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院士之路 > 第347章 从浙江湖州走出来的工程院院士、着名机械工程专家谭建荣

院士出生地

谭建荣院士,1954年10月10日出生于浙江省湖州市。

湖州市地处长三角中心区域、浙江省北部,东邻嘉兴市、江苏省苏州市,南接杭州市,西南、西与安徽省宣城市毗邻,西北连接江苏省无锡市,北濒太湖与江苏省无锡、苏州两市隔湖相望。

湖州历史悠久,夏代初有防风氏国,商代末期这里属句吴,战国时楚考烈王十五年建菰城县,为湖州建置之始。

秦改菰城县为乌程县,三国吴立吴兴郡,南朝梁曾改吴兴郡为震州,后复为吴兴郡。

隋仁寿二年置湖州,唐时属江南道等,五代属吴越国,宋时属浙西路等,元改湖州路总管府,明改设湖州府,清袭明制。

1912年废湖州府,乌程、归安合并为吴兴县。

1949年属浙江省第一专区,1983年撤嘉兴地区,析置为湖州、嘉兴两个地级市。

湖州人文底蕴深厚,它是中国蚕丝文化、茶文化、湖笔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湖州市郊钱山漾遗址出土的蚕丝织物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蚕丝织物之一,南浔“辑里丝”曾获1815年巴拿马国际金奖。

长兴顾渚山建有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贡茶院。

湖州文物古迹众多,顾渚贡茶院遗址及摩崖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众多古镇古村,如南浔古镇、新市古镇等,保存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和历史风貌。

湖州传统民俗繁多,蚕桑习俗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外还有含山轧蚕花、扫蚕花地等民俗活动,以及剪纸、刺绣、木雕等传统民间艺术。

湖州名人辈出,唐代诗人孟郊,其《游子吟》广为流传;元代书画家赵孟頫,在书画领域成就卓越;明代小说家凌蒙初,创作了《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等作品。

近代书画大师吴昌硕,为“后海派”代表画家。

“两弹一星”功臣钱三强、赵九章、屠守锷。

“新时期铁人”王启民、“海空卫士”王伟等。

出生地解码

谭建荣院士的出生地浙江湖州,对他后来成为院士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湖州素有“一部书画史,半部在湖州”的美誉,是湖笔的发源地,赵孟頫、吴昌硕等书画名家辈出。

这种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有助于培养谭建荣对美的感知和追求,使他在学术研究中或许更注重对事物的审美和创新,对其在机械设计等领域的创新思维培养具有潜在的积极作用。

湖州重视教育,有着良好的教育传统。

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谭建荣从小就受到重视知识、追求学问的风气影响,培养了他勤奋好学、积极进取的精神,为他日后在学术道路上不断深造和探索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湖州的制造业等产业基础较为扎实。谭建荣1969年进入湖州机床厂当普通工人。

在湖州机床厂的工作经历,让他有机会深入接触机械制造行业,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他后来从事机械工程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实践基础,使他的理论研究能够更好地与实际生产相结合。

湖州人杰地灵,孕育出的众多杰出人物为谭建荣树立了榜样。

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激励着谭建荣在自己的领域努力拼搏、追求卓越。

让他从小就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立志在学术和事业上取得突出成就,为家乡和国家争光。

院士求学之路

1979年,谭建荣就读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机械工程系,1982年毕业。

1985年,谭建荣就读于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工程系硕士研究生,1987年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

1989年,谭建荣就读于浙江大学应用数学专业博士研究生,1992年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

求学之路解码

谭建荣院士的求学之路,对他后来成为院士有着深远的影响。

谭建荣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机械工程系学习,说明他在特殊时期仍能系统学习机械工程基础知识,为其投身机械领域研究打下了基础。

这种学习经历培养了他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为后续深造和研究工作的自我驱动奠定了基础。

该阶段的学习让他明确了职业方向,激发了对机械工程的兴趣,为他后来在该领域不断深入探索提供了最初的动力。

谭建荣在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攻读机械工程系硕士学位,使他在机械工程专业上进一步深化。

他接触到更前沿的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初步掌握了学术研究的流程和规范,为独立开展研究工作做好了准备。

华中科大浓厚的学术氛围及与导师、同学的交流合作,拓宽了他的学术视野,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为日后参与大型科研项目奠定了基础。

谭建荣在浙江大学攻读应用数学专业博士学位,实现了机械工程与应用数学的跨学科学习。

这使他能够将数学方法和理论引入机械工程研究,为解决复杂的机械工程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这也培养了他的创新思维,提升了他的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浙大的博士学习,让他站在了更高的学术平台上,接触到国际前沿的研究课题和学术资源。

这使他得以能够深入开展高水平的科研工作,锻炼了他独立承担重大科研任务和解决关键科学问题的能力,为成长为院士积累了坚实的学术资本。

院士从业之路

1970年起,谭建荣在浙江湖州机床厂工作。

1982年,谭建荣大学毕业后升任湖州机床厂技术员。

1987年起,谭建荣在浙江大学机械系工作,先后担任副教授、副主任、主任。

2007年,谭建荣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0年11月,谭建荣受聘为中国矿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8年7月,谭建荣受聘为四川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特聘院士。

从业之路解码

谭建荣院士的从业之路,对他后来成为院士有着重要的影响。

谭建荣在湖州机床厂工作期间,他深入生产一线,对机床的结构、原理、操作和维护等有了直观且深入的了解。

他熟悉机械制造的工艺流程和实际操作,为他日后进行机械设计及理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素材和现实依据,使他的研究能够紧密结合生产实际。

例如,在工厂工作中,他必然会遇到各种生产技术问题,这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培养了他敏锐的问题意识和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为他在科研工作中发现问题、攻克难题奠定了基础。

