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院士之路 > 第460章 从四川富顺县走出来的工程院院士、着名核动力专家罗琦

院士出生地

罗琦院士,1967年10月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

富顺县地处四川盆地南部,沱江下游,自贡市东南部,东与隆昌市、泸州市泸县接壤,南与泸州市江阳区相连,西和宜宾市翠屏区交界,并与自贡市沿滩区、大安区为邻居。

富顺历史悠久,早在北周天和二年(公元567年),就划出富世盐井及周围地区,设雒原郡及所辖之富世县。

隋开皇二年(582年),撤郡存县,隶于泸州。

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更名富义县。

北宋乾德四年(966年),升县为监,隶于梓州(潼川)府路。

太平兴国元年(976年),改名富顺盐监。

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年),改富顺监为富顺安抚使司。

至元二十年(1283年),升为州。明洪武四年(1371年),降州为县,隶于叙州府。

清代因之。

民国时期,富顺先后隶于川南道、永宁道等,民国17年(1928年)裁道,隶属四川省,民国24年(1935年)隶于四川省第七行政督察区。

新中国成立后,富顺县先后隶于泸县、隆昌、泸州、宜宾专区,1983年3月,划归自贡市管辖。

富顺县人文底蕴深厚,这里的富顺文庙始建于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是中国现存29座保存完整的文庙之一,仿曲阜孔庙规制而建,承载着千年儒家文化的精髓。

富顺是“豆花之城”,富顺豆花制作工艺独特,口感细腻。此外,民间艺术如剪纸、木偶戏等也都是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豆花,富顺还有多种特色美食,如富顺香辣酱、牛佛烘肘等,这些美食反映了当地的饮食文化特色。

富顺县名人辈出, “景泰十才子”之首晏铎,其诗文造诣颇高,在当时文坛有一定影响力。

“嘉靖八才子”之一熊过,与内江赵文肃、成都杨升庵、南充任少海合称“西蜀四大家”。

“戊戌六君子”之一刘光第,参与康有为发起的“保国会”,为戊戌变法运动献出了宝贵生命。

四川报业始祖宋育仁,积极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对四川的文化发展和思想启蒙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厚黑学创始人李宗吾,其着作《厚黑学》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以独特视角剖析人性和社会现象。

出生地解码

罗琦院士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富顺的人文环境、教育资源等因素,对他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富顺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千年古县”,富顺文庙承载着千年儒家文化精髓。

这种文化氛围有助于培养当地学子勤奋好学、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

罗琦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成长,可能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自幼便树立了远大的志向和对知识的敬畏与追求,为其日后在学术道路上的拼搏奠定了思想基础。

富顺二中是当地的优质学府,罗琦于1978年进入该校初中部学习,后升入高中。

该校良好的教学环境、优秀的教师队伍为他提供了扎实的基础教育。

如他的高中数学教师、班主任潘泽彬对其成长就起到了重要引导作用。

在名师的教导下,罗琦得以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研素养,为其考入西安交通大学并最终走上科研道路创造了条件。

富顺地处四川盆地南部,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相对较为普通。

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可能让罗琦养成了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性格。

这种性格特质使他在面对核动力研发过程中的诸多难题和挑战时,能够坚持不懈、刻苦钻研,带领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最终在核动力领域取得卓越成就,成为中国核动力反应堆设计技术领域领军人之一。

院士求学之路

1978年,罗琦进入富顺第二中学校初中部学习。

1981年,罗琦考入富顺第二中学校高中部。

1984年,罗琦高中毕业于富顺第二中学校

1984年—1988年,罗琦在西北工业大学动力机械专业学习,获学士学位。

1988年—1991年,罗琦在西安交通大学工程热物理专业学习,获硕士学位。

求学之路解码

罗琦院士的求学之路为其后来成为院士奠定了坚实基础,在知识储备、科研能力、思维方式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罗琦在富顺二中完成初高中学业。在此期间,他励志好学、勤奋努力,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富顺二中的教育为他打下了扎实的知识基础,使其具备了进一步深造的能力,同时也塑造了他专注、坚毅的品质。

这些品质对他日后面对科研难题时坚持不懈、勇于攻克起到了重要作用。

罗琦在西北工业大学动力机械专业学习。

西工大非常重视数理基础的培养,教学设备配套完善,为他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

他还与航空、航海、计算机学院的同学一起大班上课,拓宽了视野,学到了很多非本专业的知识。

这使他在后来的科研工作中,能够运用多元化的视角和方法思考问题,面对复杂的核动力系统设计等难题时,能从不同领域汲取灵感,为解决问题提供更广阔的思路。

罗琦在西安交通大学攻读工程热物理专业硕士学位。

西安交通大学作为国内顶尖高校,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浓厚的学术氛围。

在这里,他深入学习专业知识,进一步提升了科研能力,掌握了更系统的科研方法和实验技能,为其从事核动力反应堆设计研发奠定了坚实的专业基础。

硕士阶段的学习经历,也培养了他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能够在后续的科研工作中,独立承担项目并带领团队攻克技术难关。

