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粤语诗鉴赏集 > 第491章 《虚实辩证中的主体性重构》

《虚实辩证中的主体性重构》

——论树科粤语诗《真嘅同假嘅》的认知诗学

文/诗学观察者

在珠江三角洲的方言褶皱里,粤语诗歌始终保持着独特的认知密码。诗人树科于2025年创作的《真嘅同假嘅》,以其极简的镜像结构与深邃的哲学追问,在岭南诗坛投下枚语言的重磅炸弹。这首仅十二行的短诗,以粤语特有的虚实交错为认知棱镜,折射出当代生存境遇中主体存在的多重悖论。

一、镜像迷宫的认知拓扑

诗歌开篇即以视觉关系的倒错构建认知迷宫:"你睇到嘅我,喺我/又唔系我",这种主客体的视觉辩证法令人想起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但不同于拉康强调的想象界误认,诗中"睇"与"系"的辩证更贴近《庄子·齐物论》"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的认知困境。诗人通过粤语特有的判断系词"系"与存在动词"喺"的语义纠缠,在语言学层面解构了传统的主客体分野。

这种认知拓扑在第三节达到**:"真?,假嘅你/假?,真嘅我……"。粤语语气词"?"的反复使用,使判断句式呈现出悬浮状态。正如德里达在《论文字学》中所言,能指与所指的滑动在此表现为"真/假"这对传统二元对立的自我消解。诗人通过粤语特有的语法弹性,在"嘅"字结构的多重嵌套中,构建起主体认知的莫比乌斯环。

二、物质解构的认知诗学

诗歌中段突然引入科学话语:"镜像。我嘅构成/你嘅原子,分子,离子……",这种认知维度的跳转暗合海德格尔的技术追问。当诗人用"原子、分子、离子"解构传统抒情主体时,实际上是在量子力学的认知框架下重构存在本质。这种书写策略与北岛《生活》中"网"的隐喻形成对话,但更凸显后人类时代的认知特征。

值得注意的是,粤语"构成"(hang4 cing4)特有的发音质感,使科学术语获得了诗性重量。诗人将量子物理的波粒二象性投射到情感领域,正如薛定谔猫的生死叠加,诗中"形状,颜色,气质……"都处于确定与不确定的叠加态。这种认知诗学既延续了也斯《形象香港》中的都市解构传统,又注入了赛博时代的认知焦虑。

三、方言诗学的认知突围

作为粤语诗歌的典型文本,《真嘅同假嘅》在语音层面暗藏玄机。重复出现的鼻音韵尾"ng"(喺、镜、形)构成认知迷宫的音韵回廊,而齿龈擦音"s"(系、假、子)则编织出怀疑主义的听觉网络。这种音义同构的认知设计,使诗歌在朗诵时产生自我指涉的共鸣效果。

诗中"嘅"字的高频使用(共出现8次)值得注意。这个粤语特有的结构助词,既不同于官话"的"的确定性归属,也区别于吴语"葛"的地域局限。"嘅"在语**能上的模糊性,恰恰成为主体认知游移的最佳载体。当诗人写下"我嘅形状"时,所有权与存在本质的辩证在方言语境中获得新的阐释可能。

四、循环结构的认知隐喻

诗歌的环形结构构成认知隐喻的完美载体:从"你睇到嘅我"始,至"你睇到嘅/我嘅形状"终,形成视觉闭环。这种结构设计令人想起艾略特《四个四重奏》中的时间哲学,但树科的环形更具东方智慧——不是基督教式的永恒回归,而是佛家"镜花水月"的认知顿悟。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分节间的空白处理。三节之间的语义断裂与第四节的科学话语突入,构成认知维度的量子跃迁。这种留白艺术既承继了古典诗词的"不写之写",又暗合当代认知科学中的"格式塔完形"。读者在文本裂隙中完成的认知拼图,恰是主体性重构的过程本身。

结语

在人工智能全面渗透认知领域的2025年,树科的这首粤语诗恰似一柄方言锻造的认知利刃。当"真嘅同假嘅"的辩证最终指向"我的构成"时,诗人实际上在方言诗学中开辟了主体性重建的新路径。这种认知突围既是对庄子"物化"思想的当代回应,也是对后人类境遇的诗性救赎。在虚实交织的镜像迷宫中,粤语不再只是地域文化的载体,而成为认知革命的试验场——在这里,每个"嘅"字都是重构主体性的量子比特,每次"睇"的凝视都在解构与重建的辩证中寻找着存在的真值。

喜欢粤语诗鉴赏集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粤语诗鉴赏集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