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一颗偏离轨道的灵魂 > 第190章 风雪中坚韧前行

权三金深知,文学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心灵的滋养。在未来的日子里,他将带着这份对文学的热爱与敬畏,继续在书海中遨游,用心感受每一个文字的温度,让文学的力量在心中生根发芽,指引他走向更加广阔的人生舞台。

等权三金从自己的思绪中出来,这时的语文课老师还在继续讲着她的课程:

“学生们,现在老师我来给你们拓展一些有关‘雪’的古诗词,希望这些有关‘雪’的古诗词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可以用上,比如:”

“《夜大雪歌》中‘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这句诗来自诗人陆游的作品,通过天女撒花和麻姑掷米的比喻,生动描绘了大雪纷飞的壮美景象,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之美的无限向往。”

“《绝句》中‘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句诗出自杜甫之手,将远山的积雪与江上的船只巧妙结合,展现出一幅宁静而深远的冬日画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诗出自岑参笔下,以春风拂面、梨花盛开的比喻,生动描绘了雪后万物银装素裹的壮丽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边塞风光的独特感受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北风行》中‘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这句诗出自李白的笔下,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北方雪花的巨大与飘落之景,表达了诗人对严寒气候的深刻体验和对自然景观的赞叹。”

“《春雪》中‘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怍飞花。’这句诗出自韩愈之手,将白雪拟人化,生动表现了春雪迫不及待迎接春天的情态,透露出诗人对自然变化的细腻观察和对春天的热切期盼。”

“请仔细聆听这五句描绘‘雪’的诗句,然后思考一下,这些诗句给你们带来了哪些启示和感受;在座的各位学生,如果有谁能够从这些诗句中领悟到一些深刻的道理或者情感,请积极举手,我期待听到你们的见解和回答。”

王元飞同学沉思片刻,缓缓举手,声音洪亮而清晰:

“这些诗句不仅描绘了雪的美景,更让我感受到诗人对自然与生命的敬畏!雪的纯净与壮丽,仿佛映射出心灵的宁静与坚韧,启示我们在逆境中保持乐观,在平凡中发现美好;正如雪后初霁,万物焕新,我们亦应在生活的风雪中坚守初心,静待春暖花开,让内心的纯净与坚韧,成为前行的力量。”

“雪的洁白与坚韧,恰似人生的清白与执着,提醒我们在纷扰中保持本真,在困境中坚守信念,如雪般纯净无瑕,坚韧不拔,以平和之心面对风雨,最终迎来生命的春光;雪的消融与重生,亦如人生的起伏与希望,教我们在挫折中汲取智慧,在低谷中蓄力待发,坚信每一次蜕变都将迎来更加绚烂的绽放,正如雪后春芽,破土而出,绽放生机。”

语文课老师听了王元飞同学的回答,眼中闪过赞许的光芒,微笑着点头:

“你的见解深刻而独到,将雪的特质与人生哲理巧妙融合,展现了你对诗歌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希望大家都能像你一样,从诗歌中汲取智慧,用心感受自然之美,将诗意融入生活,以坚韧与纯净之心,迎接人生的每一个春天。”

“正如王元飞同学所言,诗歌不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情感的共鸣与智慧的启迪;它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心灵的归宿,指引我们在困境中不失方向,在迷茫中保持清醒,以诗意的眼光审视人生,让内心更加丰盈与坚韧。”

教室里在座的学生听语文课老师简短的总结,包括权三金在内的同学们纷纷陷入沉思,眼中闪烁着对诗歌与生活的全新理解,仿佛在心中种下了坚韧与纯净的种子,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绽放出属于自己的诗意人生。

权三金在慢慢消化着语文课老师所讲的话语,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仿佛看到了自己在风雪中坚韧前行的身影,感受到内心深处那份对未来的坚定与希望,仿佛那片洁白的雪花,在阳光下闪耀着不屈的光辉,激励着他勇敢面对挑战,追寻心中的梦想,让诗意成为前行的力量。

权三金心中深吸一口气,眼中光芒愈发坚定,心中那颗种子悄然生根发芽,承载着对未来的期许,他决心以诗意的坚韧,面对生活的风霜,让内心的纯净如雪般闪耀,在每一个挑战中绽放出生命的华彩,坚信终将迎来属于自己的春暖花开。

“学生们,接下来老师再来在《咏雪》的基础上来延伸拓展一下,拓展内容如下:”

“宋代苏轼在他的《谢人见和雪夜诗》中写道: \"渔蓑句好真堪画,柳絮才高不道盐\",道出了对谢道韫比喻的称赞和对\"渔蓑\"佳句的赞美。谢道韫有了一个别名:\"咏絮女\"。之后,\"咏絮女\"成为才女的代名词。在曹雪芹的《红楼梦》中有\"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样的判词,其中\"咏絮才\"指的就是谢道韫,也是借指《红楼梦》中的才女。”

通过这些历史上的典故与文学作品,我们可以看出,雪不仅是自然界的独特现象,更是文化与智慧的载体;在历史的长河中,雪承载着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感与哲思,它不仅仅是一种自然景观,更是一种超越时空的精神象征。

“学生们,你们刚刚学完《咏雪》,现在老师带领着你们学习《世说新语》中的第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在学习之前,你们都知道‘自古英雄出少年’,在古代出现过许多聪颖机智有名的少年。你知道的有哪些呢?现在请各位积极的畅所欲言!”

