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1060章 报还是不报,这是一个问题

第1060章 报还是不报,这是一个问题

六府一条鞭法的推行,比朱翊钧预想的要顺利的多,六十三年失败经验告诉他,这件事要是能这么简单做成了,那还能失败六十三年?

从开始的时候,大明皇帝就打算好了掀桌子的准备。

掀桌子,就是京营派出,将地方衙门完全接管,对乡贤缙绅、势要豪右进行地毯式的清理,完完全全不给一条活路的彻底清理。

而后利用京营培养出来的庶弁将,接管地方衙门六个月到一年的时间,以推行政令,并且利用退役军兵、庶弁将掌控地方权力。

在需要杀人的时候,朱翊钧从不会手软,也从不吝啬自己手中的暴力。

这么做,最大的问题,就是一切的恶果、孽障都要缠绕他这个皇帝本人身上,恰好,他不是很在乎这些身后的评价。

他不止一次说过,人死了就是死了,生前再厉害,也管不住身后事。

但六府推行一条鞭法的情况,比朱翊钧想象的要乐观的多,顺利的多,当户部、吏部、兵部配合起来,对六府的衙役三班、书吏进行替换的时候,政策开始顺利推行。

首先就是从苏州府开始,苏州府各州县的县衙,下了知单,召开了公议会,阐述了大明皇帝的圣旨以及目标。

在公议会上,各地乡贤缙绅纷纷表示,要拥护朝廷政令,积极配合一条鞭法的推行,不打折扣,不阳奉阴违,并且切实落实还田政策,保证还田效果,认真学习《深翻》和《翻身》,共同维护万历维新的辉煌成果,继往开来,让大明再次伟大,更加伟大!

当然,这些乡贤缙绅同时希望,圣上能够清楚的感受到,各乡贤缙绅的拳拳忠君体国之心、之情,非必要不要派遣京营,多一事则多一事之累,京营派出非同小可,能不轻动,就不要轻动了。

多大点事儿啊!不就是把税赋分成田赋和商税,并且严格按照大明会典·商税进行征收?配合一定会配合,京营主杀伐,出动镇暴队这种事儿,还是不要了。

朱翊钧还下章苏州知府,询问了还田令和一条鞭法这两条政令的具体执行情况,以及公议会上,到底讲了些什么。

苏州知府很快回复了陛下,公议会上也没讲什么,就是把当初青马桥案,反腐御史徐成楚遇袭后,保定府容城县的处置结果,又详细的复述了一遍。

乡贤缙绅、势要豪右等,立刻通情达理了起来,迅速达成了共识。

“没想到会这么容易。”朱翊钧看完了苏州府知府的奏疏,松了口气,一条鞭法的顺利推行,比之前的政令阻力要小很多很多。

“容易吗?一点都不容易。”李佑恭看了看魁梧的陛下,他跟着陛下长大的,就这身腱子肉、那一手的老茧,就不是个天生贵人该长的。

看起来一条鞭法顺利执行非常顺利,但这是二十二年维新的结果,是海外白银稳定流入、是累积了足够的经验、是振武等等万历维新的总和。

这一点都不容易,这些地方盘根错节的势力,要真的那么老实,浙江巡抚朱纨就不会自杀了。

“总之,结果是好的!”朱翊钧拿起了朱笔,给苏州知府回了一封两百多字的批复。

大力褒奖了一番苏州府上下官吏,并且准许了苏州府报闻的几个苏州官厂的申请,苏州织造、苏州机械、苏州煤钢等自筹官厂。

这几个自筹官厂建立,苏州各级官吏,都可以获得一个上上评的考成,升转是一方面,关键是整体考成好,可以增加吏举名额。

苏州府的吏举名额每年一百二十人,如果可以综合考成的上上评,就可以增加五十到一百名,进入京师大学堂。

其实朱翊钧作为皇帝,多少有点忽略了一条鞭法中,他这个皇帝起到的作用。

孔子在《八佾》里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侯于赵亲自跑了趟苏州府,甚至还跟这些州县令长们,好好沟通了具体的难处,而不是一拍脑门的做决策,这就是使臣以礼。

解决了州县令长们的当务之急,如果他们不事君以忠,那日后陛下就不会那么好说话,不会使臣以礼了。

州县令长们,自然会发挥主观能动性,想方设法的让所有人同意政令的推行,而且州县令长们切实感受到了来自上级的支持,事情就会好办很多很多。

事上和安下,州县令长选择事上,结果上峰就知道推卸责任,不给任何的支援,一切都让地方自己想办法,那政令能推动,才是天大的怪事。

陛下肯担负骂名,那州县令长自然会积极推动。

朱翊钧开始上磨,而后他看着面前六本奏疏,挨个点了过去,对着李佑恭说道:“吕宋要人、旧港要人、大铁岭卫要人、金池总督府要人,金山国要人,现在好了,连熊廷弼也要人!”

“朕哪有那么多人给他们!”

