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988章 朕,计穷也

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988章 朕,计穷也

作者:吾谁与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3 15:06:02

第988章 朕,计穷也

朱翊钧不是初出茅庐刚当皇帝的愣头青,而是一个主政了十九年的成熟皇帝,他对贪腐的态度是有限度的容忍,换成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来,早就杀的人头滚滚了。

朱翊钧的威望也可以做到杀人,但杀人简单,杀人之后,驰道修建,就陷入了困局。

而密疏的制度,一个除了双方不会被任何人知晓,连皇帝身边大珰都不清楚究竟写了什么的制度,是完全的黑盒。

密疏制度,是王崇古这个佞臣献的奸计,但这个奸计,如果皇帝能用好,的确可以避免政治斗争无序的扩大。

皇帝严旨警告了陈至贤之后,陈至贤得皇帝圣眷庇佑,侥幸躲过一劫,京广驰道是否能够如期修建,对陈至贤而言,是一件生死攸关的大事,自然会更加上心。

陈至贤相信皇帝,如期保质保量的完成圣命,他绝对不会有事,因为皇帝从不食言。

在皇帝把京广驰道窝案的尾巴处理干净之后,高启愚的奏疏呈送到了御前。

皇帝下旨让高启愚推荐环太商盟总理事,高启愚推辞了两次后,推荐了一个人选,和高启愚同榜的右都御史赵焕,山东东莱人。

赵焕和高启愚同榜,而高启愚推荐赵焕的理由比较有趣,此人不会和江南仕林同流合污。

赵焕和江南仕林有仇怨,所以高启愚才举荐了赵焕。

这事儿和赵焕的哥哥、弟弟有关,赵焕的哥哥名叫赵耀,在隆庆二年才中了进士,而赵焕的弟弟赵灿在万历二年中进士,赵耀、赵焕、赵灿三兄弟,并称东莱三凤。

万历五年时候,张居正的长子张嗣文参加会试,朝中掀起了一次对张居正科场舞弊的攻讦,在这次攻讦,张嗣文选择了进格物院,不入仕途而告终。

在那次的攻讦中,赵耀、赵灿都被殃及。

兄弟三人都是进士,直接被南衙谏台的言官给饱和攻讦,赵耀自那之后,仕途不顺,而赵灿更是凄惨,被逼迫到了不得不致仕归乡的地步。

东莱三凤只剩赵焕一人,赵焕对江南士大夫的态度从来不加掩饰,张口闭口都以贱儒称之。

高启愚推荐的人选,其实就是他对环太商盟总理事人选的标准。

首先,一定要是北人,最好家里跟海贸没有瓜葛;

其次一定要和江南士大夫们积怨已深,到了一种生死仇敌的地步,才能委以重任;

其三,最好能选骨鲠正臣,日常生活中表现出了较高的道德品行。

这三个标准里,一和二的权重最高,如果不满足第三个条件,也可以任事。

赵焕的确是个骨鲠正臣,不仅仅是他不畏权贵上,而是他很有办法。

万历末年,万历皇帝怠政,曹署多空。

户部、礼部、工部三部只有一个侍郎,兵部尚书、左右侍郎全部空缺,吏部稍微好点,还有赵焕这么一个尚书,但他也是光杆司令,左右侍郎空缺,刑部无尚书,只有一个左侍郎。

六部衙门只有一个尚书。

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全部空缺,只有一个佥都御史,监察御史额员110人,只有21人;六科给事中额员50人,只有11人在职;

赵焕作为吏部尚书,干了个大事,万历四十三年八月,赵焕打算伏阙闯宫!

你万历皇帝不补官,他赵焕这个吏部尚书,就饿死在皇极门前!赵焕打算做比干,显然万历皇帝不想做商纣王。

最终赵焕取得了成功,把京师官员补了许多。

赵焕,算是少有在万历皇帝怠政后,能把万历皇帝逼到补充额员的骨鲠正臣了。

朱翊钧对这个人选很满意,尤其是对高启愚制定的标准非常满意。

高启愚在奏疏里给出了这个标准的理由:浙江巡抚朱纨旧事。嘉靖二十八年,朱纨被逼自杀,倭患自此凶焰滔天。

选北人不选南人,选生死仇敌不选和光同尘,选骨鲠正臣,不选谄媚佞臣,都是为了避免总理事和南方海商尤其是走私海商同流合污。

总理事的职责并不轻松,尤其是当下环太商盟总理事司刚刚成立,很多规矩都要总理事去确立,赵焕是个很合适的人选。

“高爱卿办事,还是很贴心。”朱翊钧看到了备选名单。

如果皇帝觉得赵焕和他高启愚是同榜,所以他才推荐了赵焕,那高启愚还给了三个备选,简在帝心的王谦,高门贵胄杨俊民,以及海带大王姚光启。

这三个人最大的特点是背景。

跟皇帝一起逛青楼(太白楼聚谈)的王谦自然不必多说,杨俊民是前吏部尚书杨博之子,杨博虽然死了,但杨博的人脉还在,杨俊民也不是酒囊饭袋,家业人脉都继承了。

姚光启这个人,他的背景是凌云翼,还有皇帝陛下。

海带大王是姚光启用命换来的诨号,他脸上一道如同蜈蚣一样的疤痕,是为渔民拼命的证据,仅仅海带大王这四个字,就值得皇帝记一辈子了。

而他杀人不眨眼的凌云翼凌次辅,是姚光启的恩师。

朱翊钧在四个人里,最终勾选了姚光启。

高启愚还是低估了环太商盟的利益相关,他觉得赵焕和江南士大夫不和,可以任事,但朱翊钧还是觉得用命践行自己道路的姚光启更加值得信任。

环太商盟,兹事体大,赵焕这种骨鲠正臣,能不能顶得住江南士族们的围猎,朱翊钧不知道,但姚光启确实可以,把姚光启惹急了,他真的敢拼命。

“这官场上,一步步是机遇也是危险,谁敢动朕的海带大王,朕就动他满门。”朱翊钧勾选了姚光启后,给了特别的批注:

