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院士之路 > 第140章 从辽宁绥中县走出来的工程院院士、着名的园艺专家李天来

院士出生地

李天来院士,1955年11月12日出生于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

绥中县位于葫芦岛市的西南部,濒辽东湾,东隔六股河与兴城市相望,南临渤海,西与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抚宁县、青龙满族自治县接壤,北枕燕山余脉与建昌县毗邻。

绥中县历史悠久,古称杏林堡。

明宣德三年(1428年),改为广宁前屯卫,中后千户所。

清初改为中后所,光绪28年(1902年)建县后改称绥中。

“绥”是安定平静之意,“中”是截取中后所首字,绥中合并起来为永久安定的中后所。(信息来源:绥中县人民政府)

重绥中在历史上曾是军事重镇,明朝时期是辽东都指挥使司的驻地,清朝时期则成为直隶省的军事重镇。

总之,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是一个集地理优势、历史底蕴和人文特色于一体的地方。

出生地解码

李天来院士的出生地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对他后来成为院士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绥中县作为农业地区,有着浓厚的农业文化氛围。

这种环境激发了李天来对农业科学的兴趣,尤其是对他后来选择的蔬菜学专业的热爱和投入。

李天来在童年时期可能亲身经历了农村生活的艰辛,如他提到的“我小时候什么都吃过,榆钱蒸棒子面,能喝上一口小米粥,就算是细粮了”。

这种经历可能促使他立志通过农业科学来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

由此可见,李天来院士的出生地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对他后来成为院士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院士求学之路

1978年,李天来考入沈阳农学院学习蔬菜专业,1982年大学本科毕业。

1985年,李天来考入日本山形大学学习园艺学硕士研究生,1988年硕士研究生毕业。

1993年,李天来考入在沈阳农业大学学习蔬菜专业,1996年博士研究生毕业。

求学之路解码

从李天来院士的求学之路来看,这段经历对他后来成为院士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78年,李天来考入沈阳农学院学习蔬菜专业,这是他学术生涯的起点。

本科阶段的学习为他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使他对蔬菜学有了深入的了解和浓厚的兴趣。

无论是在日本山形大学攻读园艺学硕士研究生,还是在沈阳农业大学继续深造蔬菜专业博士研究生,李天来都进一步拓宽了自己的学术视野,深化了专业知识,为后来的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85年至1988年,李天来在日本山形大学的学习经历使他接触到了国际前沿的园艺学研究成果和先进的科研方法。

这段留学经历不仅提升了他的专业技能,还开阔了他的国际视野,使他能够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审视和推动自己的科研工作。

由此可见,李天来院士的求学之路,对他后来成为院士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院士从业之路

1982年2月至1988年10月,李天来在沈阳农业大学蔬菜教研室工作。

1988年10月至1991年6月,李天来担任沈阳农业大学蔬菜教研室副主任。

1991年6月至1993年9月,李天来担任沈阳农业大学园艺系副主任。

1996年3月至1999年8月,李天来担任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副院长。

1999年8月至2001年9月,李天来担任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院长。

2001年9月,李天来担任沈阳农业大学副校长。

2015年,李天来当选中为国工程院院士(农业学部)。

从业之路解码

李天来院士的从业之路,对他后来成为院士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自1982年起,李天来在沈阳农业大学蔬菜教研室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这段时间里,他深入教学一线,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并与农业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为他后续的科研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和灵感。

从蔬菜教研室副主任到园艺系副主任,再到农学院副院长和园艺学院院长,李天来在多个管理岗位上的历练不仅锻炼了他的组织协调能力,还使他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科发展的需求和趋势,为他的科研工作指明了方向。

在管理岗位上的工作使李天来有机会组建和领导科研团队,推动科研项目的开展。

这种领导经验不仅提升了他个人的科研能力,还促进了团队整体科研水平的提升,为他在农业科学领域取得重大成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此可见,李天来院士的从业之路,对他后来成为院士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院士科研之路

李天来院士是我国着名的设施园艺专家,长期从事设施园艺教学与研究工作。

李天来院士在国内率先组建设施园艺学科,并创建了节能日光温室设计理论与方法。

他提出的日光温室合理采光、蓄热和保温设计理论与方法,为日光温室结构创新提供了理论基础。

他以此理论为基础,研制出系列节能日光温室,把果菜冬季不加温生产区域向北推移了300公里,实现了北纬40.5°地区冬季不加温生产果菜的局面,为我国北方寒区日光温室蔬菜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技术基础。

李天来院士参与研制出中国第一代节能日光温室及其果菜生产技术体系,形成了各种栽培模式和技术体系。

这些技术体系在低温弱光条件下实现了果菜的高产栽培,为我国日光温室蔬菜产业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他所研发的低温弱光下果菜栽培关键技术,实现了零下28c以上寒区日光温室不加温年亩产果菜2.5万公斤的高产先例,为我国北方寒冷地区冬季鲜蔬菜生产供应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李天来院士的研究成果在我国东北、内蒙古及华北、西北和黄淮海流域等18个省、市、自治区得到了广泛应用,累计推广面积达到1684万亩,占区域内日光温室面积的70%以上,增效649亿元。

这些成果不仅丰富了人们的“菜篮子”,还鼓起了菜农的“钱袋子”,为我国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他的研究成果也被加拿大、韩国、朝鲜、蒙古等国引进,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展示了我国设施园艺技术的国际影响力。

科研之路解码

李天来院士在设施园艺领域所取得的卓越成就,使他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地位。

这些成果不仅展示了他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创新能力,也为他后来成为院士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

他所取得的科研成果数量多、质量高、影响广,这些成果是他成为院士的重要支撑。

这些成果不仅解决了我国设施园艺领域的关键技术难题,也推动了该领域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李天来院士的研究成果不仅具有学术价值,还具有显着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他的科研成果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我国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贡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赞誉,也为他成为院士提供了有力支持。

由此可见,李天来院士在设施园艺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要意义。

后记

李天来院士的出生地、求学之路、从业之路以及科研之路,都深刻影响了他后来成为院士的历程。

李天来出生于辽宁省绥中县的一个农村家庭,这种成长环境让他从小就对农业有着深厚的感情和认识。

他十二三岁就开始下地干活,这段经历培养了他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品格,也为他日后从事农业科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绥中县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冬季寒冷,蔬菜供应困难。

这种地域特色促使李天来关注并致力于解决北方冬季蔬菜供应问题,进而在设施园艺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1978年,李天来考入沈阳农学院(现沈阳农业大学)蔬菜专业。

这一选择不仅为他日后的科研方向奠定了基础,也让他在专业领域内不断深造和成长。

1985年,李天来赴日本山形大学研究生院学习园艺。

这段海外求学经历让他接触到了国际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和理念,拓宽了他的视野和思路。

毕业后,李天来被选中留校任教。

这一选择让他在教学和科研两个领域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他不仅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还积极参与科研工作,推动了设施园艺学科的发展。

他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经常到田间地头进行实验和示范推广,这种实践精神让他能够更好地理解农民的需求和实际情况,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科研工作。

李天来在设施园艺领域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如节能日光温室设计理论与方法、系列节能日光温室及其果菜生产技术体系等。

这些成果不仅解决了我国北方冬季蔬菜供应难题,还推动了设施园艺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总的来说,李天来院士的出生地、求学之路、从业之路和科研之路,都对他后来成为院士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经历不仅塑造了他的品格和素养,也让他在设施园艺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和贡献。

温馨提示:下一位院士更精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