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院士之路 > 第296章 从河南漯河走出来的工程院院士、着名矿物工程专家赵跃民

院士出生地

赵跃民院士,1961年9月出生于河南省漯河市人。

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地处伏牛山东麓平原与淮北平原交错地带。

它是中原经济区重要节点城市,人称“中原里的中原”。

沙河、澧河穿城而过,在市区交汇,水资源丰富。

这里交通优势明显,新郑国际机场近在咫尺,“十字形”高铁、“井字形”高速立体交汇,漯河港是郑州都市圈南部出海口。

上古时期,漯河因濒临隐水(今沙河)被称为隐阳。

商周之交,召公奭在此治理有方。秦汉时期,建立了郾城县和召陵县。隋唐时期,两县合并为郾城县。

南宋初年,岳飞在此取得“郾城大捷”。

蒙元时期,因沙河和澧河交汇形成形似海螺的地形,被命名为海螺湾。明朝时,改称漯湾。

清末,随着京汉铁路修建,漯湾设立车站,后逐渐更名为漯河。

1948年7月,设立县级漯河市。1986年1月,漯河市升格为省辖市。2004年,行政区划调整为郾城、源汇、召陵三区和临颍、舞阳二县。

漯河是中原文化发源地之一。

贾湖遗址的发现,改写了中国文字史、音乐史、造酒史。

许慎编纂的《说文解字》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字典,许慎文化园展示了汉字文化的深厚底蕴。

这里民俗文化丰富多彩,舞龙舞狮、踩高跷等传统习俗历史悠久。

民间戏曲种类繁多,如豫剧、曲剧等深受群众喜爱。

漯河剪纸、木板年画等传统手工艺,也是当地着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漯河历史上名人辈出,如横野大将军王常、直谏司徒丁鸿。

“文宗字祖”许慎,其《说文解字》对后世影响深远。

刚正廉士范滂,以清廉正直闻名。

前蜀皇帝王建,建立前蜀政权。

近代有台北知府陈星聚,在任上积极抗法保台。

当代也涌现出了不少名人,如被称为“移动营销之父”的华红兵。

出生地解码

出生地漯河,对赵跃民院士的成长与成就有着多方面的深刻影响。

漯河是中原文化发源地之一,深厚的文化底蕴,赋予了赵跃民院士对知识的尊重和追求。

像贾湖遗址改写了多项历史,许慎编纂的《说文解字》展现了汉字文化的魅力。

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成长,激发了他对科学知识的探索**,培养了严谨的治学态度。

漯河有着扎实的基础教育。

赵跃民院士毕业于漯河高中,在那里,他接受了良好的教育,遇到了认真负责、悉心教导的老师,为他的学术之路打下了坚实基础。

这种基础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帮助他在后续的学习和研究中快速掌握知识、解决问题。

漯河地处中原,中原人坚韧、勤奋、朴实的性格特点,在赵跃民身上有所体现。

在科研道路上,他面对干法选煤、高效筛分等世界性难题,不畏艰难,长期扎根煤海矿山,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勤奋努力的精神,进行技术攻坚,最终取得卓越成就。

漯河是赵跃民的家乡,对家乡的深厚情感成为他努力奋斗的动力之一。

他带着家乡的期望,希望为家乡争光,这种情感转化为他在科研领域不断前进的动力,激励他追求更高的学术成就,为国家和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当他取得成就后,也为家乡带来了荣誉,激励着更多漯河学子努力进取。

院士求学之路

1978年9月至1982年7月,赵跃民在焦作矿业学院攻读矿山机械专业学士学位。

1982年9月至1985年7月,赵跃民在中国矿业大学攻读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硕士学位。

1987年9月至1991年7月,赵跃民在中国矿业大学攻读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博士学位。

求学之路解码

赵跃民院士的求学之路,对他后来成为院士产生了深远影响。

赵跃民在焦作矿业学院矿山机械专业的学习,使他掌握了扎实的机械工程知识和技能,包括机械设计、制造、动力学等方面。

这为他日后在矿物加工领域开展设备研发、技术创新等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工程基础。

比如,他发明的高性能大型振动筛关键技术,就离不开机械专业知识。

焦作矿业学院注重实践教学,学生有机会参与矿山机械的实际操作和维护。

这种实践锻炼培养了赵跃民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为后续科研成果的工程应用打下了基础。

赵跃民在中国矿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习时期,从矿山机械专业转向矿物加工工程专业,让他接触到了选煤等领域的前沿知识和研究方向。

在陈清如院士的引导下,他明确了致力于选煤研究的方向,为其科研生涯确定了核心目标。

硕士阶段的学习注重科研方法和思维的培养,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和学术讨论,赵跃民学会了如何提出问题、设计研究方案、分析数据和解决问题,为他日后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础。

赵跃民在中国矿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习时期,使他在矿物加工工程领域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他有机会接触到该领域最前沿的理论和技术,能够开展系统性的科研工作,进一步深化了对矿物加工工程的理解和认识,为他后来创立潮湿细粒煤炭深度筛分理论等成果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

在中国矿业大学读博期间,赵跃民积累了丰富的科研资源,包括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合作机会、先进的实验设备和研究平台等。

这些资源为他后续开展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帮助他在竞争激烈的科研领域取得优势。

在博士学习期间,赵跃民参与了多个科研项目,与导师、同学和其他科研人员密切合作。

这锻炼了他的团队协作能力,为他后来带领科研团队开展大型科研项目和工程实践奠定了基础。

院士从业之路

2000年,赵跃民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02年至2019年,赵跃民任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

