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院士之路 > 第266章 从重庆江津走出来的工程院院士、着名分子材料专家蹇锡高

院士出生地

蹇锡高院士,1946年1月6日出生于重庆市江津区。

江津区位于重庆市西南部,东邻巴南区、綦江区,南靠习水县,西依永川区、合江县,北接璧山区、九龙坡区、大渡口区。

江津区历史悠久,早在先秦时期,江津城区江巴滩就有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存。

春秋战国时为巴国地,秦灭巴后属巴都江州县。

三国蜀汉设乐城县,后撤销并入江州县。

南齐永明五年江州县治迁实溪口,江津县自此设立。

西魏改江州县为江阳县,北周县治移至今址。

隋朝开皇十八年改江阳县为江津县。

1949年11月28日以后,江津先后属璧山专区、江津专区等。

1992年11月,江津撤县设市,为省辖县级市,由四川省政府委托重庆市政府代管。

1997年重庆直辖市设立后,江津划归重庆直辖市管辖。

2006年10月22日,撤销江津市设立江津区 。

江津区文化底蕴深厚,拥有5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7个中华传统村落、7个重庆市民间文艺之乡,如白沙镇、中山镇、塘河镇等古镇,其建筑风貌保存较好,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

出生地解码

江津区作为中国长寿之乡、武术之乡、楹联之乡等,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蕴含着如坚韧、勤奋、智慧等传统价值观。

这些价值观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蹇锡高,为他的科研之路奠定了精神基础,使其在面对科研困难时坚韧不拔。

当地对教育的重视传统由来已久,家庭和社会都普遍认同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

蹇锡高出生在这样的环境中,从小受到这种观念的熏陶,激发了他对学习的热情和追求知识的渴望,为他走出江津、接受高等教育并投身科研事业提供了思想动力。

江津区地处长江之滨,多山地丘陵,这样的自然环境可能造就了蹇锡高坚韧的性格和勇于攀登的精神。

在科研中遇到各种难题时,他能像面对家乡的山水一样,不畏艰难险阻,努力去克服和突破。

江津是花椒之乡等,丰富的物产资源或许对蹇锡高的思维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让他善于从身边的事物中发现问题和寻找灵感,将对自然的观察与科研工作相结合,培养了敏锐的观察力和创新思维。

江津的中小学教育为蹇锡高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他在江津二中接受了系统的教育,学校的师资队伍、教学理念和课程设置等,都对他的学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帮助他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在江津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他也受到了当地地域文化的滋养。

比如江津的楹联文化,有助于培养他的文学素养和对语言的精准把握,这对他在科研工作中的论文撰写、成果表达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帮助。

江津区历史上涌现出众多杰出人物,这些乡贤的事迹在当地广为流传。

蹇锡高可能受到他们的激励和鼓舞,以他们为榜样,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立志在自己的领域取得突出成就,为家乡争光。

院士求学之路

1964年9月—1969年7月,蹇锡高在大连工学院化工学院学习高分子化工,毕业获得学士学位。

1978年9月—1981年4月,蹇锡高在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学习高分子材料,毕业获得硕士学位。

1988年2月—1990年12月,蹇锡高作为访问学者,到加拿大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化学系学习高分子化学。

求学之路解码

蹇锡高在大连工学院化工学院本科学习高分子化工期间,他系统掌握了高分子化工领域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

这为他后续深入钻研相关科研问题、开展更复杂的研究工作,筑牢了根基,使他后续在高分子相关科研方向有了知识起点。

蹇锡高在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攻读硕士学位时,他学习高分子材料,进一步深化了对高分子专业细分领域的认知,提升了专业素养,培养了更深入的研究思维与实践能力,助力他朝着更高的科研成就迈进。

蹇锡高作为访问学者,前往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化学系学习高分子化学,接触到国外先进的科研理念、前沿的研究方法以及国际化的学术交流模式。这段求学经历开阔了他的视野,使他能站在更宏观的角度,审视高分子领域的发展趋势,为回国后创新性地开展科研工作、接轨国际前沿提供了宝贵经验与思路。

从本科到硕士,再到海外访学,蹇锡高多年来不断求学深造,体现出其对知识强烈的渴望以及对科研持续钻研、积极进取的精神。

这种精神贯穿他整个科研生涯,支撑他在面临科研难题时不懈探索,最终助力其在专业领域取得突出成果,成为院士。

院士从业之路

1969年8月—1981年4月,蹇锡高在大连工学院化工系工作。

1981年5月—1986年8月,蹇锡高在大连理工大学高分子材料系工作。

1986年9月—1988年1月,蹇锡高担任大连理工大学高分子材料系副系主任。

1991年1月—2006年12月,蹇锡高担任大连理工大学高分子材料系系主任。

2007年1月,蹇锡高担任大连理工大学高分子材料研究所所长。

2013年,蹇锡高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2019年,蹇锡高当选为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

从业之路解码

以下是蹇锡高院士从业之路,对他后来成为院士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蹇锡高在大连工学院化工系工作,后又在大连理工大学高分子材料系任职,从助教逐步晋升。

这期间,他积累了丰富教学经验,为后续培养大量专业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蹇锡高担任系领导职务,如高分子材料系副系主任、系主任等。

