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420章 跟不讲理的服软,跟讲理的耍横

第420章 跟不讲理的服软,跟讲理的耍横

在朱载堉献出了第一件和第二件祥瑞之后,朱翊钧的目光看向了第三件祥瑞,朱载堉拉开了红绸,开口说道:“加减机。”

一个木盒子出现在了朱翊钧的面前,这台木盒子上,从左到右有九个轮子,轮子上刻有0-9一共十个数字,朱翊钧在朱载堉的讲解中,明白了这种加减机的使用办法,只需要转动轮子可以实现九位数的加减运算,如果相加大于十,则自动进位,当不再需要计算时,只需要按旁边的按钮,就可以实现复位。

朱载堉将木盒打开,展示了其内部极为复杂的齿轮结构,齿轮上涂着一层鱼油,显然是用来防止生锈润滑,而齿轮制作极为精密,朱翊钧看完之后啧啧称奇。

大明有极其旺盛的算力需求,皇家格物院要做精密地图,要将三角绘测法的数据进行多次核算,大明户部、内帑太监们每年十一月开始要进行为期两个月的盘账,这种盘账极其繁琐,各大市舶司要对进出口贸易进行广泛统计,这些算力上的旺盛需求,最终催生了朱载堉这台加减机的计算。

“相比较算盘,过去需要八個人计算的账目,只需要一个人就可以完成,而且在计算的过程中,不必要去思考,交给机械去运行。”朱载堉简单的说明白了这个东西的由来。

可以将加减机看做是全机械化的算盘,整个过程中无需任何的思考,只需要输入数字即可。

“此物甚好。”朱翊钧认真研究了下这台加减机,合上了盖子,试着使用了几次,这机械可以减少出错的概率。

朱翊钧恩赏了朱载堉和皇家格物院,尤其是三马之力的蒸汽机,得到了皇帝的高度评价,朱翊钧让朱载堉不必为蒸汽机的配给困扰,安心研究就是。

朱载堉谢恩离开,朱翊镠得到了两个模型和一台加减机后,欢天喜地的离开了。

十月的清晨,深秋的风带着彻骨的寒意,扫过了大明的街头巷尾,廷臣们开始从左顺门入皇宫。

大明的廷议是九卿共议,这九卿为六部尚书、都察院总宪和大理寺卿、通政司使,时光荏苒,通政司的职能逐渐归内阁所有,通政使变成了内阁辅臣。

在隆庆六年张居正当国之后,廷议的内容主要是廷推六部尚书、左右侍郎和巡抚人事任免,而各部自己不能决断之事,则拿到文华殿讨论,这是廷议。

而廷议的人员在万历元年之后,进行了一次扩张,额外增加了五军都督府的都督,这是祖宗成法,在洪武、永乐、宣德年间,五军都督府的大都督都是要深度参政议政,第一代英国公张辅,作为托孤辅臣,在正统初年,深入参与国事决策。

但随着兴文匽武大势,张辅和杨士奇的政斗中,逐渐落败,在正统五年,以张辅为代表的数位武勋不再上朝为标志,宣告武勋不再参与国事。

万历元年起开始振武,京营总兵、武勋之上的大将军开始入文华殿廷议起,这个祖宗成法回来了。

如果和唐代相比,三省六部缺了两省,中书省和门下省,也就是说,大明的顶层政治制度设计中,缺少了一个实质性的百官之首宰相。

九卿之上,再无长官,这在实际上形成了一个‘有卿而无公’的多头衙门,决策权完全集中在了皇帝手中。

首辅,并不是百官之首,只有张居正通过太傅的权责,僭越了或者说分享了部分皇权,实现了实际上的百官之首。

即便以张居正如此权势,他依旧不是宰相,而是元辅太傅,因为宰相可以开府建牙,就是设立自己的衙署,树立自己的牙旗,招募自己的幕僚,自由任免下属官员,甚至是制定部分的律法和政策。

张居正不是宰相,他的全楚会馆也不是衙署,他的门下,也不是张居正想安排到哪里就到哪里,犯了错,也不能全楚会馆自决。

此时文华殿的偏殿内,一众廷臣,都在等着上朝,平日里,等待上朝时,诸位廷臣,都是一言不发,闭目养神,但是今天和往常有所不同,不同就不同在,大明皇帝迟到了。

万历元年至今,陛下累计迟到一次,早退0次,未出席廷议0次。

“元辅,这是出什么事儿了吗?”王崇古睁开了眼,总觉得今天陛下迟到的时间太久了,都过了一刻钟了,陛下的仪仗还没到。

王崇古是指名道姓的询问张居正,因为只有张居正在皇权特许下,可以和宫里眉来眼去,徐爵和游七之间的往来,廷臣们是非常清楚的,只有张居正能确切的知道宫里的消息。

“我不知道,应该没有什么大事。”张居正并没有收到什么消息。

廷臣们隐隐约约升起了一股担忧,宫女刺杀、刺王杀驾、大火焚宫之类的字眼,在廷臣们的脑海中回荡着,这是大明切实发生过的事,陛下连西苑都不住了,搬到了讲武堂离宫去,还有什么幺蛾子事?

同样,廷臣也隐隐约约有些担忧,陛下已经非常无情了,再发生什么大事,怕是要变成个真正无情的怪物了,这对大明到底是福是祸,尚未可知。

正当廷臣们在猜测的时候,冯保走了进来,一脸喜气洋洋的说道:“为大明贺,为陛下贺,今晨,周德妃诞下一位公主,陛下赐名朱轩媖,诸位,同喜。”

“呼。”所有人吐了口浊气,不是发生了什么坏事,而是喜事。

张居正带着群臣遥拜离宫齐声说道:“臣等为大明贺,为陛下贺!”

