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回14岁,不做乖女,嘎嘎乱杀 > 第254章 分崩离析中的挣扎与暗流

一、撤退途中的重重磨难

突出重围的400万美军与地方部队、民兵组织组成的庞大队伍,在向加拿大撤退的道路上,遭遇了接连不断的艰难险阻。

队伍绵延数里,宛如一条受伤后艰难蠕动的巨龙。士兵们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一步一步地向北行进。烈日高悬,炙烤着大地,也炙烤着每一个人的意志。汗水湿透了他们的军装,在尘土的沾染下,变成了一道道泥污。许多士兵的双脚早已磨出了血泡,每迈出一步,都伴随着钻心的疼痛,但他们只是紧咬着牙关,强忍着不发出一丝声响。他们知道,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每一分每一秒都无比珍贵,容不得有丝毫的懈怠。

道路状况极差,德军的轰炸使得原本平坦的公路变得千疮百孔,布满了巨大的弹坑。车辆行驶在上面,剧烈地颠簸着,时不时还会陷入坑中,需要众人齐心协力才能将其推出来。一些重型装备,由于道路的损毁,行进速度极为缓慢,甚至不得不被遗弃在路边。看着这些曾经伴随他们征战的装备,士兵们眼中满是不舍,但为了能够尽快撤离,他们别无选择。

桥梁的炸毁更是给行军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当队伍来到一条宽阔的河流前,那座原本横跨两岸的桥梁已被炸得只剩残垣断壁,湍急的河水奔腾而过,发出阵阵咆哮。工兵们迅速行动起来,试图搭建临时桥梁。他们在烈日下忙碌着,搬运着沉重的木材和石块,汗水如雨般落下。然而,搭建桥梁并非易事,湍急的水流不断冲击着搭建的材料,使得工程进展缓慢。在等待桥梁搭建的过程中,士兵们只能在河边焦急地等待,心中充满了对德军追击的担忧。

与此同时,德军的空袭如影随形。天空中不时传来飞机的轰鸣声,紧接着便是雨点般落下的炸弹。士兵们听到警报声后,迅速寻找掩体躲避。炸弹在周围爆炸,掀起的泥土和石块四处飞溅。一些来不及躲避的士兵,瞬间被炸弹的气浪掀飞,鲜血染红了大地。每一次空袭过后,队伍中都会传来阵阵悲痛的哭声,那是对战友牺牲的哀悼。

除了来自德军的直接攻击,物资短缺也成为了困扰队伍的一大难题。食物和水源越来越少,士兵们每天只能分到极少的口粮,常常是饥肠辘辘。水源的获取也十分困难,许多河流被污染,无法饮用。士兵们只能依靠偶尔找到的几口井水,或者携带的少量水壶中的水维持生命。在这样的环境下,疾病开始在队伍中蔓延,一些士兵因伤病无法继续行军,只能被安置在临时搭建的简易医疗点中,眼巴巴地望着大部队继续前行。

二、投降美军的复杂心境与后续

那近200万无奈投降的美军,此刻正被关押在德军设立的临时战俘营中。战俘营四周被高高的铁丝网环绕,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座了望塔,德军士兵荷枪实弹地站在上面,警惕地注视着战俘们的一举一动。

这些投降的美军士兵,心境极为复杂。有些人心中充满了绝望和自责,觉得自己放弃抵抗是一种耻辱,对不起国家和战友。他们低垂着头,默默地坐在角落里,眼神空洞,仿佛失去了灵魂。而另一些人则感到庆幸,庆幸自己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还能保住性命。但这种庆幸中也夹杂着对未来的迷茫,不知道自己将会面临怎样的命运。

德军对战俘的管理极为严苛。每天天还未亮,战俘们就被粗暴地叫醒,被迫进行繁重的体力劳动。他们被驱赶着去清理战场上的残骸,搬运物资,修建防御工事。稍有懈怠,就会遭到德军士兵的打骂。食物也十分简陋,常常是一些难以下咽的黑面包和稀汤,根本无法满足战俘们的营养需求。许多战俘在这样的环境下,身体逐渐虚弱,精神也濒临崩溃。

然而,在这压抑的氛围中,也有一些战俘并没有放弃希望。他们秘密地组织起来,试图寻找机会逃脱。他们观察着德军的巡逻规律,寻找着战俘营防御的漏洞。虽然成功的希望十分渺茫,但他们心中的反抗之火从未熄灭。他们深知,只有逃脱出去,才能重新回到战场,为国家和战友报仇雪恨。

