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早高峰的地铁10号线像个被塞进太多棉花的抱枕,每一节车厢都鼓鼓囊囊的。林小满被人群裹挟着挤在车门边,后背紧贴着冰凉的玻璃,额头抵着车窗上凝结的薄薄水汽,眼皮重得像挂了两块吸铁石。她挣扎着掏出手机,屏幕上的时间“7:58”刺得她眼睛发疼——距离公司打卡还有22分钟,而她连一口早饭都没来得及吃。
“又没吃早饭?”斜后方突然伸过来一只骨节分明的手,递了颗绿色包装的薄荷糖。林小满不用回头就知道是苏晴,她的发小兼同事,永远能踩着8点整的打卡时间进公司,却总能把自己收拾得一丝不苟:米白色的职业套装熨得没有一丝褶皱,头发梳成光滑的低马尾,连耳后的碎发都用定型喷雾固定得服服帖帖。
“嗯,起晚了。”林小满含住薄荷糖,清凉感从舌尖顺着喉咙往下滑,却没驱散多少困意。她打了个哈欠,眼角沁出几滴生理性泪水,“昨天11点就躺床上了,结果刷了会儿短视频,又看了眼购物车,磨磨蹭蹭就到12点半才睡着。”
“你这是典型的‘报复性熬夜’,”苏晴把耳机线绕到手腕上,声音压得很低,刚好能让林小满听见,“国庆在家疯玩了七天,天天熬夜追剧、跟朋友出去撸串,作息全乱了,现在上班了,身体肯定要找补回来。”
正说着,旁边传来“哗啦”一声,是张昊从他那个洗得发白的双肩包里掏出了早餐——一个还冒着热气的肉包子和一杯密封的豆浆。热气混着肉香瞬间在拥挤的车厢里散开,引得旁边几个乘客下意识地往这边看了看。“你们俩又在讨论养生?”张昊咬了一大口包子,馅料里的汤汁顺着嘴角往下滴,他赶紧用手背擦了擦,含糊不清地说,“小满,我跟你说,困了就直接睡,别硬撑着背单词看新闻,我之前试过,在地铁上背了20分钟单词,下车就全忘了,效率低得可怜。”
林小满皱了皱眉,她其实也是这么想的,但总觉得浪费半小时有点可惜:“可是坐半小时地铁呢,总不能一直睡吧?我本来计划着5分钟背单词,5分钟看新闻,剩下20分钟休息,这样既不浪费时间,又能稍微补补觉。”
“拉倒吧你,”张昊把豆浆吸管“噗嗤”一声戳进去,吸了一大口,“你现在又困又饿,血糖都低,大脑根本转不动,背单词跟看天书似的。我建议你上车就闭眼,啥也别想,先补15分钟觉,下车再去公司楼下的便利店买个三明治和牛奶,等上午工作间隙,比如10点那阵儿,再背单词,那时候精神才好,记得也牢。”
“我觉得张昊说得有道理,”苏晴点点头,从她的帆布包里拿出一个小本子,上面记满了密密麻麻的笔记,“我之前也试过在地铁上看资料,车厢晃来晃去的,字都看不清楚,还容易头晕眼花,不如闭目养神。而且你昨天只睡了7个小时,虽然时长够了,但入睡时间太晚了,错过了身体的黄金修复期,肯定会困。”
“黄金修复期?又是你看的那些养生公众号说的吧?”张昊翻了个白眼,把最后一口包子咽下去,包装袋揉成一团塞进背包侧袋,“我跟你说,那些都是智商税。现在都讲究‘睡眠周期’,只要能保证完整的睡眠周期,不管几点睡都一样。一个睡眠周期是90分钟,我一般睡够5个周期,也就是7个半小时,每天凌晨1点睡,早上8点起,也没觉得有啥问题啊,上班照样精神抖擞。”
“你那是年轻,身体能扛,”苏晴立刻反驳,语气也拔高了几分,引得旁边一个戴眼镜的大爷看了过来,她赶紧压低声音,但语速还是很快,“我姐就是市医院的内科医生,她跟我说过无数次,晚上11点到凌晨3点是肝脏排毒的时间,长期熬夜会影响新陈代谢,还会导致内分泌失调。你现在没感觉,等过几年,皮肤变差、掉头发的时候就知道后悔了。”
“‘肝脏排毒’那套早就被辟谣了,”张昊嗤笑一声,从手机里翻出一篇文章给苏晴看,“你看,这篇科普文章说了,肝脏24小时都在工作,根本没有所谓的‘排毒时间’。睡眠质量的关键在于深度睡眠的时长,而不是入睡时间。我之前做过睡眠监测,深度睡眠占比达到25%,就算睡得好。”
苏晴凑过去看了一眼,皱着眉说:“这都是些自媒体写的,能信吗?我姐可是专业医生,她的话总比这些来路不明的文章靠谱吧?而且你看看你,虽然说自己精神好,但你眼底的黑眼圈都快掉地上了,还说没影响?”
“我这黑眼圈是天生的,跟熬夜没关系!”张昊急了,声音也大了起来,“我妈就有黑眼圈,这是遗传!”
“
你别狡辩了,”苏晴不依不饶,“上次部门聚餐,你喝了点酒就说头晕,还不是因为长期熬夜导致免疫力下降?”
“我那是喝多了,跟熬夜有啥关系?”张昊梗着脖子,“你就是被那些养生文章洗脑了,什么都信。我看你每天晚上10点就睡觉,早上6点起床,跟个老年人似的,也没见你比别人多精神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