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院士之路 > 第441章 从湖南桃源走出来的工程院院士、着名电力控制专家郭剑波

郭剑波院士,1960年3月6日出生,湖南省桃源县人。

桃源县位于湖南西北部、沅江中下游,东与临澧县、鼎城区、武陵区接壤,西与慈利县、永定区、沅陵县交界,南与安化县为邻,北与石门县毗连。

桃源县历史悠久,夏商周时,这里属荆州境地,春秋战国属楚,秦朝属黔中郡。西汉时为临沅县一部分,东汉时部分属沅南县。

隋文帝平陈后,沅水流域下游置嵩州,寻改朗州,炀帝大业三年废朗州置武陵郡,桃源地域属武陵县。

宋太祖乾德二年,桃源地域从武陵县析出,得名桃源县,县治设于沅水北岸。

明洪武二年,桃源复降为县,属常德府。

清宣统三年,革命党起义后,桃源知县改称县知事,县衙改称县知事公署。

民国3年,桃源县改属武陵道,民国5年改属辰沅道,民国11年,道制废除,仅存省、县两级。

民国26年,属湖南省第二行政督察区,民国29年调整行政区划,属第四区。

1949年7月27日桃源解放,属常澧区,8月28日起属常德区,后属常德市至今。

桃源县人文底蕴深厚,这里的桃源傩戏,素有“戏剧活化石”之称,是古老的祭祀戏剧。

桃源刺绣被誉为“湘绣之母”,针法多变,绣工精细。

此外,还有九溪号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里商代晚期的“皿方罍”被誉为“方罍之王”,是桃源县出土的国宝级青铜器。

桃源县内的桃花源是道教圣地之一,有众多的道观和道教文化遗迹,同时佛教文化也在此地有一定的发展,如灵岩寺等寺庙。

桃源县名人辈出,桃源县人江盈科,明代官员、文学家,着有《如兰集》。

桃源县人罗人琮,清代在史学、文学方面有较大成就。

原籍地解码

郭剑波院士原籍湖南省桃源县,原籍地对他后来成为院士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桃源县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如前文提到的丰富的文化遗产、宗教文化等。

这种浓厚的文化氛围可能在郭剑波院士成长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他对知识的尊重、对文化的热爱以及追求卓越的精神,激励他在学术道路上不断进取。

桃源县重视教育的传统为当地培养了众多人才。

郭剑波院士在家乡接受基础教育时,当地学校和老师,可能为他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这培养了他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为他日后在科研领域的深入学习和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桃源的地域环境和人文特点往往会塑造出当地人坚韧、勤奋、朴实等性格特质。

这些性格特点在郭剑波院士的科研生涯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帮助他在面对复杂的科研难题时,能够坚持不懈、脚踏实地地进行研究,勇于克服困难,最终取得卓越的科研成就。

当然,郭剑波院士成为院士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他自身的天赋、努力以及在后续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机遇等。

但原籍地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他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背景。

院士求学之路

1978年3月至1982年1月,郭剑波就读于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大学本科毕业,获得学士学位。

1982年2月至1984年9月,郭剑波就读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得硕士学位。

求学之路解码

郭剑波院士的求学之路,对他后来成为院士有着深远且多方面的影响。

郭剑波在华中工学院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学习期间,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

本科课程涵盖了电路、电机学、自动控制原理等众多基础学科,使他对电力系统的基本原理、运行特性有了系统的认识,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了知识支撑。

华中工学院有着浓厚的学术氛围和优秀的师资力量。

在这样的环境中,郭剑波受到严谨治学态度的感染,接触到前沿的学术思想,激发了他对专业的兴趣和探索**,培养了他的学术素养和创新思维。

郭剑波在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继续攻读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学位,使他能够更深入地研究电力系统中的关键问题。

他有机会参与实际的科研项目,接触到行业内的最新技术和研究动态,在导师的指导下,对专业知识进行更深入的挖掘和探索,提升了他的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

研究院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实践资源和平台,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和实践活动,郭剑波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不仅提高了他的实践操作能力,还培养了他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这种实践经验对于他后来在电力系统领域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和推动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郭剑波院士在本科和硕士阶段的求学经历,为他积累了深厚的专业知识,培养了创新思维、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

这些都为他日后在电力系统领域取得卓越成就并成为院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院士从业之路

1984年9月至1997年12月,郭剑波在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工作。

1997年12月起,郭剑波在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先后担任室主任、副所长、科技部主任、副总工程师兼科技部主任、副总工程师兼系统所所长、副院长兼总工程师、院长。

2012年1月起,郭剑波开始担任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院长兼电网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2013年12月,郭剑波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隶属于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从业之路解码

郭剑波院士长期在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工作,从基层到领导岗位,丰富的从业经历为他后来当选院士奠定了坚实基础。

