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403章 谋国者以身入局,举正旗胜天半子

第403章 谋国者以身入局,举正旗胜天半子

朱翊钧、李太后,把周德妃在民间的义女认为了公主,并且远嫁吕宋,其实是违背了祖宗成法,按照弘治十三年编纂的《大明会典》而言,确实不行。

大明的驸马都尉,在明初其实也是可以任事的,比如朱元璋杀掉的那个女婿欧阳伦曾经奉使至川、陕地区督办茶马道,比如历九朝的驸马都尉赵辉到正统年间掌管南京左军都督府,而驸马都尉最重要的一个差遣就是五城兵马司。

驸马都尉仗着自己皇亲国戚的身份,多有不法,慢慢的便不准驸马任事了。

嘉靖八年,张璁上奏言公主婚丧嫁娶之事,就直接对嘉靖皇帝说:驸马都尉举族不得任事,至弘治十三年三法司遂以入问刑条例中,沿袭至今,遂为定例。以故诗礼世家、衣冠世胄,俱不愿与王家结亲,惟闾井白丁扳援宗戚,转相诱引,驸马往往人物鄙偎,礼貌粗陋者,丑陋顽劣市井小人。

张璁这道奏疏,已经十分客气了,嘉靖皇帝也斗争了,但最后结果还是弘治年间的祖宗成法不可违,公主只能嫁流氓。

尚公主就举族不得任事,有也只有一个领干俸的驸马都尉虚职,民间的世家大族、书香门第都视与皇家结亲为畏途,于是,驸马的素质往往都非常非常的差劲儿。

朱翊钧是个很擅长站在坚不可摧、弱不禁风的皇权之后,小心试探的人,这一次,也是试探。

大明公主的驸马是丑陋顽劣市井小人,那大明各个王府的宗室女,选择仪宾,就更加不堪了。

仪宾,宗人府仪宾,就是郡主、县主、郡君、县君、乡君夫婿的总称,这些宗室女的婚配极为不幸,万士和、马自强不止一次否决的名单,让各王府再选再看。

万士和在《皇明仪宾通庇疏》中说:富家子弟投托各主婚官员与议婚阴阳人通同作庇,有钱求嘱或虽人物鄙猥,亦称年命相宜,堪与成婚;无钱求嘱者,虽人物聪俊,遂称年命相克,难以成配,以此宗室女,多不得良人。

就是大明宗室女的婚配已经成了一门生意,实在是有损大明皇威。

皇权和皇威就是在这一点点的交锋中失去的,地方上,只手遮天的遮奢户们才是天老爷,从嘉靖八年张璁就把这个问题点破,到万历八年,这个问题始终无法得到解决,其实还有藩禁的原因。

一方面,宗室女嫁给市井小人,的确有损皇帝威严;但另外一方面,如果各王府的宗室女子,嫁给了地方诗书礼乐、衣冠世胄之家,朝廷也不放心。

大明各个王府因为朱棣的成功经验,个个都有一个当皇帝的心。

藩王造反,是大明分封制上一个无论如何都绕不开的问题。

而朱翊钧给出的办法就是外嫁,周德妃民间义女,封公主外嫁吕宋总督府殷宗信,这是一个小小的试探,一个封的公主,不会引起朝臣们过多的关注,之后,便成为祖宗成法了。

这是基于朱翊钧政治立场决定的,他既然要继承张居正的衣钵,不准备对张居正反攻倒算,就要在张居正新政的基础上,掀起一场更大的、全方位的变法。

“鹰扬侯在马六甲海峡的作战,让果阿总督府的梅内塞斯,压力很大。”殷正茂详细的聊起了马六甲海峡这场大战。

鹰扬侯张元勋的打法,主打一个神出鬼没,当你以为他要总攻的时候,才发现他是试探,当你以为他是试探的时候,他在总攻,张元勋在反复戏耍梅内塞斯的同时,在半年的时间内,攻占了十二城堡。