院士从业之路

1991年—1999年,罗琦在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设计所工作。

1999年12月—2000年12月,罗琦任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设计所型号副总设计师、高级工程师。

2000年12月—2004年5月,罗琦任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设计所型号副总设计师、所长。

2003年5月—2009年1月,罗琦任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副院长、研究员级高工。

2007年3月—2011年10月,罗琦任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国家部委核动力技术专业组副组长、研究员级高工。

2009年1月,罗琦任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院长、研究员级高工。

2011年10月,罗琦任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国家部委核动力技术专业组组长、研究员级高工。

2012年6月,罗琦任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专项工程总设计师、研究员级高工。

2019年,罗琦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0年3月,罗琦任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核集团副总工程师、原子能院党委书记。

2022年3月,罗琦任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从业之路解码

罗琦院士丰富的从业经历对其当选院士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罗琦在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设计所工作,这段基层工作经历让他深入了解核动力设计的具体环节和技术细节,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为其后续承担更重要的工作任务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罗琦先后担任型号副总设计师、所长、副院长等领导职务。

这些岗位不仅要求他具备深厚的专业技术,还需具备出色的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作为型号副总设计师,他参与重大项目设计,提升了技术领导能力。

他担任所长和副院长期间,他负责团队管理和项目规划,锻炼了组织协调与战略规划能力,为统筹大型科研项目奠定了基础。

罗琦担任专项工程总设计师后,他带领团队攻克了诸多重大技术难题,完成了新型核动力反应堆技术攻关。

他主持完成了我国新一代核动力研发平台的研制工作,还率领团队研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满足世界最高核安全标准。

这些重大成果是他当选院士的关键因素。

罗琦担任国家部委核动力技术专业组副组长、组长等职务,这使他能够站在行业高度,把握核动力技术发展方向,引领我国核动力技术研发。

他通过参与行业标准制定、组织学术交流等活动,扩大了自身及我国核动力领域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提升了学术声誉,为当选院士积累了重要的行业认可度。

院士科研之路

罗琦院士长期从事核动力反应堆设计研发工作,在推动我国核动力技术发展方面取得了众多卓越成果。

罗琦院士提出了一系列先进反应堆技术方法,为我国核动力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技术支撑,推动了我国核动力反应堆设计技术不断向先进水平迈进。

他主持完成了我国新一代核动力研发平台的研制工作,该平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依托此平台,我国可开展燃料组件、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浮动电站等一系列先进技术的研发,有力提升了我国在核动力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罗琦院士带领团队解决了关键部件的设计、制造、运行等方面的技术瓶颈,提高了核动力系统部件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性能,确保了核动力装置能够稳定、高效运行,为我国核动力反应堆的长期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罗琦院士在新型反应堆的设计、研发、试验等方面取得了显着进展,为我国核能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储备。

罗琦率领团队研发出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

该技术采用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的安全系统、177堆芯技术等先进设计,满足全球最高安全标准,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华龙一号”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产权体系和标准体系,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实现国产化,是中国核电“走出去”的“国家名片”,提升了我国在全球核电领域的影响力。

此外,罗琦院士还关注核医疗领域,提出应集中发挥综合研究院的力量,组织跨学科重点或专项研发示范基地,以实现核医疗设备国产化,推动核技术与现代医学的深度结合。

科研之路解码

罗琦院士的研究成果为其当选院士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技术贡献、行业影响力、荣誉积累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罗琦提出先进反应堆技术方法,主持完成中国新一代核动力研发平台研制,攻克核动力系统部件重大技术难题,完成新型核动力反应堆技术攻关。

这些成果提升了我国核动力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奠定了他在中国核动力反应堆设计技术领域的领军地位,是其成为院士的核心技术支撑。

他率领团队研发出“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该技术满足世界最高核安全标准,技术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了完整知识产权和标准体系。

这使我国核电技术与综合竞争力跻身世界第一方阵,作为中国核电“走出去”的“国家名片”。

这提升了我国在全球核电领域的影响力,也让罗琦在国际核领域声誉大增,为其当选院士增加了重要砝码。

基于这些重大研究成果,罗琦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排名第1)、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5),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4项(3项排名第1)。

他还荣获国防科技工业杰出人才奖等荣誉。

这些荣誉是对其研究成果的高度认可,也为他当选院士创造了有利条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