姚光启可任事,朕简拔特任,皆因光启忠勤体国,朕所深知。少宗伯勉之,勿负朕望。敢有作梗者,九族不宥。

朱翊钧还特别叮嘱了高启愚,帮忙看护姚光启一二,毕竟不是什么事儿都要闹到御前,高启愚能帮衬点,能少无数的麻烦。

而最后一句则是朱翊钧的威胁,敢让姚光启出事,就是考验九族羁绊的时刻了。

浙巡朱纨旧事,决计不可在万历年间再次发生。

朱翊钧继续处理着奏疏,七月的奏疏,有几件有趣的事儿。

李成梁是个闲不住的人,今年四月份,李成梁去了铁门关,再建了铁门关。

铁门关落成后,李成梁上了贺表,这个自汉武帝年间就建立的雄关,在安史之乱后就被掩埋在了无尽的风沙之中,时光荏苒,万历十九年,终于重新挺立在了黄沙之中。

而李成梁心心念念的温泉关(阿拉山口)也完成了地理勘测,准备在西域诸部的供养下,用五到十年建立温泉关,阻拦阿拉山之外贼人窥伺。

这五到十年,不仅仅是一座关隘,还有道路、桥梁,以及沿途的驿站的配套修建。

西域开拓,大明并没有投入太多的人力物力,一切都显得有些缓慢,举国之力,连京广驰道后半段都不修了,可以修一条驰道到铁门关和温泉关,但海陆并举的国策中,皇帝还是选择了开海为重。

“陛下,这是辽东巡抚顾养谦上的一份垦荒照准。”冯保将一本奏疏、一封麻纸张的照准、一本薄书册,一起呈送御前。

朱翊钧看完了奏疏,拿起了那份照准,看了许久许久。

这份照准,上除了有辽东布政司的盖章外,还有辽东农垦局的印章,除此之外,还有辽宁府印、吉林府印等。

照准上写的是:

辽东承宣布政司等处钦俸上谕事辽东诸务,今有山东籍沙大力一家十七人,垦荒四百八十亩,前来合行,四方东至照水潭豆杉林,西至毛家沟,北至秃鹫岭,南至不限,仍准垦荒。布政司登等处遵上谕,万历二年,上谕辽东多贼少民,许万民流徙垦荒,巡抚都司等处给照准垦荒,不得阻挠。

而奏疏上,则是写明了沙大力如何背井离乡到辽东吉林附近垦荒,尤其是垦荒之后,逐渐把家人接到了吉林的过程。

今天布政司衙门终于组建完成,可以给沙大力一家垦荒照准了。

垦荒照准是侯于赵的遗泽,这份照准法律效力等同于地契,不允许买卖,但可以租赁,现在前往辽东垦荒,这四百八十亩田,都是沙大力一家的祖业了,而且还能继续垦荒,直到与他人田亩接壤后,才会停止。

辽东垦荒照准,被辽东布政司衙门和农垦局共同认同,而且每三年一验契,确定垦荒范围,只要写在验契之上的田土,都属于沙大力一家。

这是辽东颁发的第一份照准,朱翊钧看了许久许久,都不太舍得放下,这是大明开拓辽东的一小步,也是弥足珍贵的一步,代表着吉林地方,被大明实土郡县。

辽东垦荒是真的苦,根据辽东巡抚顾养谦所言,沙大力因为有大力气,所以才能垦出这么多田来,断断续续把家人接到了辽东。

沙大力一家垦荒过程中,他的哥哥第一年被冻死,他的弟弟第六年被老虎袭击,死于老虎的利爪之下,沙大力的大儿子进山去采野货,一去不回。

而辽东布政司也颁发了第一本《垦荒书》,辽东垦荒百姓需要学习了垦荒书后,才能进行垦荒,学习时间为三个月,主要是注意事项。

这本垦荒书,侯于赵在辽东的时候,就在编纂,直到今天才算是彻底成书刊印。

有了这本垦荒书的垦荒经验、布政司衙门,朱翊钧相信,不用五十年,就可以把辽东夷人,统统种到土里去!

辽东布政司,跌跌撞撞这么多年,终于慢慢搭起了架子,可以正常履行职能,而不是继续以附属山东布政司存在了,大明两京一十五省,终于变成了一十八省。

除原来一十三省外,增加了绥远、甘肃、江左、江右和辽东。

辽东都司会逐渐继续拆分为辽宁、吉林、黑龙江三个布政司衙门,辽东非常辽阔,为大明人口增长提供了足够的冗余。

江左江右自万历十三年拆分之后,一直到万历十九年,才算初步完成了拆分,江左以安庆府和徽州府为主,徽州府为首府,称安徽布政司,而江右则以苏州为首府,称之为江苏。

到万历十九年止,江左江右,其实仍然不能称之为完整的布政司衙门,因为原本属于南直隶的府,其实仍然归朝廷直接管辖,比如财税直接上缴朝廷,而不是押送首府起运。

辽东这份照准,朱翊钧非常开心,甚至还发了一次百事大吉盒,以示庆祝辽东布政司建立。

擅长编写笑话的黎牙实,想要写一个笑话,但最终还是没胆子编纂。

“陛下,所有泰西使者已经离开了大明海疆。”冯保拿出了鸿胪寺的奏疏呈送御前。

“葡王使者保利诺,找到心仪的国务大臣了吗?”朱翊钧有些好奇的问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