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院士之路 > 第152章 从甘肃景泰走出来的工程院院士、着名作物育种专家孙其信

院士出生地

孙其信院士,1962年8月出生于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

景泰县为甘肃省白银市所辖的一个县,它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东临黄河,西接武威,南邻兰州、白银 ,北依宁夏、内蒙古。

景泰地域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4500多年前,早在那时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

西汉以来,该地域三次设县,五置县城,具有丰富的历史积淀。

1933年,该地区始称景泰县,先后隶属武威、定西、皋兰、白银等地。景泰县历来是丝路重镇、战略要塞和军事要冲,是多元文化交汇的地区,其人文底蕴深厚。

游牧文化、中原文化、红色文化、黄河文化在此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

总之,甘肃省景泰县是一个地理位置独特、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的地区。

出生地解码

孙其信院士的出生地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对他后来成为院士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孙其信院士出生于甘肃景泰的农村,生活条件相对艰苦。

这种环境可能促使他从小就养成了吃苦耐劳、勤奋好学的品质,为他日后在科研道路上的坚持和毅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面对生活的挑战,孙其信没有放弃对知识的追求,反而更加坚定了通过教育改变命运的信念。

这种在逆境中成长的经历,无疑是他后来能够成为院士的重要精神支柱。

尽管条件有限,但景泰县的教育资源仍然为孙其信提供了必要的学术启蒙。他在这里接受了基础教育,为日后的学术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学科基础。

景泰县作为甘肃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地域文化对孙其信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景泰人民勤劳勇敢、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可能也在孙其信院士身上得到了体现。

由此可见,孙其信院士的出生地——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对他后来成为院士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院士求学之路

1978年,孙其信考入甘肃农业大学农学系本科,1982年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82年3月,孙其信考入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农学系硕博连读研究生,1987年毕业并获得硕士、博士学位。

求学之路解码

孙其信院士的求学之路,对他后来成为院士产生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在甘肃农业大学农学系的本科学习,为孙其信打下了坚实的农学基础。

这一阶段的学习不仅让他掌握了农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还培养了他 对农业科学的浓厚兴趣。

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的硕博连读经历,则使他在农学领域的知识体系更加系统和完善。

通过深入研究,他在作物遗传育种等领域积累了深厚的学术功底,为日后的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研究生阶段,孙其信不仅学习了理论知识,还积极参与了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

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极大地锻炼了他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硕士和博士阶段的训练,孙其信逐渐形成了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

他能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分析数据并撰写科研论文,这种能力对于他日后成为院士至关重要。

由此可见,孙其信院士的求学之路,对他后来成为院士产生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院士从业之路

1987年以后,孙其信在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农学系工作,先后担任讲师、副教授、教授。

1989年,孙其信赴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做访问学者。

1994年以后,孙其信担任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

1995年,孙其信赴加拿大农业部温尼伯生物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

1999年以后,孙其信担任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期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1999年以后,孙其信担任中国农业大学作物学院院长。

2002年以后,孙其信在中国农业大学,先后担任校长助理、副校长、校长。

2023年11月,孙其信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从业之路解码

孙其信院士的从业之路是一条充满挑战与成长的道路,这条道路对他后来成为院士产生了深刻而全面的影响。

在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农学系的工作期间,孙其信不仅承担了教学任务,还积极参与科研工作。

这种教学与科研并进的方式,使他的学术水平不断得到提升,为他在作物遗传育种领域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和加拿大农业部温尼伯生物中心深造,孙其信有机会接触到国际前沿的科研成果和技术,拓宽了学术视野,并吸收了国外先进的科研理念和方法。

这些国际交流经验对他日后的科研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担任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院长,到作物学院院长,再到后来的校长助理、副校长、校长,孙其信在多个管理岗位上得到了历练。

这些经历不仅锻炼了他的组织协调能力、决策能力和领导能力,还使他更加熟悉高等教育和科研管理的运作机制,为他在科研领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由此可见,孙其信院士的从业之路是一条充满挑战与成长的道路,为他后来成为院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院士科研之路

孙其信院士是我国着名的作物遗传育种专家,特别是在小麦耐热、抗病、高产研究领域取得了显着的研究成果。

孙其信院士作为第一完成人,育成了耐热抗病高产优质小麦品种15个。这些品种不仅具有优良的农艺性状,还能够在多种环境条件下保持高产稳产,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小麦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超过7000万亩,取得了显着的经济社会效益,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小麦生产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

科研之路解码

孙其信院士的科研之路,对他后来成为院士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孙其信院士在小麦遗传育种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为他后来成为院士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

这些成果的积累不仅证明了他的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也为他在学术界赢得了广泛的声誉和认可。

通过育成和推广耐热抗病高产优质小麦品种,孙其信院士为我国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成果不仅提升了他的行业地位和社会影响力,也为他后来成为院士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孙其信院士在从事科研工作的同时,也注重教学与科研的结合。

他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科研人才,为我国的农业科技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种科研与教学相长的方式不仅提升了他的综合素质和领导能力,也为他后来成为院士提供了重要支撑。

由此可见,孙其信院士在小麦遗传育种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不仅为我国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他后来成为院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后记

孙其信院士的出生地、求学之路、从业之路和科研之路,对他后来成为院士产生了深远影响。

甘肃景泰作为孙其信的出生地,为他提供了独特的成长环境和文化背景。虽然具体地域对其个人科研成就的直接影响难以量化,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地域背景可能塑造了他坚韧不拔、勤奋好学的品质,为他日后的学术道路奠定了基础。

孙其信自小便展现出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16岁时,他考入甘肃农业大学,开始了自己的农学之路。

这一早期的学术启蒙为他打下了坚实的学科基础。

后来,他进入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师从着名小麦遗传育种学家庄巧生。

这段深造经历不仅让他获得了更高层次的专业知识,还使他有机会接触到国际前沿的科研动态,为日后的科研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毕业后,孙其信选择留校任教,从普通讲师逐步晋升为教授、院长,最终担任副校长。

这一过程中,他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和管理经验,锻炼了自己的领导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这些经验对于他后来担任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并带领学校迈向世界一流大学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从业过程中,孙其信还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主持或参与了多项国家级、国际合作课题研究。这些实践探索不仅提升了他的科研能力,还为他赢得了广泛的学术声誉和认可。

孙其信长期致力于小麦遗传育种研究,特别是在小麦耐热性、抗病性和高产性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

他育成了多个耐热抗病高产优质小麦品种,这些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超过7000万亩,取得了显着的经济社会效益。

这些科研成果不仅为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他后来成为院士提供了坚实的学术支撑。

孙其信院士在科研道路上始终保持着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他长时间待在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同时投入大量时间进行田间试验,致力于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这种科研精神和态度是他能够取得丰硕成果的重要原因之一。

总的来说,孙其信院士的出生地、求学之路、从业之路和科研之路,共同塑造了他的学术品格和科研能力,为他后来成为院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温馨提示:下一位院士更精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