真亦假时假亦真,无为有处有还无。

大明彻底占据了马六甲海峡的东侧,即过去旧港宣慰司的实际控制范围。

同时,这也让果阿总督府投鼠忌器,不敢再私自扣留大明的官船商舶,因为大明一定会对等报复,扣押红毛番的船只。

果阿总督府之前面对的敌人,主要是连分封制都没玩明白、铁器都没多少的土著,突然遭遇到了大明这种对手,果阿总督府陷入了全面的劣势之中。

“鹰扬侯果然是国之干臣,其军事天赋令人心驰神往也。”朱翊钧对张元勋在旧港宣慰司的作战,做出了高度的评价。

殷正茂赶忙说道:“还是船大、炮多、跑得快,皆仰国朝厚泽,有寸功而不敢倨傲。”

现在吕宋部署了五艘五桅过洋船,其中四艘是最先进的丁型,梅内塞斯就是长出三头六臂来,也不是对手。

连火药都可以在吕宋生产,如此强而有力的支持之下,张元勋要是打输了,那才是帝国笑话。

梅内塞斯的应对,其实已经很厉害了,但面对久历战阵、军事装备全面领先、皇帝留给充裕时间的张元勋,真的是节节败退。

万里海塘,离大明更近。

朱翊钧和殷正茂聊了许久,主要是万里海塘诸事,书信里是说不清楚的,只有当面聊,才能弄清楚局面。

“陛下,硝黄中国长技,祖制严禁,不许阑出外夷。仅朝鲜得太祖高皇帝敕命,允每年采买焰硝三千斤,其余皆不准。”殷正茂往前凑了凑身子,低声说道:“陛下,蒙兀儿国,硝石的数量很多很多。”

“有多少?”朱翊钧神色极为严肃。

“一年最起码一百六十万斤的硝石,这还是当地未闻王化,采销效率低下的数儿,要是咱大明接受。”殷正茂的声音更低。

“不得了?”朱翊钧眼前一亮。

殷正茂连连点头说道:“不得了啊!”

即便是在离宫御书房,殷正茂还是压低了声音说话,随着大明军械改良,火器的重要程度正在逐渐提升,而大明火器数量主要受到火药数量影响,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硝石。

朱翊钧作为大明皇帝对火药的事儿非常了解,大明一年产硝石,不过五十万斤,焰硝也就是用于火药的硝石,不过二十五万斤。

朱翊钧立刻呼吸急促了起来,他眉头紧蹙的说道:“既然蒙兀儿国有这么多的硝石,为何蒙兀儿国主却没有多少火器呢?”

殷正茂笑着说道:“陛下火药的制备,硝石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但不是全部啊,蒙兀儿国主阿克巴也只能空坐宝山了,而且蒙兀儿国的硝石,多数都被果阿总督府和第乌总督府给霸占了。”

制作火药必须有硝石,但不代表有了硝石,就能制作火药。

“陛下,沙阿·买买提特使,在蒙兀儿国的时候,把马船所有压舱石都换成了咸砂,才算是瞒住了果阿总督府的盘查,将硝石带回了大明,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殷正茂谈起这事,其实就是想告诉陛下:想要大明实现火药自由,就必须把马六甲海峡牢牢的把控在大明的手中。

咸砂,是广州市舶司一项舶来货物,压舱咸砂,就是偷偷将产于果阿总督府孟加拉硝石,带回大明,之所以选择这种见不得光的手段,还是因为马六甲海峡还有一半在红毛番的手里。

朱翊钧满是笑意的说道:“沙阿特使,非常优雅,无论是抛银袋子的动作,还是这偷天换日的手法,都非常优雅!”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火药在这个年代十分的昂贵,大明的硝石开采十分的困难,除了老君山硝石洞之外,也就只有云南南部有硝石硫磺,如果能够进口,那就是再好不过了。

抚顺有十三斤火炮四门,李成梁家大业大都不舍得放。

“爱卿,朕有一个疑惑,让大明在海外种植园,种植稻米超过五成,这算是苛责吗?”朱翊钧询问起殷正茂的参考意见,毕竟殖民贸易的急先锋是吕宋总督府。

殷正茂摇头说道:“西尔瓦,是现在兰老岛红毛番的总指挥,泰西的费利佩二世曾经对西尔瓦说:中国输入兰老岛的生铁、硝石、铜炮等军需物资皆免税入口,中国海商必须每年为兰老岛载送火药等军需品,若发现商船上没有此类商品便要罚款,甚至是白没货物。”

