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历史:从浅滩残喘到深海枢纽的三百年浮沉
石丘银狐部落是归墟痕中游唯一以“海陆双生”为生存根基的狐族势力,其三百年历史是一部“向深海借命,与浪潮共生”的进化史诗。部落的每一次蜕变都与归墟河的潮汐、黑雾的进退、跨族协作的深浅紧密绑定,最终从濒死的浅滩遗民成长为中游深海资源的掌控者。
1. 浅滩初创期(300年前-200年前):黑雾边缘的苟活
三百年前,“蚀骨黑雾”吞噬焕明王朝北方时,银狐先祖并非原住民——他们是来自归墟痕东岸“白浪狐族”的分支,因雾族西进被迫沿归墟河南迁,最终在中游石丘滩(今部落核心区)落脚。彼时石丘滩三面环礁,一面接沼泽,黑雾浓度较浅,但常年被低阶雾影与幽影鳄袭扰,首批迁来的150只银狐,首年便折损过半。
初代族长“白尾”(银狐族首位掌握“闭气潜水”者)的三个决策奠定了生存根基:
- 借礁为营:将石丘内部掏空,打造半地下“礁穴聚落”,仅留3处隐蔽入口(涨潮时被海水淹没,退潮时显露),避开雾影的白昼突袭;
- 渔猎转向:放弃被黑雾污染的丛林猎物,专注浅海渔获(归墟沙丁鱼、礁岩蟹),发明“骨制鱼叉阵”(在礁盘下布设带倒刺的鱼骨,退潮时困住幽影鳄幼崽);
- 星象导航:发现“归墟星”(仅在满月夜可见的亮星)与潮汐的关联,以星象判断涨落潮时间,避免渔船被黑雾笼罩的海水吞噬。
这一时期,部落与外界几乎隔绝,人口维持在80-100人,唯一的“外交”是与偶尔路过的豺狼人流浪者交换渔获与兽骨,生存的核心是“躲”——躲黑雾、躲魔物、躲一切陌生势力。
2. 深海转型期(200年前-100年前):向深渊要生机
黑雾短暂消退的百年间,石丘滩的浅海资源因过度捕捞枯竭,幽影鳄族群却因气候变暖壮大,部落再次面临绝境。第七代族长“墨耳”(因左耳有墨色毛发得名)打破“深海即死地”的禁忌,带领族人开启“深海探索纪元”,其三大突破改写了银狐的命运:
- 生理适应革新:通过世代选育,强化银狐的“水下特质”——耳廓可自主闭合(防水)、鼻腔黏膜分泌抗盐黏液、尾椎骨可灵活摆动辅助游泳,使单次潜水时长从5分钟延长至15分钟;
- 工具革命:从沉船上发现的“青铜残片”中获得灵感,用深海黑曜(硬度远超兽骨)制作“黑曜鱼叉”,尖端镶嵌归墟珍珠(在深海发光,吸引鱼类),捕猎效率提升3倍;
- 首份深海地图:墨耳率30名猎手耗时10年,绘制出涵盖死水滩至归墟河心岛的“潮汐航线图”,标注12处安全锚点、7处鱼群聚集地与3处黑曜矿脉,此图后来成为与星斗门合作的敲门砖。
这一时期,部落与473豺狼人部落建立初步联系:以“深海珍珠”交换灵叶草(治疗潜水冻伤),并在“鳄群上岸”事件中首次联手——银狐用鱼叉刺瞎领头鳄的眼睛,豺狼人以符文盾抵挡冲击,最终逼退鳄群。此战让银狐意识到“跨族协作比独守礁穴更安全”,人口增至200人,深海探索范围扩展至50米深度。
3. 枢纽扩张期(100年前-至今):符文与声波的深海联姻
近百年是银狐部落的“黄金时代”,核心驱动力是与星斗门探索派的技术融合。第十三代族长“浪纹”(现任族长,尾尖有波浪状白纹)25岁时偶遇星斗门符文师星澜,目睹“深海符”可抵抗水压的奇迹,遂签订“深海盟约”,开启全面合作:
- 技术融合:星斗门提供“潜符衣”(银狐的防水皮毛与符文结合,深潜极限从50米增至80米),银狐传授“潮汐声纹辨识法”(通过水流声音判断矿脉位置),双方联合发现3处高阶黑曜矿;
- 网络布局:在死水滩共建“深海观测点”,银狐负责日常监测,星斗门派驻符文师处理能量数据;在473部落月市设“珍珠摊位”,以归墟珍珠、深海黑曜换取星墨、破邪符等战略物资;
- 防御同盟:与豹星部落共建“深渊预警网”——银狐的“声呐浮标”(刻有潮汐符的木筏)与豹星的“震动感应符”联动,可提前2小时预警古鳄王、深渊电鳗等魔物动向。
如今,部落人口达350人,掌控中游60%的深海黑曜开采权,其“珍珠防水工艺”“潮汐导航术”成为跨族刚需,石丘滩从“避难所”蜕变为中游深海资源的交易与防御枢纽。
二、内部结构与派系:以深海分工为脉的潮汐体系
银狐部落以“深海探索链”为核心划分结构,形成“族长-长老会-四大派系”的层级,派系间既竞争资源,又在“抗雾、抗险”的大目标下协同运作,如同潮汐的涨落般动态平衡。
1. 族长(1人,“潮汐之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