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970章 抢的哪有骗的多!

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970章 抢的哪有骗的多!

作者:吾谁与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3 15:06:02

第970章 抢的哪有骗的多!

奏疏不过夜这个规矩很好,但这规矩只适合应急。

万历初年,国势败坏,这要求不过分,大家都要紧绷一根弦儿,可万历维新十八年了,还这么要求,皇帝就是个机器也会被累趴下的。

张居正看着面前的北极天枢星,面色凝重,这玩意儿有点过于贵重了。

他觉得自己那本《亲政九章疏》做得很对,但他也认为那就是日常理政的小变革,没想到皇帝直接砸了个这么个宝物,而且看黄金底座上的雕刻言辞,这本来是百年之后的赏赐,陛下居然提前发了下来。

皇帝陛下要做甚?!

“不行,我得去趟通和宫,感觉陛下要杀人。”张居正左思右想,觉得有点不妙,他怎么看,都觉得这是陛下要发动大清洗的预兆。

张居正带着游守礼,赶往了通和宫。

政以贿成,这么贵重的恩赏,足够传家数十代的富贵,陛下这个举动,更像是要贿赂文官头子和武将头子,准备动手了。

张居正让游守礼带着宝物来到了通和宫门前,宦官领着张居正到了西厅等候。

戚继光早就在西厅了,二人相互见礼,才坐下屏气凝神的等待着陛下的圣命,西厅里有些沉默,天枢星和上将星放在桌上,阳光撒在上面,氤氲出瑰丽的光彩,让人沉醉。

“是不是谁上了奏疏,惹了陛下不高兴了?还是又有选贡逆案发生?”戚继光打破了沉默,戎政十分稳定,前些日子的裁军,没有闹出太多的乱子,与其说是裁军,不如说是确定籍贯,放卫所军兵一条生路。

“没有,青马桥逆案,整个京师都在应对反腐司反贪,是戎事上有哗变吗?”张居正仔细回想了最近的奏疏,最近都是些好消息,乡贤缙绅甚至愿意遵守承诺,灾年减租,连小规模的民乱都没有发生。

“没有。”戚继光十分肯定的说道。

简单交流后,彼此又陷入了沉默。

“是不是要军管了?”张居正又想到了一种可能,天变越来越厉害,陛下打算掀桌子了,那肯定要跟戚继光仔细沟通细节。

戚继光摇头说道:“不是,陛下没有圣旨,是不是陛下打算天下还田了?”

戚继光想到了个可能,陛下念念不忘的还田,是不是打算趁着天变,实现田土再分配,怎么看,这个可能性都很大。

“陛下最近没问还田,就浙江还田后,几个大都会有些零散的还田试行,还没到要天下还田的地步。”张居正再次摇头说道。

天下还田的条件还不充分,陛下春秋鼎盛,也知道这事儿急不得。

简单交流后,彼此又陷入了沉默。

“二位,陛下宣见。”徐爵小步快走,急匆匆的走到了西厅,入门就赶忙说道。

张居正和戚继光跟在徐爵身后,向着御书房而去,张居正边走边问道:“徐大珰,陛下为何突然如此厚赏?”

“元辅,咱家并不清楚。”徐爵摇头说道:“二位是国之干臣,觐见后亲自问陛下就是。”

徐爵是真的不知道,张居正以为事情机密,徐爵不肯说。

“臣等拜见陛下,陛下圣躬安。”张居正和戚继光俯首见礼,游守礼和戚昌国放下了天枢星和上将星后,选择了离开,陛下要和大臣谈事,他们俩不方便听。

张居正连续问了四个问题,询问皇帝此举究竟为何。

“先生、戚帅,朕如此厚赏,其实是因为朕没钱了,朕没想到丁亥学制、驰道会这么贵,内帑还要继续收蓄黄金,内帑没银子了,但丁亥学制和驰道还要继续。”朱翊钧示意二位不必慌张,他不是要造反。

“请陛下收回宝物,如此厚赏,臣等无法担待。”张居正脸上写满了问号,丁亥学制和驰道,每一件都很贵,内帑没钱这是预料之中的事儿。

这内帑没钱,还把宝物赏赐了出去,那不是更没钱了吗?

陛下这个行为,根本说不通。

“先生、戚帅,正因为没钱了,朕才厚赏。”朱翊钧示意张居正稍安勿躁,他也没有故作高深,笑着说道:“只有先生和戚帅收下了,这些一文不值,不被认可的漂亮石头,它才值钱。”

“嗯?”戚继光一愣,有些明白了皇帝的打算,皇帝陛下是打算捞钱了!

张居正、戚继光,大明的文武大臣,皇帝如此恩赏,才能让天下势要豪右、富商巨贾、乡贤缙绅都认可这些漂亮石头,真的值那么多的银子。

皇帝在给这些漂亮石头赋予更多的交换价值,而这次的东征英豪大规模恩赏,就是一次最好的机会!

天枢星、上将星之外,还有135人的恩赏,再加上东征九胜,漂亮石头有故事,才能更加值钱,否则不能吃不能穿,几乎没有什么使用价值的东西,凭什么那么贵呢?

