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1002章 守住这万家灯火明

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1002章 守住这万家灯火明

作者:吾谁与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3 15:06:02

第1002章 守住这万家灯火明

“殿下,臣留在这里,并无不可,但臣不能说服自己留下,大明军,皆是陛下手下的利剑,陛下剑指之处,才是大明军兵锋所向,臣虽略有薄功,不敢忘本。”骆尚志再次明确的拒绝了朱翊镠的拉拢。

潞王就藩,其实等同于分家了,潞王获得的自由,不是没有代价。

攻伐墨西哥为大明争取百年国祚的功劳,骆尚志当然心动,但他的态度却格外的明确。

只要金山国施行军功爵名田宅,墨西哥总督府,必然是主要目标,墨西哥总督府有着世界级的庞大银矿,以大明生产力而言,根本采不完的银矿。

骆尚志有选择的权力,到了他这个地位,他留在金山国,大明皇帝和潞王之间的关系,大明对金山水师的需要等等原因,没人会拿骆尚志如何,甚至日后青史,也都是他的美名。

他不留在金山城,是因为忠诚。

忠不仅仅是忠于帝王,更要忠于自己的内心。

身在行伍之间的骆尚志很清楚,大明军容耀天威这几个字,再次出现在日月之下,是一种偶然,完全是因为陛下。

张居正一个文进士,他就是再厉害,他的振武永远是浅尝辄止,他的身份、立场就决定了,他无法给戚继光封侯,也无法提高军兵地位,只要他一死,托庇于他的戚继光等武将被针对一番,大明还会回到自己原先兴文匽武的轨道之上。

张居正死了,托庇于张居正的武将们,反抗就证明了暴力非常容易失控,兴文匽武的共识会加速形成,不反抗,张居正新政里,振武的成果,全都会化为乌有。

这根本就是个死结,万历初年,戚继光、李成梁、马芳、俞大猷、刘显、刘綎等将领,大明两百万军兵是有些绝望,所有的挣扎,都像是苟延残喘。

如果按照矛盾说去理解,大明武备已经进入了不可逆的下行螺旋。

矛盾的双方需要有大致相同的实力,才能对抗,在对抗和斗争中,诞生新的秩序,而大明武备的实力已经衰弱到了不足以和兴文匽武的力量相抗衡,如此之下,文武矛盾,就已经陷入了不可逆下行螺旋。

无论是何种方式的抵抗,都会加速这一个下行螺旋,拥兵自重、养寇自重,只有自保,对大明整体武力水平,没有任何益处。

大明陷入两宋重文轻武的境地,基本已成定局。

这个时候,一个怪胎出现了,大明皇帝朱翊钧。

大明振武有今日这番景象,完全是陛下弘毅的结果,无论是陛下不务正业的习武,还是突然而然给戚继光封了迁安伯,都是陛下在做。

给戚继光封爵提领京营,是陛下押上一切,把自己的性命、大明国祚全都作为赌注,赌戚继光的忠诚,赌戚继光不想做司马懿。

陛下登基十九年,时间证明,陛下是个特别稳重的人,稳重的甚至像个保守派,那是陛下唯一一次豪赌。

骆尚志、大明军必须要回报忠诚,这也是京营锐卒、大明水师的共识,这种近乎于狂热的忠诚,就是要证明给世人看,陛下是对的!