郭剑波在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的工作,让他有充足时间深入电力系统研究。

他先后参与三峡输电等电网规划研究,主持全国互联电网规划系列研究。

这些项目使他积累了大量科研经验,为后续成果产出奠定基础。

郭剑波主持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可控串补装置和特高压串补装置。

他带领团队开发跨大区交直流协调控制系统。

这些创新成果提升了电网安全稳定水平和输电能力,是其学术成就的重要体现。

这对他当选院士起到关键作用。

他组织建成了“国家能源大型风电并网系统研发(实验)中心”,为行业提供公共研发实验平台,提高了风电并网安全水平。

这不仅展现了他的科研组织能力,也为行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增强了他在行业内的影响力。

从室主任逐步升任院长,郭剑波在多个管理岗位上锻炼了领导能力。

他担任电网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也体现了他在科研管理和团队领导方面的才能。

这些经历使他能够更好地组织科研团队,协调各方资源,开展大规模科研项目,为取得更多科研成果创造条件。

作为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的领导,郭剑波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工作,曾在国际电力研究交流组织(IERE)等担任重要职务。

这些不仅提升了我国电力领域的国际影响力,也让他本人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卓越的学术水平和行业领导力,为当选院士增添了筹码。

院士科研之路

郭剑波院士长期从事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研究,在电网规划、提高电网安全稳定水平和输电能力及风电并网安全等方面成绩显着。

他主持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可控串补装置和特高压串补装置。

该装置可控串补装置可灵活调节输电线路参数,补偿线路电抗,增加输电能力。

该特高压串补装置应用于特高压输电线路,提升了电网输电效率和稳定性。

他带领团队开发出跨大区交直流协调控制系统,实现交直流系统协同控制,解决了交直流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干扰问题,提高了电网安全稳定水平。

作为国家973计划项目《提高大型互联电网运行可靠性的基础研究》首席科学家,他深入研究大型互联电网运行可靠性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为提高电网可靠性和稳定性提供了理论支持。

在人机混合智能调控方面,他率领团队开展大电网调控人机混合增强智能研究,提出相关概念内涵、应用框架和关键技术,研发了大电网调控人机混合紧急控制决策支持验证系统,提升了电网调控运行能力。

在实验平台建设方面,他组织建成了“国家能源大型风电并网系统研发(实验)中心”,为风电并网技术研究提供公共研发实验平台,降低了研发成本和风险,加速了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提高了风电并网安全水平。

在关键技术研究方面,他参与甘肃酒泉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建设,其团队的“大型风电并网运行与试验检测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针对风电功率预测、低电压穿越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研究创新,开发出一系列技术和设备,保障了风电安全稳定运行,该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此外,郭剑波院士还主持了全国互联电网(2020-2050年)规划系列研究。他提出“安全-经济-环境”矛盾三角形理论,指导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中的多目标协同演进路径。因在输电系统灵活交流输电关键技术方面的贡献,他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科研之路解码

郭剑波院士的研究成果在技术创新、行业贡献、学术影响力等方面对其成为院士起到了关键作用。

郭剑波主持研制的可控串补装置和特高压串补装置,以及开发的跨大区交直流协调控制系统,都是电力技术领域的重大创新。

这些成果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提升了我国电网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体现了他在技术研发方面的卓越能力,是其成为院士的重要技术支撑。

他参与三峡输电等电网规划研究,主持全国互联电网规划系列研究,为我国电网的合理布局和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组织建成“国家能源大型风电并网系统研发(实验)中心”,解决了风电并网的关键问题,促进了新能源产业发展。

这些贡献推动了电力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电力可靠供应意义重大,使他在行业内获得高度认可,是当选院士的重要依据。

郭剑波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为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领域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他作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助理等,深入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在学术层面深化了对大型互联电网运行可靠性等问题的认识。

这些展现了他深厚的学术造诣,确立了其在电力学术领域的权威地位,为成为院士积累了重要的学术资本。

他为菲律宾、蒙古等国家和地区电力工业发展提供技术咨询,在国际电工委员会发起成立4个技术委员会并组织承担秘书处工作。

这些国际活动提升了我国电力技术的国际影响力,也让他本人在国际电力领域崭露头角,体现了他在国际学术和行业领域的引领作用,是其当选院士的加分项。

郭剑波院士团队的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还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

这些荣誉是对他研究成果的高度肯定,也从侧面证明了他在电力领域的突出成就,为他当选院士提供了有力的荣誉支撑。

后记

湖南桃源县的人文环境和成长氛围,为郭剑波院士的成长奠定了一定基础,赋予其勤奋等品质。

华中科技大学及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的求学经历,让他系统学习专业知识,为科研打下坚实理论基础。

在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长期的从业经历,使他积累丰富实践经验,培养领导和管理能力,使他能统筹资源开展科研。

科研方面,他在电网规划、安全稳定技术及风电并网等领域成果丰硕,通过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等推动行业发展,提升我国电力领域国际影响力。

以上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最终使他成功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温馨提示:下一位院士更精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