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一颗偏离轨道的灵魂 > 第125章 数学课(12)

一颗偏离轨道的灵魂 第125章 数学课(12)

作者:爱吃汉堡排的秦逍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0-09 22:18:38

语文课老师的声音如春风拂面,权三金和王元飞默契地对视一笑,心中那份对知识的渴望愈发强烈;他们知道,这节课将是他们知识探索的新起点,老师的讲解将为他们打开更广阔的视野,让他们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迈出更坚实的步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首句写“杨花”和“子规”,有哪些作用?有没有学生想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想回答这个问题的学生举手发言。”

权三金稍作思考,举手站起,声音坚定而清晰:

“杨花象征离别,子规啼鸣则表达哀愁,二者共同渲染了悲凉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语文课老师微笑点头:

“权三金的回答非常到位,既抓住了意象的象征意义,又理解了情感的表达。希望大家都能像他一样,深入思考,积极发言。”

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权三金坐下时,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王元飞悄悄竖起大拇指,权三金回以微笑,心中更加坚定了对学习的热情。

“老师觉得“杨花落尽子规啼”,首句写景兼点明时令。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忧愁的气氛,又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融情入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和同情。”

老师继续引导:

“接下来,我们探讨一下‘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我寄愁心与明月’,诗人将无法言说的愁绪寄托于明月,通过明月这一意象,传递出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思念和无尽牵挂,明月的清辉仿佛成了诗人情感的外化,跨越时空,慰藉彼此的心灵。”

“同学们,这种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正是经典文学作品中的常用技巧。通过这种手法,诗人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还赋予了自然景物以生命和情感,使读者在感受美景的同时,更能体会到诗人内心的深情厚意,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教室里在座的同学们纷纷点头,眼中闪烁着对文学之美的领悟;王元飞举手发言:

“诗人通过明月传达情感,正如我们在生活中借助文字表达心声,既含蓄又深刻。”

语文课老师赞许道:“正是如此,文学的力量在于它能超越时空,连接心灵;诗词《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整体的结构可以分为写景、叙事和抒情三个部分。”

“‘写景’部分‘杨花’代表的是漂泊不定、‘子规’代表的是暗含悲痛的心情;‘叙事’部分‘左迁’代表贬谪的地方很远;‘抒情’部分‘愁心托明月’是对好友的牵挂思念。”

“通过这三部分,诗人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巧妙融合,既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又抒发了内心的苦闷,使全诗情感层次丰富,意境深远。”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一首七言绝句,其整体主旨是通过对暮春时节景物的描写,情景交融,借明月表达了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关切之情。”

权三金在听语文课老师讲这句话的时候,便拿起放在课桌上的笔拿在手上,老师一边讲着,权三金一边用手中的笔在诗词边上空白的位置记录着。

权三金笔尖轻触纸面,字迹工整而有力,仿佛将老师的讲解与自己的感悟融为一体,每一笔都承载着对友情的深刻理解,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诗人情感的共鸣,仿佛在与古人对话,心灵深处泛起层层涟漪。

权三金的笔记不仅是对课堂内容的记录,更是对文学之美的致敬。权三金抬头,眼中闪烁着对友情的深刻感悟,仿佛穿越时空,与诗人共饮一杯月色,心间涌动着对友情的无尽珍视,那份跨越千年的情感共鸣,在这一刻悄然绽放。

权三金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仿佛明月的清辉洒入心田,照亮了他对友情的深刻理解,那份跨越时空的共鸣,如同清泉般滋润着他的心灵,使他在文学的海洋中,感受到无尽的温暖与力量。

“老师讲完李白写的诗词《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用心感受了一下李白在诗中表达了对王昌龄被贬官至偏远之地的深切同情和牵挂,通过对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的细腻刻画,传达了对朋友遭遇不幸的惋惜之情,也展现了他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远方之人的关怀。”

“那现在进入本节课的要学习的唐代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老师先来介绍一下诗人王湾: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玄宗先天年间(712—713)进士,曾任荥(xing)阳主簿、洛阳尉。现存诗不多,其中较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另有《奉使登终南山》《奉和贺监林月清酌》等。”

权三金专注地听着,心中勾勒出王湾笔下的北固山景象,山峦起伏,江水浩渺,仿佛置身于那片宁静而壮美的山水之间,感受着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心中不禁涌起对古人智慧的敬仰之情。

“《次北固山下》的背景是王湾出行,应是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诗人舟行至北固山下,目睹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无限的思乡之情,于是吟成了这首诗。”

“《次北固山下》是一首五言律诗,一般二、四、六、八句末字押韵;这首诗押“ɑn”韵。请学生们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权三金轻声吟诵,每个字音都仿佛带着江水的波涛与山峦的回响,声声入耳,心随诗韵起伏,仿佛置身江畔,感受那潮平两岸阔的壮丽,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与诗人心灵共鸣。

权三金闭上眼,心中回荡着《次北固山下》的诗句,仿佛看见北固山下的江水悠悠,归雁南飞,那份思乡之情如潮水般涌动,与古筝与小提琴合奏的《大鱼》旋律交织,跨越时空,诉说着同样的深情与团圆。

