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元婴大佬,穿越都市无敌不过分吧 > 老兵超市超市系列一

老兵超市

林默的黑色迈巴赫停在“老兵超市”门口时,副驾的特助陈曦忍不住皱了皱眉。

超市挤在老旧居民楼的拐角,招牌是褪色的红底黄字,边角卷着毛边,门口摆着两个铁皮货架,堆着成袋的东北大米和散装鸡蛋,几位提着菜篮子的老人正围着货架挑挑拣拣,叽叽喳喳的声音隔着车窗都能听见。

“林总,就是这儿。”陈曦递过平板,上面是连锁超市“惠民鲜生”的销售数据,“近三个月,咱们在这片社区的客流量下降了18%,周边三个门店的民生品销量跌了23%,调研显示,大部分流失客户都转到这儿来了。”

林默指尖在平板边缘敲了敲,目光落在超市门口“军人优先”的标识上。他接管家族企业三年,将“惠民鲜生”从区域连锁扩张到全国,还从没遇到过这么棘手的对手——不是财大气粗的同行,而是一家不足百平的社区小超市。

“进去看看。”林默推开车门,西装袖口随意挽到小臂,刻意收敛了周身的气场,但挺拔的身形和骨子里的疏离感,还是和周围的烟火气格格不入。

超市里比想象中整洁,货架之间的通道刚好容两个人并行,所有商品都码得整整齐齐,价签用马克笔写在白色硬纸板上,字迹遒劲有力。林默扫了眼价签,眉头微挑:东北大米1.98元\/斤,比“惠民鲜生”便宜6毛;鸡蛋4.2元\/斤,便宜8毛;甚至连最常见的雪花啤酒,都比自家超市便宜5毛。

“老板,给我拿袋盐。”一个穿校服的小姑娘跑过来,从兜里掏出皱巴巴的一块钱,“张爷爷,我妈今天加班,让我自己来买。”

货架后传来一个浑厚的声音,一个穿着灰色夹克的男人走了出来。他约莫五十岁,头发半白,背却挺得笔直,左手食指少了半截,露出的手腕上戴着块洗得发白的军用手表。

“小蕊啊,盐在这儿。”男人拿起一袋加碘盐,又从柜台下摸出颗苹果塞进小姑娘手里,“刚进的烟台苹果,甜,拿着吃。”

“谢谢张爷爷!”小姑娘蹦蹦跳跳地走了。

男人转过身,才注意到林默和陈曦,脸上露出憨厚的笑:“两位想买点啥?日用品在左边,食品在右边,都是正经渠道来的,放心吃。”

林默没说话,目光扫过货架。奇怪的是,这里没有花哨的进口零食,没有昂贵的保健品,甚至连洗发水都只有两三个大众品牌,全是柴米油盐、酱油醋茶这些民生必需品。

陈曦按照提前准备的“找茬”清单开口:“老板,你们这大米价格这么低,不会是陈米吧?还有这鸡蛋,看着个头不大,新鲜度能保证吗?”

男人脸上的笑容淡了些,却没生气,转身从货架下拖出一个纸箱,里面装着大米的质检报告,又掀开鸡蛋箱,露出印着生产日期的标签:“小伙子,我老张在这儿开超市五年了,从不用陈米烂蛋糊弄人。价格低是因为我房租便宜——这房子是我自己的,不用付租金,进货也都是直接找农户和厂家,没有中间环节,自然能卖得便宜点。”

林默指尖顿了顿,他查过这家超市的背景,老板叫张建军,退伍军人,早年在边境执行任务时伤了手,退伍后做过保安、开过货车,五年前用退伍费和积蓄盘下了这间自家的老房子,开了超市。

“那你这利润岂不是很低?”林默终于开口,声音低沉。

张建军挠了挠头,从柜台里拿出一个泛黄的笔记本,翻开给他们看:“利润是不高,但够活。你看,这上面记的是赊账的居民,都是些独居老人或者临时遇到困难的,等他们手头宽裕了再还。”

林默凑过去,笔记本上的字迹和价签上一样,一笔一划工工整整:“王奶奶,2023.10.5,大米1袋,鸡蛋1斤,共12.1元;李叔,2023.11.20,酱油1瓶,盐1袋,共8.5元……”最新的一笔是三天前,赊了两袋面粉,备注是“孩子上学交学费,暂时困难”。

“这些账,有人不还怎么办?”陈曦忍不住问。

张建军笑了笑,合上笔记本:“五年了,就遇到过一个。那小伙子家里出了急事,走的时候没打招呼,后来我在菜市场碰到他,他还主动把钱还了,说当年多亏了这袋米。人嘛,谁还没个难处,能帮一把是一把。”

正说着,门口进来一个拄着拐杖的老人,颤巍巍地走到柜台前:“老张,我这月的养老金还没发,想先拿两斤鸡蛋,行不?”

