坳里隐约飘来腊八粥的香气,正是\"粥香四溢正当时\"。

\"我先起个头,\"青砚提笔蘸墨,在宣纸上写下:\"雪后梅梢露粉痕。\"那\"露粉痕\"三字写得极轻,墨色淡如晨雾,恰似梅瓣上刚融化的雪水。

煜明沉吟片刻,续道:\"灯笼影里试新温。\"新温指的是梅花酿,灯笼影里温酒,正是眼前的情景。青砚击节赞叹,又写:\"合家围坐话年辰。\"这一句忽然将视野从梅坳拉回人间,那些围炉话岁的温馨场景,恰如这梅香般弥漫开来。

\"你这'话年辰'说得好,\"煜明提笔接上:\"八宝凝香融雪意,千门灯火照归人。\"他想起昨夜正街的灯笼,想起智明师父的腊八粥,这人间的烟火气,终究是要\"照归人\"的。末了,他写下结句:\"新词写就寄芳辰。\"芳辰既是新春,也是这与知音共赏梅景的良辰。

两人合写的《浣溪沙》在宣纸上徐徐展开,墨色浓淡相宜,恰似这雪后梅坳的景致。青砚将词笺晾干,忽然笑道:\"记得去年此时,我们也是在这梅坳,你写'梅绽红颜,雪舞银盘',我还笑你把雪写得像银盘,如今看来,倒是你笔下有先见——你瞧那梅枝上的雪,可不就是圆圆的银盘么?\"

煜明顺着他的手指望去,果然见几枝红梅的枝头堆着圆圆的雪团,被阳光照着,真如银盘一般。他忽然想起什么,从袖中取出一页小楷:\"这是我昨夜临睡前写的《腊八暖情》,你且看看,是否比那《腊八情韵》多了些人间味?\"

青砚接过来看,只见上面写着:\"腊八时节雪花扬,女子盛衣捧粥香。鲜果缤纷添丽色,暖情洋溢满华堂。\"他读到\"暖情洋溢满华堂\"时,眼前竟浮现出昨日在正街看到的景象:妇人捧着腊八粥从厨房走出,孩童围着桌子抢食鲜果,炉火映着窗纸,将暖意透到街上。

\"这'盛衣捧粥'写得妙,\"青砚指着\"盛衣\"二字,\"不是寻常的布衣,而是过节时的盛衣,可见这碗粥的分量。还有这'暖情洋溢',不只是粥暖,更是人心暖。\"他忽然抬头看向煜明,\"你这词里的'女子',莫不是昨夜梦里那位望春的佳人?\"

煜明闻言失笑:\"你倒是会联想。不过经你这么一说,倒真像是了——从'佳人望春'到'盛衣捧粥',从期盼到团圆,倒像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他望向梅坳深处,那里有炊烟正缓缓升起,与梅香、雪气交融在一起,构成一幅活生生的人间图景。

此时阳光正好,梅枝上的雪开始簌簌落下,打在灯笼上、青石板上,也打在两人的词笺上。煜明忽然觉得,这世间最美的词,从来不是困在书斋里的平仄,而是此刻落在肩头的雪、鼻尖萦绕的梅香、手中温热的酒壶,以及身边知音眼中的笑意。他将合写的《浣溪沙》小心折起,对青砚说:\"今日这词,当与这梅花酿同藏,待到来年腊八,再拿出来同赏,定又是另一番滋味。\"

青砚点头称是,将词笺放入竹篓,又给煜明斟了些梅花酿。两人倚着老梅树干坐下,看雪落梅影,听山间鸟鸣,偶尔说上几句词,更多的时候是沉默——知音之间的沉默,恰如词中的留白,看似空无,却饱含千言万语。

第三章 锦鲤衔春,情满云麓

转眼便是除夕。煜明的书房里早已换了新联,红底金字的\"情满人间,福满人间\"是青砚的手笔,笔锋里透着喜气。案上摆着刚写好的《西江月·锦鲤呈祥》,旁边放着个小小的青瓷鱼缸,里面两条锦鲤正悠然游弋,鱼尾划过水面的声音,像是在为这词打着节拍。

\"煜明兄,看我给你带了什么!\"青砚推门而入,手里捧着个描金漆盒,脸上带着神秘的笑意,\"方才去慈云寺烧香,见寺前的放生池里锦鲤跃得欢,便求了这物件来。\"

煜明打开漆盒,里面是一对锦鲤造型的玉佩,玉色温润,鱼眼处点着一点红,恰似活物一般。\"你倒是有心,\"他拿起玉佩细看,忽然想起词里的\"锦鲤腾空跃起,莲花盛绽清涟\",\"这玉佩上的锦鲤,倒像是从词里游出来的。\"

青砚闻言得意地笑:\"那是自然。我瞧你这《西江月》写得好,'祥光瑞霭映天边,晨日金辉初现',正合了这除夕的光景。只是这'好运连连相祝,早安问候犹甜',我倒觉得不如改成'情意连连相祝,岁安问候犹甜'——好运易得,情意难寻嘛。\"

煜明笑着点头,将玉佩系在腰间,只觉那温润的玉质贴着肌肤,竟似有了暖意。他走到鱼缸前,见锦鲤正对着玉佩的倒影摇头摆尾,忽然想起今早去湖边放生时的情景:朝阳初升,湖面金光万点,成千上万的锦鲤在水中翻腾,那\"祥光瑞霭\"的景象,直让人疑心是误入了仙境。