军队是可以信任的,暴力不是那么容易失控的,兴文匽武是错的,兴文振武才是对的。

军队忠诚等同于陛下的路线正确,军队不忠诚证明陛下路线错误。

唯有上报天子,大明军才能继续维持自己超高的社会地位,营造在京营的惠民药局、三级学堂、讲武大学堂,还有满饷以及各种恩赏。

骆尚志是执掌一方的大帅,他对这些理解很透彻,他知道自己为何要忠诚,他不会背叛,潞王就是给金山银山,骆尚志也不会留下。

他的主公是陛下,而不是潞王。

他的话已经非常直接了,潞王是个聪明人,自然完全听懂了。

“哎。”朱翊镠重重的叹了口气,靠在椅背上,果然自己人只能自己去培养。

说难听点,如果骆尚志真的留下,朱翊镠也不敢真的完全放心,像陛下放心戚继光一样放心骆尚志,一个能被功名利禄所打动的将领,这把刀再快,也是一把刀,而非心腹。

“军功爵名田宅,骆帅如何看待?”朱翊镠的情绪只持续了几秒钟,就恢复了过来,不是自己的,无论如何留都留不住,不如趁着骆尚志还在,多问问他戎事。

“金山国需要一个以前、现在、未来的金山国人都认可的分配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共识,才能完成国朝构建。”骆尚志斟酌了一番,讲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进一步说道:“像金山伯那样做个老好人,是无法完成这种共识的。”

权天沛的老好人做事风格,给金山城带来了些麻烦,而潞王殿下的雷厉风行,弥补了这一点。

朱翊镠还真问对人了,骆尚志还真懂。

战争,打的就是意志,打的就是彻底打掉敌人的抵抗意志,屈服于己方意志,这就是战争的根本面目。

而敌方抵抗意志的强弱,则完全看共识的寡众,共识多则强,共识少则弱。

戚继光的战争论,可是大明讲武大学堂重要的理论基石。

“过去、现在和未来都认可?”朱翊镠一愣,甚至有些恍然大悟的感觉,他抓住了那稍纵即逝的灵光,在孟金泉拿出了秦法之后,朱翊镠本能觉得是对的,但为何对,他说不上来。

但骆尚志这么一讲,朱翊镠豁然开朗,原来如此。

骆尚志继续说道:“现在的金山国人,都是过去抵达金山城的人;赵穆是现在抵达金山城的人;而未来还有很多的人前来金山城;如何让他们融入到金山国,成为金山国人?”

“他们需要认可,需要过去、现在和未来,所有人的认可,来自制度的认可,而制度的权威,并非来自于制度的合理性,而是来自于认同,万夫一力,天下无敌。”

最高的共识,就是过去身、现在身、未来身,全都获得了广泛认可的制度。

就像是大明认可大唐,大明认为自己是明承唐制,是中华正统的延续。

戚继光讲,如果有如此三聚顶般的认可,那就不必去攻伐了,就是军事胜利,也难以赢的政治胜利。

“过去的人知道当下的情况,是否能含笑九泉;现在的人是否愿意承受苦难,继续前赴后继;未来的人是否会对过去、现在所有的努力,而感恩戴德;这三样,是认可的标准,三个问题的答案是是,就是天命。”朱翊镠望着天空,怅然若失的说道。

时至今日,他终于彻底理解了天命二字,从来不是虚无缥缈之物。

骆尚志笑了笑,朱翊镠理解还不对,这里面要加个限定,那就是多数,没有任何制度是可以满足所有人的利益,多数认可已经实属不易。

骆尚志没有说,潞王殿下是个聪明人,时日稍长,自然而然就明白了。

“骆帅,讲武大学堂还讲这些吗?”朱翊镠略显迷茫,骆尚志所言所欲,似乎和他这个武将的身份有点不太相符,比孟金泉讲的还要深入的多得多,朱翊镠甚至有一种面对皇兄的错觉。

骆尚志理所当然的说道:“讲武大学堂当然要讲这些,大明面临天变,陛下要大军军管北方,可不是在胡闹。”

“不仅是我,大明军将,庶弁将,也都要理解这些。”

军队自然也要讲思想政治,甚至陛下还会亲自讲解,骆尚志可是讲武大学堂第四期甲上优等生毕业,得到了陛下的高度认可和褒奖。

做西方天白虎杀伐第一星娄虎,可不是只知道打打杀杀就行,对于骆尚志这等镇守一方的大帅而言,他要率领全军,赢得军事胜利,也要赢得政治胜利。

“皇兄睿哲天成,打小就知道了这些道理,而我现在才有所明悟。”朱翊镠再次震惊于皇兄对万物之理的理解,但很快就有点释然的说道:“幸好,皇兄是我亲哥!哈哈哈。”

