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院士之路 > 第367章 从四川岳池走出来的工程院院士、着名的航空交通专家张军

第367章从四川岳池走出来的工程院院士、着名的航空交通专家张军

院士出生地

张军院士,1965年7月30日出生,原籍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

岳池县位于四川盆地东部,渠江和嘉陵江汇合处的三角台地。

岳池东邻广安区,南毗重庆市合川区,西界南充市嘉陵区,北枕南充市高坪区、蓬安县。

岳池历史悠久,唐武周万岁通天二年(697年)置岳池县,治所在思岳池,隶属剑南道果州。

唐开元二十年(732年),治所迁至伏江里。

明洪武初年(1368年),治所迁翔凤山南麓(今九龙街道)至今。

北宋开宝二年(969年),岳池县隶属广安军。

元至元十八年(1281年),岳池县隶属广安府。

明洪武四年(1371年),岳池县隶属顺庆府广安州。

清康熙七年(1668年),岳池县并入广安州,康熙六十年(1721年)复置岳池县,隶属川北道顺庆府。

民国元年(1912年),岳池县隶属大汉四川军政府。

1949年12月16日,岳池县解放。1950年隶属川北行政区南充专区,1952年隶属四川省南充专区,1993年划归广安地区管辖,1998年隶属广安市至今。

出生地解码

张军院士的出生地四川广安岳池县,对他后来成为院士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岳池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成长,张军院士自幼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了对知识的尊重,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

这些品质有助于他在学术研究中保持专注和执着,追求卓越。

岳池县有着重视教育的传统,当地积极推动教育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种教育氛围使得张军院士在学生时代能够接受到良好的基础教育,为他日后进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深造,并在学术领域取得卓越成就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岳池县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人才,他们的成功故事为当地的年轻人树立了榜样。

张军院士在成长过程中,可能受到这些榜样的激励,立志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所建树。

这种榜样的力量能够激发他的学习动力和创新精神,促使他不断努力追求进步。

家乡的山水和人文环境是张军院士内心深处的情感寄托,这种乡土情感可能会转化为他为家乡争光、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的动力。

即便在外地求学和工作,他也可能始终心系家乡,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家乡、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从而在科研道路上不断奋进,取得突出成就。

院士求学之路

1987年、1990年、2001年,张军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先后获得工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

求学之路解码

张军院士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求学经历,对他后来成为院士有着深远且多方面的影响。

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科期间,张军系统学习了航空航天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为其科研之路搭建了坚实的知识框架。

同时,在本科学习阶段,也培养了他对专业的浓厚兴趣和基本的研究素养,为后续深入学习和研究奠定了基石。

张军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习阶段,他进一步深化专业知识,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一些科研项目,开始接触学科前沿问题。

硕士研究生的学习,锻炼了他的科研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逐渐明确了自己的研究方向,为未来的学术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张军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学习阶段,他专注于前沿课题研究,深入探索航空航天领域的关键技术难题。

通过独立开展深入研究,他不仅在专业领域积累了深厚的知识,更培养了独立思考、创新研究的能力。

博士阶段学习,使他能够从更高层次审视和解决问题,为成为院士所需的深厚学术造诣奠定了关键基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有着浓厚的学术氛围和优秀的学术传统,汇聚了众多顶尖学者和科研人才。

在这样的环境中求学,张军院士有机会聆听专家学者的讲座和课程,参与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与同行和前辈进行思想碰撞。

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求学过程中,他不仅了解了学科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拓宽了他的学术视野,而且更加激发了他的创新思维。

这对他在后来的科研道路上不断取得突破、最终成为院士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北航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科研实践平台和资源。

在求学过程中,张军能够参与各类科研项目和实验室工作,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通过实践不断优化研究方法,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这种科研实践的锻炼,让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培养了他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为日后承担重大科研任务、取得创新性科研成果并成为院士奠定了实践基础。

院士从业之路

张军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先后担任教授、副院长、院长等职。

2009年9月,张军担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

2013年,张军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7年12月,张军担任北京理工大学校长。

2022年4月,张军担任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从业之路解码

张军院士的从业经历,对他后来成为院士有着多方面的深远影响。

张军在担任北航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授以后,他能够更加专注于航空交通工程等领域的研究。

通过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他为我国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组建并带领科研团队开展前沿课题研究。

例如,在民航航路网运行监控等方面,张军院士团队取得了一系列基础性和开拓性成果。

张军在担任了北航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院长以后,他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规划、学术资源整合等方面,充分发挥出自己的领导才能,为学校的学科发展创造了更多有利的条件,同时,他也为自己的科研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和更丰富的资源。

