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粤语诗鉴赏集 > 第358章 《当归之思与归去来辞》

粤语诗鉴赏集 第358章 《当归之思与归去来辞》

作者:汉字靓仔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7-26 15:28:05

《当归之思与归去来辞》

——论树科《当归噈要归嚟》的诗学建构与精神还乡

文/文言

一、药理与诗理的同构:作为隐喻系统的"当归"意象群

"当归"二字在汉语诗学传统中本就是一座富矿。李时珍《本草纲目》载此药"主咳逆上气,温疟寒热",而南朝《吴普本草》更称其"神验",这种药食同源的特质恰与诗歌的疗愈功能形成奇妙互文。树科此诗开篇即以"当归,唔喺补药系补心"破题,将传统药理转化为现代诗学的精神诊疗学。粤语"唔喺……系"的强调句式,如同中药炮制中的蒸煮炒炙,对意象进行淬炼提纯。

全诗四段构成精妙的复调结构:首段确立"补心"核心,次段转向"补脑"的认知维度,三段在"蓝海"空间展开存在之思,末段回归"华夏心海"的文化原乡。这种螺旋式上升的思维轨迹,暗合黑格尔"正反合"辩证逻辑,却以中药配伍的东方智慧呈现。诗人将"补"这一动词进行五次变奏,犹如五味调和的中药方剂,在重复中形成韵律的回环,又于变奏中拓展语义疆域。

二、语言炼金术:粤语方言的诗学突围

作为方言诗歌,《当归噈要归嚟》展现了语言的地方性知识如何转化为普适性诗美。"噈要归嚟"的入声韵脚在粤语中如珠落玉盘,其急促的节奏感恰似游子归心似箭的心跳。而"俾仔孙仲做当归"中的"俾"字,既保留了古汉语使动用法的遗韵,又以口语化的力度击穿代际传承的命题。这种方言写作不是地域性的自我设限,反而如庞德所言"在方言中发现语言的根茎",在粤语独特的语法结构和语音系统中,生长出普通话诗歌难以企及的表达维度。

诗人对"补"字的重复使用,构成巴赫金所谓的"复调叙事"。在粤语语境中,"补"既可作动词(修补、补充),亦可作名词(补品),这种词性游移创造了解读的迷宫。当"蓝海度嘅当归"将地理空间与药理空间叠合,我们仿佛看见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的现代变奏,只不过这次航向的不是政治乌托邦,而是精神原乡的蓝海。

三、存在之思的中药学转译

"补脑"一节堪称全诗的认知枢纽。在人工智能时代,"补脑"已从生理需求升华为哲学命题。诗人以"蓝海度嘅当归"作喻,将知识获取的疆域拓展至传统认知边界之外。这种开拓精神与张载"为天地立心"的横渠四句形成跨时空对话,只不过树科笔下的"蓝海"更具后现代色彩——它既是地理意义上的深海探险,也是数字时代的认知疆域。

"当归,唔冇俾仔孙仲做当归"的警句,以否定句式完成存在主义的宣言。加缪在《西西弗斯神话》中探讨的"荒诞英雄",在此转化为拒绝被命运规训的当归。诗人解构了"仔孙"作为文化复制品的传统角色,将其重塑为具有主体性的"当归",这种代际关系的重构,恰如老子"六亲不和有孝慈"的逆向思维。

四、文化记忆的还乡之路

末段"华夏心海嘅当归"将全诗推向文化诗学的**。"心海"意象既是对庄子"心斋"的现代转译,也是对海德格尔"诗意的栖居"的东方回应。当诗人将个体生命体验植入华夏文明的长河,"当归"便超越了具体物象,成为民族集体无意识的象征符号。这种写作策略与莫言"用魔幻现实主义将高密东北乡推向世界"异曲同工,都在地方性叙事中构建普世价值。

全诗在"补"的循环结构中完成精神还乡。从补心到补脑,从个体到族群,诗人编织了一张存在之网。这种结构暗合《周易》的"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在看似重复的"补"中,实现海德格尔所谓的"向死而生"的超越。当归的圆形轨迹,恰似荣格心理学中的曼陀罗,在周而复始中达成心灵的完整。

五、诗学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树科此诗可视为对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当代重写。陶诗"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的个体呼唤,在此转化为"当归,华夏心海嘅当归"的集体叩问。诗人将隐逸诗学的自然意象置换为中药意象,这种转化不是简单的符号替换,而是整个意义系统的更新。就像王维以禅入诗创造山水诗新境,树科以药入诗开辟了新的审美维度。

在修辞技巧上,诗人深谙艾略特"客观对应物"之道。当归作为药草的具体形象,承载着游子思归的抽象情感。这种表现手法让人想起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的以物喻情,却以更现代的认知框架重构了古典意象系统。当"蓝海"与"心海"在诗中交汇,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意象的并置,更是认知图式的融合。

六、余论:在裂变中坚守的诗学本体

《当归噈要归嚟》最终指向一个永恒的诗学命题:在全球化与在地化的张力中,诗歌如何保持其本体论的尊严?树科给出的答案是:回归语言与文化的原初现场。当归作为中药的草本属性,粤语作为方言的语音特质,共同构成了抵抗文化同质化的诗学堡垒。这种坚守不是复古主义的抱残守缺,而是在裂变的时代中寻找精神支点的智慧。

当我们在4000字的篇幅中反复咀嚼这首短诗,正如反复煎煮一服中药,每次加热都释放出新的精粹。树科以诗人的敏感和学者的严谨,在方寸之间构建了宏大的诗学宇宙。这种"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创作境界,恰似《文心雕龙》所言"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为当代汉语诗歌提供了珍贵的范本。

在人工智能即将突破图灵测试的今天,树科选择用最传统的方式书写最现代的困惑。当算法可以模仿任何文体,诗歌的真正价值或许正在于这种"不可替代性"——当归必须经过九蒸九晒的炮制,诗歌必须经过生命的熬煮,才能成为疗愈时代的良药。

喜欢粤语诗鉴赏集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粤语诗鉴赏集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