“刘奶奶,您客气啥!”张建军立马起身,从货架上拿了两斤鸡蛋,装在塑料袋里递过去,“您慢走,小心台阶,我晚点儿给您送瓶酱油过去,看您家的酱油该用完了。”

老人连连道谢,拄着拐杖慢慢走了。

林默看着这一幕,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他做连锁超市,讲究的是周转率、毛利率、市场份额,每天盯着的是冰冷的数据和报表,却从没考虑过,超市除了盈利,还能有什么意义。

“张叔,”林默的语气缓和了许多,“您就没想过扩大规模,多开几家分店?”

张建军叹了口气,靠在柜台上:“想过啊,可没那个本事。我这腿在部队受过伤,走不了远路,而且扩大规模就得雇人、租房子,成本上去了,价格就降不下来,那还怎么帮这些老邻居?”

林默沉默了片刻,突然开口:“张叔,我是‘惠民鲜生’的负责人林默。今天来,本来是想看看为什么您的超市影响了我们的生意,现在我想跟您谈个合作。”

张建军愣了愣,显然没反应过来。

“我们‘惠民鲜生’有成熟的供应链和物流体系,能以更低的价格拿到货源,还能提供门店管理和运营支持。”林默语速放缓,“我想帮您把‘老兵超市’的模式复制出去,开在更多社区,尤其是老年人多、低收入群体集中的地方。所有门店都只卖民生必需品,保持低价,您负责管理,我们负责供应链和成本,利润您拿大头。”

张建军眼睛亮了亮,又很快黯淡下去:“林总,您这是图啥?这么做,你们不赚钱啊。”

“我图的是,让更多人能买到便宜的民生品,让‘超市’这两个字,不止是个卖东西的地方。”林默看着张建军,语气诚恳,“张叔,您用五年时间证明了,超市可以有温度。我想跟您一起,把这份温度传得更远。”

张建军盯着林默看了很久,突然站起身,伸出右手——那只少了半截食指的手,粗糙却有力:“林总,我信你!不过我有个条件,所有门店都得挂‘老兵超市’的招牌,而且必须保留‘赊账’和‘军人优先’的规矩。”

“没问题。”林默握住他的手,掌心传来粗糙的触感,却格外温暖。

走出超市时,夕阳正斜斜地照在“老兵超市”的招牌上,褪色的红底黄字在余晖中,竟显得格外耀眼。陈曦看着林默的侧脸,发现他嘴角带着一丝从未有过的笑意。

“林总,那我们接下来……”

“先把供应链的人叫来,跟张叔对接货源,再找设计团队,按照这家超市的风格,出几套分店的设计方案。”林默顿了顿,补充道,“记得在设计里加个‘爱心角’,放些常用的急救药品和老花镜,方便老人用。”

陈曦点点头,快速在平板上记录。她突然明白,林总今天找到的不是竞争对手,而是一种更有意义的经营方式——不是所有生意,都只看利润;不是所有超市,都只是冰冷的货架。

三个月后,第一家“老兵超市”分店在城西的老旧社区开业。开业当天,张建军穿着熨烫平整的旧军装,站在新招牌下,给每一位来购物的居民递上一颗苹果。林默站在人群外,看着老人们笑着挑选商品,看着穿校服的孩子蹦蹦跳跳地跑进来买盐,突然觉得,这比任何一份漂亮的销售报表,都更让他有成就感。

又过了半年,“老兵超市”开了十家分店,每一家都成了社区里最热闹的地方。张建军不再是那个守着一家小店的老板,而是成了十家超市的总负责人,每天忙着巡查门店,却还是会在每个店里放一个泛黄的笔记本,记录下需要帮助的居民。

有一次,林默和张建军一起巡查门店,碰到一个曾经赊过账的居民,特意来还账,还带来了自家种的蔬菜。张建军笑着收下蔬菜,又给居民装了一袋新到的大米:“尝尝,这是刚从东北运过来的,香得很。”

居民走后,张建军对林默说:“林总,你看,这就是我想做的超市。不是赚多少钱,而是让大家觉得,这里像个家。”

林默看着他,轻轻点头。他终于明白,真正的商业成功,不是垄断市场,不是赚取暴利,而是用自己的能力,为更多人创造价值。就像张建军,用一家小小的超市,温暖了一个社区;而他们一起,用十家、百家超市,温暖了一座城市。

夕阳下,两个身影并肩走在社区的小路上,影子被拉得很长。一个是曾经只看数据的总裁,一个是坚守初心的老兵,他们因为一家小小的超市相遇,却共同找到了商业之外的,更珍贵的意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