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桌面快捷
            桌面快捷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小米阅读 >
            都市 >
            粤语诗鉴赏集 >
            第205章 《乡愁溃散》
        
            小米阅读 >
            都市 >
            粤语诗鉴赏集 >
            第205章 《乡愁溃散》
        
    《机器轰鸣下的乡愁溃散》
——论树科粤语诗《社会进步咗》中的现代性焦虑与方言抵抗
文/元诗
在当代汉语诗歌的版图中,方言写作始终是一条若隐若现的暗流,它既是对普通话霸权的美学反叛,也是对日渐消失的地方性经验的诗意打捞。树科的粤语诗《社会进步咗》以其独特的语言质地和尖锐的社会洞察,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后现代社会的生存图景。这首诗不仅是一曲关于"社会进步"的挽歌,更是一场以方言为武器的文化抵抗运动。诗中"犀飞利"(极其锋利)的现代世界与"旧阵嘅屋企"(过去的家)形成强烈张力,暴露出技术进步与人性异化之间的深刻矛盾。
一、方言诗学的抵抗姿态:粤语作为文化记忆的载体
树科的《社会进步咗》采用了粤方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这种语言选择本身即具有深刻的文化政治意味。诗中"嘟喺浪大风高"(都是浪大风高)、"有得刷"(有蛋下)等表达,非但不是对标准汉语的简单偏离,反而构成了对主流话语的自觉疏离。粤语在此超越了交流工具的范畴,成为文化记忆的特殊载体。法国思想家德里达曾言:"每一种方言都是看待世界的独特方式",粤语中保留的古汉语入声字(如"屋企"中的"屋")和百越语底层词汇(如"乸"指雌性),在诗中形成了独特的韵律节奏和意象系统。
这首诗的语言策略令人想起香港诗人也斯的方言实验,但树科更突出了粤语的"抗翻译性"——那些无法被普通话完美转译的表达,如"补命嚟"(滋补生命)和"好怕怕"(非常害怕),恰恰构成了对标准化、同质化最有力的抵抗。当全球化的浪潮冲刷着一切地方性知识时,树科的粤语写作犹如在数字海洋中奋力划动的方言方舟,载着正在消失的生活方式和情感结构。诗中"养猫养狗仲养鸡"的田园图景,通过粤语的音韵得以保存,这种保存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行动。
二、技术暴政与身体恐惧:现代性批判的诗意表达
诗歌第二段以蒙太奇手法拼贴了当代社会的技术景观:"讲话监控"、"Al"(AI人工智能)、"智能狗"(智能机器狗)和"生仔"(生育问题)。这些意象的并置产生了惊人的批判力量——在福柯所说的"规训社会"中,技术已渗透到言语、家庭甚至生育这些最私密的领域。诗人用"问你爱喺恨?问你怕过未?"(问你是爱还是恨?问你怕了没有?)的反复诘问,揭露出技术进步背后的暴力本质。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智能狗"这一意象的颠覆性运用。在传统粤语地区,家犬承担着"睇门口"(看家护院)的功能,是家庭边界的守护者;而"智能狗"作为科技产物,已经异化为监视工具。这种功能的倒置暗示着海德格尔所警告的"技术框架"(Ge-stell)对生活世界的殖民。诗中"返归睇门闭"(回家看见门关闭)的细节,生动表现了现代人即使回到物理意义的家,也难逃技术监控的精神囚禁。
生育焦虑的呈现同样深刻。"同埋你生仔……唉"中的叹息,道出了在算法统治下,连人类最基本的生殖行为都成为被计算、被规划的对象。这与阿甘本所说的"**生命"状态不谋而合——当AI和大数据可以干预生育选择时,人的生物性存在也难逃技术的掌控。诗人用粤语特有的语气词"唉",将这种存在主义焦虑表达得淋漓尽致。
三、时间断裂中的主体焦虑:从"旧阵"到"而家"的失落叙事
诗歌通过"旧阵嘅屋企"(过去的家)与"而家嘅江湖"(现在的社会)的对比,构建了一个关于时间断裂的叙事。前现代家庭中"猫好捉老鼠,狗好睇门口"的功能性和谐,与现代社会"机器乸"(机械母体)的异化状态形成尖锐对比。这种对比令人想起本雅明对"经验贫乏时代"的批判——在技术加速的时代,人类失去了积累和传递生活经验的能力。
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敏感集中体现在"我哋嘟跟唔上世界"(我们都跟不上世界)这一告白中。粤语副词"嘟"(都)的重复使用强化了普遍无力感。这种跟不上并非智力或道德上的缺陷,而是技术进步与人性需求之间的根本性脱节。德国哲学家罗萨在《加速批判理论》中指出,现代社会的时间异化导致主体永远处于"追赶状态",树科的诗句恰是这种理论的诗意印证。
诗歌末尾的"怕怕"重复,采用儿童化表达,暗示现代人在技术面前的 infantilization(幼态持续)。当成年人不得不使用幼儿语言表达恐惧时,其主体性已然碎片化。这种语言策略与诗中"蝴蝶海啸"的超现实意象形成呼应——渺小的蝴蝶与巨大的海啸并置,恰如个体在技术洪流中的无力状态。
四、粤语诗歌的现代转型:从民俗表达到存在探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