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粤语诗鉴赏集 > 第595章 《在方言褶皱里叩问存在》

粤语诗鉴赏集 第595章 《在方言褶皱里叩问存在》

作者:汉字靓仔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9-18 14:33:37

《有我冇我》(粤语诗)

文/树科

谂返寻日,仲有寻日?

睇到家阵,谂到添日……

寻日,而家,递日

而家系唔系仲喺寻日?

递日,系唔系仲喺而家?

我,我哋,仲有冇我哋

己己仲系唔系仲喺己己……

《树科诗笺》2025.4.26.粤北韶城沙湖畔

《在方言褶皱里叩问存在》

—— 论树科《有我冇我》的时空哲学

文/阿蛋

语言是思维的河床,方言则是河床里未经打磨的原石。树科的粤语诗《有我冇我》以独特的语言质地,将时间与存在的命题包裹在极具地域特色的方言褶皱中。当 “寻日”(昨天)、“家阵”(现在)、“递日”(明天)这些充满市井气息的粤语词汇,与永恒的哲学之问碰撞,一场关于时间与自我的思辨悄然展开。

一、方言作为诗学的棱镜:解构线性时间的日常叙事

在现代汉语诗歌的语境里,方言的运用往往具有双重指向性:既是对语言纯粹性的挑战,也是对文化原乡的深情回望。树科在《有我冇我》中,摒弃了标准汉语的精密逻辑,转而采用粤语的口语化表达,使时间的线性叙事在方言的褶皱里发生扭曲。“谂返寻日,仲有寻日?睇到家阵,谂到添日……” 短短两句,便将时间的流逝感转化为充满疑惑的追问。这里的 “谂”(想)字,带着粤语特有的绵长尾音,仿佛在咀嚼时间的质感,将回忆与展望都拉长为粘稠的存在。

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在《时间与自由意志》中提出 “绵延”(durée)的概念,认为时间并非由离散的瞬间组成,而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流动过程。树科诗中的时间表达,恰好暗合了这一哲学思想。当 “寻日,而家,递日” 以近乎罗列的方式出现,时间的界限开始模糊。“而家系唔系仲喺寻日?递日,系唔系仲喺而家?” 这种循环往复的诘问,打破了传统时间观念中 “过去 - 现在 - 未来” 的线性秩序,将时间压缩为一个充满张力的混沌体。在粤语特有的顿挫节奏中,每个时间节点都成为了彼此的镜像,相互映照又相互消解。

二、自我的迷宫:从复数的 “我” 到存在的虚无

如果说时间是诗歌的经线,那么自我则是其纬线。诗中 “我,我哋,仲有冇我哋” 的反复咏叹,将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推向了存在主义的深渊。从单数的 “我” 到复数的 “我哋”(我们),再到对 “有冇我哋”(有没有我们)的质疑,诗人构建了一个关于自我认同的迷宫。当 “己己仲系唔系仲喺己己”(自己还是不是自己)的疑问抛出时,笛卡尔 “我思故我在” 的确定性轰然崩塌,取而代之的是萨特式的 “存在先于本质” 的虚无与焦虑。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也不乏对自我的深刻思考。苏轼在《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中写道:“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同样表达了对自我归属的迷茫。但树科的诗更具现代性的尖锐,他将自我的不确定性置于时间的流变之中,使 “我” 的存在不仅是空间上的位置确认,更是时间维度上的动态博弈。每一个 “我” 都在时间的冲刷下发生裂变,既是过去的延续,又是未来的可能,最终在 “有我冇我” 的叩问中,走向存在的不可知论。

三、循环的诗学:解构与重构的语言游戏

《有我冇我》在形式上呈现出明显的循环特征。诗歌的开头与结尾在语义上形成闭环,中间部分则通过重复与变奏,构建起一个螺旋上升的意义系统。这种循环并非简单的重复,而是每一次重复都带来新的思考维度。就像博尔赫斯笔下的 “环形废墟”,每一次轮回都在重塑存在的本质。

在语言层面,诗人通过词语的排列组合,制造出一种类似于禅宗公案的悖论效果。“而家系唔系仲喺寻日?递日,系唔系仲喺而家?” 这种看似矛盾的表述,实则是对时间本质的深刻洞察。正如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所说:“凡是能够说的事情,都能够说清楚,而凡是不能说的事情,就应该沉默。” 树科的诗选择了一种介于言说与沉默之间的表达方式,用语言的循环打破语言的局限,在解构与重构的过程中,逼近不可言说的哲学真理。

四、粤北的湖畔:地域文化与哲学思考的共生

诗的创作地点 “粤北韶城沙湖畔”,为文本增添了一层独特的地域色彩。粤北地区的山水文化与岭南文化的交融,赋予诗歌一种湿润而厚重的质感。沙湖畔的波光月影,或许正是诗人观察时间与自我的棱镜。这种地域文化的渗透,使得抽象的哲学思考不再悬浮于空中,而是扎根于具体的生活经验与文化记忆之中。

在中国诗歌传统中,地域文化与哲学思考的结合由来已久。陶渊明笔下的田园、王维诗中的辋川,都将地理空间转化为精神空间。树科的《有我冇我》同样延续了这一传统,将粤北的风土人情融入对时间与存在的追问之中。沙湖畔的每一次潮起潮落,都成为了时间流逝的隐喻;粤语的每一个发音,都承载着对自我存在的叩问。这种地域文化与哲学思考的共生,使诗歌具有了双重的审美维度:既是对普遍真理的探寻,也是对特定文化语境的回应。

结语:在语言的尽头,遇见存在的真相

树科的《有我冇我》以方言为舟,以时间为桨,在存在的海洋中划出一道独特的航迹。诗歌通过对粤语的创造性运用,解构了线性时间的叙事框架,将自我置于时间的流变之中进行重新审视。在循环往复的语言游戏中,诗人试图逼近存在的真相,尽管这种真相最终指向的可能是虚无,但正是这种不断追问的过程,赋予了诗歌永恒的生命力。

当我们站在粤北沙湖畔,倾听这首粤语诗的回响,听到的不仅是诗人对时间与自我的思考,更是一个时代的集体困惑与精神追寻。在这个意义上,《有我冇我》超越了地域与语言的界限,成为了一首关于人类存在本质的现代寓言。

喜欢粤语诗鉴赏集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粤语诗鉴赏集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