“那今日廷议是要免了吗?”张居正并未坐下准备离开,宫里有了大喜事,廷议可以稍微延后一二,四川戥头大案,刚刚办完,连王谦都还在回来的路上,并无惊扰圣上的大事。

“陛下说延后一个时辰,过会儿陛下就过来了。”冯保摇头说道。

群臣全都是一愣,而后全都看向了张居正,张居正略显僵硬的说道:“劳烦大珰通禀,臣等遵旨。”

宫里有子嗣出生,如此大事,皇帝居然还要来上朝,你张居正这的教育是不是有点用力过猛了些?

万士和本来眼观鼻鼻观心,在假寐,忽然睁开眼说道:“近来这士大夫们,都说陛下太过于无情了,昨日我上了一卷海外番国志,陛下的批复,让我惊忧。”

万士和的意思很明确,结合自己的部分经验,陛下的确是过分无情了。

万士和甚至没有说明陛下到底批复了什么,让他如此担惊受怕。

“无情总比不谙世事的好。”谭纶看向了万士和,他不觉得陛下这些年做的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王国光看向了谭纶,叹了口气说道:“稽税院稽税以来,江南仍有拖欠钱粮税赋,和过去不同,这次不是诡寄,而是以实物代银钱,大家都清楚,这实物嘛,文章就多了,劣绅们拉拢贪腐官员,以次充好,看似是交了,其实仍有欠缺,但实物种类繁多,难以统计,稽税院稽税难以处置。”

“昨日陛下覆户部部议奏疏曰:凡绅矜欠银者,无论多寡,一概奏请褫革功名,奏销革罢三代不录。”

遮奢户们面对稽税院的催缴,想出了办法,劣绅和贪官勾结到一起,用在江南价值较低的货物,比如瓷器、布等物,就是卖不太出去的东西,冲抵税款,这些实物出手不便,还难以计算价值,搞得稽税院头疼不已。

稽税院只管稽税,账面上,的确是交够了,但实际上,是又逃了一笔。

户部把这事告诉了陛下,陛下拿出了奏销法,但凡缙绅、官员参与其中,一律造册革罢功名,三代不得考取功名,这直接要了这些望族大户的命,三代不录,三代人没有功名,哪还有望族?

“苏州、松江、常州、应天四府之地,仅仅革罢功名者就要超过一万三千人。”礼部尚书马自强开口说道。

张居正看向了万士和、王国光和马自强,颇为严肃的说道:“我觉得并无什么不妥之处,按照我贴上的浮票,就该抄家了,陛下也只是革除了功名罢了,江南积欠不是一年五年,不是十年五十年,而是一百多年,都在积欠。”

“陛下的稽税房再到稽税院,稽税院的催缴票,还要发三次才会追欠,陛下给了这么多机会,他们还要想方设法,已然没了恭顺之心,不忠于君,亦不忠于国,抄家才是正理,这些年国势稍安,陛下有些柔仁了。”

新都杨氏及其走狗等一众案犯,还没有斩首示众,这查补之后,最少又是数百颗脑袋落地,你张居正居然说,陛下有柔仁之心?

“我知道,咱们京堂廷臣、六部、科道言官,乃至地方各个衙门,人人在南衙都有亲朋好友,但这税收不上来,朝廷便不是朝廷了,做什么都要银子都要粮食,凭什么你是明公,他是外官呢?公私之间,诸位自行权衡。”张居正的语气已经有些严厉,甚至带着几分训诫。

张居正看着马自强说道:“苏、松、常、应四府这一万三千人,今岁过年前,必须办完,不得延误,这帮个劣绅,总是这般,跟不讲理的服软,跟讲理的耍横,朝廷的确要讲理,但该不讲理的时候,也要不讲理。”

“是。”马自强无奈,他在南衙的确有亲朋,就是觉得一次褫夺一万多人的功名,实在是有点太多了,杀鸡儆猴,这把猴也一道给杀了。

历史,总是无情对愚蠢的胜利。

谭纶颇为认可的说道:“左右不过是一群连矛盾说三个字都不想看见的贱儒,革罢就革罢了,不是什么大事,大明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读书人满大街都是,既然要做官,看到矛盾说这三个字就犯病,留着他们,与国朝无益,再闹把他们送爪哇去教化土著。”

“有理。”王崇古也开口说了自己的想法,认可了谭纶的说辞。

为官一方,你连矛盾,主要矛盾、次要矛盾都分不清,你还当什么官?回家种红薯去吧。

这次廷议前的讨论,看似讨论的是陛下奏销革罢功名之法,来整饬税务,但其实,讨论的是陛下是不是过于无情,三党党魁都是前朝老人,在嘉靖末年、隆庆年间当家的人,谁当家谁知道柴米油盐贵,穷是真的穷怕了,陛下不怕挨骂,下面的人确实好做事。

不用点狠手段,劣绅只会不断的展示自己的下限,在这个千年以来君君臣臣、礼教森严的封建帝制之下,连皇粮都不肯交的缙绅,真的会安土牧民,成为大明统治力量薄弱地带的补充?显而易见的不会。

所以这次廷前的讨论结果为,陛下的确无情,但无情比愚蠢要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