长期在机床厂的工作,让谭建荣对机械行业有了深厚的感情和浓厚的兴趣,进一步明确了他在机械工程领域的职业发展方向,为他后续在该领域不断深耕提供了动力。

浙江大学作为国内顶尖高校,为谭建荣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先进的科研设备和浓厚的学术氛围。

这使他能够接触到机械工程领域的前沿理论和技术,开展高水平的科研项目,与国内外优秀学者交流合作,不断拓宽学术视野,提升学术水平。

从副教授到担任系主任,谭建荣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同时也促使他不断梳理和深化自己的知识体系,进一步提升了他在机械工程领域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养。

他还能根据学生的反馈和需求,调整研究方向和重点,使科研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谭建荣在担任系领导期间,他负责团队建设和学科发展,这锻炼了他的领导能力和团队管理能力。

他能够凝聚一批优秀的科研人才,组建高效的科研团队,共同开展重大科研项目,为取得一系列科研成果和最终当选院士创造了有利条件。

谭建荣受聘为中国矿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使他有机会深入了解矿业领域对机电工程的特殊需求。

这使他促进了机械工程与矿业工程等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为他在相关领域开展更广泛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同时,这也进一步丰富了他的学术研究体系,提升了他在行业内的影响力。

在矿大期间,他致力于培养适应矿业行业需求的机电工程人才,将自己的学术理念和科研经验传授给学生,为矿业行业输送了大量优秀专业人才。

他的这些努力推动了矿业领域机电工程技术的发展,也为他赢得了更广泛的行业认可和声誉。

谭建荣担任四川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特聘院士,有助于他将自己的学术思想和科研成果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传播和应用。

这促进了他与川大相关学科团队的合作与交流,整合了不同高校的科研资源和优势,为开展跨校、跨区域的重大科研项目提供了可能。

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他在制造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影响力和贡献度。

谭建荣凭借自身的学术地位和专业能力,为四川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支持。

同时,这也帮助学院提升学科水平和科研实力,在与学院师生的合作交流中,谭建荣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实现了互利共赢,为他在学术领域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院士科研之路

谭建荣院士是我国着名的机械工程专家,长期从事机械设计及理论、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方面的研究工作。

谭建荣在国内最早提出大批量定制技术体系与理论方法,实现了产品配置设计、变型设计、递归化设计与可视化设计。

他开发了多种面向订单的设计系统,解决了用户需求个性化与产品设计周期长、生产效率低,以及传统产品配置设计难以创新等问题。

这些成果应用于汽轮机、电梯等多种国产重要装备设计。

谭建荣提出工程过渡状态、模糊状态、随机状态建模与数字样机集成仿真技术,为复杂装备设计与分析提供新方法和手段。

这些技术能更精准地模拟和预测复杂装备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表现,有效降低研发成本和风险。

谭建荣提出数值与几何相结合的复杂装备多部件关联、多层次配置与多参数匹配分析技术。这些技术提高了复杂装备设计效率和质量,确保复杂装备各部件在不同工作条件下都能实现性能的最优匹配。

2004年,谭建荣的“大批量定制的技术体系及其在国产重要装备设计中的应用研究”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6年,谭建荣的“基于智能计算的产品概念设计与虚拟样机技术研究及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1年,谭建荣的“复杂装备与工艺工装集成数字化设计关键技术及系列产品开发”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多需求映射非标转化等方面取得创新突破。

2012年,谭建荣的“基于ASp\/SaaS的制造业产业价值链协同平台”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20年,谭建荣的“高性能龙门加工中心整机设计与制造工艺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谭建荣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185篇,其中ScI\/EI检索142篇,引用1600多次。

谭建荣出版了《智能设计理论与方法》《图学基础教程》《机械设计基础》等学术专着9本。

科研之路解码

谭建荣院士的研究成果,对他后来成为院士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谭建荣院士提出多品种大批量定制设计技术等多种先进技术。

这些技术创新为机械产品的设计和制造提供新方法。

它们提升了国产装备设计水平,缩短产品研发周期、提高质量和效率。

这些成果让他在机械工程领域建立起深厚专业基础与技术优势,成为领域技术引领者。

他的研究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等众多奖项。

这些高规格奖项是对其科研成果的高度认可,使他在行业内声誉大增,影响力广泛传播,得到同行专家高度尊重与肯定,为当选院士增加了重要砝码。

谭建荣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百余篇高水平论文,上百次被ScI\/EI检索,出版多本学术专着。

这些成果展示了他的学术深度与广度,使他在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中拥有更多话语权。

同时,这些成果推动了学科理论发展,让他在学术评价体系中占据优势地位。

谭建荣的研究成果被列为2004年机械工业科学技术9项重大进展之一,并在汽轮机、电梯等众多制造企业成功应用。

这些成果有效支撑国产重要装备设计创新,推进装备制造企业技术进步和数字化发展。

他本人为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建设贡献巨大,体现了科研成果的社会价值,契合院士服务国家和社会的要求。

谭建荣的教学成果,也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培养大批优秀机械工程人才。

他的教育贡献为行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展现了作为学者在教育领域的担当与成就,从人才培养角度为他成为院士增添了有力支持。

后记

谭建荣院士的出生地浙江湖州,其浓厚的文化底蕴、扎实的产业基础,奠定了他的职业兴趣。

求学之路上,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到华中科大、浙江大学,他实现了知识积累到专业深化与跨学科融合。

从业之路上,他在湖州机床厂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他在浙大等高校工作获得了丰富的学术资源。

科研之路上,他拥有多项技术创新、众多科研奖项、丰硕学术成果及广泛成果应用,全方位提升了他的专业水平、行业影响力与社会贡献。

以上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最终使他成功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温馨提示:下一位院士更精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