不仅如此,张军在北航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所担任的这些职务,让他有更多机会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与同行专家建立广泛联系与合作。

这些活动不仅提升了他的学术影响力,使他了解更多国际前沿动态,而且也为他的科研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

张军在担任北航副校长、党委常委以后,他站在学校管理的高度,参与学校整体发展战略规划。

他能够从更宏观的层面把握学科发展方向,整合校内资源,推动航空航天相关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为科研创新营造良好的学科生态环境。

在国际合作与资源整合方面,张军有了更多机会,代表学校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合作。

例如,他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人才,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同时,他也为自己的科研工作获取更多国际合作资源和交流机会。

张军院士在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后,又开始担任北京理工大学校长、党委书记。

虽然这些经历,均发生在他成为院士之后,但对他后续的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等仍有着重要意义。

张军担任北京理工大学校长、党委书记,这让他能在更高层次上推动学校的学科建设、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工作。

他传承和弘扬学校的优良传统,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同时也为相关领域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院士科研之路

张军院士是我国着名的航空交通工程技术专家,长期致力于航空交通工程技术、系统研究与人才培养工作。

张军主持研制了我国民航首个新一代空中交通服务平台、首套星基航路运行监视装备和首套民航机载飞行校验平台。

这些成果保障了我国机场的如期开航和安全运行,在民航领域获得广泛应用,有着显着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张军率领团队研制出国产卫星导航地基增强系统(GbAS)和国产机载导航系统。

他主持研制的北斗多模导航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助力ARJ21在2017年完成首次搭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测试试飞工作。

张军担任北斗星基增强系统实施方案论证专家组副组长,推动了北斗系统的国际民航标准化进程。

在复杂环境科学探测领域,张军院士团队首创片上光谱复用感知架构,他们自主研制出国际首款百通道百万像素高光谱实时成像器件。

该器件仅重46g,工作波段覆盖可见光和近红外超宽波段,将光能利用率由不足25%跨越提升至74.8%,在400 - 1000nm波段范围内,光谱分辨率达到2.65nm,时空分辨率为2048x2048@47fps。

该成像器件在遥感探测领域,可拍摄月球表面高清光谱视频,实现弱光环境下观测目标的动态远程监测。

在生命健康领域,张军院士率领研究团队实现了动态的血氧检测和水质污染分析。

在智慧农业领域,张军院士团队实现了高精度的叶绿素检测、糖度检测以及水果淤伤检测。

在工业自动化方面,张军院士团队实现了高精度的纺织物自动分拣。

此外,张军院士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空管科研计划、民航重大科研与工程项目等20余项。

他们还获得2009年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2004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20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等多项大奖。

科研之路解码

张军院士的研究成果,在多个方面对他成为院士产生了重要影响。

张军主持研制我国民航首个新一代空中交通服务平台、首套星基航路运行监视装备等,在民航领域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

张军首创片上光谱复用感知架构,自主研制国际首款百通道百万像素高光谱实时成像器件,颠覆传统技术,开辟新领域。

这些成果展示了其卓越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是成为院士的关键因素。

张军院士的成果广泛应用于民航领域,保障机场开航和安全运行,提升我国民航交通工程技术水平,促进产业发展。

高光谱实时成像器件在多个领域应用前景广阔,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和智能装备发展。

鉴于对行业发展的突出贡献,提高了他在领域内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为当选院士增加了重要砝码。

张军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方面,他推动北斗系统国际民航标准化进程,让中国技术走向世界。

高光谱成像技术成果发表于《自然》期刊,引起国际学术界高度关注。

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展现了他科研成果的国际认可度,符合院士在国际上代表国家科研水平的要求。

在科研过程中,张军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带领的团队成为教育部创新团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和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以上这些成果体现了他在人才培养和团队领导方面的能力,为科研事业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也是院士应具备的素质之一。

后记

张军院士的出生地四川广安岳池县,其深厚的人文底蕴以及重视教育的氛围县,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张军对知识的追求与敬畏,为其成长埋下奋进种子。

求学之路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给予他扎实知识、浓厚学术氛围与科研实践机会,搭建起学术成长阶梯,给他筑牢了专业根基 ,明晰了研究方向。

从业之路中,张军在北航及北理工担任的系列职务,让他从教学、科研管理到学校战略规划,全方位积累经验、整合资源、拓展视野。

科研之路上,他不断突破创新,取得诸多关键成果,推动了行业进步,提升了自身的国际影响力。

以上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最终使他成功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温馨提示:下一位院士更精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