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云麓词心录:白云着 > 第147章 《洛城守岁:词笔暖寒宵》

《云麓词心录》第一百四十七章《洛城守岁:词笔暖寒宵》,

以煜明为主角,融入《沁园春·守岁情长》词作,展现文人友情与岁时雅趣:

洛城守岁:词笔暖寒宵

一、雪夜叩门声

腊梅破蕊时,洛城飘了今冬第一场大雪。

煜明呵着冻红的指尖,将最后一锭徽墨按入砚池。窗纸上的雪光映得书斋通明,案头“松烟暖”铜炉正煨着龙团茶,缕缕白气裹着沉水香,在《东京梦华图》摹本上氤氲成雾。忽闻柴门轻响,接着是踏雪声由远及近,伴着急促的咳嗽——定是子安又忘了带伞。

“快些进来!”煜明笑着掀开棉帘,只见来客青衫上落满碎琼,怀中却紧护着个油纸包,冻得发紫的唇瓣咧出笑意:“幸得赶在酉时前出城,西街老李家的糖霜酥角,你尝尝可是当年味道?”

来人姓沈,名子安,乃煜明总角之交。二人曾同拜洛城鸿儒陈墨川门下,虽一文一商殊途,却因词章之谊往来廿载。煜明接过油纸包时,触到包角微暖,知是对方用体温焐着,心下动容,忙引至炉边烤火。

二、守岁话词心

“今岁你主笔守岁词?”子安拨弄着炉中炭烬,火星子溅在他眼角细纹里,映得眸光微暖。案头宣纸上,半阕《沁园春》已见风骨:“灯火辉煌,守岁良辰,喜乐万千。”

煜明执起狼毫,笔尖在砚台转了三转:“去年写‘东风送暖’,今年想添些人间烟火气。你且看——”笔锋陡然扬起,“桃符新换,柏香飘处;阖家团聚,笑语绵绵。”墨色在雪宣上洇开暖意,仿佛能看见千户人家换桃符、焚柏枝的热闹。

子安忽然从袖中取出个锦盒:“险些忘了,前日在城南旧书肆,淘得件好物。”盒中竟是半卷残帖,字迹虽斑驳,却依稀可辨“东坡居士”四字。煜明瞳孔微缩,指尖轻触纸页:“这是《守岁帖》残本?当年东坡在黄州,与子由守岁时所书?”

“正是。”子安斟了盏热茶,雾气氤氲中,声音竟带了几分哽咽,“你瞧这‘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二十年前陈先生教我们背《守岁》诗,你我在雪地里摔得满身泥,却争着念‘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煜明望着跳动的烛火,忽觉时光恍若倒流。那时他们皆着青衿,陈先生常于岁末设“守岁课”,教弟子们以诗记年。某岁大雪封门,先生呵着气在窗玻璃上画松枝,说:“守岁者,非守漏刻之逝,乃守人心之暖也。”

三、市井烟火暖

戌时三刻,二人踏雪出门。

洛城夜市已沸反盈天。十字街的“万点灯楼”刚揭了红绸,三千盏琉璃灯次第亮起,照得雪粒都泛着金芒。卖“百事吉”花果的货郎摇着铜铃,担子上的柏叶与柿饼相映成趣;杂耍棚前,少年踩高跷扮作钟馗,引得孩童们追着跑;最妙是街角的茶汤铺,老掌柜往沸汤里撒炒米时,竟能抖出“五谷丰登”的字样。

“看!”子安忽然拽住煜明衣袖,指向一处书棚。棚下悬着“醉墨轩”灯笼,几个书生正围着书案争相传看什么。近前一瞧,原是新刻的《洛城守岁词选》,首篇正是煜明去年所作《鹧鸪天·守岁》。

“这位公子的词,道尽了游子心事。”戴瓜皮帽的老学究推了推眼镜,“‘故园今夜烛应红,照我霜痕映酒盅’,啧啧,比‘每逢佳节倍思亲’更见婉转。”

煜明赧然低头,却见子安正得意地冲他挑眉,分明是比自己中了举人还高兴。忽有卖糖画的老汉唤住他们:“两位公子可是读书人?老汉不才,能以词换糖画——就画方才那位小哥念的‘笑语绵绵’如何?”

