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桌面快捷
            桌面快捷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小米阅读 >
            都市 >
            粤语诗鉴赏集 >
            第538章 《虚实相生间的存在之思》
        
            小米阅读 >
            都市 >
            粤语诗鉴赏集 >
            第538章 《虚实相生间的存在之思》
        
    《我哋嘅宇宙》(粤语诗)
文/树科
宇宙嘅冇,我哋嘅有
我哋嘅有,喺宇宙嘅冇……
冇信息差,有0同埋1
宇宙嘅细,亘古永恒……
我哋嘟喺亘古永恒嘅!
《树科诗笺》2025.4.16.粤北韶城沙湖畔
《虚实相生间的存在之思》
—— 论《我哋嘅宇宙》的哲学诗学建构
文/阿蛋
在当代诗歌创作的多元图景中,《我哋嘅宇宙》以独特的粤语方言特质与深邃的哲学思辨,构建起一座跨越语言与思维边界的诗学迷宫。这首短诗犹如一面棱镜,将宇宙的浩瀚与个体的存在折射出奇异的光芒,在 “冇” 与 “有”、“细” 与 “永恒” 的辩证中,展开对存在本质的叩问。诗歌文本虽短,却蕴含着丰富的诗学密码,值得我们以文学鉴赏的视角,结合哲学、语言学的理论框架,进行深入的剖析与解读。
一、方言的诗学张力:粤语语言特质的哲学转译
粤语作为汉语方言中保留古音古韵最为丰富的语言之一,其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本身就具有强烈的诗性特质。在《我哋嘅宇宙》中,方言的运用绝非简单的地域标识,而是成为了诗歌哲学表达的重要载体。“我哋”“冇”“喺” 等粤语词汇的使用,不仅赋予诗歌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更在语言层面构建起一种独特的诗学张力。
粤语中 “冇” 与普通话 “无” 虽语义相近,但在语音和语感上却有着微妙差异。“冇” 字发音短促有力,在口腔中形成强烈的阻塞感,仿佛在否定的瞬间凝固了存在的可能性。这种语言特质与诗歌中 “宇宙嘅冇” 的哲学命题形成了奇妙的呼应。当诗人说出 “宇宙嘅冇” 时,“冇” 字的发音本身就成为了对虚无的具象化表达,将抽象的哲学概念转化为可感知的语言实体。正如海德格尔在《诗?语言?思》中所言:“语言是存在的家园”,在《我哋嘅宇宙》中,粤语方言成为了存在与虚无对话的场域,语言本身的物质性与哲学命题的抽象性在此达到了完美的融合。
同时,粤语的语法结构也为诗歌的哲学表达提供了独特的可能。粤语中常用的倒装句式、语气助词等,使得诗歌在表达上更具灵活性和节奏感。例如 “我哋嘅有,喺宇宙嘅冇……” 一句,通过将 “有” 与 “冇” 的位置倒置,打破了常规的语言逻辑,营造出一种充满悬念和张力的阅读体验。这种语法结构的非常规运用,暗示了存在与虚无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使读者在语言的迷宫中不断探索和思考。
二、意象的辩证美学:“冇” 与 “有” 的存在之舞
诗歌中 “冇” 与 “有” 的对立统一,构成了核心的意象群,也是整首诗哲学思辨的基石。“宇宙嘅冇,我哋嘅有”,诗人以简洁而有力的语言,将宇宙的虚无与人类的存在置于同一维度进行观照。这里的 “冇” 并非绝对的虚无,而是一种超越人类认知范畴的存在状态;“有” 也不是简单的物质实体,而是人类在宇宙中所构建的意义世界。
在中国哲学传统中,“有” 与 “无” 的辩证关系一直是重要的命题。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庄子也有 “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有有也者,有无也者,有未始有无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无也者” 的论述。这些哲学思想强调 “有” 与 “无” 并非绝对对立,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我哋嘅宇宙》中的 “冇” 与 “有”,正是对这一哲学传统的现代性转化,诗人通过诗歌的语言,将古老的哲学智慧融入到对宇宙与人类存在的思考之中。
“冇信息差,有 0 同埋 1” 这一句,将抽象的哲学概念与现代科技元素相结合,进一步深化了 “冇” 与 “有” 的辩证关系。在数字时代,“0” 和 “1” 是信息的基本单元,它们看似简单,却能构建出复杂的数字世界。这里的 “0” 与 “冇” 相呼应,代表着虚无与可能性;“1” 与 “有” 相对应,象征着存在与确定性。“冇信息差” 则暗示在宇宙的层面上,一切信息的差异都将被消解,只剩下最本质的 “冇” 与 “有” 的对立统一。这种将现代科技意象与哲学思考相结合的手法,使诗歌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产生出新的意义。
三、时空的悖论书写:“细” 与 “永恒” 的哲学隐喻
“宇宙嘅细,亘古永恒……” 这句看似矛盾的表述,蕴含着深刻的时空哲学隐喻。在常人的认知中,宇宙往往被视为无限广阔的存在,而诗人却用 “细” 来形容宇宙,这种违背常理的表达,打破了我们对时空的固有观念。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现代宇宙学认为宇宙在诞生之初是一个奇点,体积无限小而密度无限大。诗人用 “细” 来描述宇宙,或许正是对宇宙起源这一科学理论的诗意化表达。同时,“细” 也暗示着宇宙的本质并非我们肉眼所见的表象,而是蕴含在微观层面的奥秘。正如庄子所说:“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在微观与宏观的尺度转换中,宇宙的 “细” 与 “永恒” 形成了奇妙的统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