一想到皇兄如此厉害,朱翊镠就有点恐惧,但一想到这是自己亲哥,就立刻开怀大笑起来。

朱翊镠想起来,他六岁的时候,还故意尿了皇兄一身,皇兄都没怎么生气,只是揍了他一顿而已,而且还没狠揍。

“皇兄真的是个脾气很好的人。”朱翊镠说着说着,又有点想家了,甚至露出了代表着软弱的委屈。

他想回去看看母亲,看看皇兄,看看自己的孩子们,跟他们讲讲太平洋彼岸的故事,但隔着一个太平洋,金山国事,千头万绪,短时间内他回不去。

皇帝陛下脾气很好?骆尚志不置可否,可能在潞王眼里,陛下脾气真的很好。

五年平定墨西哥,拿走墨西哥矿群,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做不得真,就是给军功爵名田宅制度一个合理性,竖立一个敌人,而后围绕着这个敌人构建共识。

画大饼,讲故事,自古就不稀奇,大秦就讲东出叙事,维持军功爵名田宅制度的执行。

朱翊镠写好了金山国事疏,骆尚志也写好了自己的奏疏,大明环太商船离开的时候,奏疏一起送往了大明。

奏疏抵达大明的时候,已经是万历二十年的新年。

京师一片喜气洋洋,而皇帝陛下照例没有参加鳌山灯火,他也没有忙碌到过年也要上磨的地步,所以带着朱常治、朱常潮二人,去了太白楼看年戏。

大明京师的繁华,让人目不暇接,过年这十七日不设宵禁,已经入了夜,依旧是人潮涌动,天空的烟总是忽然腾起,朗朗星空、烟之下,是孩童放的盏盏灯。

一个个女子戴着撩纱,行走在街上,出了胭脂铺,又进了成衣坊;

人潮汹涌,孩子们在街头巷尾的奔跑,总是引起父母的阵阵训斥;

酒家灯火通明,楼阁内,琵琶女的身形若隐若现,坐在车里,依旧能听到弹奏的是《诉衷情》。

转朱楼,近曲塘,美人奏琴,是谁家玉指冰弦,动晚凉?

韵泠泠,似鹤翔,诉尽宫商,直教人魄散魂飞,错认作,广寒仙唱。

朱常治和朱常潮两兄弟,看着车窗外,小声的说着话,朱翊钧则看着窗外出神。

每一次朱翊钧感觉到疲惫时,走出皇宫,看到了这人间,所有的疲惫都会一扫而空,他要做的事儿,说一千道一万,就是守住这万家灯火明。

今天这次出门,并没有公务缠身,也不是来太白楼听读书人们聚谈,他就是单纯的出来过个年。

车驾到了太白楼,无人打扰,大将军府的招牌是真的好用,拦了所有叨扰的人,朱翊钧也乐的清净。

太白楼年戏,算是这几年在京师过年不得不看的大戏。

朱翊钧不喜欢听戏,所以楼下连连叫好,他在包厢里,也听不出个所以然来,只觉得吵闹,他就是心血来潮出来游玩,等真的走了出来,又觉得无趣,简单赏了点银子,祸害了下大将军的名声。

京师人人都知道,大将军府出了个大将军都管不住的纨绔黄公子。

朱翊钧觉得无趣,原因倒是简单,京师第二纨绔王谦跑到松江府做官去了,朱翊钧这个第一纨绔,做什么都缺了个捧哏,便无聊了起来。

这一无聊,时间就过得很慢,他赶在了亥时人定之前,带着两个孩子,回到了宫中。

“皇后那边如何了?”朱翊钧问起了王夭灼,这几日有了胎动,王夭灼和顾眉生的预产期在一月,这还在过年,肚子里的孩子,已然待不住了。

“皇后千岁无恙,吴太医说,皇后和庄妃,都在这两日。”冯保笑呵呵的奏闻了情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