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院士之路 > 第180章 从吉林前郭走出来的中科院院士、着名分子物理学家安立佳

院士出生地

安立佳院士,1964年11月出生于吉林前郭县,原籍山东东平。

前郭县,全称为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旧称“郭尔罗斯前旗”,现为吉林省松原市所辖的一个自治县。

前郭县位于中国吉林省西北部,是吉林省唯一的蒙古族自治县。

前郭尔罗斯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秽貊地。

汉、魏、晋、南北朝中期属夫余国,唐初为高句丽所据。

辽代时,本地为契丹二十部游牧地,属上京道临潢府长春州辖。

清朝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固穆被封为“扎萨克辅国公”,郭尔罗斯部二旗沿松花江明确疆界,分为前、后(南、北)旗,此为郭尔罗斯前旗旗制之始。

中华民国建立初期,郭尔罗斯前旗仍属哲里木盟。

1949年划归吉林省辖,1956年正式成立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境内有各类古迹遗址100多处,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00项,其中国家级9项。

总之,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出生地解码

安立佳院士的出生地吉林前郭县,对他后来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东北地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教育传统。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独特的民族文化,可能激发了他对知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这种从小生活在多元文化环境中的经历,可能促进了他视野的开阔和思维的多样性。

东北地区长期以来对教育的重视,可能为安立佳提供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这样的环境可能鼓励了他追求高层次的学术研究,并在科研道路上不断努力。

作为蒙古族自治县,前郭县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治县的特色,可能培养了他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注重创新和实践的精神。

生长在具有独特人文背景的地方,可能使他对家乡有较强的情感连结和责任感,这可能促使他在求学和研究过程中更加刻苦和投入,以期为家乡争光。

在蒙古族自治县长大可能意味着他从小就处在一个多语言环境中,这种环境可能对他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有所促进,这对后来的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有一定的帮助。

蒙古族等少数民族通常具有较强的社区意识和团结协作的文化,这样的文化背景,可能影响了他在工作中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

东北人历史上以吃苦耐劳着称,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可能也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此可见,安立佳院士的出生地吉林前郭县的人文环境,包括教育传统、文化多样性、历史背景等,无疑对他的个性、价值观及职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院士求学之路

1982年09月—1986年07月,安立佳在吉林大学化学系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就读本科,并获得学士学位。

1986年07月—1989年07月,安立佳在吉林大学化学系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就读硕士研究生,并获得硕士学位。

1989年07月—1992年11月,安立佳在吉林大学化学系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就读博士研究生,并获得博士学位。

求学之路解码

安立佳院士的求学之路,对他后来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影响是深远和显着的。

安立佳院士在吉林大学化学系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完成了本科、硕士及博士阶段的学习。

这一阶段系统的教育为他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对他后来的研究方向选择和科研工作奠定了重要的基石。

他在吉林大学的连续学习和研究经历,表明了他对于高分子化学与物理领域的深入探索和不断追求。

这种持续深造的过程有助于他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研究思路,为科研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在求学过程中,他接触到的导师和研究团队对安立佳院士的影响不容忽视。

他们的研究方法、科学态度以及学术理念等都可能对他产生启发,促进其科研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通过在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的深入学习,安立佳院士确定了自己职业生涯的主要研究方向。

这个方向的选择与他后来成为该领域内的顶尖科学家密切相关。

在科研学习和实践中,他逐步培养了严谨的科研态度、创新的研究思维、团队合作的精神以及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这些科研素养是他后来能够取得突破多年在同一领域的学习和钻研,不仅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知识,也增强了他对这一研究领域的信心和兴趣。

这种长期的关注和投入是科研取得重大成就的必要条件。

由此可见,安立佳院士在吉林大学化学系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的连续学习和研究,为他后来的科研之路和最终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在多个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院士从业之路

1992年11月—1997年12月,安立佳担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高分子物理实验室助理研究员。

1995年08月—1997年05月,安立佳获得洪堡基金会奖学金资助,前往德国美因兹大学物理化学研究所。

1997年12月—2000年03月,安立佳担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高分子物理联合开放实验室研究员。

1998年09月—1999年08月,安立佳担任香港科技大学化学工程系访问学者。

1998年,安立佳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03年以后,安立佳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副所长、所长。

2015年12月,安立佳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从业之路解码

安立佳院士的从业之路,对他后来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影响是显着且多方面的。

安立佳院士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高分子物理实验室担任助理研究员,这一阶段为他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科研基础。

在这一时期,他开始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形成了自己的研究兴趣和方向,为未来的科研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安立佳院士获得洪堡基金会奖学金资助,前往德国美因兹大学物理化学研究所。

这段经历不仅提升了他的科研能力,而且拓宽了他的国际视野,建立了与国际科学界的联系,这对他后续的科研工作和国际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安立佳院士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这是对他研究成果和潜力的高度认可。

这种资助为他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机会,支持他在科研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就。