熊廷弼在小田原城击败了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的联军后,丰臣秀吉经过了慎重考虑,最终放弃了进攻关东平原的想法。

想要进攻关东平原,小田原城是必经之路,其重要程度几乎相当于大明的山海关。

小田原城有了大明的火器支援,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除非倾尽全力,否则再想拿下,如同痴人说梦。

关键是,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也互相提防,生怕倾尽全力的时候,被彼此捅上一刀。

北条氏政、北条氏直,改名了袁政和袁直之后,短暂调整,很快接受了自己的新身份,对他们而言,丰臣秀吉惹不起,德川家康惹不起,大明也惹不起。

既然总归要投降,找个看起来更加仁厚一点的主子,就很有必要了。

真的要比道德,那大明是真的很有道德。

袁政和袁直就这样成了熊廷弼的狗腿子,他们预想中的屠杀、抓捕倭奴、劫掠倭女享乐这一系列征服者要做的事儿,熊廷弼带领的京营,全都没做。

熊廷弼在江户川展开了小范围的均田。

均田是没收田土,而后分配给无土无田的百姓,只不过这些百姓,要放弃原来的姓氏,改为汉姓,不得再梳月代头。

对于这些百姓而言,居然还有这等好事?!倭国百姓的姓氏来源十分复杂,而且有些过于随意,很快轰轰烈烈的均田就开始进行了。

熊廷弼在倭国,不是在大明,不服均田的,都被熊廷弼给踏平了。

这些倭寇们仰赖的山城,在大明火器面前,不堪一击。

熊廷弼要人的原因很简单,缺人推行王化,甭管什么人,陛下看着给,是个汉人都要,牢里的各种恶棍都要,反正京营是个大熔炉,拉进去烧一下,都是优质资源。

和吕宋、旧港、大铁岭卫、金池不同,熊廷弼带的是京营三千锐卒,这三千锐卒,什么人进去,在体制、集体的力量下,都能给他锻造成可用之才,尽管送!

关键是,朱翊钧没人给了,他一年就办几件流放案,流放的人也都是有数的,地痞流氓都抓好几年了。

“只能再苦一苦这些地痞流氓了。”朱翊钧最终还是把地痞流氓分了分,六地都给了点,并且还告诉他们,真的没有了。

熊廷弼在倭国做五星天皇,他这个五星天皇做的一点都不温和。

任何家族田亩超过十顷的武士、大名,都被勒令交出了田亩地契,并且全都迁徙进了江户城,不得出城。

此举将武士和农民的身份彻底分离,重构了关东平原的秩序。

为此熊廷弼还专门制定了《武士诸法度》,来约束武士的行为,惩治武士、大名的不法行径。

丰臣秀吉现在倾尽所有,还能把熊廷弼赶出去,一旦让熊廷弼在关东平原经营超过五年,就是丰臣秀吉想赶,也没有那个实力和机会了,关东平原这些逐渐王化的倭人,都不可能答应。

如果一直在黑暗之中,就能容忍黑暗,一旦看到过光明,就无法再容忍了。

朱翊钧愿意让熊廷弼试一试,就是不成功也没什么,至少江户城,可以成为大明环太商盟重要一环,让整个环太商盟运转更加流畅。

“户部和礼部这本联名奏疏,准奏,附入大明会典。”朱翊钧批准了一本奏疏。

由高启愚和户部侯于赵联名上奏,奏疏的名字是《海外番夷准入条目疏》,并且将其列成了法条,方便市舶司对夷人进行管理。

海外番国使者,可入京朝见,得陛下准许可自由活动,比如沙阿买买提和黎牙实;

考核通过,可考入格物学院充任格物博士的海外学子,可入国子监、京师大学堂学习备考格物院;

其余人等,只能在万国城内活动,而且必须符合照准停留时间,无公文批复,不得出万国城;一切夷人在大明以大明律为准。

若有违背禁令,杀无赦。

万国城大概就是个围不过五里的小城,完全与世隔绝,而且大明军镇守。

在开海的这种大趋势下,这个准入照准刊发的标准,可谓是极其严格,能进到大明的学者,大概就只有伽利略、开普勒这种顶级天才了。

高启愚在奏疏里,旧事重提,提及了元朝末年的亦思巴奚战乱。

元朝末年,泉州的波斯人越来越多,这些波斯人开始造反,长达十余年,波及整个福建的乱战,搞得民不聊生。

历史是一个最好的老师,学不会,就会重演一遍,让人继续学习,直到彻底学会为止。

亦思巴奚战乱,就是历史教训,朱元璋在洪武年间执行禁海,有很大的程度,就是参考了亦思巴奚之乱,而且还有一个蒲氏出卖赵宋宗室的旧事,就更加坚定了朱元璋禁海的决心。

这本奏疏早就写好了,只不过高启愚整理前元旧档,仔细梳理了一番亦思巴奚战乱,让陛下了解这次的历史教训,明白礼部为何会制定出如此严厉收紧夷人进入大明的照准规则。

跟这个准入照准规则提高配套的政策,叫《举报、捉拿夷人奖惩令》。

举报一个潜入大明夷人,给银五两,抓拿一个给银十五两,如果抓捕过程中不小心杀死了夷人,尸体完整就只能给银十两了。

按照户部的核算,朝廷抓捕一个夷人的行政、出动等等成本,大约在二十银左右,如果百姓能抓了,直接扭送衙门,不仅百姓拿十五两银,朝廷还能省五银的支出。

而且这个活捉的夷人,还能扑卖给海外种植园,稳赚不赔。

赏金制度,是大明自国初就有的制度,过去悬赏人头,现在悬赏活人,都是给赏金。

大明各地的巡检司、巡检司的弓兵,就是靠着赏钱吃饭的。

大明就是这样,一个极度保守,就是比保守还要保守的朝代,这不是万历维新能改变的,甚至万历维新,让大明更加保守。

朱翊钧觉得很合理,这片土地,从头到尾都是中国人的,这些夷人,连血税都没交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