\"说起来,今早放生时遇见智明师父,\"青砚给自己倒了杯热茶,\"他说你那《春樱佳人》写得好,尤其是'佳人素袂立樱丛,手举红灯映碧空',让他想起去年春天寺里的樱花会,真有位女子举着红灯笼站在花树下,那光景,倒像是从你词里走出来的。\"

煜明闻言一怔,随即笑道:\"许是心有灵犀。其实那词是我看了去年你拍的樱花园照片写的,见照片里有个模糊的人影,便着意描摹了一番。\"他走到书案前,展开那幅《春樱佳人》的画稿——青砚去年学了丹青,这是他第一次尝试将煜明的词入画:素袂女子立在樱丛中,红灯笼的光透过粉瓣,将她的影子投在碧空中,确有\"青丝飘洒醉春风\"的韵致。

\"你这画里的'娇容似玉花添色',\"青砚指着画中女子的眉眼,\"我总觉得像极了去年在梅坳遇见的那位提灯小姑娘,尤其是那'笑靥如星目含情',简直一模一样。\"

两人正说着,窗外忽然传来一阵喧闹。走到院中一看,只见山下正有舞龙队经过,金红色的龙身在晨光里翻滚,锣鼓声震得梅树上的残雪簌簌落下。煜明忽然想起《一剪梅》里的\"腊鼓频催岁欲阑\",此刻这锣鼓声,倒像是年的脚步,正踏雪而来。

\"走,去正街看看!\"青砚拉着煜明往外走,竹篓里还放着昨夜写好的新词。两人汇入人流,只见家家户户门上都贴着红联,窗棂上挂着剪纸,空气中弥漫着炸年糕和熏肉的香气。有卖糖画的老汉在街边支起摊子,金黄的糖丝在青石板上画出各种图案,引得孩童们围得水泄不通。

\"你瞧那个!\"青砚指着一家绸缎庄的橱窗,里面陈列着几件素色的裘衣,竟与《如梦令》里\"素裹白裘清妙\"的描述分毫不差。煜明望着橱窗里的倒影,忽然觉得这人间烟火,原是词中景致的延伸——当\"梅绽枝梢娇俏\"遇见\"笑语声喧,灯火阑珊\",当\"佳人望春\"融入\"阖家团聚乐无边\",这词里的情意,便有了真正的归宿。

行至街角的茶肆,两人寻了个临窗的座位坐下。青砚从竹篓里取出那页《西江月》,又让店家拿来笔墨,在词的末尾添了两句:\"且将新句寄东风,岁岁情长意重。\"煜明看着那\"情长意重\"四字,只觉心中一暖——这四个字,道尽了他与青砚多年的情谊,也道尽了这词里词外的人间至味。

茶过三巡,窗外的阳光越发暖了。煜明看见方才那家绸缎庄的老板娘正抱着个孩子出来晒太阳,孩子手里攥着块糖糕,笑得眉眼弯弯,恰如《春樱佳人》里\"笑靥如星目含情\"的模样。他忽然明白,为何青砚总说要添\"人间烟火气\"——原来这世间最美的诗词,从来不是墨香里的平仄游戏,而是落在粥碗里的米香、映在灯笼上的暖红、握在手中的玉佩温润,以及与知音并肩走过的每一个晨昏。

离开茶肆时,青砚忽然指着天边的流云说:\"你看那云,像不像你词里的'祥光瑞霭'?\"煜明抬头望去,只见晨曦中的云彩被染成金红色,正缓缓流过云麓山的山尖,恰似\"晨日金辉初现\"的景象。他伸手拍了拍青砚的肩膀,两人相视而笑,无需多言,便已懂得彼此眼中的情意。

回到书房时,那两条锦鲤仍在鱼缸里悠然游弋,鱼尾划过水面,荡开一圈圈涟漪。煜明将青砚添字的《西江月》仔细收好,又取出一本线装册页,在扉页写下\"云麓词心录\"五字。他知道,这册页里记的不只是诗词,更是与知音在云麓山间共度的岁月——那些雪夜围炉的暖意、梅坳联句的雅趣、正街踏春的欢闹,以及此刻窗外流淌的晨光,都将化作词心,永远镌刻在这云麓深处。

此时,远处的寺庙传来了除夕的钟声,悠长而清亮。煜明走到窗前,看见青砚正站在梅树下,仰头望着枝梢间的红灯笼,雪后的阳光落在他身上,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边。煜明忽然想起《一剪梅》的结句:\"情满人间,福满人间。\"此刻他才真正懂得,这人间的情与福,从来都藏在诗词的平仄里,藏在生活的细微处,更藏在与知音相视一笑的默契中。

他提起笔,在《云麓词心录》的第一页写下今日的感悟:\"词者,心之声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景交于外,而融于韵。今与青砚兄赏梅、品粥、观鲤、踏春,方知人间至味,皆在词心与知音相映处。\"写完,他望向窗外,见青砚正捧着梅花酿向他走来,脸上带着一如往昔的笑意。

于是,云麓山的这个除夕,便在词香、酒香与梅香的交织中,缓缓落入了《云麓词心录》的纸页间,成为了一段永不褪色的韵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