雪夜里,琥珀色的糖丝在青石板上凝成阖家围炉图,子安忽然感慨:“世人皆道词章需写金戈铁马、风花雪月,却不知最动人处,恰在这市井烟火间。你这阕《沁园春》,若让陈先生见了,定要夸‘深得守岁真意’。”

四、诗酒寄长情

子时将至,二人回到书斋。

案头已摆好五辛盘与屠苏酒,子安撸起袖子切胡萝卜丝,煜明则在红笺上写“宜入新年”的吉语。忽闻更鼓声起,窗外爆竹声此起彼伏,如星子落满银河。

“该填词了。”煜明铺开新纸,笔未落,先饮了口屠苏酒。辛辣入喉,却在腹间化作暖流,抬眼望见子安正往炭炉里添柏枝,火星子溅在他两鬓微霜上,竟似撒了把碎金。

“流年似水如烟,莫叹那、霜华染鬓边。”笔尖落下时,煜明忽然想起陈先生临终前赠他的话:“词心者,非雕琢字句,乃见天地人心。”于是笔锋一转,“感初心未改,豪情犹盛;身轻意畅,笑对流年。”

子安凑过来看,击节称赏:“‘情怀荡荡’四字妙极!世人皆怕流光催人老,你我却要‘笑对流年’——这才是我辈风骨。”说罢,他从行囊中取出一轴画,正是当年陈先生手绘的《守岁图》:老梅树下,两个少年捧着书卷烤火,雪落肩头而不觉。

“后日我便要往扬州办货。”子安声音渐低,“此去少则三月,多则半年......”

煜明却笑着拍拍他肩膀:“何需伤怀?待你归来,正值洛城牡丹开。那时我们登望京楼,你说扬州风物,我吟新词几阙,岂不快哉?”说罢,挥毫写下结句:“晨光现,望清光满目,绮梦同圆。”

五、清光满云麓

五更天,雪停了。

煜明送子安到城门口,东方已现鱼肚白。远处山寺传来晨钟,惊起几只寒鸦,扑棱棱掠过挂着冰棱的檐角。子安忽然转身,从怀中掏出个锦囊塞给他:“差点忘了,这是扬州瘦西湖畔一位老匠人做的‘守岁笺’,遇水则显墨痕——待我走后,你若有所思,可题字其上,待春日寄与我。”

目送友人车马消失在雪雾中,煜明打开锦囊,只见笺纸上隐着淡墨暗纹,竟是松竹梅“岁寒三友”。指尖抚过纸面,忽觉掌心微湿——原来不知不觉间,竟已泪流满面。

回到书斋,烛台上的红烛仍有半寸未燃尽,炉中柏香犹自萦绕。煜明将新词稿仔细收进紫檀匣,忽闻窗外孩童嬉笑:“快看!梅花开了!”

推窗望去,墙角数枝寒梅正破雪而出,嫩蕊上凝着冰晶,在初升的曦光中剔透如琉璃。他忽然想起《守岁帖》里那句“努力尽今夕”,原来真正的守岁,从来不是挽留时光,而是珍惜每个与知己相伴的良夜,让岁月因情而暖,因义而长。

砚池中,宿墨未干。煜明提起笔,在《云麓词心录》扉页记下:“岁次辛丑,腊尽春回。与子安守岁洛城,得《沁园春》一阕。人间清光,不在明月千里,而在灯火阑珊处,有人共剪西窗烛。”

创作说明:

1. 诗词融入:将《沁园春·守岁情长》拆分为场景化描写,如“桃符新换”对应换春联、“柏香飘处”对应焚柏枝守岁,通过人物对话与观察自然嵌入词作。

2. 友情刻画:以煜明与子安的互动为主线,通过少时回忆、市井同游、雪夜对饮等情节,展现文人知己间“无关风月,只问心音”的情谊。

3. 画面营造:着重描写雪夜、灯市、茶汤、糖画等细节,以“雪光映墨”“柏香绕炉”“琉璃灯照雪”等意象构建视觉与嗅觉的沉浸感。

4. 情感共鸣:借“霜华染鬓”“初心未改”等词句,既写岁时更迭的感慨,亦颂友情历久弥新的温暖,呼应“守岁守心”的核心主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