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 > 第二千一百三十四章 多元化的效用价值

“这个问题”

高翰文是真的有些卡壳了。推动社会多元化方面,高翰文几乎一直是只做不说的。

这就导致压根没有经典的故事积累。

临时现编一个,很容易编出问题来,反而越描越黑。

高翰文此刻飞速运转起自己的脑瓜子,头发上的水蒸气都隐约可见了。

主要是第一个故事太经典了,拉高了期待,现在第二个尴尬了。

就在李春芳要说话环节这么长时间的沉默时,高翰文很及时地开口了。

“有了,有了”

“就讲一个我们杭州本地的吧”当然不存在杭州本地的故事,只是有了这么一个开头显得更有说服力一点。

“在淳安县有一个传了八辈的土财主,手里一直有三十几户佃农。”

“这佃农吗,在杭州你也知道的,也就是能活着而已。想要更多的,那就得纯看运气了。”

“这不是淳安前几年遭了灾吗?其中一个佃户家的土地就彻底毁了,不得已派了一个儿子进城打短工自己养活自己,免得拖父母后腿。父母继续在家重新翻整田地。”

“这儿子也是个好吃懒做的个性,基本是吃啥没够,干啥不行。一天没事就喜欢找钱塘那边的蒙童学生玩。”

“这不遇上了我们杭州推广正音正字吗?杭州这边要是到乡下,几乎是隔一个村说话就很难听懂了,这一点阁老作为泰州人多少也是明白的。”

“这儿子闲来无事,竟然把蒙学的注音法给学了去。”

“到了年底,兜里分文不剩,就自己手抄了一页纸的注音法就厚着脸皮回家了”

“原本在大年三十被一家人熟络的懒儿子,就因为被土财主招去询问城里情况,立刻就乌鸡变凤凰成了整个村里的先生人物了。”

“原因也很简单,他这一年,口音变化太大了,居然能说一口流利的正音官话,虽然不是多标准,但比起这帮乡下人要强太多了。”“土财主立刻聘请为发音先生,还给置办了一身行头,从此也穿了长衫起来。”

“你这个故事”李春芳很想说,相比之下差太多了,既不精练也绕过去绕过来的,好在大体还算清楚。

但就算是清楚,感觉意义也不大啊。

“老夫要说没有说服我呢?”

李春芳进一步试探道。

“下官再补充补充,多元化其实是下官能够想到的,能够保证帕累托改进的,针对大明当前日益临近的三百年魔咒的补丁。”

高翰文迅速放弃通过简单故事来讲解,还是不得不用最为基础的概念推理。

先用商鞅变法后利出一孔之下导致的资源兼并问题。

权者田连阡陌,弱者无立锥之地。

所以每三百年就得推倒重来,这是天道。

答案也很简单,就是一个孔不够,多戳几个孔。

孔本身除了代表新的发财机会外,也代表对旧孔的放弃与让渡。

比如这家土财主,世代就靠勤俭节约,荒年低买,八代人,不断从一个八佃之家的小地主变成一个三十几户佃户的土财主的。

如果他家死死地把着土地不放呢?

而如今,因为杭州城商贸大兴,他们也需要了解官话,才能方便经营。

当他们慢慢扎进商贸这个孔时,对土地这个原来的孔的需求也就不大了。

因此杭州如今非城镇土地都大幅贬值,很多几辈人的佃农通过做工或者咬咬牙也买了几亩十几亩土地,回家当起了自耕农。

虽然这样的幸福自耕农就没当几天,因为土地持续跌价,这帮高价接盘的自耕农只能继续咬咬牙进城务工了。

虽然盼了几辈子终于盼来了田地,等拿到田地后才发现,田地上的产出远远不够,这不好些以及由佃给他人,自己继续进城务工了。

这个故事,倒不是说新孔就多好,而是伴随着新孔的出现,权力人逐渐放弃了对旧孔的绝对垄断。

原来的佃农,只需要阴差阳错提前掌握新学这个孔,或者真的掌握有高超的农业技术去接管权力人抛弃的旧孔,就能分享新旧孔并存的时代红利。

而根据效用价值来看,新孔就得依靠多元化来营造了。

比如红娘象姑馆,有钱有权人转而喜欢象姑从而让更多的女性逃过一劫,也让其他男性能有自己的一个安稳家庭。

当效用的多元化分类越多,行为人选择其中一类的同时,其实就已经放弃了对其他人的全力追求。对一个细分领域的要求,潜台词则是让权势户不自觉地主动放弃其他更多领域的要求。

多元化其实是从文化上,限制上面对普通人同一价值追求的倾轧。按道理普通人应该更支持多元化一点,上面反对才是。理论上,要是能达到人人一孔,是能够在不剧烈变革杀伐临身的情况下做到天下大同的。

但在杭州恰恰相反,往往是一些小富到赤贫的人更歇斯底里地反对。搞得高翰文有种一腔热血都喂了狗一般。

“不对,不对,自古以来不是还有王化律法吗?”

只是这话李春芳一说出来也哑然失笑了。王化律法要是真有效就不会有三百年魔咒了。

只要人关进了杭州大牢,还有什么口供是得不到的呢?在讼师文化盛行,官府开明,百姓桀骜的杭州已经是这样了,其他地方呢。

事实上,但凡多看点史书就能发现,但就大明以前,几乎不存在任何一个王公侯爵位因为与民争利而被处罚的,他们遭殃有且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犯了忌讳。

反倒是大明太祖还郑重其事地因为民事而申斥甚至圈禁了好几位王爵。但也就仅仅太祖一人而已。

这三百年魔咒就是三百年律法执行的结果,三百年律法变迁本来就是当朝权势户主导的现在反而期待律法来抑制兼并就有点痴人说梦了。仿佛期待猪圈里能生出牛犊一般。律法唯一具有的作用就是删除兼并这个词汇,让朝廷面子上没那么难堪而已。

喜欢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