“西尔瓦严格执行这一条例,所以大明商船都不愿意去兰老岛贸易了。”

“原来如此。”朱翊钧点头。

想要跟红毛番交易并且避免高额抽分关税,只需要船上有足够的走私军需,就完全可以免税,甚至成为座上宾,同样这也是大明海防巡检重点盘查的内容。

权利和义务,都是一体两面,从来没有好事占尽的道理。

殷正茂和朱翊钧结束了这次奏对,殷正茂要在京师逗留半个月的时间,还有的是时间。

从离宫离开之后,殷正茂前往了全楚会馆拜码头,他可是正儿八经的张党,有腰牌的那种,殷正茂可是高张决战中,极为重要的胜负手,殷正茂在两广荡寇平倭,给了张居正在朝中博弈,极大的底气。

张居正和殷正茂虽然多年未见,即便是殷正茂现在已经完全变成了帝党,但依然丝毫不影响彼此之间的友谊。

“这就是熊廷弼吗?太傅书信里那个天才?”殷正茂看着张居正身边的熊廷弼,从袖子里摸出一本书递给了熊廷弼笑着说道:“这是我平日闲来无事,写的算集,里面是一些算学的实务应用,算是见面礼了。”

“谢殷部堂。”熊廷弼一个呼吸急促,他刚刚搞定了算学启蒙,这应用题集就来了!还不能推辞。

谢谢嗷!

熊廷弼打开一看,也只能挠头,应用题很难,天才也有天才的烦恼。

张居正和殷正茂说起了最近朝中之事,殷正茂对开拓爵赏没有什么不满的地方,虽然在殷正茂看来,陛下的步子有些急,但这是对开海的支持。

“这个元绪群岛居然有八十万顷良田?”张居正惊讶的问道。

“确切的说,是目前能耕种的有这么多,都是当地野人开垦的,说是开垦,其实就是撒把种子,收多收少全看天意,若是好好开拓,最起码有这个数。”殷正茂伸出两根指头。

张居正愣了神问道:“两百万顷?!”

大明清丈还田,搞到现在,也不过才784万顷,也就是7.8亿亩,结果殷正茂一伸手,就是2亿亩耕地,千岛之国元绪群岛,才多大,还都是岛屿。

如果说银子,那张居正决计不会动容,可是常田,那张居正只会高呼:自古以来,不可分割!

“一年三熟。”殷正茂喝了口茶,继续说道。

“好好好!好!”张居正站了起来,不停地来回走动着,一边走一边说道:“好,五十年内能垦出这两百万顷,哪怕是只有三成种了稻谷,再加上番薯等救急作物,天象有变,亦不能灾!”

“殷部堂啊!你一定要在吕宋挺住,挺住!”

吕宋是大明开海急先锋,一旦吕宋没了,那开海大业,一定会受阻,有了这2亿亩田,陛下还不是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

什么天下罪之?那是万方有罪!

“遮奢户不是喜欢兼并吗?不是老是骂,张太岳管的太宽不让他们兼并吗?去,海外有良田,去,海外他们可劲儿的欺压去!”张居正一拍桌子,内部矛盾,外部纾解,这是张居正能想到最好的办法了,既不会让内部矛盾激化到不可调和,烈火烹油的地步,也可以实现富国强兵的主张。

去开拓!去掠夺!

鸡笼岛、吕宋、婆罗洲、千岛之国,整个万里海塘范围内,能提供超过5亿亩田,任何社会矛盾,都可以得到解决,按照国祚去论,最少也能延国祚两百年。

“这不就开海的目的吗?太傅身上的担子太重了,陛下矢志不渝的开海,不就是希望太傅肩上的压力小一些吗?”殷正茂放下了茶杯,笑意盎然。张居正忽然看向了殷正茂,啧啧称奇笑着问道:“殷部堂这是在试探我?”

“不是试探,听闻太傅在京两次封驳陛下圣旨,我这不是带着十足的诚意,来劝太傅不要对陛下开海支持,心怀芥蒂。”殷正茂笑意盎然,他的否定毫无意义,他就是试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