在这悠扬的乐声中,权三金仿佛感受到王湾笔下的江水与归雁,化作心中无尽的乡愁,随着音乐的起伏,情感愈发浓烈,仿佛与古人共饮一杯思乡酒,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息。

权三金睁开眼,眼前仿佛仍是那片江天一色的美景,心绪却已随诗韵飘远,仿佛穿越千年,与王湾共赏北固山下的壮丽风光,那份思乡之情在心中荡漾,久久不散。

权三金深吸一口气,心中那份对老家的眷恋愈发强烈,仿佛能听见家乡的呼唤,眼中不禁泛起泪光,那份深情如江水般绵长,无法割舍。

权三金轻拭眼角,缓缓抬起头,望向窗外,远山如黛,江水如练,心中那片故土的影像愈发清晰,仿佛能看见家乡的炊烟袅袅,耳畔依稀传来亲人的呼唤;权三金心中涌起一股暖流,那份对家的思念与牵挂,如同江水般深沉而悠远。

随着朗读声停止,语文课老师缓缓地说道:

“现在还是和往常一样,老师带领着学生们理解这首诗每句诗词的意思;‘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句中的‘客路’一词的意思是旅人前行的路;‘潮平两岸阔’的意思是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

“那这首诗词的前两句的翻译成白话文就是我(王湾)要走的道路,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江上碧波荡漾,我乘船向前。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水上的风吹拂着,一叶白帆高高悬挂。”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句话的前半句大意是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残夜,指夜将尽未尽之时;而后半句的大意是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归雁洛阳边’的字面意思是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这首诗的后半句的翻译是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尽新春已来。我多么思念故乡,家书早已写好,如何寄回故园?希望北归的大雁将它捎到洛阳。”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这句是对偶,写的是旅途的时候的美景;这句诗词想要表达的是此时此刻诗人正在船上,正驶向“青山”之外的“客路”,表明船到之后,他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这与尾联的“乡书” “归雁”遥相照应。”

“默写常考的一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本句用的是以小见大的修辞手法写的江水之景;通过这句诗词,诗人想通过“风正一帆悬”的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表现出来,达到了“以小景传大景之神”的效果。 “潮平”为颈联中“江春”一语做铺垫。”

“在‘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句当中,诗人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暗示时光流逝,蕴含着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语文老师拿起讲台上的水杯,喝了一口茶水之后,继续讲道:

“表达诗人王湾的思念之情的一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这句诗词总结了整首诗所要表达的感情,尾联紧承前三联而来,遥应首联,表现了诗人深深的乡思愁绪。”

“请学生们从内容和写法上赏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这两句诗【语言特点以及表达技巧】,知道的学生举手回答这个问题。”

举手的学生中,小明率先发言:

“这两句诗用对偶手法,将青山与绿水相对,色彩鲜明,对比强烈,既描绘了旅途美景,又暗含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小红接着补充:

“对偶不仅增强了韵律感,还通过‘客路’与‘行舟’的对比,突显了诗人漂泊在外的孤独与无奈,同时‘青山’‘绿水’的描绘,更反衬出他对故乡山水的深切思念。”

小李进一步指出:

“‘青山’与‘绿水’不仅是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通过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眷恋和对归途的迫切期待。”

语文老师点头赞许,总结道:

“正是这种细腻的情感与精妙的写法,使得王湾的诗作流传千古。同学们,乡愁不仅是诗人的情感,也是我们每个人心中对故土的深深眷恋。”

“它跨越时空,触动心灵,让我们在异乡的夜晚,也能感受到那份温暖的牵挂。无论身处何地,乡愁如同一盏明灯,指引我们回家的方向。”

下课铃声响起,语文课老师便抑制住了还想继续讲解下去的心,给学生们说了一声“下课”后便拿着语文课本和语文教师教案走出教室。

语文课老师刚走出教室,教室里的同学们立即开始讨论诗人王湾再写《次北固山下》的情形,纷纷猜测他当时的心境与所见景致,有的想象他站在山巅远眺,有的推测他行舟江上沉思,讨论声此起彼伏,充满了对诗意世界的向往与探究。

小明感叹道:“王湾的诗句仿佛让我们穿越时空,置身于那片山水之间,感受到他心中那份对故乡的深情厚意,真是令人心驰神往。”小红点头附和:“是啊,每一句诗都像一幅画,描绘出他内心世界的细腻情感。”小李则若有所思地说:“这种乡愁不仅仅是地理上的距离,更是心灵深处的共鸣。”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教室里洋溢着对古典诗词的热爱与敬仰。

或许,正是这份乡愁,让王湾的诗句如此打动人心,成为无数游子心灵的慰藉,无论岁月如何变迁,那份对故土的深情始终如一,激荡在每一个思乡者的心间。

上课铃声响起,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同学们迅速回到座位,目光齐刷刷地投向教室门口,期待着下一节课的开始。

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洒进教室,映照出一张张充满求知欲的脸庞,空气中弥漫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阳光下的教室,仿佛成了连接古今的桥梁,同学们的心随着诗意的涟漪,荡漾在乡愁的海洋中。

扬老师走进教室,站在讲台下,把手中的数学课本和数学教学教案放在讲台上,对学生们说道:

“上节数学课老师给你们讲解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那你们还是否记得合并同类项的定义吗?这个问题请汪南同学回答一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