在课堂上,气氛突然变得活跃起来,同学们开始热烈地讨论起来,他们一个接一个地发言,争先恐后地分享着自己所了解的关于古代那些年轻而才华横溢的英才们的故事。

权三金也不例外,他想起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还有甘罗十二岁拜相的典故;权三金心中充满了敬佩,他讲起了王勃六岁能文,七岁作《滕王阁序》的传奇故事。

在课堂上,同学们热情地分享了关于孔融让梨和曹冲称象等古代智慧与勇气的佳话,教室里充满了对这些美德的赞美和敬仰。孔融的故事讲述了他如何在年幼时就展现出谦让的美德,将大梨让给兄长们,而自己选择了较小的一个。而曹冲称象的故事则展示了他小小年纪便能运用聪明才智解决难题,通过巧妙的方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这些故事不仅激发了同学们对历史的兴趣,也让他们在讨论中体会到了智慧与勇气的重要性。

语文课老师听了学生们的畅所欲言,微笑着点头,感慨道:

“这些少年英才的故事,正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缩影。希望大家能从中汲取力量,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聪颖的少年——陈元方。”

“陈元方年仅七岁,便以机智聪慧闻名乡里。他曾在父亲与友人的约定中,巧妙应对友人的责难,展现出超越年龄的智慧与从容。他的故事不仅令人赞叹,更激励着后人以智慧和勇气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有关《陈太丘与友期行》的学习目标有:(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现象;(2)了解谦辞、敬辞,积累文化常识;(3)通过对人物言行举止的感知,理解“方正”的内涵及现实意义。”

“学生们,老师来介绍一下陈寔:陈寔(shi),字仲躬,颍川许县(今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市古桥镇陈故村)人。是东汉时期官员、名士;陈寔出身寒微,司空黄琼辟选人才,补闻喜县令,治理闻喜半岁;复除太丘长,后世称为‘陈太丘’。”

“其子陈纪、陈谌并着高名,时号‘三君’;陈元方,名纪,字元方,颍川许昌人,陈寔长子,享年七十岁。与弟陈谌俱以至德称,兄弟孝养,闺门雍和。纪于遭党锢后,发愤着书,号曰《陈子》,凡数万言。”

“《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方正》,而《方正》是刘义庆小说《世说新语》的第五门,共有66篇,主要记载言语、行动、态度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正直品质;方正指正直。正直是我们民族一贯重视的优良品德,历来都得到赞美!”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通过言语表达还是通过行动实践,始终坚守正确的原则和标准,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这不仅关乎个人的道德品质,更是体现一个人正直人品的关键所在。坚持原则意味着在面对各种诱惑和挑战时,我们能够保持自己的立场不动摇,做出符合道德和伦理的决策。这种行为不仅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而且对于构建一个公正、和谐的社会环境也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老师先来给在座的学生们读一遍《陈太丘与友期行》,听听看老师是怎样断句的!”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接下来请学生们1相互合作,借助工具书、课内注释、上下文推断,疏通文意;直译意译相结合,注意特殊词语、重点句式;2将不能解决的字词圈点勾画出来,现在给学生们3分钟,现在可以开始了!”

学生们迅速翻开课本,低声讨论,时而查阅工具书,时而皱眉思索,互相指正。教室里弥漫着浓厚的学习氛围,每个人都专注地投入到文意的探究中。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三分钟转瞬即逝。

语文课老师轻敲讲桌,示意时间已到。

“好了,时间到!请各组代表分享你们的理解。”

各组代表依次站起,声音虽稚嫩却充满自信,他们条理清晰地阐述各自见解,时而引经据典,时而结合现实,彼此间既有共识也有争鸣,思维的火花在教室里碰撞,激荡出对古文更深层的理解。

“学生们,《陈太丘与友期行》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举手发言!”

权三金稍作思考,随即举手,他条理清晰地回答道: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陈太丘与友人相约同行,但友人未按时赴约,陈太丘先行离开。友人到后,对陈太丘的儿子元方出言不逊,元方则以理据争,指出友人无信无礼,最终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想拉元方,元方却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的故事。”

语文课老师点头赞许,微笑道:

“概括得很准确!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不仅看到了诚信与礼貌的重要性,还体会到了坚持原则的力量。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像元方一样,坚守自己的信念,做一个有信有礼的人。”

“陈元方的故事告诉我们,智慧并非仅源于书本,更在于生活中的实践与感悟:他面对责难时的从容不迫,正是对“方正”精神的生动诠释;这种智慧与勇气,正是我们在成长道路上需要不断汲取和践行的宝贵财富。”

“那么,同学们,你们觉得陈元方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呢?”

在语文课上,老师用她那充满鼓励的眼神环视整个教室,希望看到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