张居正和戚继光互相看了一眼,从彼此眼神中浓郁的担忧来看,陛下没钱了这个理由,显然没能说服两位重臣。

他们不觉得陛下只是打算捞钱,他们还是坚持认为,陛下要杀人,而且要杀好多好多人。

“朕自己斗不过势要豪右、乡贤缙绅。”朱翊钧摇头说道:“光是朕用,他们不认,只好和过去一样,把先生和戚帅拉过来,跟他们斗了。”

朱翊钧对朱翊镠说,一旦皇帝,朝廷,斗不过地方豪强,就会立刻马上和豪强联手,对下压榨。

到了王朝末期,朝廷的核心利益,就不再是调节各阶级矛盾,保证地方没有大规模民乱了,而是财税,保证朝廷财税,保证自己的存续。

比如东汉末年卖官鬻爵的汉灵帝;比如唐朝末年朝廷和藩镇心照不宣的默契;比如宋朝的不设田制,南宋扑买官田;比如大明末年的征三饷。

大明征三饷是为了征辽,到了鞑清,这征三饷还在收,而且一直收到了鞑清灭亡。

朱翊钧单打独斗,是斗不过势要豪右、富商巨贾、乡贤缙绅的,他这个皇帝说这东西值钱,这东西就值钱了吗?

虽然这些翡翠,正在逐渐被势要豪右、富商巨贾们所接受,但朱翊钧打算人为干涉一下,人为拔高一下翡翠的价格,把之前内帑攒的所有翡翠,都放出去换成银子。

就像当初大布帛币的精纺毛呢一样,放出去狠狠收割一波大明境内的白银。

翡翠这东西,毕竟漂亮,加工的越好越漂亮,哪怕是之后价格回落,朝廷又有了一个稳定的财源,现在东吁境内的翡翠产地,全都被黔国公府所占领,稳定开采。

这东西在东吁、在云南和在腹地,都不是一个价,朝廷就可以利用这些赚一点差价了,长期来看,也是个一年数百万银毛利的大买卖。

朱翊钧没有隐瞒张居正和戚继光的意思,把自己的计划仔细说了一下,谁有银子就赚谁的银子!

“这天枢星和上将星,就算是提前给先生和戚帅的分红了。”朱翊钧指了指那两个巨大的翡翠,说明了自己为何把传家宝提前赏赐了下去。

“白银堰塞严重,的确是得拿出点势要豪右、富商巨贾们认可的东西,才能把这些白银从大都会抽出来,送到驰道和丁亥学制之上。”张居正的话多少有点心不在焉。

白银在大都会空转的问题,会得到一些缓解。

“先生策多计灵,有没有办法从根上把这大都会白银堰塞给解决了?”朱翊钧坐直了身子,有些无奈的说道:“白银流入中原这么多年,最起码也有三亿两白银,其实基本可以满足商贸所需,但白银都在空转。”

“臣计穷也。”张居正无奈,摇了摇头,他真的没什么灵丹妙药。

戚继光想了想,低声说道:“陛下,要不把这些势要豪右、富商巨贾家里的子弟们,都送到乡下去?这样一来,他们的白银,不就到乡野之间了吗?”

“咦,这是个好主意。”张居正乍一听立刻说道,他对着陛下说道:“容臣缓思。”

张居正越想越觉得戚继光这个主意好,好得很!

“陛下,族谱这东西究竟谁捣鼓出来的,确实好用。”张居正目光炯炯的看着皇帝,又看着戚继光说道。

戚继光连连点头说道:“就是就是,按族谱上的名册,直接把家中弟子放去乡野。”

“但凡是有族谱的,大抵都是传承了五六百年之久,也都识字,让他们去乡野之间教书,教好教不好都无所谓,又不是真让他们干活,就是让他们把银子带到乡下去。”

大明但凡算是门第,都有族谱,照着族谱安排就是。

“一旦白银堰塞,就以丁亥学制的名义下放一波,等待再堰塞,就再放。”张居正看着戚继光,他已经在想怎么打出一个循环来!

白银堰塞,放势要豪右、富商巨贾、乡贤缙绅的弟子去乡野之间教书,等到三五年就逐渐放宽监察,这帮人必然想方设法的逃回城里,等待白银再次堰塞,就再次下放,如此循环往复。

不从?违抗圣命,你家九族难道没有羁绊不成!

执行起来肯定有很多的问题,但可以在实践中不断解决完善,这个法子最难的是找到人,而有族谱,就不担心找不到人了!

这一张一弛,一放一收之间,就可以极大的缓解白银堰塞的问题了!

戚继光想了想补充道:“把这个年纪规定好,十八岁以上,三十五岁以下,再往下,再往上,都不好折腾。”

“对,对,这样一来,也可以减少一些抵触,这老话说得好,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死读书只会五谷不分,不能读死书。”张居正思索了一下,补充了自己的想法。

戚继光沉默了一下又开口说道:“不如这样,回城的时候,让乡民,再给他们立块碑,做得好,就是美名,做的不好,就是恶名,也算是收获美名,不算是白辛苦一遭。”

“好主意。”张居正深以为然的点头。

张居正和戚继光都是千年的狐狸,两个人一唱一和,在这里打配合,他们不是不知道这个政策的可怕,但他们在救这些势要豪右、富商巨贾。

陛下真的要抄家的话,还不如下乡去支教。

张居正和戚继光,在联手封印大明皇帝向不可名状蜕变,用这套办法,阻止皇帝陛下要杀人的举动。

真让陛下拿出办法来,这些豪强们,不死也是流放海外的下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