这使他能更好地整合资源,争取更多科研项目与资金,营造良好科研环境,推动学科建设与发展,提升个人在学术界的影响力。

蹇锡高长期在同一领域工作,使他能够专注于高分子材料,尤其是高性能工程塑料等方向的研究,有利于深入探索、取得系统性成果 。

如他取得的含二氮杂萘酮联苯结构新型聚醚砜酮等成果,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在从业过程中,蹇锡高组建了优秀的科研团队,培养了众多硕士、博士等高层次人才。

团队成员相互协作,为科研项目的开展和持续推进提供了人力支持,也扩大了科研成果的影响力。

蹇锡高在国内高校长期工作,他与国内同行建立了广泛联系与合作。

通过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等活动,蹇锡高及时了解国内最新科研动态,传播自己的研究成果,提升了他在国内学术界的知名度与认可度。

蹇锡高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访学经历,让他接触到国际前沿的科研理念与技术,开拓了国际视野。

回国后,他能将国际先进经验融入自身科研工作,提升科研水平,也为国际合作交流奠定了基础。

院士科研之路

蹇锡高院士是我国着名的有机高分子材料专家,长期从事有机高分子材料创新与产业化研究工作。

蹇锡高院士的突出成果之一,是成功合成了含二氮杂萘酮联苯结构新型聚醚砜酮(ppESK)。

这是属国际首创、原始创新,居国际领先水平。

其合成工艺简单、成本较低、性能优异,解决了传统高聚物不能兼具耐高温和可溶解的技术难题。

该材料能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电气、核能等众多领域,推动了国内材料领域尖端科技的进步,打破了国外垄断。

蹇锡高院士成功合成的另一项重要材料是杂萘联苯聚醚腈砜系列高性能树脂。

这也是国家“863”计划等项目的创新成果,经专家鉴定为国际首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该材料现已实现产业化,其深加工产品在航空航天、电子电气、核能、石油化工等高端领域广泛应用。

蹇锡高院士从分子结构设计出发,开发出如二氮杂萘酮联苯酚(dhpZ)新单体,以此构筑的系列聚合物。

例如,聚合物聚芳醚酮、聚芳醚砜、聚芳酰亚胺等,它们具有扭曲非共平面的结构特点。

这种结构阻碍了大分子链的紧密缠绕,在保持高稳定性的同时降低了结晶度,从而使材料既耐高温又可溶解,综合性能优于传统产品。

而含二氮杂萘酮联苯结构的聚合物具有玻璃化转变温度高、强度高、模量高、耐热性好等优点。

例如在碳纤维复合材料中,聚芳醚腈酮(ppENK)作为界面层材料,可有效提升复合材料在高温下的界面粘合性能和整体耐热性 。

蹇锡高院士的研究成果,在航空航天领域,为飞行器的结构部件、电子设备等提供高性能材料,满足高温、高强度等要求。

另外,在电子电气领域,这些聚合物可以用于制造高性能绝缘材料、电子元件等。

在汽车工业,这些材料可提升汽车发动机周边部件、内饰件等的性能。

总之,蹇锡高院士在众多关键领域,解决了材料“卡脖子”问题。

而且多项成果实现产业化,如大连宝力摩新材料有限公司建成500t\/a的ppESK生产线,产品畅销国内外。

成都天顺保利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也落地了新型杂环高性能工程塑料项目,推动了我国高分子材料产业技术更新及产品升级换代。

科研之路解码

蹇锡高院士的科研之路,对他后来成为院士具有关键影响。

蹇锡高院士研制的含二氮杂萘酮联苯结构新型聚醚砜酮(ppESK)等,属国际首创、原始创新且居国际领先水平,为高分子材料领域开辟新方向,展现深厚学术造诣与创新能力。

蹇锡高院士突破传统高聚物不能兼具耐高温和可溶解的局限,合成工艺简单、成本低、性能优,克服国外高性能工程塑料难溶解、合成条件苛刻等缺陷,填补国内空白。

蹇锡高院士团队的多项成果,实现产业化,如大连宝力摩新材料有限公司的500t\/a ppESK生产线,促进我国高分子材料产业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彰显科研成果对行业的推动作用。

蹇锡高院士团队成果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电气等高端领域,打破国外垄断,保障国家重大工程及国防安全需求,凸显科研价值与战略意义。

这些成果得到国内外同行认可,在国际学术交流中提升我国在该领域的地位与声誉,也为蹇锡高院士在学术界赢得尊重与赞誉。

蹇锡高院士凭借研究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中国专利金奖等众多奖项,是对他科研成就的肯定,也为当选院士增加砝码 。

蹇锡高院士指导了大量硕士、博士等,为行业输送高素质人才,其学生在各自岗位发光发热,扩大其学术影响力。

蹇锡高院士组建了优秀团队,形成良好科研生态,团队取得的成果进一步提升他在学术界的影响力与地位。

后记

蹇锡高院士出生地重庆市江津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重教传统,赋予他精神滋养与求知热忱。

求学之路中,蹇锡高从大连工学院的本科到硕士深造,再到加拿大访学拓展视野,使他构建起扎实知识体系。从业历程里,蹇锡高长期在高校任职,从基层岗位到系领导职务,他积累丰富教学与管理经验。

科研之途,蹇锡高专注高分子材料研究,他成功合成出一系列高性能聚合物,在多领域广泛应用且实现产业化。

以上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协同作用,共同铸就了他深厚的学术造诣、强大的创新能力、卓越的行业影响力以及崇高的学术声誉,为他最终当选院士奠定了坚实且全面的基础。

温馨提示:下一位院士更精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