安立佳院士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高分子物理联合开放实验室研究员、副所长、所长。

这些职位让他不仅在科研上取得进步,而且在科研管理和领导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对于他后来的院士身份是一个重要的加分项。

安立佳院士在香港科技大学化学工程系担任访问学者,这种跨学科的研究和交流机会,有助于他从不同角度和方法进行科研探索,丰富了他的研究视野和方法论。

通过不断的科研实践和学术交流,安立佳院士在专业领域内的影响力逐渐增强,社会认可度也不断提高,这为他最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创造了有利条件。

由此可见,安立佳院士的从业之路,对他后来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产生了积极且深远的影响。

院士科研之路

安立佳院士是我国着名的高分子物理学家,长期从事高分子物理基础理论研究工作。

安立佳院士提出了“缠结高分子流体剪切抑制解缠结”的新概念,揭示了快速启动形变条件下缠结高分子流体构型和缠结演化规律。

他发展了一套brown动力学模拟与分析方法,有效地处理了高分子链与溶剂间的多体相互作用和长程累积效应,建立了高分子特性粘度的普适性理论。

安立佳院士基于第一性原理,引入泄水函数和携水函数,结合Einstein扰动耗散理论和debye转动耗散理论,建立了高分子特性粘度的普适性理论。

他在含刚性嵌段共聚物的微相分离结构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相关的理论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这些模型的有效性。

安立佳院士对高分子薄膜的稳定性和动力学行为进行了系统研究,揭示了薄膜在不同条件下的行为变化及其机理。

他在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关系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为高分子材料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科研之路解码

安立佳院士的科研之路,对他后来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他的科研成就不仅在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为实际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从而为他赢得了高度的学术地位和广泛的认可。

例如,安立佳院士提出了“缠结高分子流体剪切抑制解缠结”的新概念,并发展了一套分子动力学模拟与分析方法。

这种创新的理论和实验技术不仅揭示了快速启动形变条件下缠结高分子流体构型和缠结演化规律,而且为重新构建缠结高分子流体的非线性流变学理论提供了清晰的分子图像。

他基于第一性原理引入泄水函数和携水函数,并结合Einstein扰动耗散理论和debye转动耗散理论,建立了高分子特性粘度的普适性理论。

这一理论有效地处理了高分子链与溶剂间的多体相互作用和长程累积效应,为高分子溶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截至2015年12月,安立佳院士在ScI收录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260余篇,被他人引用2900余次。

这些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提升了他在国内外科学界的知名度。

他在国际学术会议中作大会报告和邀请报告40余次,进一步展示了其研究成果的国际影响力。

安立佳院士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吉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这些奖项是对他科研成果的高度认可,增强了他的学术声誉。

他作为首席科学家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计划),展示了其在学术研究中的领导地位。

安立佳院士在担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所长期间,系统谋划了研究所的战略定位、战略重点和发展目标。

他带领团队研发出一系列具有引领作用的创新成果,如聚乳酸树脂、二氧化碳基塑料等,推动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在他的组织下,建成了多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并发展出聚焦新兴产业的创新基地。

安立佳院士在长期科研实践中,不仅注重自身的研究,还致力于培养下一代科研人员。

他作为博士生导师,指导了大批研究生,为我国高分子科学领域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

由此可见,安立佳院士的科研之路,对他后来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产生了积极且深远的影响。

后记

安立佳院士的出生地、求学之路、从业之路和科研之路,对他的成长和职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前郭县作为吉林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的一部分,拥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历史背景。

这种多元文化的交融可能培养了安立佳院士开放和多元的思维模式。

东北地区重视教育和工业的传统,为安立佳院士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资源,这可能激发了他对科学的兴趣和追求。

在吉林大学化学系的学习为他打下了坚实的化学和高分子科学理论基础。

连续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学习,使他在专业领域内深入研究,培养了深厚的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

在德国美因兹大学物理化学研究所的洪堡奖学金资助下的研究经历,拓宽了他的国际视野,建立了国际学术交流网络。

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的工作经历,不仅积累了实践经验,还锻炼了他的科研管理能力。

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表明他的科研能力和潜力得到了认可,为他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在香港科技大学化学工程系担任访问学者,进一步丰富了他的国际交流经验,提升了国际合作能力。

在高分子非线性流变学、高分子特性粘度理论、含刚性嵌段共聚物微相分离等方面的显着成果,为他赢得了国内外的广泛认可。

发表大量学术论文、获得多项科研成果奖励、担任多个学术职务,这些都显着提升了他在学术界的地位和影响力。

作为博士生导师,他培养了大量研究生,对高分子科学领域的人才培育做出了贡献。

综合来看,安立佳院士的出生地、求学之路、从业之路和科研之路,共同塑造了他的学术生涯,为他后来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储备、实践经验、学术网络和研究成果。

这些经历和成就相互促进,最终使他在高分子物理基础理论研究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获得了中科院院士这一最高学术荣誉。

温馨提示:下一位院士更精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