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粤语诗鉴赏集 > 第349章 《<我唔系诗人>的否定诗学》

《解构与重构:论树科<我唔系诗人>的否定诗学》

文/一言

在当代岭南诗坛的众声喧哗中,树科以粤语诗《我唔系诗人》构建起独特的否定诗学体系。这首创作于韶城沙湖畔的作品,通过四重身份否定的结构性言说,在方言诗学与后现代解构的交叉地带,展开一场关于存在本质的诗学思辨。其否定性话语背后,既延续着庄子"吾丧我"的东方智慧,又暗合罗兰·巴特"作者已死"的西方解构思潮,在身份政治的迷雾中勾勒出诗性存在的澄明之境。

一、否定修辞的螺旋上升结构

全诗以四组"我...我唔..."的否定句式构成环形结构,暗合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藻井式上升格局。首节"我同学生上课/我唔喺老师"的认知断裂,犹如《楞严经》中"见见之时,见非是见"的禅宗机锋,将职业身份与知识传递的本质进行切割。次节"盆景制作"的微观造境对应"俯瞰韶城"的宏观视角,恰如谢灵运"池塘生春草"的观物方式,在工匠技艺与天地大美的辩证中,解构现代职业分工对人的异化。

诗中的否定链条呈现出巴赫金所谓的"复调性":教师/园丁/歌者/诗人的四重身份如同四声部对位,每个声部既独立发声又相互应和。这种结构令人想起陶渊明《形影神》三章的对话体哲学诗,但树科将传统的主客问答转化为自我内部的辩证运动。当"着作等身"与"心不等"形成终极悖论,诗歌在否定**处抵达庄周"吾与天地精神往来"的逍遥境界。

二、方言诗学的在场性书写

粤语特有的"嘟?"等语气词,使文本获得方言诗学的在地性品格。这种语言选择并非简单的民俗展示,而是对标准化书面语的自觉疏离。正如黄遵宪在《人境庐诗草》中熔铸客家方言,树科将"歌仔唱得几好"这类市井表达升华为诗学话语,在音韵层面形成独特的节奏质感。"韶城山水"的地理印记与粤语声腔相互交融,构建出本雅明所谓的"灵晕"(Aura)——那种此时此地、不可复制的艺术本真性。

这种方言实践暗含着对中心话语的解构。诗中"我唔系"的反复宣告,恰似福柯所言"话语即权力"的反向运作。当诗人用边缘方言消解主流文化赋予的种种标签,实际上在进行着德勒兹式的"逃逸线"创作。粤语的音韵特质在此转化为抵抗工具,如同布罗斯基在流亡中用俄语韵律对抗意识形态,树科以方言节奏守护着诗性存在的本真状态。

三、存在之思的诗学转码

全诗在解构表象后,最终指向海德格尔"诗意的栖居"命题。"俯瞰韶城"的超越视角,暗含现象学"悬置"的观物姿态;"山水天成"的自然观照,则呼应石涛"一画论"的东方美学。当诗人将盆景制作视为微型宇宙的创造,这既是对《考工记》"天有时,地有气"造物哲学的当代诠释,也是海德格尔"艺术即真理自行置入作品"的诗学实践。

终极否定"我唔系诗人"构成最深刻的诗学宣言。这种表面自谦实则暗含禅宗"说似一物即不中"的智慧,与里尔克"诗人必须保持无名"的现代诗学形成跨时空对话。当"着作等身"的物质性堆积遭遇"心不等"的精神性突围,诗歌最终抵达艾略特所言"诗歌不是放纵感情而是逃避感情"的澄明之境。

结语:

树科在这首粤语诗中构建的否定诗学,既是对岭南文化"生猛鲜活"特质的现代转译,也是对后现代身份焦虑的创造性回应。四重否定形成的解构漩涡,最终在诗性层面完成重构:当所有世俗标签剥落后,"诗人"的本质恰在其否定性言说中得以彰显。这种辩证运动暗合《道德经》"反者道之动"的古老智慧,在方言的肌理与解构的锋芒间,为当代汉语诗歌开辟出一条崭新的存在之径。

喜欢粤语诗鉴赏集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粤语诗鉴赏集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