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光破晓时,笼罩仙界数月的黑雾如同被无形的手拨开,顺着山峦沟壑缓缓流淌,露出下方斑驳的青灰色大地。最边缘的黑影在晨光中化作缕缕青烟,那些曾被浊气浸染的岩石缝隙里,竟钻出了嫩绿色的草芽,草叶上的露珠折射着朝阳,映得周围的空气都泛起暖意。
修士们收起符文剑,看着掌心护道印的光芒渐渐转为柔和。有年轻修士试探着走出光网范围,发现脚下的土地不再发烫,那些曾疯狂生长的墨色藤蔓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枯萎,藤蔓缠绕的古树上,新的枝丫正顶破焦黑的树皮。李云飞站在祭坛顶端,望见迷雾海的海水褪去了墨色,露出澄澈的蓝,海面上漂浮的光屑如同被打碎的星子,正一点点融入波涛。
归源阵的纹路在大地上闪烁着淡金色的光,将灵脉中复苏的生机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各个角落。曾变异的桃树已谢尽墨花,枝头缀满了粉嫩的花苞;竹林的紫光彻底消散,叶片在风中舒展,洒下清凉的绿荫。有灵兽从躲藏的洞穴中探出头,嗅着空气中清新的灵息,发出悠长的啼鸣,这声音穿透了沉寂已久的山林,惊起一群彩色的飞鸟。
清理战场的修士们在废墟中发现了许多发光的晶石,这些曾被黑暗力量占据的器物,此刻正散发着纯净的灵气。一位老修士将晶石嵌入断裂的石柱,石柱竟微微震颤,表面浮现出修复的纹路。“是牺牲者的灵息留在了里面。” 他抚摸着石柱,声音哽咽,周围的人纷纷低下头,看着地面那些尚未完全消散的光点 —— 那是未能归来的同伴,正以另一种方式守护着这片复苏的天地。
三日后,仙界的主要城镇已恢复了炊烟。幸存的人们搬出储存的灵粮,在临时搭建的灶台前忙碌,孩童们追逐着光屑奔跑,笑声清脆得像风铃。李云飞将护道印安放在研室中央的石台上,印身的三元轮廓与归源阵的核心产生共鸣,整个仙界的灵息如同被梳理的丝线,变得井然有序。
夜幕降临时,星空重现了往日的璀璨。修士们聚集在广场上,点燃了篝火,火焰跳跃着映在每个人的脸上。有人弹起尘封的灵琴,琴声里没有了之前的压抑,多了几分轻快与悠长。李云飞望着天边最亮的那颗星,知道黑暗并未彻底消失,那些潜藏在深渊中的力量或许仍在窥伺,但此刻仙界的每一寸土地都已埋下希望的种子,而守护这些种子生根发芽的,是所有不愿向黑暗低头的灵魂。
篝火旁的修士们开始讲述战斗中的故事,有人说起那个用身体堵住结界缺口的年轻修士,有人提及在黑雾中不断传递护道印碎片的小队。每当说到牺牲的同伴,琴声便会停顿片刻,随后又以更昂扬的调子响起,仿佛要将那些名字刻进音符里,随着晚风传遍仙界的每一处角落。
李云飞走到研室后的灵田,那里的新苗已长到半尺高,叶片上还残留着淡淡的光痕。他蹲下身,指尖拂过叶尖,感受到归源阵的灵息正顺着根系缓缓流动。不远处,几位木系修士正在修补被黑影毁坏的灵脉节点,他们将凝结的灵液注入土壤,原本龟裂的地面便泛起湿润的光泽,有细小的溪流顺着新出现的沟壑蜿蜒而下,叮咚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
天边的启明星升起时,迷雾海的祭坛传来异动。李云飞赶过去,发现石像眼窝中残存的晶石碎片正在发光,碎片周围的暗纹已完全褪去,露出下方刻着的古老符文。一位年长的修士认出那是 “守元” 二字,他颤抖着抚摸符文,“这是上古修士留下的警示,也是守护的誓言。” 话音刚落,所有碎片突然腾空而起,化作一道流光飞向归源阵的核心,与护道印的光芒融为一体。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灵植密林时,那些曾被黑暗扭曲的藤蔓彻底化作了沃土,土里钻出的幼苗顶着露珠,叶片上清晰可见细密的光纹。有修士摘下一枚成熟的灵果,果肉在阳光下泛着晶莹的光泽,咬下时竟渗出带着微光的汁液,顺着喉咙滑下,仿佛有股暖流在体内散开。孩童们围在果树下,看着掉落的果实化作光屑,笑着伸手去接,那些光屑落在掌心,便成了小小的光球,在指间跳跃闪烁。
李云飞站在山巅,望着渐渐恢复生机的仙界。远处的城镇升起袅袅炊烟,灵脉的光芒在地下若隐若现,如同大地的脉搏。他知道这场消退并非终点,但当风吹过林海,带来草木的清香,当鸟儿的啼鸣与修士们的笑声交织在一起,他忽然明白,所谓平静,从来不是毫无波澜的安宁,而是经历过黑暗侵袭后,依然能在废墟上种下新的希望,依然能在伤痕处开出坚韧的花。
山脚下的修士们正合力修复断裂的石桥,他们将灵木削成楔子,嵌入石缝中,再以灵息催动木楔生长,让石桥的裂痕慢慢弥合。有水系修士引来山泉,顺着新铺的渠道流入干涸的池塘,池底的淤泥中很快冒出几株翠绿的水草,引得几条银色的小鱼从下游游来,在水中欢快地穿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