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粤语诗鉴赏集 > 第90章 《在粤语韵律中叩问文明的本质》

《在粤语韵律中叩问文明的本质》

—— 论树科《文明唔文明》的诗学张力与哲学思辨

文/阿蛋

在当代诗歌创作日益多元化的语境下,树科的粤语诗《文明唔文明》犹如一股清流,以独特的方言魅力与深邃的哲学思考,在诗歌的星河中闪耀着别样的光芒。这首创作于 2025 年 2 月 9 日粤北韶城沙湖畔的作品,虽篇幅短小精悍,却蕴含着对文明这一宏大命题的深刻叩问与思索。其以粤语口语入诗的形式,打破了传统诗歌语言的常规,为诗歌的表达注入了鲜活的地域文化气息;而在内容上,层层递进的设问与思索,则展现出诗人对文明本质的不懈探寻,极具文学价值与思想深度。

一、粤语方言的独特魅力与诗歌语言创新

(一)方言入诗的语言革新

粤语作为中国方言体系中极具特色的一支,拥有着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系统。树科在《文明唔文明》中大胆运用粤语方言进行创作,“唔”“系乜先”“喺”“点止”“咁” 等极具粤语特色的词汇频繁出现,使得诗歌充满浓郁的地方色彩。这种方言入诗的创作方式,打破了长期以来以普通话为主要创作语言的诗歌格局,为诗歌语言的创新开辟了新的路径。

从诗歌发展的历史来看,方言入诗并非新鲜事物。在古代,《诗经》中就包含了大量来自不同地域的民间歌谣,其语言风格各具特色,反映了当时各地的风土人情。而在现代诗歌中,艾青的《大堰河 —— 我的保姆》运用了大量的浙江方言词汇,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真实性。树科的粤语诗创作,正是对这一传统的继承与发展。粤语的独特发音和词汇,使诗歌在诵读时具有一种别样的韵律感,与普通话诗歌的韵律形成鲜明对比。例如 “文明唔文明?文明系乜先?” 两句,以粤语诵读时,“明”“先” 的押韵方式,不同于普通话的押韵规则,却产生了独特的音乐美,仿佛在读者耳边奏响了一首别具一格的方言歌谣。

(二)口语化表达的诗意呈现

除了方言词汇的运用,诗歌还采用了口语化的表达方式。整首诗以问答的形式展开,就像是诗人与读者之间的一场亲切对话,自然流畅,毫无雕琢之感。这种口语化的表达,拉近了诗歌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使读者更容易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也不乏口语化表达的佳作。白居易的诗歌以通俗易懂着称,他的《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用简洁直白的口语,生动地描绘了卖炭翁的生活困境,让普通百姓也能理解诗歌的内涵。树科的《文明唔文明》同样如此,通过口语化的问答,将对文明的思考以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传递给读者。例如 “点止咁简单,泼墨有空白……” 一句,用 “点止咁简单” 这种日常口语,引出后面富有诗意的比喻,使诗歌在保持口语化的同时,又不失诗意的表达。口语化的表达不仅使诗歌更具生活气息,也让诗歌的主题更加贴近现实,引发读者对文明问题的深入思考。

二、哲学思辨视角下的文明探寻

(一)对文明本质的质疑与追问

诗歌开篇便以 “文明唔文明?文明系乜先?” 两个连续的问句,直截了当地抛出了对文明本质的质疑与追问。这两个问题看似简单,却如同一记重锤,敲击着读者的心灵,引发人们对文明这一概念的重新审视。在当今社会,文明常常被视为一种既定的、清晰的概念,人们往往对其有着固有的认知和理解。然而,树科的提问却打破了这种常规思维,促使读者去思考文明究竟是什么,它的内涵和外延到底在哪里。

这种对文明本质的质疑与追问,在哲学史上也有着深厚的渊源。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以其 “产婆术” 式的提问方式,不断追问事物的本质,引发人们的思考。他通过一系列的对话和追问,让人们认识到自己的无知,从而不断探索真理。树科在诗歌中对文明的追问,与苏格拉底的哲学方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他通过诗歌的形式,引导读者深入思考文明的本质,而不是简单地接受现有的观念和定义。这种质疑与追问,体现了诗人的哲学思辨精神,也使诗歌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

(二)文明认知的辩证思考

“文明唔文明,唔喺黑噈白?点止咁简单,泼墨有空白……” 这几句诗进一步深化了对文明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文明认知的辩证思维。诗人指出,文明并非简单的非黑即白,不能用绝对的标准来衡量和判断。就如同泼墨作画,画面中不仅有浓墨重彩的部分,也有留白之处,文明的内涵也是丰富多样、充满变化的。

这种辩证思考与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阴阳观念不谋而合。阴阳学说认为,世间万物都包含着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事物的发展变化是阴阳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文明的认知中,也存在着这样的辩证关系。文明既有其积极、进步的一面,也可能存在着消极、落后的因素;不同的文明之间既有差异和冲突,也有交流和融合。树科通过诗歌的语言,将这种复杂的辩证关系形象地表达出来,使读者对文明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入。他提醒人们,在看待文明问题时,不能片面、简单地做出判断,而应该以一种辩证的、发展的眼光去理解和把握文明的本质和内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