2023年11月,赵跃民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从业之路解码

赵跃民院士的从业经历,对他后来当选院士影响深远。

赵跃民获得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该基金为赵跃民提供了充足的科研经费,使他能组建优秀科研团队,购置先进设备,如高精度筛分实验仪器等,为深入开展矿物加工工程研究创造了条件,助力他在潮湿细粒煤炭筛分等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

获此资助是对赵跃民科研能力和成果的高度认可,提升了他在国内外学术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了更多国际合作机会和顶尖学者关注,为其后续科研发展搭建了更广阔的平台。

赵跃民担任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期间,管理工作让他从学校层面参与科研管理和战略规划,能整合校内科研资源,搭建跨学科科研平台,推动矿物加工工程与机械工程、材料科学等学科交叉融合,为解决复杂的行业问题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任职期间,他致力于培养优秀科研人才,选拔和培养了一批矿物加工领域的青年才俊,组建了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的科研团队,为开展大型科研项目提供了人才保障。

赵跃民的副校长身份,使他有更多机会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与顶尖学者和行业专家建立广泛联系,推动校际、校企合作,提升了中国矿业大学在矿物加工领域的国际影响力,也为自己的科研工作引入了前沿理念和技术。

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对赵跃民多年从业科研成果的全面肯定,如他创立的潮湿细粒煤炭深度筛分理论与技术等成果,解决了行业关键难题,推动了矿物加工工程领域技术进步,得到了学术界和工程界的广泛认可。

当选后,赵跃民成为行业领军人物,肩负起引领矿物加工工程领域发展的重任,激励他继续开展前沿研究,为行业培养更多高端人才,推动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院士身份提升了赵跃民的社会影响力,使他能争取到更多社会资源支持科研工作,同时也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专业建议,促进矿物加工行业与相关产业协同发展。

院士科研之路

赵跃民院士是我国着名的矿物加工工程专家,长期从事矿物加工工程领域研究工作。

针对潮湿细粒煤炭筛分难题,赵跃民深入研究了颗粒运动规律、筛分过程动力学等,揭示了潮湿细粒煤炭筛分的关键影响因素,为筛分技术和设备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赵跃民研发成功双组超静定网梁激振板块式组合承重梁等技术,解决了大型振动筛可靠性差、筛面堵孔等难题,提高了振动筛的处理能力、筛分效率和稳定性,改变了我国大型振动筛依赖进口的局面。

赵跃民研制出高效筛分装备,将筛分粒度下限降至3毫米,显着提高了难筛分矿物的筛分效果和效率,使我国在该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赵跃民系统研究了气固流态化特性、颗粒分选机理等,为煤炭高效干法分选技术与装备研发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赵跃民发明了新一代空气重介流化床分选机和大型复合式干法分选机,提高了干法选煤的分选精度和处理能力。

赵跃民在国际上首创了开发模块式高效干法选煤工艺系统。该系统具有不用水、工艺简单、分选精度高、适应性强、无污染等特点,实现了我国西部干旱缺水地区及易泥化煤炭的高效干法分选,并出口美国、俄罗斯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赵跃民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973”课题等,在难生物降解有机物电催化氧化、高压电脉冲破碎电路板等方面开展研究。

赵跃民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着作7部,获中国国外专利27件,中国发明专利80件。

科研之路解码

赵跃民院士的研究成果,对他后来成为院士产生了关键影响。

赵跃民发明了高性能大型振动筛关键技术和难筛分矿物高效筛分技术,解决了大型振动筛可靠性差、筛面堵孔等行业关键难题,将我国难筛分矿物高效筛分技术粒度下限降至3毫米,使我国在该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奠定了他在矿物加工筛分领域的权威地位。

赵跃民提出气固流态化干法分选理论,研发成功新一代空气重介流化床分选机和大型复合式干法分选机,首创模块式高效干法选煤工艺系统,改变了200多年国内外传统湿法和风力选煤的模式,实现了煤炭高精度干法分选,让我国西部干旱缺水地区煤炭分选有了有效途径,推动中国选煤技术走向世界。

赵跃民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着作7部,获中国国内外专利100余件,这些成果是其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重要体现。

赵跃民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等众多奖项。

这些高规格的奖励是对其研究成果的高度肯定,为其当选院士增添了有力砝码。

赵跃民院士的研究成果,在中国煤炭、冶金和化工等领域广泛应用,大型振动筛技术改变了国内大型振动筛完全依靠进口的局面,还出口到澳大利亚、俄罗斯等“一带一路”11个国家。

赵跃民首创的模块式高效干法选煤工艺系统,也出口美国、俄罗斯以及“一带一路”沿线21个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为解决全球能源和资源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体现了其科研成果的重大价值。

赵跃民院士的相关研究,推动了矿物加工工程学科的发展,为学科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吸引更多学者投身该领域研究,提升了学科影响力。

赵跃民以科研项目为依托,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矿物加工领域人才,形成了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的科研团队,为学科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后记

赵跃民院士的出生地河南漯河,其文化底蕴为他的成长提供了滋养,使他对知识充满敬畏与追求。

求学之路上,赵跃民在焦作矿业学院和中国矿业大学的学习,让他掌握了机械、矿物加工等领域的知识与技能,培养了科研思维。

从业之路上,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资源,使他能够不断拓展视野、整合力量。

在科研之路中,他扎根煤海,聚焦行业难题,研发出一系列创新技术,如筛分技术、干法选煤技术等。

这些成果不仅推动了行业发展,也获得了高度认可。

最终,他凭借卓越的科研成就、社会贡献和专业影响力,成功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温馨提示:下一位院士更精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