三、本土临时政府的百态与背后博弈

在美国本土各州,那些匆忙组建的临时政府呈现出了各种各样的姿态。

在一些工业发达的州,临时政府的官员们大多是当地的资本家和商业巨头。他们与德军进行接触时,表现得极为谄媚。为了保住自己的产业和财富,他们不惜出卖国家的利益。他们主动向德军提供各种资源,包括工厂的生产能力、物资储备情况等,希望能在德军的统治下继续维持自己的商业帝国。在他们眼中,国家的主权和尊严远没有自己的财富重要。

而在一些农业州,情况则有所不同。临时政府的成员多是由当地的乡绅和农民代表组成。他们对德军的到来充满了担忧,但又不敢公然反抗。一方面,他们担心德军会对当地的农业生产造成破坏,导致粮食短缺;另一方面,他们也希望能够保护当地百姓的生命安全。于是,他们在与德军的周旋中,尽量采取温和的态度,试图通过谈判和妥协来换取德军对当地的“宽容”统治。

然而,无论是工业州还是农业州的临时政府,都面临着来自民众的压力。许多民众对他们向德军妥协的行为极为不满,认为他们是卖国贼。一些城市中爆发了小规模的抗议活动,民众走上街头,举着标语,要求临时政府停止与德军的合作,奋起反抗。但临时政府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和利益,对这些抗议活动进行了残酷的镇压,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矛盾。

在这背后,是美国国内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激烈博弈。那些大资本家们,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不惜与外敌勾结,试图在混乱中获取更多的财富。而一些爱国人士和普通民众,则坚决反对这种卖国行为,他们希望能够团结起来,共同抵抗德军的侵略。但由于力量的分散和临时政府的压制,他们的反抗行动受到了极大的阻碍。美国本土在这种复杂的局势下,陷入了更深的混乱和危机之中,未来的道路充满了不确定性。

四、加拿大方面的态度与反应

加拿大,作为美国的邻国,在这场战争的风暴中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当得知400万美军正朝着加拿大边境撤退时,加拿大政府内部产生了激烈的讨论。

一部分官员认为,应该接纳这些美军。他们指出,美国与加拿大在历史、文化和经济上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唇亡齿寒,如果美国彻底沦陷,加拿大也将难以独善其身。接纳美军,可以增强加拿大的防御力量,共同抵御德军的进一步扩张。而且,这些美军士兵经过战争的洗礼,有着丰富的战斗经验,对保卫加拿大的安全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然而,另一部分官员则持反对意见。他们担心接纳美军会引火烧身,将加拿大卷入这场残酷的战争之中。他们认为,德军的实力强大,加拿大如果贸然与美军站在一起,可能会遭到德军的猛烈攻击,导致加拿大的和平与稳定被破坏。此外,大量美军的涌入,也会给加拿大的社会和经济带来巨大的压力,包括物资供应、安置等问题。

在这种争论中,加拿大政府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最终,加拿大政府决定先在边境地区设立临时安置点,暂时接纳这些美军,但同时也保持着谨慎的态度,密切关注着局势的发展。加拿大政府一方面向美军提供了一些基本的物资援助,如食物、药品等,帮助他们缓解困境;另一方面,也与美军进行谈判,商讨双方在防御合作等方面的事宜。加拿大的民众对美军的到来也有着不同的看法。一些民众对美军表示同情和欢迎,他们自发地组织起来,为美军提供一些生活上的帮助;而另一些民众则对美军的到来感到担忧,害怕战争会蔓延到加拿大,打破他们平静的生活。

五、国际社会的观望与揣测

这场发生在美国本土的战争,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各国纷纷对局势进行观望和揣测,试图从中找到对自己有利的机会。

一些欧洲国家,在战争初期保持中立的态度。他们一方面对德军的扩张感到担忧,害怕德军的势力进一步壮大,威胁到自己的安全;另一方面,又希望能够从美国的混乱中获取一些经济利益。他们通过各种渠道,与美国的临时政府和德军进行接触,试图在贸易、资源等方面达成一些协议。这些国家在观望中权衡着利弊,等待着一个合适的时机,以决定自己是否要介入这场战争。

而亚洲的一些国家,也密切关注着美国的局势。一些国家看到美国在战争中的衰落,开始重新评估自己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战略方向。他们思考着如何在这场全球格局的变动中,提升自己的影响力。同时,他们也担心战争会进一步扩大,波及到亚洲地区,因此加强了自身的军事防御和外交斡旋。

苏联则对美国的局势有着自己的考量。苏联一方面对德军的扩张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担心德军在征服美国后,会将矛头指向自己;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够利用美国的困境,在国际事务中获取更多的话语权。苏联通过情报机构,密切关注着美国和德军的一举一动,同时也在加强自身的军事建设,做好应对各种情况的准备。

国际社会在这场美国本土的战争面前,犹如一群在黑暗中摸索的行者,各自怀揣着不同的目的和心思。而美国的命运,在这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变得更加扑朔迷离,未来充满了无数的可能性和变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